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周月清 陆开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Ⅰ)、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modifyingenzymes,AMEs)基因存在情况。方法自临床分离2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qacE△...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Ⅰ)、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modifyingenzymes,AMEs)基因存在情况。方法自临床分离2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qacE△1-sulⅠ、intI1及9种AMEs基因。结果qacE△1-sulⅠ、intⅠ1、aac(3)-Ⅰ、aac(3)-Ⅱ、aac(6′)Ⅰ、ant(3″)-Ⅰ和aac(6′)-Ⅱ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0%、20.0%、55.0%、15.0%、35.0%、60.0%和5.0%,而aac(3)-Ⅲ、aac(3)-Ⅳ、ant(2″)-Ⅰ和aph(3′)-Ⅵ基因均阴性。结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耐消毒剂磺胺基因及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消毒剂 qacE△1 整合子 整合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基因
下载PDF
新型细菌耐药元件——整合子系统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彦媚 赵喜红 +1 位作者 徐泽智 徐振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已有证据表明整合子系统是微生物中主要的耐药机制,由其介导的细菌耐药是细菌发生水平基因转移和产生耐药机制的主要的途径。目前知道的整合子可分为两类:传统的整合子和超级整合子;前者的基因盒可编码一种或多种耐抗生素和消毒剂,存在... 已有证据表明整合子系统是微生物中主要的耐药机制,由其介导的细菌耐药是细菌发生水平基因转移和产生耐药机制的主要的途径。目前知道的整合子可分为两类:传统的整合子和超级整合子;前者的基因盒可编码一种或多种耐抗生素和消毒剂,存在于转座子、质粒和细菌染色体;而后者的基因盒编码了很多不同的功能,它们只在细菌的染色体上存在,有的可以同时携带一百多个基因盒;目前只在特定菌株中发现超级整合子。研究表明,整合子上的基因盒可能最初都来之于超级整合子。本文就整合子的结构、分布、起源及它对基因进化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整合酶 基因盒 超级整合子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及质粒AmpC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支密 诸葛青云 +4 位作者 糜祖煌 秦玲 陈榆 单浩 史伟峰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明确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qacE△1-sulⅠ基因和质粒Am鄄pC酶基因(AmpCMIR、AmpCDHA)存在状况。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 目的明确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qacE△1-sulⅠ基因和质粒Am鄄pC酶基因(AmpCMIR、AmpCDHA)存在状况。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该2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和头孢西丁完全耐药,头孢吡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85.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60.0%~90.0%之间,其余的耐药率在80.0%~95.0%之间。intⅠ1、qacE△1-sulⅠ、MIR和DHA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9株(95.0%)、17株(85.0%)、17株(85.0%)、1株(5.0%)。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intⅠ1、qacE△1-sulⅠ和MIR基因携带率很高。在阴沟肠杆菌中检出intⅠ1、qacE△1-sulⅠ以及质粒型AmpCMIR基因在我国大陆均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MIR AMPC酶 临床分离 整合酶 质粒 酶基因 结论 大陆 中国
下载PDF
三类整合酶基因(intⅠ)的简并引物PCR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心晖 石磊 +4 位作者 杨维青 曹以诚 张宏梅 尹晓琳 郑美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筛选第一、二和三类整合酶基因 (intⅠ )的简并引物PCR方法 ,并对临床菌株进行整合子筛选和分类。方法 用梯度PCR方法确定PCR反应的最适退火温度 ,并对 1 6株临床标本进行PCR扩增 ,通过对阳性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 目的 建立一种筛选第一、二和三类整合酶基因 (intⅠ )的简并引物PCR方法 ,并对临床菌株进行整合子筛选和分类。方法 用梯度PCR方法确定PCR反应的最适退火温度 ,并对 1 6株临床标本进行PCR扩增 ,通过对阳性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根据梯度PCR结果确定最适退火温度为 4 6℃。应用简并引物PCR法检测 1 6株临床分离株 ,其中 8株阳性 ,经酶切分类后确定其中 4株只含有第一类整合酶基因 ,有 3株含有第二类整合酶基因 ,1株同时含有第一类和第二类整合酶基因。结论 建立了一种同时筛选第一、二和三类整合子的方法 ,实际检测显示其可行性 ,为全面细致研究整合子介导的细菌耐药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并引物PCR 酶基因 方法建立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PCR扩增产物 PCR方法 PCR法检测 退火温度 PCR反应 梯度PCR 临床分离株 整合子 临床菌株 临床标本 细菌耐药 筛选 阳性
原文传递
云南省HIV/AIDS病人原发性整合酶基因耐药突变情况 被引量:18
5
作者 邓雪媚 刘家法 +4 位作者 张米 李健健 杨壁珲 舒远路 董兴齐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7-330,341,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原发性整合酶基因突变及相关耐药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5—2016年云南省14个地州(市)未接受过含整合酶抑制剂(INIs)抗病毒治疗的531例HIV-1感染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80℃冻存备用。所有感染者均进行个... 目的分析云南省原发性整合酶基因突变及相关耐药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5—2016年云南省14个地州(市)未接受过含整合酶抑制剂(INIs)抗病毒治疗的531例HIV-1感染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80℃冻存备用。所有感染者均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pol基因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IN区耐药突变位点及其耐药程度。结果 531例未经INIs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血浆扩增成功513例,5.7%(29/513)存在原发IN基因突变,其中9例病人表现出对INIs原发性耐药。全部INIs耐药毒株均属于交叉耐药,包括5例部分交叉耐药和4例完全交叉耐药。共检出10个IN区主要突变位点,其中T66A、E92A/G、G118R、 E138A/K、 G140A、Y143S、 P145S和Q148H等8种主要突变类型引起INIs不同程度耐药;共检出8个IN次要突变位点,A128T出现频率最高,引起INIs耐药的次要突变位点是S153F和G163R。