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201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淏 张轩 +2 位作者 郑优荣 李仲平 梁浩坚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4期530-531,534,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2008年至2012年1 392 884例无偿献血标本传染性疾病的筛查结果,评估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制定献血前血液筛查措施、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广州市2008年至2012年无偿献血...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2008年至2012年1 392 884例无偿献血标本传染性疾病的筛查结果,评估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制定献血前血液筛查措施、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广州市2008年至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2008年至2012年无偿献血者总阳性率为4.35%,各检测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2.23%,HBsAg:0.9%,抗-HCV:0.54%,抗-TP:0.52%,抗-HIV:0.16%。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标本检测不合格项目中ALT阳性率最高,总不合格率在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快速筛查的灵敏度及献血者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水平,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从而更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率和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传染性标志物
下载PDF
2764例输血前、术前患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方强 张慧涨 +3 位作者 黄红梅 杨隆乾 常项海 赵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89-2491,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输血前、术前2764例患者,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输血前、术前2764例患者,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艾滋病(抗-HIV)抗体检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检测梅毒;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 HBsAg阳性159例(阳性率5.75%);抗-HCV阳性17例(0.62%);抗-HIV1/2待复检5例(0.18%),确诊阳性2例(0.07%);TRUST阳性31例(1.12%);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69例(2.49%);ALT阳性286例(10.34%)。结论进行输血前、术前传染性指标检测,对预防交叉感染、减少医患纠纷,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术前 传染性指标 院内感染
原文传递
感染标志物、炎症因子、血小板参数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小红 颜海峰 +2 位作者 古裕鸟 钟娇霞 霍开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分析感染标志物、炎症因子、血小板参数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价值,为优化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156例细菌性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9例发生EOS患... 目的分析感染标志物、炎症因子、血小板参数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价值,为优化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156例细菌性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9例发生EOS患儿作为研究组,将117例未发生EOS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出生36 h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实验室指标诊断EOS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CRP、IL-6、TNF-α、MP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OS的发生与PCT、IL-6和MPV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PCT、IL-6、MPV诊断E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V的AUC最高,为0.837,将三者联合检测时,AUC和敏感度分别提升至0.960和84.62%。结论EOS患儿在出生36 h内即可出现感染标志物、炎症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其中,PCT、IL-6和MPV对于EOS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将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标志物 炎症因子 血小板参数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诊断
原文传递
武汉地区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万军 唐锋 +7 位作者 孔德广 谭晓东 王育继 王文娟 许渝 张晓慧 汪小杰 刘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44-3149,共6页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儿童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核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差异,为制定肠道病毒诊疗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6-2018年武汉市两家哨点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湖北省妇女儿童中心)疑似肠道病毒...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儿童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核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差异,为制定肠道病毒诊疗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6-2018年武汉市两家哨点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湖北省妇女儿童中心)疑似肠道病毒感染患儿8580例的咽拭子或肛拭子,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及分型,同时收集患儿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临床症状、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CD4+/CD8+)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补体C3、C4]等特征。结果2016-2018年共检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884例,阳性率为10.30%(884/8580)。2017年阳性率最高,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7月达到高峰,10月又出现一个小高峰。93.33%(825/884)的阳性病例为6岁以内患儿。不同核型的肠道病毒感染的患者除肢体抖动外,其他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核型EV感染患者CRP、CD3^+、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补体C3、C4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患者更易发生高热、腹泻、肢体抖动、呼吸异常、心率增快等症状。重症患儿WBC、NEU、CRP、免疫标记物IgA、IgG、补体C3、C4分别为(12.44±3.92)×10^9/L、(8.58±8.02)×10^9/L、(6.69±8.47)mg/L、(1.01±0.79)g/L、(8.41±2.46)g/L、(1.05±0.37)g/L、(0.59±2.01)g/L均高于轻症患儿(P<0.05),而CD3^+、CD3^+CD4+分别为(40.81±8.18)%、(18.12±6.72)%低于轻症患儿(P<0.001)。结论武汉地区肠道病毒的流行核型已逐渐发生变化,2017、2018年其他肠道病毒基因型已经取代EV-71、Cox A-16成为优势核型。我国仍需继续开展肠道病毒的日常和哨点监测工作,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核酸分型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感染标志物 免疫学指标
原文传递
永州地区2283例孕产妇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志刚 鲁君艳 +1 位作者 周维新 彭丽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2期1447-1448,共2页
