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基结合强度评定方法的探讨——划痕法、压入法、接触疲劳法测定的比较 被引量:37
1
作者 朱晓东 米彦郁 +1 位作者 胡奈赛 何家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31,共4页
薄膜(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薄膜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划痕法和压入法。这些都属于一次性加载方式。一种较好的评定硬质膜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是采用以临界剪切应力幅Dc作为判据的滚动接触疲劳法。通过与划... 薄膜(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薄膜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划痕法和压入法。这些都属于一次性加载方式。一种较好的评定硬质膜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是采用以临界剪切应力幅Dc作为判据的滚动接触疲劳法。通过与划痕法,压入法的对比可知表征结合强度大小的剪切应力幅只对界面因素敏感,对非界面因素不敏感,能真实反映膜基结合状态,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动态结合强度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结合强度 滚动接触疲劳 划痕法 压入法 镀层
下载PDF
基于碳纤维表面修饰制备碳纤维织物增强聚苯硫醚(CFF/PPS)热塑性复合材料 被引量:18
2
作者 景鹏展 朱姝 +3 位作者 余木火 袁象恺 刘卫平 姜正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7,共7页
碳纤维织物增强聚苯硫醚(CFF/PPS)复合材料是重要的热塑性航空复合材料,其难点为提高碳纤维(CF)与基体的浸润性及界面强度。探讨了CF表面修饰对CFF/PPS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对比了热处理去浆及三种表面修饰剂对碳纤维单丝及CFF/PPS复合... 碳纤维织物增强聚苯硫醚(CFF/PPS)复合材料是重要的热塑性航空复合材料,其难点为提高碳纤维(CF)与基体的浸润性及界面强度。探讨了CF表面修饰对CFF/PPS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对比了热处理去浆及三种表面修饰剂对碳纤维单丝及CFF/PPS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单丝强度测试、复合材料静力学测试和动态力学分析等手段对CF表面修饰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了基于CF表面修饰制备高性能CFF/PPS热塑性航空复合材料的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达91.4MPa,弯曲强度953.7MPa,拉伸强度797.4MPa,模量68.4GPa,冲击强度58.3kJ/m2,用SEM观察到CF表面包覆大量PPS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织物 聚苯硫醚 表面修饰 界面结合强度
下载PDF
土工布加筋土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敏 李宁 +2 位作者 刘新星 刘乃飞 苏立海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1,共6页
以延安新机场黄土高填方为依托,以工程实际使用的土工布作为筋材,采用与西安亚星土木仪器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土工合成材料试验机,进行了黄土加筋土的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测试了不同压实度条件下筋土界面间的直剪和拉拔强度以及摩擦系数... 以延安新机场黄土高填方为依托,以工程实际使用的土工布作为筋材,采用与西安亚星土木仪器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土工合成材料试验机,进行了黄土加筋土的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测试了不同压实度条件下筋土界面间的直剪和拉拔强度以及摩擦系数。试验结果表明:1剪切位移与剪应力关系曲线为硬化型,而拉拔位移与拉应力关系曲线为软化型;2土工布与黄土的界面强度在直剪和拉拔条件下均符合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土工布与黄土间具有较好的摩擦特性,但相同条件下直剪摩擦系数大于拉拔摩擦系数;3剪切条件下筋土界面强度参数对压实度不敏感,而拉拔条件下压实度对界面粘聚力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布加筋土 黄土 界面强度 直剪试验 拉拔试验
下载PDF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中化学方法处理纤维的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梓年 王立多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综述了在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中处理天然纤维的常用化学方法,包括对天然纤维进行碱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添加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等方法。不同处理方法均可提高天然纤维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提高两相界面强度,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及其... 综述了在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中处理天然纤维的常用化学方法,包括对天然纤维进行碱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添加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等方法。不同处理方法均可提高天然纤维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提高两相界面强度,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及其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纤维 聚合物 界面强度 相容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体炭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腾飞 龚伟平 +2 位作者 刘根山 黄玉东 王超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借助金相、透射电镜技术比较了 4种典型的炭 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采用单纤维顶出法测定了炭 炭复合材料中的炭纤维 基体炭界面强度 ,研究了基体炭结构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体炭的结构和类型影响炭纤维 基体炭间的界面... 借助金相、透射电镜技术比较了 4种典型的炭 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采用单纤维顶出法测定了炭 炭复合材料中的炭纤维 基体炭界面强度 ,研究了基体炭结构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体炭的结构和类型影响炭纤维 基体炭间的界面强度 ,粗糙层热解炭与炭纤维间的界面强度比光滑层热解炭的高 ,而树脂炭和沥青炭由于与炭纤维间存在化学键合 ,因而界面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单纤维顶出法 热解炭 树脂炭 沥青炭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海洋土与钢桩界面剪切强度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闫澍旺 林澍 +1 位作者 贾沼霖 郎瑞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501,共7页
