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ll样受体在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周云 潘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2-307,共6页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能识别和结合白假丝酵母菌上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引起特定下游信号转导。TLR多态性与宿主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易感性有关,TLR激活后可诱导促...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能识别和结合白假丝酵母菌上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引起特定下游信号转导。TLR多态性与宿主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易感性有关,TLR激活后可诱导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作用;而白假丝酵母菌也可发生菌相改变以利于逃选机体免疫反应。了解TLR和白假丝酵母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为阐明抗真菌感染免疫的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念珠菌 白色/药物作用 细胞因子类 感染/药物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头孢唑肟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的重症感染24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华美 张国祯 +3 位作者 蔡则骥 柯翠菊 陈松鹤 朱长连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6-79,共4页
本文报道头孢唑肟(ceftizoxime)治疗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16yr)恶性血液病并发重症感染。剂量为4-6g/d,iv,总剂量平均为41±16g,结果显效38%,有效25%;总有效率62%,头孢唑肟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但对绿脓... 本文报道头孢唑肟(ceftizoxime)治疗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16yr)恶性血液病并发重症感染。剂量为4-6g/d,iv,总剂量平均为41±16g,结果显效38%,有效25%;总有效率62%,头孢唑肟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感染无效。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高于1.0×10~9/L的有效率高。本药副作用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谐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头孢唑肟 感染
原文传递
桂林市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伍慧娟 杨子靖 +4 位作者 蒋玉琴 欧嵩凤 宋丽萍 余红平 谭盛葵 《中国校医》 2014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了解桂林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规范服药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使用CPCRA的公共卫生标准简表,采用当面询问及填写问卷相结合的... 目的了解桂林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规范服药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使用CPCRA的公共卫生标准简表,采用当面询问及填写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定期复查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用药依从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00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中,有64.00%能遵守或基本遵守医务人员的指导用药,有36.00%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坚持规范治疗。结论桂林市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差,医务工作者应积极拓展医药服务范围,逐渐建立个性化治疗模式,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药物疗法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药物疗法 用药依从性
原文传递
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及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4
4
作者 严莉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本组患者60例,经纤维内镜检查证实,并在胃窦部取材,经1min快速型胃幽门螺杆菌诊断试验证实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其中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球部...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本组患者60例,经纤维内镜检查证实,并在胃窦部取材,经1min快速型胃幽门螺杆菌诊断试验证实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其中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4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2岁~74岁,内镜诊断后3d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奥美拉唑20mg,1次/d,14d;奥美拉唑20mg,1次/d.羟氢苄青霉素0.5g,4次/d,14d;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0.5g,3次/d,甲硝唑400mg,3次/d,14d;疗程结束后作内镜复查,凡内镜下见溃疡消失或仅留疤痕为治愈,否则列为未愈.结果见表1.表1各组对溃疡的疗效和Hp的根除率n(%)由表1可见三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溃疡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Hp根除率在第一组最低,第三组最高.结论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高达90%以上,Hp感染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不易愈合和易于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需同时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和消除Hp感染的药物,奥美拉唑能特异性抑制H+-K+-ATP酶,阻断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终环节,治疗时能使症状迅速缓解,溃疡愈合快,其还通过对Hp的毒性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是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药物疗法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阿莫西林/治疗应用 奥美拉唑/治疗应用 甲硝唑/治疗应用
下载PDF
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范照冬 王金柱 孔祥臣 《医药世界》 2009年第7期304-305,共2页
目的:观察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氨曲南组和头孢他啶组各45例。分别给予氨曲南2.0g、头孢他啶2.0g静脉滴注,每隔12h1次,疗程均为7~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 目的:观察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氨曲南组和头孢他啶组各45例。分别给予氨曲南2.0g、头孢他啶2.0g静脉滴注,每隔12h1次,疗程均为7~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氨曲南组和头孢他啶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8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33%、89.1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曲南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药物疗法 氨曲南/治疗应用 抗菌药/治疗应用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型] 人类