目的了解永州地区孕产妇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永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孕产妇进行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 目的了解永州地区孕产妇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永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孕产妇进行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2 283例孕产妇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0.73%、0.04%、0.00%、0.48%,2 283例孕产妇的HBV标志物模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HBe)(+)、抗-HBc(+)的比例分别为2.98%、2.31%。结论孕产妇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对预防医院感染,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控制母婴传播,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并建议孕龄妇女在孕前、孕期、产前进行HBV、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就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传染性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下载PDF
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娜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互补作用,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可行性对策。方法用ELISA法对2014年1—12月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82 756份标本做HBs Ag、抗-HCV、抗-HIV进行血清学检测;同时利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 目的评价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互补作用,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可行性对策。方法用ELISA法对2014年1—12月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82 756份标本做HBs Ag、抗-HCV、抗-HIV进行血清学检测;同时利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其进行HBV-DNA/HCV-RNA/HIV-RNA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法总阳性率0.905%(749/82 756),其中HBs Ag(+)586例(0.708%),抗-HCV(+)53例(0.064%),抗-HIV(+)110例(0.132%);NAT总反应率0.221%(183/82 756),其中HBV-DNA(+)146例(0.176%),HIVRNA(+)37例(0.045%),HCV-RNA(+)0例;ELISA(+)+NAT(-)的标本597例(0.721%);ELISA(-)+NAT(+)标本32例(0.039%);NAT(+)的183例标本中仅有1例ALT(+)。结论 ELISA法检测阳性率高于NAT法,NAT法可筛查出ELISA法不能检测出的"窗口期"标本,ELISA和NAT在血液筛查中相互补充,可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口腔洁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鑫 张佳 +2 位作者 牛洁 刘亚东 景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洁治术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完善口腔健康的管理系统。方法选取该院牙周病科和口腔预防保健科2016―2017年就诊的欲行口腔洁治术患者15 836例。患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口腔洁治术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完善口腔健康的管理系统。方法选取该院牙周病科和口腔预防保健科2016―2017年就诊的欲行口腔洁治术患者15 836例。患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对患者病例资料及4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17年15 836例患者总阳性为866例,阳性率为5.47%,总阳性率各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阳性患者487例,阳性率为3.08%;女性阳性患者为379例,阳性率为2.39%,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HBsAg(3.89%)、抗-TP(0.73%)、抗-HCV(0.71%)、抗-HIV(0.14%)。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总阳性率呈不规则分布。结论口腔洁治术患者进行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以明确血液传播,有利于解决是否为医源性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其他患者的安全及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标志物 职业暴露 口腔洁治术 交叉感染
下载PDF
23350例输血前患者4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滔 刘雨欣 +3 位作者 何霞 陈涛 杜晓瑜 唐志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9年第4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四川雅安地区输血前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TP)、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拟输血的23350例患者进行抗-HIV1/2,抗-TP、抗-HCV和HBsAg检测,根据性别和年... 目的:分析四川雅安地区输血前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TP)、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拟输血的23350例患者进行抗-HIV1/2,抗-TP、抗-HCV和HBsAg检测,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讨论;结果:23350例患者抗-HIV1/2初筛阳性率0.42%、抗-HCV阳性率0.55%、抗-TP阳性率2.05%、HBsAg阳性率5.59%,男性阳性率均高于女性阳性率,其中HIV和HBV感染患者性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感染性标志物均以<15实车龄段阳性率最低,抗-HCV以30-44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抗-HIV1/2和HBsAg以45~59岁年龄段阳性皋最高,抗-TP则以≥6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感染科各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均为全院最高,与全院平均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雅安地区拟输血患者HIV和TP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HCV感染率高于全国流行率,而HBV感染率低于一般人群;HIV和HBV感染与性别和年龄均密切相关,HCV和TP感染与年龄相关,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标志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输血
下载PDF
加味解毒生脉散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清中感染学指标及临床预后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媛莉 赵继波 +1 位作者 李福龙 黄树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加味解毒生脉散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清中感染学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重症感染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西医抗感染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西医抗感染联合加味解毒生脉散治疗。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 目的 :探讨加味解毒生脉散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清中感染学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重症感染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西医抗感染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西医抗感染联合加味解毒生脉散治疗。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临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其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7 d后观察组CRP、PCT水平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77.1%(P<0.05);治疗3、7 d后观察组CD3、CD4和CD8细胞水平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低于对照组14.6%(P>0.05)。结论 :加味解毒生脉散治疗重症感染患者效果佳,临床有效率高,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解毒生脉散 重症感染 感染学指标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创伤性检查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剑敏 申旭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0期2214-2215,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检查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HAV-IgM、抗-HCV、抗-TP、抗-HIV。结果 7403例患者中HBsAg阳性... 目的探讨创伤性检查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HAV-IgM、抗-HCV、抗-TP、抗-HIV。结果 7403例患者中HBsAg阳性18.30%、抗-HAV阳性0.27%、抗-HCV阳性1.28%、抗-TP阳性2.48%、抗-HIV阳性0.22%。结论将HBsAg、HAV-IgM、抗-HCV、抗-TP、抗-HIV作为创伤性检查前必查项目,有利于避免医源性传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检查 感染标志物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常用感染性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亚熊 肖雯 +4 位作者 刘协红 蒋宇 邹联洪 肖薇薇 陈芳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3期143-147,159,共6页
