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3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炎症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任广理 罗涛 +2 位作者 侯伯轩 丁鹏 浦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不同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探讨IL-17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于解放军第254医院住院的拟诊CHD患者114例,并分成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1例)、稳定心绞痛组(SAP组,29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ACS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0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四组患者IL-17、IL-6、hs-CRP浓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析IL-17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SAP、UAP及AMI组,而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低于SAP、UAP及AMI组(P<0.05)。ACS组血浆IL-17、IL-6、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AMI组血浆IL-17、IL-6、hs-CRP表达高于UAP组(P<0.01);SAP组血浆IL-17、IL-6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SAP组血浆hs-CRP表达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IL-17、IL-6、hs-CRP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2、0.496、0.468(P<0.05)。IL-17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1,P<0.05)。结论 IL-17、IL-6、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血浆IL-17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可能是评价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IL-17、IL-6、hs-CRP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状联系,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CH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介素-17 白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66
2
作者 李强 凌芳 +1 位作者 聂德云 熊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598-1600,16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再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1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中血脂及血清hs-CRP、IL-17和MMP-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及4周,大剂量组中血清LDL-C、TG、T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P<0.01),治疗后4周,大剂量组血清hs-CRP、IL-17和MMP-8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月,两组IMT值和斑块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两项指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17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Th17/Treg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3
作者 龚臣 邓静敏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41-45,共5页
Th17/Treg的提出突破了经典理论Th1/Th2失衡的局限性,IL-17、IL-10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发生发展已经引起高度关注,然而基于它们之间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本文就Th17/Treg细胞及其它们的主要相关因子IL-17、IL-10、... Th17/Treg的提出突破了经典理论Th1/Th2失衡的局限性,IL-17、IL-10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发生发展已经引起高度关注,然而基于它们之间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本文就Th17/Treg细胞及其它们的主要相关因子IL-17、IL-10、中性粒细胞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TH17 TREG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IL-23/IL-17轴的关系 被引量:51
4
作者 马旭园 代志峰 +7 位作者 王慧超 杨静楠 唐向阳 康玉华 丁春生 李玉霞 杨瑞林 林旭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4-892,共9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种类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UC活动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real-time PC...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种类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UC活动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菌群种类的变化;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经结肠镜活检取UC患者正常及病变肠黏膜组织,进行Mayo评分和Baron分级,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IL-17和IL-23表达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活动期UC患者菌群失调程度明显升高(P<0.05);(2)需氧培养结果表明,活动期UC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厌氧培养结果发现,活动期UC患者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减少(P<0.01);(3)目标菌属定量分析表明,UC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相对定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肠球菌数量明显升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1);(5)UC患者Mayo评分显著升高(P<0.01),Baron分级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1);(6)与对照组比较,UC患者表达丰富的IL-17和IL-23(P<0.01);(7)相关性分析表明,IL-17和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Baron分级(r=0.717,P=0.02;r=0.849,P=0.016)和病理组织学评分(r=0.660,P=0.030;r=0.675,P=0.032)呈正相关;同时,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明显负相关(r=-0.669,P=0.025),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872,P=0.010),IL-17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764,P=0.046),但二者与其它目标菌属的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改变的细菌与患者炎症程度密切相关。IL-23/IL-17轴作为U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与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菌群失调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Interleukin-17 and its expanding biological functions 被引量:52
5
作者 Sheng Xu Xuetao Cao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Interleukin-17(IL-17)and IL-17-producing cells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inflammation and the immune response.IL-17 is believed to be mainly produced by T helper 17(Th17)cells,a unique helper T-cell s... Interleukin-17(IL-17)and IL-17-producing cells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inflammation and the immune response.IL-17 is believed to be mainly produced by T helper 17(Th17)cells,a unique helper T-cell subset different from Th1 and Th2 cells.Other subsets of T cells such as cdT and natural killer T(NKT)cells have also been found to produce IL-17 in response to innate stimuli.IL-17 acts as 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that can induce the release of certain chemokines,cytokines,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an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esenchymal and myeloid cells.This leads to the expans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eutrophils in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and links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in vivo.Furthermore,increas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L-17 and IL-17-producing cells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diseases such as allergies,autoimmune diseases,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and even malignancy.They may also play protective roles in host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romote induction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responses against cancer.Targeting of the IL-17 axis is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immune disease IMMUNITY interleukin-17 NEUTROPHIL T cells