结论云南省存在原发性INIs基因突变且变异位点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应加强IN区耐药监测,合理调整INIs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整合酶抑制剂 原发耐药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魏绪廷 冯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研究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酶烯类耐药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6种主要耐药基因进... 目的研究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酶烯类耐药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6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51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SPM、GIM金属酶基因检测均阴性,16株IMP和5株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阳性,其余37株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阴性,7株产金属酶并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49株Ⅰ型整合酶基因intⅠ1阳性。结论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产生金属酶,Ⅰ型整合酶基因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提示要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病原菌种属间传播和扩散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酶烯类 耐药机制 整合酶 基因
下载PDF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书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34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对β-内酰胺类药...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34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CTX-M9-群、CTX-M-1群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18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34株MRPA(耐3类抗菌药物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7%、29.4%、61.8%、67.6%、70.6%、73.5%、76.5%、76.5%、79.4%、91.2%、94.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FOXI、MP、DHA和VI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3.5%、11.8%、11.8%和5.9%,24株(70.6%)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而其他基因均阴性,34株Ⅰ型整合酶基因intⅠ1均阳性。结论临床分离的MRPA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高,Ⅰ型整合酶基因广泛存在于MR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类 耐药性 整合酶 基因
下载PDF
沈阳市新诊断HIV感染者整合酶抑制剂原发耐药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晓彤 孙泽松 +4 位作者 安明晖 赵彬 王琳 丁海波 韩晓旭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目的明确沈阳市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耐药株的传播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沈阳市新诊断的HIV感染者80例,扩增血浆病毒RNA的整合酶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病毒基因型,以Stanford... 目的明确沈阳市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耐药株的传播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沈阳市新诊断的HIV感染者80例,扩增血浆病毒RNA的整合酶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病毒基因型,以Stanford HIV耐药数据库解读耐药基因突变,计算原发耐药率并分析不同亚型毒株耐药相关自然多态性。结果80例HIV-1感染者中共检出CRF01_AE感染者51例,占63.8%;CRF07_BC感染者14例,占17.5%,B亚型感染者6例,占7.5%;其他不典型重组9例,占11.3%。2例CRF01_AE感染者检出R263K突变,1例B亚型感染者检出E138A突变,总体耐药率为3.8%。CRF01_AE感染者在整合酶耐药相关位点50、74、119、153位氨基酸具有多态性,频率分别为5.9%、2.0%、13.7%和4.0%;而CRF07_BC感染者在整合酶耐药相关位点50、74、157位上氨基酸具有多态性,频率均为7.1%。结论沈阳市新诊断HIV感染者InIs原发耐药率较低,但部分感染者在HIV整合酶耐药相关位点具有氨基酸多态性。需要加强HIV整合酶耐药监测及对我国常见HIV流行株的耐药基因型和表型研究,更好地解读HIV整合酶耐药突变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整合酶抑制剂 原发耐药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2018年我国部分省份抗病毒治疗前HIV-1整合酶抑制剂耐药流行情况 被引量:9
9
作者 宋畅 周佳佳 +6 位作者 董敖渤 康瑞华 阮玉华 邵一鸣 冯毅 廖玲洁 邢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2018年部分省份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中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株流行情况。方法在我国不同区域的6个省份,收集部分2018年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血浆样本,提取病毒基因组核糖核酸,RT-PCR扩增整合酶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进化树和... 目的了解我国2018年部分省份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中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株流行情况。方法在我国不同区域的6个省份,收集部分2018年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血浆样本,提取病毒基因组核糖核酸,RT-PCR扩增整合酶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进化树和HIVdb数据库,分别进行HIV亚型及耐药分析,并比较不同亚型间整合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遗传屏障差异。结果共获得序列755条,其中流行重组亚型CRF07_BC占35.9%(271例)、CRF01_AE为34.3%(259例)、CRF08_BC占15.1%(114例)、CRF55_01B占2.8%(21例)和B′_(CN)占1.7%(13例),其他重组亚型占10.2%(77例);整合酶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的样本有6例,耐药率为0.8%(6例),其中1例对拉替拉韦(RAL)高度耐药,其余5例均对艾维雷韦和RAL低度耐药。相比欧美B亚型标准株HXB2,我国CRF01_AE、CRF07_BC、CRF08_BC和CRF55_01B亚型共有24个固有突变位点;与欧美B亚型比较,CRF07_BC在T66K位点上具有较高耐药遗传屏障,CRF01_AE、CRF08_BC和CRF55_01B在G140S、G140C位点上具有较高的耐药遗传屏障。结论我国2018年部分省份治疗前人群HIV-1整合酶抑制剂耐药毒株流行水平较低,主要流行重组亚型相比欧美B亚型具有较高的耐药遗传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整合酶 亚型 基因多态性 遗传屏障