目的探讨常用感染性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分层中的价值。方法纳入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39例确诊COVID-19病例,对常用感染性指标(WBC、Neu%、Lymph%、CRP及ESR)按流行病学接触史、家族聚集情况、基础疾病、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常用感染性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分层中的价值。方法纳入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39例确诊COVID-19病例,对常用感染性指标(WBC、Neu%、Lymph%、CRP及ESR)按流行病学接触史、家族聚集情况、基础疾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轻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变化分层,分析各分层因素对感染性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无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比较,有接触史患者Neu%降低,Lymph%升高(P<0.05)。按有无基础疾病分层后,相对于无基础疾病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Lymph%降低,Neu%和CRP升高(P<0.05)。与轻症患者比较,重症患者Lymph%降低,而Neu%、CRP和ESR升高(P<0.05)。按轻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进展分层发现,相对于病程好转患者,加重患者Lymph%降低,Neu%升高与CRP升高(P<0.05)。结论感染性指标Lymph%,Neu%与CRP在判断COVID-19患者是否伴随基础疾病,病情轻重及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变化有良好的鉴别意义。Lymph%、Neu%与CRP可作为伴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的重要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性指标
原文传递
农村养老院老人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敏 吴国林 +5 位作者 马小东 林峰 王丽萍 张莹 叶慧倩 蒲道琼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20-1421,1424,共3页
目的了解雅安地区农村养老院老人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状况,为农村养老机构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雅安地区农村养老院在院老人596例,其中男性539例,女性57例。采集其空腹静脉血,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 目的了解雅安地区农村养老院老人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状况,为农村养老机构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雅安地区农村养老院在院老人596例,其中男性539例,女性57例。采集其空腹静脉血,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抗体(anti-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结果596例血样中共检出HBsAg阳性22例(男性18例,女性4例);anti-TP阳性20例(男性17例,女性3例);HIV(1+2型)阳性3例(男性2例,女性1例)。检测结果表明女性的总感染率高于男性(14.0%vs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雅安地区农村养老院老人存在一定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加强养老院老人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对有效预防养老院院内感染和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院 感染性标志物 感染率
原文传递
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从刚 陈靖 +1 位作者 胡义忠 吴芬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7-78,共2页
目的:输血前检测受血者传染病标志物,明确临床诊断,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方法: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 目的:输血前检测受血者传染病标志物,明确临床诊断,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方法: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检测。结果:1传染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3.59%;2HBs Ag阳性率为11.97%,Anti-HCV阳性率为0.41%,Anti-TP阳性率为1.12%,Anti-HIV阳性率为0.10%;3男性HBs A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Anti-HCV阳性率和Anti-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86例受血者中混合感染2例。结论:通过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同时防止交叉感染。进一步加强了输血管理,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血者 传染病标志物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常住人口梅毒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周腾坚 陈海强 +3 位作者 洪加林 林洪燕 盛映 滕宁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490-1492,共3页
目的分析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常住人口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及其他传染性标志物检测情况和临床特征,为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常住人口分组,收集鹿城区人民医院梅毒患者的TPPA、TRUST、HBs Ag、... 目的分析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常住人口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及其他传染性标志物检测情况和临床特征,为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常住人口分组,收集鹿城区人民医院梅毒患者的TPPA、TRUST、HBs Ag、HCV抗体和HIV抗体测定数据,明确梅毒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地组TPPA、HBs Ag、抗HIV抗体、抗HCV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本地组,TPPA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PPA阳性率均以26岁~35岁最高,不同性别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人数均随着效价的升高而下降。外地组显性梅毒比例高于本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本地组相比,外地组具有梅毒和其他传染性疾病高感染率的特点,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监测,控制疫情,减少社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 常住人口 梅毒 传染性标志物
原文传递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分析
15
作者 黄秀琳 尹丹 +3 位作者 毕蕾静 张巧琳 雷明 李维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37,240,共3页
