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魏六朝画赞、像赞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82-88,共7页
画赞、像赞是绘画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主要用于称颂人物的功绩。《文心雕龙》以郭璞的《尔雅图赞》作为画赞、像赞系列的代表。画赞、像赞源于图赞或颂。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画赞、像赞的早期形态,东汉初年形成风气和规范。画赞与像赞具有... 画赞、像赞是绘画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主要用于称颂人物的功绩。《文心雕龙》以郭璞的《尔雅图赞》作为画赞、像赞系列的代表。画赞、像赞源于图赞或颂。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画赞、像赞的早期形态,东汉初年形成风气和规范。画赞与像赞具有传播、教化、纪实的功能。汉代早期画赞的作者是由官方指定的;东汉末年创作渐趋个人化;魏晋时期,人们既可为同时代人作赞,亦可为帝王、隐士、佛教徒作赞。受到来自佛经翻译和史赞两方面的影响,此时出现了较为长篇的序赞,以补充说明传主的生平。六朝画赞、像赞的表现力增强,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由于功能过于单一,唐代画赞、像赞日渐式微,逐渐被其它题画文学形式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画赞 像赞 功能 演变
下载PDF
再论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竞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3-89,共7页
作为文体学集大成之作的《文心雕龙》,辨体批评是贯穿其始末的一条主要线索。其辨体内蕴丰富,自成体系,是其文体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体文献价值和重要的文学批评史意义。《文心雕龙》之辨体批评包括辨文体类别、辨文体风... 作为文体学集大成之作的《文心雕龙》,辨体批评是贯穿其始末的一条主要线索。其辨体内蕴丰富,自成体系,是其文体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体文献价值和重要的文学批评史意义。《文心雕龙》之辨体批评包括辨文体类别、辨文体风格以及辨优劣高下等诸多方面。关于辨文体类别,包括辨不同文体之间和相近文体之间的界限,这种"分界限"体现在辨同异上,即辨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或侧重于体裁,或侧重于风格,或从整体风貌上区分。关于辨文体风格,包括辨文质、辨情文、辨奇正、辨华实、辨风骨丹采、辨雅俗等。此外,辨析文体之优劣高下、是非清浊亦为其辨体内蕴的要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体学 辨体批评 理论体系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雅俗观及文学雅俗之辨
3
作者 黄维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3-82,共10页
《文心雕龙》谓文学风格有八种,第一种是典雅,而"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文心》一书,"雅"字常出现。《文心》论"谐",则说它"辞浅会俗,皆悦笑也",又说"俗皆爱奇"。《文心... 《文心雕龙》谓文学风格有八种,第一种是典雅,而"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文心》一书,"雅"字常出现。《文心》论"谐",则说它"辞浅会俗,皆悦笑也",又说"俗皆爱奇"。《文心》并没有"雅文学"和"俗文学"的名目,也没有把"雅"和"俗"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讨论;但上引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雅俗之辨,颇有参考价值。一般来说,通俗文学"辞浅"、"奇"情、富娱乐性(刺激、"悦笑"),其读者为普通大众;高雅文学则辞较深、情较不奇、缺乏通俗的娱乐性,其读者为文化修养较高的人,尤其是文学学者。《诗经·国风》的情诗、很多唐诗宋词、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发表、流行的当时是通俗文学。屈原的《离骚》、杜甫的《秋兴》、艾略特的《荒原》、乔艾斯的《尤利西斯》,在发表时一直到现在,都是高雅文学。通俗文学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且成为学者注释、赏析、研究的对象,则转化成为高雅文学。文章引述现代学者对雅俗文学的见解,列举古今中外的作品,包括上述提到的,以及狄更斯、余光中、九把刀等,作纵横析论,以畅题旨,并指出《文心》雅俗观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高雅文学 通俗文学
下载PDF
余光中的“文心雕龙”
4
作者 黃维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1-88,共8页
中华学者从事文学批评时,往往大量地运用当代西方的文学理论。评论余光中的作品,当然可以这样洋为"中"用;然而,论文主要运用1500年前刘勰撰的《文心雕龙》的理论,分析余光中的创作特色及多方面的文学贡献,说明余光中的诗心文... 中华学者从事文学批评时,往往大量地运用当代西方的文学理论。评论余光中的作品,当然可以这样洋为"中"用;然而,论文主要运用1500年前刘勰撰的《文心雕龙》的理论,分析余光中的创作特色及多方面的文学贡献,说明余光中的诗心文心仿佛与《文心雕龙》呼应。论述中西方理论只作辅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文心雕龙》 “五色笔”
下载PDF
刘勰与钱钟书:文学通论——兼谈钱钟书理论的潜体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维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2-100,共9页
论文比较的对象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钱钟书的《谈艺录》,以及钱氏1946年36岁或以前完成的其它文学论著。文章依据《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从"原道"到"隐秀",作刘、钱文论的比较,对二人论比喻和论言外之意着墨较... 论文比较的对象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钱钟书的《谈艺录》,以及钱氏1946年36岁或以前完成的其它文学论著。文章依据《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从"原道"到"隐秀",作刘、钱文论的比较,对二人论比喻和论言外之意着墨较多。二人"打通"复"圆览",直探文学的核心。论文通过对若干文论概念(或范畴)的比较,说明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古学今学道术未裂,"大同诗学"(commonpoetics)可以成立。有论者谓钱氏的《谈艺录》(以及《管锥编》)都属札记式书写,缺乏体系,而有微词。论文指出,钱氏固然有其具备体系的文论篇章,其《谈艺录》(以及《管锥编》)自有其"潜"体系或"钱"体系;钱学学者就钱著作内容加以分类、整理、建构,当可形成"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钱钟书 《文心雕龙》 《谈艺录》 文学理论 大同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