海洋工程中现行的桩-土界面剪切强度设计方法一般有两种:(1)根据工程经验与规范进行判断;(2)根据土层地质勘查报告中的土体强度参数进行判断。对于海洋桩基而言,合理地确定土-结构物界面的剪切强度尤为重要。界面剪切强度将直接影... 海洋工程中现行的桩-土界面剪切强度设计方法一般有两种:(1)根据工程经验与规范进行判断;(2)根据土层地质勘查报告中的土体强度参数进行判断。对于海洋桩基而言,合理地确定土-结构物界面的剪切强度尤为重要。界面剪切强度将直接影响桩基承载力的大小,过高或过低地估算桩基承载力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工程事故发生。为了研究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特性,通过自制大型直剪仪对不同粒径的土样进行了直剪试验分析,提出"抗剪糙度"概念,研究了砂土的内摩擦角、相对密度和抗剪糙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和黏土的抗剪糙度与不排水强度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土与钢板界面的抗剪糙度并非常数,砂土抗剪糙度的变化规律性较强,而软黏土的抗剪糙度受固结程度、扰动程度、土体强度等因素影响而呈现较大变化。最后,对"抗剪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大直径 超长桩 界面强度 抗剪糙度
下载PDF
Simulations of deformation and damage processes of SiCp/Al composites during tension 被引量:11
7
作者 J.F.Zhang X.X.Zhang +2 位作者 Q.Z.wang B.L.Xiao Z.Y.M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27-634,共8页
The deformation, damage and failure behaviors of 17 vol.% SiCp/2009AI composite were studied by micro- scopic finite element (FE) models based on a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 and a unit cell. The RVE havi... The deformation, damage and failure behaviors of 17 vol.% SiCp/2009AI composite were studied by micro- scopic finite element (FE) models based on a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 and a unit cell. The RVE having a 3D realistic micro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via computational modeling technique, in which an interface phase with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50 nm was generated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interracial properties. Model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VE based FE model wa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unit cell based one. Based on the RVE, the predicted stress-strain curve and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urthermore, lower interface strength resulted in lower flow stress and ductile damage of interface phase, thereby leading to decreased elongation.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SiC was -2.0: the average stress in SiC particles reached -1200 MPa, while that of the composite reached -6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MCs) FRACTURE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interfacial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
原文传递
Copper-Ti_3SiC_2 composite powder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under ultrasonic environment 被引量:11
8
作者 ZHANG Zhongbao XU Shaofa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9-364,共6页
In this article, a new type of Cu-Ti3SiC2 composite powder prepared using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The initial Ti3SiC2 particles are 11 μm in diameter on an average. The Cu plating was carrie... In this article, a new type of Cu-Ti3SiC2 composite powder prepared using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The initial Ti3SiC2 particles are 11 μm in diameter on an average. The Cu plating was carried out at middle temperature (62-65℃)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agitation. The copper deposi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weight gain of the powder after plating.