原文传递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单霞 黄茂 梅亚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中I类整合子的分布与基因盒结构,并探讨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酶...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中I类整合子的分布与基因盒结构,并探讨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并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77株菌株中有49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63.64%,其中有45株(91.84%)整合酶阳性株扩增出可变区,共检测出4种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aacA4(0.8kb)、dfrXII-orfF-aadA2(1.8kb)、aacA4-catB8-aadA1(2.3kb)、aacC1-orfX-orfX-orfX'-aadA1a(3.0kb)。整合子阳性菌株与整合子阴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存在差异。结论:Ⅰ类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酶 整合子 基因盒 耐药性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耐药性与三类整合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继东 钱小毛 郁敏 《世界感染杂志》 2006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和耐药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进行int I1、int I2、int I3三类整合酶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 PCR结果显示:整合酶基因检测68株中int I1基因阳性47株(69...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和耐药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进行int I1、int I2、int I3三类整合酶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 PCR结果显示:整合酶基因检测68株中int I1基因阳性47株(69.1%),int I2基因阳性1株(1.5%),无int I3基因阳性。结论 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播散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整合子使细菌能够很快获得新的耐药基因以适应环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大肠埃希菌 整合酶基因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多药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及整合酶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莉娜 张冬惠 +3 位作者 王红丽 董凤霞 霍凤玲 郑莉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890-2893,2915,共5页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多药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及整合酶基因的相关性,为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住院的鲍氏不动杆菌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多药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及整合酶基因的相关性,为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住院的鲍氏不动杆菌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00株),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耐药性检测,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检测β-内酰胺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和整合酶基因。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完全耐药,对头孢呋辛耐药率为98.0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85.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7.00%,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2.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低不一;10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62株为多药耐药株占62.00%。多药耐药株改良Hodge试验62株阳性,阳性率为100.00%,非多药耐药株23株阳性,阳性率60.53%(23/3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菌株EDTA协同实验均为阴性。多药耐药株中OXA-23、OXA-51、Int1基因检出率均为100.00%,非多药耐药株以上基因检出率为68.42%、57.89%、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药耐药株中OXA-58基因检出率为1.61%,非多药耐药株中未检出。多药耐药株整合酶基因扩增结果有24株I类整合酶阳性,阳性率为38.71%,非多药耐药株3株阳性,阳性率为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均未有检出。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多药耐药现象严峻,OXA-23、OXA-51、Int1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和I类整合酶基因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多药耐药性 碳青霉烯酶 整合酶基因
原文传递
利用表型筛选法测定整合子对耐药性基因盒的整合频率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泽华 蒋晓飞 +2 位作者 魏取好 陈楠 吕元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表型筛选的方法来测定整合子对耐药性基因盒的整合频率。方法将整合子和aadA2耐药性基因盒克隆到同一质粒pACYC184的不同位点,该重组质粒和高表达整合酶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121(DE3),挑选阳性克隆过夜培养...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表型筛选的方法来测定整合子对耐药性基因盒的整合频率。方法将整合子和aadA2耐药性基因盒克隆到同一质粒pACYC184的不同位点,该重组质粒和高表达整合酶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121(DE3),挑选阳性克隆过夜培养后,取适量菌液涂布含有链霉素的LB琼脂平板,同时取适量菌液涂布不含链霉素的LB琼脂平板,过夜培养后计数菌落个数,用以计算整合频率。同时以链霉素平板上的阳性克隆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切胶回收纯化,然后进行测序,以确定aadA2耐药性基因盒整合位点。结果在大肠杆菌B121(DE3)宿主中,整合子对aadA2耐药性基因盒的整合频率为1.1×10^-3,主要的整合位点为attI。结论该系统可以用于整合子对基因盒捕获频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整合酶 耐药性 基因重组