目的研究该中心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为科学合理制订血液筛查策略,评估血液筛查试剂的检测效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及检测试剂分布。结果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 目的研究该中心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为科学合理制订血液筛查策略,评估血液筛查试剂的检测效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及检测试剂分布。结果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共检测标本120 756例,筛查出不合格标本共2 854例,其中ELISA阳性/病毒核酸检测阳性(ELISA^+/NAT^+)标本768例,ELISA^+/NAT-标本1 748例,ELISA^-/NAT^+标本338例(111例NAT鉴别结果为HBV);抗-TP、HBsAg、抗-HIV、抗-HCV不合格标本分别为895、1 012、276和444例,ELISA双试剂不合格率依次为78.6%、77.3%、30.8%、26.1%。NAT检测不合格以HBV检出为主,仅HBsAg有ELISA单试剂阳性献血者,NAT联检阳性且鉴别结果为HBV的。结论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下,合理选择一遍ELISA加一遍NAT的检测策略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者 传染标志物 合格鉴定
下载PDF
35345例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冯月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3期37-39,共3页
目的了解2014~2016年某院就诊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5345例就诊患者的血清HBsAg、抗-HIV、抗-HCV及抗-TP... 目的了解2014~2016年某院就诊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5345例就诊患者的血清HBsAg、抗-HIV、抗-HCV及抗-TP的检测结果。结果 35345例就诊患者中总阳性有5033例,阳性率为14.24%,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项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HBsAg(12.36%)、抗-TP(1.32%)、抗-HCV(0.73%)及抗-HIV(0.24%);抗-HIV阳性率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HBsAg、抗-HIV、抗-HCV及抗-TP总阳性率及各项标志物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sAg、抗-HIV、抗-HCV及抗-TP的检测有利于所在地区掌握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其传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下载PDF
2395例住院病人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17
作者 葛传芳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了解手术前、输血前、产前住院病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患病及分布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对2395例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1/2和抗-TP四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2395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5.8... 目的了解手术前、输血前、产前住院病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患病及分布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对2395例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1/2和抗-TP四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2395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5.89%;HBsAg、抗-HCV、抗-HIV1/2、抗-TP阳性率分别为5.09%、0.70%、0、0.08%。结论手术前、输血前、产前住院病人的传染性标志物存在一定的阳性率,对住院患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防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感染,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传染性标志物 检测结果
下载PDF
2007年-2011年肇庆地区(市)献血者检测情况分析
18
作者 廖扬勋 余文潮 +1 位作者 陈尚良 梁剑锋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2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肇庆地区无偿献血者各种输血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情况。方法HBsAg、抗-HCV、抗-HIV、抗-TP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ALT采用速率法。结果2007年-2011年共检测标本163108份,其中不台格者为10867份。占采血总数的6... 目的分析肇庆地区无偿献血者各种输血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情况。方法HBsAg、抗-HCV、抗-HIV、抗-TP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ALT采用速率法。结果2007年-2011年共检测标本163108份,其中不台格者为10867份。占采血总数的6.66%,各项目的不合格率依次为ALT5.79%(9437份)、HBsAg0.45%(729份)、抗-TP0.27%(439份)、抗-HCV0.15%(245份)、抗-HIVO.0104%(17份)。结论从低危人群中选择献血者,发展更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加强献血前的咨询和筛查.同时加强血液检测,保证肇庆地区充分和安全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传染性标志物 检测
下载PDF
不同来源标本血清感染性指标分析在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莫喜明 唐爱国 +1 位作者 唐亚梅 秦立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004-200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标本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在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人员进行HBsAg、RPR、抗HCV、抗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测。结果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四项指标总阳性率分别为43.30%、13.56...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标本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在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人员进行HBsAg、RPR、抗HCV、抗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测。结果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四项指标总阳性率分别为43.30%、13.56%及7.26%,HBeAg阳性率分别为12.29%、1.78%与0.71%;梅毒感染率,住院患者平均为1.75%,而在>60岁的住院患者高达3.75%,HIV初筛并送CDC确诊21例。结论门诊和住院患者4项血源性传染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员(χ2=10 117.6,P<0.01),是潜在的高危血源性传播源,重点管理好这类标本对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检验科 血液传染指标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标本血清感染性指标分析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莫喜明 唐亚梅 +1 位作者 钟小军 唐爱国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323-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过去一年间门诊、住院、健康体检者及本院职工体检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HBcAbIgM、抗HCV、抗HIV1+2、RPR等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过去一年间门诊、住院、健康体检者及本院职工体检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HBcAbIgM、抗HCV、抗HIV1+2、RPR等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门诊病人HBsAg、抗HCV、抗HIV1+2、RPR检出率分别为35.28%,4.77%,0.18%,3.07%。住院病人HBsAg、抗HCV、抗HIV1+2、RPR检出率分别为10.51%,1.23%,0.061%,1.76%。外来健康体检人员HB-sAg、抗HCV检出率分别为6.67%,0.50%,抗HIV1+2、RPR未检出。本院职工体检HBsAg检出率为3.54%。结论: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人员(P<0.05),是高危传染源。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分布也不相同。相关部门应根据感染源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医院感染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血液传染指标 职业暴露 干预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