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retreatment of Ti3SiC2 powder is very important to obtain copper nano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Ti3SiC2 The optimum procedure before plating aimed to add activated sites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bath could decelerate the copper deposition rate to 0.8 gm/h. X-ray diffraction (XRD) indicates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lating layer is copper. SEM images show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Ti3SiC2 particles is successfully coated with continuous copper layer. The wetting property between the copper matrix and Ti3SiC2 can be improved so as to increase the interfacial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electroless plating TI3SIC2 ULTRASONIC interfacial strength
下载PDF
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的精细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9
作者 泮世东 冯吉才 吴林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33,共5页
在本文中,为了提高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的整体等效剪切强度,提出了基于芯子和面芯界面性能协调的精细优化设计思想,并对面外剪切载荷作用下的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精细优化设计思想的金字塔点阵夹芯... 在本文中,为了提高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的整体等效剪切强度,提出了基于芯子和面芯界面性能协调的精细优化设计思想,并对面外剪切载荷作用下的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精细优化设计思想的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中,由于综合考虑了芯子强度与面芯界面强度之间的性能协调,尽管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字塔芯子的等效剪切刚度和等效剪切强度,但由于提高了面芯界面等效剪切强度,最终提高了夹芯结构的整体等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字塔点阵 精细优化设计 性能协调 界面强度
下载PDF
高性能铜/铝复合排的制备及界面机理 被引量:12
10
作者 廖文俊 刘新宽 王宇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34-1238,共5页
采用固-液法浇注和铸轧工艺制备铝/铜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工艺对铜/铝复合排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并对铜/铝复合排界面结构和复合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行300°C×1h热处理时,所得复合排的结合强度最高,多次热循环后复合排界... 采用固-液法浇注和铸轧工艺制备铝/铜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工艺对铜/铝复合排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并对铜/铝复合排界面结构和复合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行300°C×1h热处理时,所得复合排的结合强度最高,多次热循环后复合排界面结合强度有所增加.电子探针能谱扫描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铜/铝复合界面上生成金属间化合物Al2Cu,Al4Cu9和AlCu相,从而使得界面层硬度增大.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铜/铝复合排,整体拉伸强度达98MPa,电阻率为0.021 6×10-6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排 界面强度 过渡层 复合机理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特性对其胶接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询 林建平 万海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131,共9页
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会导致铝合金表面的表面理化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对铝合金板材与胶黏剂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胶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铝合金表面粗糙度、微观织构、表面氧化层和涂层化学特性等方面入手,对铝合金胶接接... 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会导致铝合金表面的表面理化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对铝合金板材与胶黏剂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胶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铝合金表面粗糙度、微观织构、表面氧化层和涂层化学特性等方面入手,对铝合金胶接接头的界面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铝合金胶接研究发展趋势,并认为铝合金表面理化特性的参数化表征以及表面特性与胶接性能的关系模型建立等方面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表面特性 胶接接头 界面强度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热模锻造对Ti-24Al-15Nb-1.5Mo/TC4双合金界面连接强度与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峻 姚泽坤 +2 位作者 梁新民 刘莹莹 郭鸿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18,共5页
研究热模锻造经真空电子束焊接的Ti-24Al-15Nb-1.5Mo与TC4双合金焊缝界面的显微硬度变化、合金元素扩散趋势、显微组织特征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焊后未经任何处理的的试样焊缝边界处Al和Nb含量有突变;经700℃保温12h,AC(空冷)的焊接件... 研究热模锻造经真空电子束焊接的Ti-24Al-15Nb-1.5Mo与TC4双合金焊缝界面的显微硬度变化、合金元素扩散趋势、显微组织特征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焊后未经任何处理的的试样焊缝边界处Al和Nb含量有突变;经700℃保温12h,AC(空冷)的焊接件焊缝区显微硬度最高,HV0.98平均值达3780MPa;经热模锻造和热处理后,合金元素扩散充分,显微组织均匀,显微硬度均匀。焊接接头拉伸试验表明,经38%变形,1020℃锻造,700℃保温12h,AC处理的试样,高倍组织为双态组织,拉伸性能最好,室温延展率达16.5%,断面收缩率达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合金 电子束焊接 热模锻造 显微组织 界面强度