原文传递
ICU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惠玲 叶惠芬 +2 位作者 杨银梅 莫健民 李尚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法 )检测我院 1999~ 2 0 0 3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的 5 6 3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对...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法 )检测我院 1999~ 2 0 0 3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的 5 6 3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 (2 6 .3% )、大肠埃希菌 (18.1% )、肺炎克雷伯菌 (15 .0 % )、肠杆菌属 (14 .6 % )、不动杆菌属 (12 .1%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 (9.8% )等。 5 a间 ,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的发生率分别是 4 4 %和 4 2 % ,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 MIC90分别是 2 5 6、2 5 6、32、16 mg/L。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对肠杆菌属、产 ESBL 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 MIC90分别是 2 5 6、32~ 2 5 6、2 5 6、6 4 mg/L,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加强细菌的感染监控 ,及时提供医院内感染菌株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率变迁信息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医疗病房 交叉感染/药物疗法 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作用 耐药性 细菌
下载PDF
抗生素的回顾、前瞻及其在下呼吸道感染的使用策略(一) 被引量:4
7
作者 牟善初 《临床误诊误治》 1998年第2期65-67,共3页
文章总结了我国抗生素发展的历史、临床应用前景及治疗策略。随着青霉素问世后的临床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酶逐渐出现,青霉素的治疗效果在减退,因此出现了新的不同化学结构的强力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第1、2、3、4代)、青霉素+β... 文章总结了我国抗生素发展的历史、临床应用前景及治疗策略。随着青霉素问世后的临床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酶逐渐出现,青霉素的治疗效果在减退,因此出现了新的不同化学结构的强力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第1、2、3、4代)、青霉素+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在达到抗菌效果的同时,出现了许多可造成机体损害的毒副作用。作者强调指出要针对病人的病原学诊断、所使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所造成的菌群交替现象,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药物疗法 抗生素类 头孢菌素 青霉素
下载PDF
芽囊原虫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钟悦 叶金花 +1 位作者 谢富华 严宜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09-414,共6页
芽囊原虫是一种常见的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肠道的回盲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甲硝唑是目前治疗芽囊原虫病最有效的药物,但由于芽囊原虫对甲硝唑产生抗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大,因此有必要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将近... 芽囊原虫是一种常见的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肠道的回盲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甲硝唑是目前治疗芽囊原虫病最有效的药物,但由于芽囊原虫对甲硝唑产生抗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大,因此有必要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芽囊原虫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芽囊原虫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囊原虫感染/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吉耀 刘天舒 +3 位作者 王瑞娟 徐永正 乐凡 张义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三联疗法(OCA: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7d方案;RTA:善得胃+替硝唑+阿莫西林14d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经内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证实有Hp感染的191例... 目的比较两种三联疗法(OCA: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7d方案;RTA:善得胃+替硝唑+阿莫西林14d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经内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证实有Hp感染的191例连续病例,通过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A组接受OCA方案,B组接受RTA方案,连续随访6wk.随访结束时患者接受14C呼吸试验确定Hp根除率,部分溃疡患者经内镇检查确定溃疡愈合率.结果完成治疗及随访患者166例.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2%和72.2%(P>0.05).两组中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88.1%和71.0%(P<0.05).两组的溃疡患者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4%vs75%,P>0.05,80%vs75%,P>0.05)B组方案发生的不适反应较A组多(n,80:52),但所有不适反应患者均能耐受.A组药物的医药成本较B组高(RMB,,820.78:418.04).结论对于Hp相关性的胃炎患者,OCA方案虽然价贵,但根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少,而对于Hp相关性的溃疡患者,RTA方案和CCA方案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奥美拉唑/治疗应用 克拉霉素/治疗应用 阿莫西林/治疗应用 善胃得/治疗应用 替硝唑/治疗应用 胃炎/药物疗法 消化性溃疡/药物疗法
下载PDF