原文传递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马骏 孙梦夕 +4 位作者 张琳 杨勇锋 张燕 张岱 吕路线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2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给予奥氮平治疗4周后评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2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给予奥氮平治疗4周后评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同时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根据奥氮平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将患者分为A组(减分率<50%)和B组(减分率≥50%),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1β、IL-6、IL-17和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82例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为88.34±11.50,治疗4周后降为67.15±18.69,平均减分率(38.84±25.33)%;其中有42例(51.22%)PANSS减分率<50%(A组),40例(48.78%)PANSS减分率≥50%(B组)。与治疗前比较,奥氮平治疗4周后,82例患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1β、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17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IL-1β、IL-6、IL-1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性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Potential role of Th17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被引量:44
7
作者 Zhan-Ju Liu Praveen K Yadav +2 位作者 Jing-Ling Su Jun-Shan Wang Ke Fe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6期5784-5788,共5页
The etiopath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remains elusive.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abnormality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respon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stinal inflam- mati... The etiopath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remains elusive.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abnormality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respon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stinal inflam- mation. IBD including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hich is implicated in an inappropriate and overactive mucosal immune response to luminal flora. Traditionally, CD is regarded as a Thl- 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order while UC is regarded as a Th2-1ike disease. Recently, Th17 cells were identified as a new subset of T helper cells unrelated to Thl or Th2 cells, and several cytokines [e.g. interleukin (IL)-21, IL-23] ar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heir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They not on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ost defense against extracellular pathogens, but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ity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such as IB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17 cells helps us to explain some of the anomalies seen in the Thl/Th2 axis and has broaden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munopathological effects of Th17 cel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terleukin-17 interleukin-23 Th17 cells Ulcerative colitis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8
8
作者 沈锋 赵鸣武 +3 位作者 贺蓓 杨京京 裴斐 王玉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54-658,共5页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中的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COPD组(13只)、哮喘组(11只)、吸烟组(11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观察各组大鼠气道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中的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COPD组(13只)、哮喘组(11只)、吸烟组(11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观察各组大鼠气道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匀浆IL17水平;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检测肺组织IL17及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3、CD4、CD8的表达。结果COPD组和哮喘组肺组织匀浆IL17和BALF中IL17均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吸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COPD组IL17主要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内表达,哮喘组则在气道周围单核淋巴细胞内表达;COPD组和哮喘组IL17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吸烟组(P<001或<005)。COPD组肺组织匀浆IL17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r=0676,P=0002)以及BALF中IL17与小气道平滑肌增生均呈正相关(r=0641,P=0046);肺组织匀浆IL17与ICAM1呈正相关(r=0550,P=0051);哮喘组肺组织匀浆IL17分别与BALF中嗜酸粒细胞(r=0884,P=0001)和肺组织CD3T细胞呈正相关(r=0812,P=0002)。结论COPD中IL17可能通过增强ICAM1的表达等途径促进中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参与对COPD气道炎症的调节。IL17在哮喘中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嗜酸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肺组织 COPD 哮喘 BALF 大鼠 气道 结论 内聚 途径
原文传递
Sputum interleukin-17 is increased and associated with airway neutrophil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 被引量:34
9
作者 SUNYong-chang ZHOUQing-tao YAOWan-zhe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953-956,共4页
关键词 ASTHMA airway inflammation interleukin-17
原文传递
银屑病的免疫学机制与治疗靶点 被引量:41
10
作者 吴玥 王宏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1-1288,共8页
银屑病是一种主要危害人体皮肤健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遗传、感染与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除皮肤中主要的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外,来源自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与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靶向免疫系统的疗法经过... 银屑病是一种主要危害人体皮肤健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遗传、感染与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除皮肤中主要的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外,来源自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与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靶向免疫系统的疗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银屑病中关键的免疫细胞、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Th17/Treg、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8
11