下载PDF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杜成鑫 杜忠华 +3 位作者 高光发 徐立志 程春 王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52-2266,共15页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作为近20年新出现的穿甲工程材料,是一种极有可能替代具有放射性危害的贫铀合金和穿甲威力稍差的钨合金的新兴材料。自从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被制备出来以后,各学者先后对材料中钨丝和锆基非晶合金之间的界面接...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作为近20年新出现的穿甲工程材料,是一种极有可能替代具有放射性危害的贫铀合金和穿甲威力稍差的钨合金的新兴材料。自从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被制备出来以后,各学者先后对材料中钨丝和锆基非晶合金之间的界面接触强度、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中钨丝的参数、环境温度、应变率、仿真计算以及穿甲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制备过程中保温温度,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中钨丝的排布方式、体积分数、直径,环境温度,应变率等因素都能对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有限元仿真计算已经从等效模型发展到准细观建模,能够模拟其动静态压缩过程、侵彻过程,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应用方面,试验研究验证了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弹芯在侵彻过程中的"自锐"性能。文章概述了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 界面接触强度 钨丝参数 环境温度 应变率 仿真计算
下载PDF
聚酰亚胺改性炭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汪永花 张寿春 +2 位作者 刘沛沛 经德齐 张兴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4,126,共8页
以均苯四甲酸(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聚酰胺酸(PAA),并以此为上浆剂对炭纤维实施上浆处理,通过热酰亚胺化的方法在炭纤维表面形成聚酰亚胺(PI)上浆层,用于提高炭纤维/聚苯硫醚(CF/PPS)界面结合强度。通过扫描电子显... 以均苯四甲酸(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聚酰胺酸(PAA),并以此为上浆剂对炭纤维实施上浆处理,通过热酰亚胺化的方法在炭纤维表面形成聚酰亚胺(PI)上浆层,用于提高炭纤维/聚苯硫醚(CF/PPS)界面结合强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PI上浆炭纤维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炭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连续且均匀的PI涂层,且经PI处理后的炭纤维表面高活性碳含量比未处理炭纤维提高了9.72%。相比于未处理CF/PPS复合材料,PI上浆CF/PPS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提高了26.39%、26.02%和1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聚苯硫醚 表面改性 界面结合强度
下载PDF
双材料界面端附近奇异应力场消除几何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志学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3-196,共4页
基于 Bogy 特征值方程,分析了消除界面端奇异应力场的几何条件,给出了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接合角组合曲线。应用有限单元法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对消除应力奇异性后的界面应力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采用刚好使奇异性消... 基于 Bogy 特征值方程,分析了消除界面端奇异应力场的几何条件,给出了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接合角组合曲线。应用有限单元法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对消除应力奇异性后的界面应力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采用刚好使奇异性消失的接合角会获得最均匀的界面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奇异性 界面力学 界面强度 有限单元法 双材料
下载PDF
基于ABAQUS对钢纤维混凝土界面强度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韡 郭银波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2,99,共9页
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效果与钢纤维-混凝土基体界面过渡区的黏结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研究在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研究钢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应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效果与钢纤维-混凝土基体界面过渡区的黏结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研究在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研究钢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应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CDP模型)和内聚力单元,建立了含有界面的钢纤维混凝土二维模型,得到了黏结应力滑移曲线与计算的黏结应力滑移4段式模型曲线吻合较好,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应用此模型对钢纤维混凝土界面进行了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研究,分析了混凝土基体和界面损伤、破坏过程。结果表明:界面强度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钢纤维混凝土界面的抗剪强度在1.35f_(tk)左右、抗拉强度在1.07f_(tk)左右,钢纤维和混凝土的黏结效果最好,承载能力最强;随着界面强度的增加,由界面失效逐渐转变为混凝土基体失效;当界面抗剪强度在0.84f_(tk)~1.40f_(tk)之间,钢纤维混凝土主要是界面发生失效,但混凝土基体也有微弱的刚度退化;当界面抗拉强度在0.79f_(tk)~1.07f_(tk)之间,钢纤维混凝土的界面有刚度退化,但主要是混凝土基体发生失效。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的界面黏结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界面强度 有限元模拟 钢纤维混凝土 内聚力单元 CDP模型 刚度退化