原文传递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携带整合子的分布与耐药性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茅国峰 何秋丽 杨国灿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以及其耐药性,为防控耐药菌形成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确认的54株洋葱伯克...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以及其耐药性,为防控耐药菌形成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确认的5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中,检出l6株携带整合酶Ⅰ,阳性率为29.63%;检出10株携带整合子Ⅰ,阳性率为18.52%;未检出Ⅱ类整合子和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酶阴性菌株。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携带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整合子基因 耐药性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老年呼吸疾病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子林 陈键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29-232,23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7年期间住院的3 719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分离所有SMA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的SMA,并检测其耐药性、整合酶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 3 719例患者中,有402例感...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7年期间住院的3 719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分离所有SMA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的SMA,并检测其耐药性、整合酶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 3 719例患者中,有402例感染SMA,感染率为10. 8%,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 <0. 05)。SMA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替加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均P <0. 05)。SMA的消毒剂-磺胺类耐药基因1、Ⅰ类整合子1类整合酶(IntⅠ1)、甲氧苄啶耐药基因dfrA12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 <0. 05)。耐药菌株的IntⅠ1检出率高于非耐药菌株(P <0. 05)。结论老年呼吸疾病住院患者SMA感染率较高,其SMA感染率及耐药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可能与整合酶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疾病 老年住院患者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药 整合酶基因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艮苗 吴红霞 +3 位作者 杨维青 陈萍 刘锋 黄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 I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阿奇霉素对I类整合子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酶基因int I1在不同阿奇霉素浓度中m RNA的表达水平,分析阿奇霉... 目的通过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 I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阿奇霉素对I类整合子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酶基因int I1在不同阿奇霉素浓度中m RNA的表达水平,分析阿奇霉素对int I1表达的影响。结果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酶基因int I1的表达抑制作用明显,I类整合酶基因int I1m RNA随着阿奇霉素浓度的增高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阿奇霉素对I类整合酶基因int I1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可能与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机制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阿奇霉素 Ⅰ类整合子 整合酶基因 逆转录PCR
下载PDF
典型水环境介质中整合酶基因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紫涵 张徐祥 任洪强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抗生素滥用及其引发的微生物耐药问题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也是国内外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环境中抗生素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耐药菌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ARGs),而ARGs的水平转移是评估其健康风险的关键环节。整合子是诱发ARGs水平转移的重要... 抗生素滥用及其引发的微生物耐药问题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也是国内外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环境中抗生素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耐药菌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ARGs),而ARGs的水平转移是评估其健康风险的关键环节。整合子是诱发ARGs水平转移的重要遗传元件,也是导致多重耐药和产生超级细菌的关键元件,整合酶基因(intI)能捕获游离的ARGs并将其重组到基因盒中,帮助ARGs的水平转移并推动多重耐药细菌形成。采用基于DNA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比较了饮用水、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废水和医疗废水4种典型水环境介质中intI的多样性、丰度差异性及其与ARGs的相关性,分析了intI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典型水环境中存在intI 1、intI 2、intI 3、intI 6和intI 9共5种已明确分类的intI,总丰度为: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废水>饮用水,且医疗废水>饮用水;多样性为:医疗废水>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废水>饮用水;均匀度为:医疗废水>水产养殖废水、生活污水>饮用水;生活污水与水产养殖废水中整合酶基因的相似性较高,且饮用水、水产养殖废水和医疗废水中整合酶基因的相似性较高;5种intI中,intI 1分布广、丰度高,且与5种抗生素耐药基因(磺胺类、大环内酯-林肯酰胺-链阳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的丰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6,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整合酶基因 耐药基因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可变区长度对intⅠ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银 陈体 +3 位作者 Govinda Paudel 袁金玲 黄利华 伍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可变区的长度对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整合酶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将25株临床分离的Ⅰ类整合子阳性铜绿假单胞菌按可变区的长度分为A、B组(A组:1000~2000bp;B组:>2000bp),...