作者 张占强 吴春艳 +2 位作者 方彬 王美玲 牛慧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419-2423,2494,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4例COPD患者[COPD稳定期及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各92例]作为COPD组,另选同...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4例COPD患者[COPD稳定期及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各92例]作为COPD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所有受检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及Th17/Treg比值,ELISA法测定血清IL-17水平,比较各组Th17、Treg、Th17/Treg、IL-17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Th17、Treg、Th17/Treg、IL-17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h17、Treg、Th17/Treg及IL-17对AECOPD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及AECOPD组外周血Th17、Th17/Treg及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AECOPD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及AECOPD组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及FEV_1、FEV_1%、FVC%、FEV_1/FVC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AECOPD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外周血Th17、Th17/Treg及IL-17与FEV_1、FEV_1%、FVC、FVC%、FEV_1/FVC均呈负相关(P均<0.05);而COPD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FEV_1、FEV_1%、FVC、FVC%、FEV_1/FVC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及IL-17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862[0.764,0.963],0.783[0.705,0.848],0.814[0.726,0.875],0.851[0.758,0.946],Th17最佳临界值为7.28%时其诊断AECOP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好,分别为80.4%和87.3%。结论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及IL-17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是早期预测AECOPD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肺功能
下载PDF
康复新液、地衣芽孢杆菌及美沙拉嗪联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IL-23、IL-17、氧自由基、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吴美玉 黄永德 +4 位作者 陈建兴 游海梅 林艺 郑媛媛 曾清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与地衣芽孢杆菌及美沙拉嗪联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活动期U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加地衣芽孢杆菌治疗;观...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与地衣芽孢杆菌及美沙拉嗪联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活动期U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加地衣芽孢杆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美沙拉嗪。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肠道菌群。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23、白介素-17、过氧化脂质、一氧化氮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量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地衣芽孢杆菌及美沙拉嗪联合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康复新液 地衣芽孢杆菌 美沙拉嗪 白介素-23 白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肠道菌群
下载PDF
IL-17和TGF-β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9
13
作者 蒋鲲 陈和斌 +3 位作者 王莹 林家惠 胡艳 方玉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哮喘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6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组(37例)和轻度组(19例);18例非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显微...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哮喘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6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组(37例)和轻度组(19例);18例非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显微镜下计数各组BALF中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BALF中IL-17和TGF-β1含量。结果中重度、轻度哮喘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BALF中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轻度哮喘患儿与对照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血清与BALF中IL-17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哮喘患儿血清与BALF中IL-17和TGF-β1水平高于轻度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和TGF-β1与相应的BALF中IL-17和TGF-β1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IL-17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中IL-17与TGF-β1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与BALF中IL-17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IL-17、TGF-β1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在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加重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介素-17 转化生长因子-Β1 儿童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Th17、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36
14
作者 张婷婷 吉晓菲 +5 位作者 李少遊 赵波 段江 熊晶晶 刘梅 黄永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1-1804,1814,共5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Th17、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变化,以便更好地认识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HSP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HSP患儿65例和...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Th17、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变化,以便更好地认识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HSP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HSP患儿65例和健康对照组儿童30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血浆中IL-17、IL-23水平。结果:HSP急性期组Th17、Th17/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组较急性期组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SP急性期组Tre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组较急性期组升高(P<0.01),但是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型、腹型和其他类型HSP患儿Th17、Treg、Th17/Treg及IL-17、IL-23水平相同(P>0.05)。HSP急性期患儿Th17细胞比例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80,P<0.01);HSP急性期患儿IL-23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38或r=0.877,P<0.01)。结论:Th17、Treg、Th17/Treg、IL-17和IL-23共同参与HSP的发病,但在单纯型、腹型和其他类型中的水平无明显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TH17细胞 TREG细胞 IL-17 IL-23
下载PDF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6
15
作者 安文峰 翟鲁辉 +1 位作者 马玉朝 高朋飞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和丁苯酞组(6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和丁苯酞组(6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时,治疗7 d、14 d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和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7、IL-23,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丁苯酞组上述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下降(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对抗氧化应激等方面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丙二醛 氧化性应激 丁苯酞
下载PDF