原文传递
填料粗粒含量对筋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家全 康博文 +1 位作者 周圆兀 唐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9-1260,共12页
基于可视化拉拔系统及数字照相量测技术,针对5种不同粗粒含量P_(5)(粒径>5mm颗粒的质量百分数)的粗粒土开展拉拔试验,探讨了粗粒含量P_(5)对筋土界面强度指标、颗粒位移演化及土工格栅应变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界面黏聚力c与界面摩擦... 基于可视化拉拔系统及数字照相量测技术,针对5种不同粗粒含量P_(5)(粒径>5mm颗粒的质量百分数)的粗粒土开展拉拔试验,探讨了粗粒含量P_(5)对筋土界面强度指标、颗粒位移演化及土工格栅应变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界面黏聚力c与界面摩擦角δ随P5增加呈不同程度增加;P5从20%增长至35%后,土工格栅末段出现应变及拉拔力峰值时所对应的格栅拉拔位移均减少,但各段土工格栅应变量增加;随着P_(5)的增加,筋土界面粗粒土颗粒位移矢量方向逐渐趋于水平,其位移量显著减小。同时,筋土界面空洞明显减少;P_(5)增加使筋土界面的粗粒土颗粒位移减小,而间接影响区范围扩大,使一定高度范围内的粗粒土颗粒被间接带动,在宏观上使界面似黏聚力增加;P_(5)增加后,位于筋土界面V_(3)处的土颗粒最大位移速度减小。位于间接影响区的V_(1)、V_(2)处的土颗粒最大位移速度因受间接影响区范围扩大,颗粒扰动加强而有少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含量 土工格栅 界面强度 土工格栅应变 数字照相量测技术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表面硅烷偶联剂接枝率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圣昌 钟天皓月 +3 位作者 许启彬 宿泽熙 姜猛进 刘鹏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接枝硅烷偶联剂KH550来提升BF与EP之间的界面强度。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界面剪切强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BF表面KH...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接枝硅烷偶联剂KH550来提升BF与EP之间的界面强度。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界面剪切强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BF表面KH550的接枝率对复合材料界面粗糙度、界面强度及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的成功接枝可以增加BF的表面粗糙度及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随着KH550接枝率的增加,BF表面形貌呈现“光滑-粗糙-光滑-粗糙”的变化过程,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及力学性能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KH550接枝率达到5%~6%时,KH550-BF表面均匀光滑,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48 MPa和298 MPa。当接枝率超过6%,过量的KH550在BF表面的不均匀分布形成结构缺陷和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和力学性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环氧树脂 化学接枝 界面强度 硅烷偶联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Ti_3SiC_2陶瓷颗粒表面超声波化学镀铜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中宝 许少凡 袁传勇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6年第6期13-17,共5页
钛碳化硅(Ti3SiC2)陶瓷导电材料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其摩擦系数甚至比石墨更低,完全可以取代石墨用来制备性能更加优良的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但是由于其与铜基体之间的浸润性不是很好,研究了利用超声波化学镀覆技术在Ti3SiC2颗粒表面均匀... 钛碳化硅(Ti3SiC2)陶瓷导电材料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其摩擦系数甚至比石墨更低,完全可以取代石墨用来制备性能更加优良的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但是由于其与铜基体之间的浸润性不是很好,研究了利用超声波化学镀覆技术在Ti3SiC2颗粒表面均匀镀上一层连续的铜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铜镀层表面形貌的观察表明:通过严格的镀前预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以增加活化点,对传统镀液配方的调整以降低镀速,能够成功的在Ti3SiC2颗粒表面均匀镀覆一层铜微粒,改善了Ti3SiC2和铜基体间的润湿性,从而增强二者之间的界面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TI3SIC2 超声波 界面结合力
下载PDF
高温处理对液相气化沉积碳/碳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万昌 李贺军 张秀莲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8,共3页
对用快速液相气化法制备的碳 /碳复合材料进行了石墨化处理 ;用 X-ray衍射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温处理前后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观察 ;分析了影响石墨化前后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变化及断裂失效模式的因素及机理。... 对用快速液相气化法制备的碳 /碳复合材料进行了石墨化处理 ;用 X-ray衍射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温处理前后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观察 ;分析了影响石墨化前后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变化及断裂失效模式的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 :经石墨化处理后 ,d0 0 2 值降低 ,Lc 值升高 ,弯曲强度σf大幅度降低 ,层间剪切强度 ILSS升高 ,但随热处理温度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石墨化处理 快速致密化 断裂行为 界面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