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可变区的长度对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整合酶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将25株临床分离的Ⅰ类整合子阳性铜绿假单胞菌按可变区的长度分为A、B组(A组:1000~2000bp;B组:>2000bp),提取细菌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两组细菌intⅠ1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比较具有不同长度可变区的细菌中intⅠ1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结果两组细菌中intⅠ1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菌intⅠ1和16SrRNA的Ct值均值及⊿Ct值分别为:17.25、10.34、6.91,B组细菌intⅠ1和16SrRNA的Ct值均值及⊿Ct值分别为:18.91、9.47、9.45,⊿⊿Ct为5.81;A组细菌的intⅠ1mRNA平均表达水平是B组的5.81倍。结论在临床分离的Ⅰ类整合子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短可变区组整合酶表达水平较高,而长可变区组整合酶表达水平较低,提示Ⅰ类整合子中整合酶的表达水平可能受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数目的影响,从而影响整合子继续捕获基因盒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整合子 整合酶 基因盒 耐药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S系统对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调控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艮苗 郭富饶 +4 位作者 姚欣 廖丹 杨蓉 吴红霞 陈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700-3704,共5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群体感应系统基因lasR与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群体感应系统对Ⅰ类整合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群体QS信号分子受体基因lasR和Ⅰ...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群体感应系统基因lasR与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群体感应系统对Ⅰ类整合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群体QS信号分子受体基因lasR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在生物被膜中与阿奇霉素菌液中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两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lasR基因及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表达水平在生物被膜中均较在阿奇霉素菌液中升高(P<0.05),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565,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群lasR和intI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阿奇霉素对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明显,提示intI1基因表达可能与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Ⅰ类整合子 整合酶基因 生物被膜 阿奇霉素 逆转录PCR
原文传递
An Open-Source System for In Planta Gene Stacking by Bxbl and Cre Recombinases
20
作者 Lili Hou Yuan-Yeu Yau +3 位作者 Junjie Wei Zhiguo Han Zhicheng Dong David W. Ow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756-1765,共10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ps with multiple transgenic traits arouses the need for an efficient system for creating stacked cultivars. Most major crops rely on classical breeding to introgress the transgene from a l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ps with multiple transgenic traits arouses the need for an efficient system for creating stacked cultivars. Most major crops rely on classical breeding to introgress the transgene from a laboratory variety to the numerous cultivars adapted to different growing regions. Even with vegetative propagated crops, genetic crosses are conducted during varietal improvement prior to vegetative cloning. The probability to assort the 'x' number of transgenic loci into a single genome may seem trivial, (~)x for a diploid species, but given the 'y' number of other nontransgenic traits that breeders also need to assemble into the same genome, the (~)~*y probability for a 'breeding stack' could quickly make the line conversion process unmanageable. Adding new transgenes onto existing transgenic varieties without creating a new segregating locus would require site-specific integration of new DNA at the existing transgenic locus. Here, we tested a recombinase-mediated gene-stacking scheme in tobacco. Sequential site-specific inte- gration was mediated by the mycobacteriophage Bxbl integrase-catalyzed recombination between attP and attB sites. Transgenic DNA no longer needed after integration was excised by Cre recombinase-mediated recombination of Iox sites. Site-specific integration occurred in -10% of the integration events, with half of those events usable as substrates for a next round of gene stacking. Among the site-specific integrants, however, a third experienced gene silencing. Overall, precise structure and reproducible expression of the sequentially added triple traits were obtained at an overall rate of -3% of the transformed clones--a workable frequen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ultivars. Moreover, since nei- ther the Bxbl-att nor the Cre-lox system is under patent, there is freedom to ope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eSIS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integrase gene targeting transgene expre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