IL-23与IL-17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新卫 林智明 +3 位作者 廖泽涛 魏秋静 江颖娟 古洁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IL-23与IL-17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阐明AS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S患者与健康对照血清及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清中IL-23与IL-17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应用RT-... 目的:通过研究IL-23与IL-17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阐明AS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S患者与健康对照血清及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清中IL-23与IL-17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应用RT-PCR方法检测PBMCs中IL-23p19 mRNA的表达。结果:39例活动期AS患者血清IL-23与IL-17水平分别为(1 159.71±139.45)pg/ml和(172.21±73.81)pg/ml,均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0.001);AS患者培养的PBMCs上清IL-23与IL-17水平分别为(108.63±34.53)pg/ml和(134.59±38.3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01),IL-23p19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平均光密度分析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IL-23可促进健康对照和AS患者的PBMCs IL-17的分泌,此作用在AS患者更显著。结论:IL-23与IL-17可能在AS的发病中发挥作用,IL-23可能通过诱导IL-17的产生而使后者在AS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L-10/IL-17表达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梁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IL-10/IL-17表达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6例MPP患儿,依据是否闻及肺部哮鸣音分为MPP喘息组(n=31)和MPP非喘息组(n=35),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IL-10/IL-17表达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6例MPP患儿,依据是否闻及肺部哮鸣音分为MPP喘息组(n=31)和MPP非喘息组(n=35),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0、IL-17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呼气高峰流量(PEF)、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第1秒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V75,V50,V25)。结果 MPP喘息组、非喘息组与对照组三组相比较,IL-10及IL-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88、30.957,P均〈0.05),其中MPP喘息组和MPP非喘息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喘息组和MPP非喘息组血清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PP非喘息组相比较,MPP喘息组PEF、FEV1、FEV1/FVC、V75、V50和V25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8-5.362,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PP患儿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PEF、FEV1、V75、V50、V25呈正相关(r=0.285-0.492,P〈0.05);IL-17表达水平与PEF、FEV1、V75、V50、V25呈负相关(r=–0.327-–0.451,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IL-10/IL-17免疫平衡异常现象,且IL-10/IL-17表达与肺功能变化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T辅助细胞17 TREG细胞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下载PDF
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4
18
作者 黄雪琨 陈玉莲 +3 位作者 张革化 王涛 杨钦泰 李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5,26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变应性鼻炎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收集受试者的血清,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变应性鼻炎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收集受试者的血清,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100E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表达情况。【结果】12例正常对照组者血清sIgE结果均为0级,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gE的浓度为2~6级。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组血清中的水平分别为(165±39)pg/mL和(79±26)pg/mL,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18)pg/mL,和(14±4)pg/mL,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3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与IL-23、血清sIg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687,P<0.01),IL-23含量与血清sIgE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3,P<0.05)。【结论】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与湿疹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2
19
作者 麦卫华 刘岳花 陆东庆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2期2056-2058,2132,共4页
目的新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湿疹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与湿疹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湿疹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新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湿疹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与湿疹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湿疹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所有患者进行EASI评分,根据评分将湿疹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各2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17和IL-23水平,分析其与EASI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血清总IgE的关系。结果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轻、中、重度湿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IL-2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中度患者高于轻度,轻度患者高于正常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IL-23水平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血清IL-17、IL-23水平与湿疹严重程度相关。EOS计数升高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EOS计数正常组,IL-17、IL-23水平与EOS计数呈正相关。IgE升高组湿疹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略高于IgE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IL-23共同参与了湿疹的发病,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17/IL-23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但与血清总IgE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IL-17) 白细胞介素23(IL-23)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免疫球蛋白IgE
原文传递
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意义 被引量:30
20
作者 巴罗 杜进涛 +3 位作者 刘亚峰 尚婷婷 杨风林 边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情况,探讨IL-17与Eos在其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鼻息肉21例、变应性鼻炎18例及单纯中隔偏曲12例中IL-17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炎性... 目的:观察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情况,探讨IL-17与Eos在其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鼻息肉21例、变应性鼻炎18例及单纯中隔偏曲12例中IL-17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并计数Eo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发现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下固有层、鼻息肉组织上皮层及间质内Eos、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及部分腺体内有IL-17表达;②检测3组中免疫组织化学IL-17阳性细胞数、IOD(IL-17阳性表达吸收度值)及苏木精-伊红染色Eos计数,发现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数与IL-17阳性细胞数在鼻息肉中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06,P<0.01,在变应性鼻炎中两者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446,P<0.05。结论:①IL-17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中有表达,因此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作用,可做为深入研究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指标;②推断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发病中IL-17亦有趋化Eo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嗜酸粒细胞 鼻炎 变应性 鼻息肉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