二种剂量高舒达联合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98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岩 王孟春 +1 位作者 孙思予 郝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药物疗法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高舒达/治疗应用 甲硝唑/治疗应用 阿莫西林/治疗应用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医院内细菌感染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晓非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10期26-27,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化疗之后,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出现缺乏,并伴有医院里细茵感染,对此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依照高效、量足、广谱的这种降阶梯式的疗法,并根据我院随机选取的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75例在医院化疗的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白血病患者... 目的:通过临床化疗之后,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出现缺乏,并伴有医院里细茵感染,对此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依照高效、量足、广谱的这种降阶梯式的疗法,并根据我院随机选取的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75例在医院化疗的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白血病患者资料分析,从而采取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75例在医院化疗的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白血病患者,达到有效治疗的患者70例。结论:通过临床化疗之后,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出现缺乏,并伴有医院里细菌感染,这种感染发生率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及抗茵药物的正确应用是可以缓解并控制医院内细菌感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医院内感染 白血病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混合液纱条用于深部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姝娟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深部伤口用50%葡萄糖、654-2、胰岛素混合液纱条换药的疗效观察。方法从2004年1月~2004年11月随机抽取50例外科创面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按外科感染创面常规换药;实验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用生理盐... 目的探讨深部伤口用50%葡萄糖、654-2、胰岛素混合液纱条换药的疗效观察。方法从2004年1月~2004年11月随机抽取50例外科创面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按外科感染创面常规换药;实验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使用50%葡萄糖、654-2、胰岛素制成的混合液纱条填塞引流伤口,隔日1次。观察创面显效时间、愈合时间,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伤口愈合需21±6.6天,而实验组伤口愈合需10±2.5天(P〈0.05);对照组创面治疗有效率44%,而实验组84%(P〈0.01)。结论50%葡萄糖、654—2、胰岛素混合液纱条用于深部伤口换药具有疗效好、愈合快、治疗时间短特点,且经济,配制简单、副作用小,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葡萄糖 胰岛素 伤口感染/药物疗法
下载PDF
抗生素与H_2受体阻滞剂不同组合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82例
13
作者 孙荣艳 范正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48-449,共2页
目的观察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不同组合应用对合并幽门螺杆菌(Hp)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效果.方法经电子纤维内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阳性的门诊患者82例,随机分配为单用抗生素组、单用H2受体阻滞剂... 目的观察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不同组合应用对合并幽门螺杆菌(Hp)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效果.方法经电子纤维内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阳性的门诊患者82例,随机分配为单用抗生素组、单用H2受体阻滞剂组和抗生素与H2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三组.单用抗生素组82例,女3例,男25例,年龄18岁~34岁,平均28.1岁,病程6mo~5a,平均3.5a;单用H2受体阻滞剂组27例,女3例,男24例,年龄19岁~37岁,平均4.1a;抗生素与H2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组27例,女4例,男23例,年龄18岁~36岁,平均27.8岁,病程4mo~4.5a,平均4.2a.单用抗生素组,采用3次/d口服,每次服用阿莫西林500mg和甲硝唑200mg,单用H2受体阻滞剂组,采用2次/d口服,每次服用雷尼替丁150mg治疗.抗生素与H2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组,采用3次/d口服,每次服用阿莫西林500mg和甲硝唑200mg联合2次/d,每次口服雷尼替丁150mg治疗.4wk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溃疡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用抗生素组,症状完全缓解,溃疡灶由活动期转为疤痕期,即治愈18例(64.29%);症状基本缓解,溃疡灶由活动期转为愈合期,即好转7例(25.00%);症状仍存在,溃疡灶仍处于活动期,即无效3例(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疗法 雷尼替丁/治疗应用 阿莫西林/治疗应用 甲硝唑/治疗应用
下载PDF
维敏四联治疗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
14
作者 钟敏 曾少敏 曾怀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156-157,共2页
目的应用维敏胶囊(胶态果胶铋)四联药物疗法治疗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PU)2wk,停药4wk后经内镜、14C-UBT等方法观察溃疡的愈合及Hp根除的疗效方法经内镜确诊为PU,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169例;胃溃疡(GU)89例.受检前2wk内未服... 目的应用维敏胶囊(胶态果胶铋)四联药物疗法治疗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PU)2wk,停药4wk后经内镜、14C-UBT等方法观察溃疡的愈合及Hp根除的疗效方法经内镜确诊为PU,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169例;胃溃疡(GU)89例.受检前2wk内未服抗生素、铋剂及质子泵阻断剂,排除孕妇和溃疡出血者,并镜下活检病理排除恶性溃疡Hp检测:先行快速尿素酶检测(RUT),阳性者再行14C-UBT检测,其中DU的Hp阳性率为95.5%;GU的Hp阳性率为81.0%.四联治疗方法:对Hp阳性PU,给予维敏胶囊100mg,4次/d;兰索拉唑30mg,2次/d;阿莫西林0.5g,4次/d;甲硝唑0.4g,2次/d,疗程为2wk.停药后4wk,同时复查内镜及14G-UBT.结果DU愈合率91.2%,Hp根除率93.0%;GU愈合率86.0%,Hp根除率92.0%.DU和GU愈合率及Hp根除率差异不明显(P>0.05);四联疗法后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Hp与PU关系密切.采用四联治疗Hp相关的PU,有良好效果.14GUBT检测Hp感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创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药物疗法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维敏胶囊 胃镜检查
下载PDF
双黄连加维生素B_(12)伤口换药疗效的观察
15
作者 张桂兰 梅咏华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双黄连加维生素B12用于伤口换药的疗效。方法将150例伤口换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黄连加维生素B12纱条换药,对照组采用碘伏纱条换药。结果观察组伤口平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 目的观察双黄连加维生素B12用于伤口换药的疗效。方法将150例伤口换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黄连加维生素B12纱条换药,对照组采用碘伏纱条换药。结果观察组伤口平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病人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黄连加维生素B12用于外科伤口换药能减轻疼痛,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投药和剂量 双黄连注射液/投药和剂量 伤口感染/药物疗法
下载PDF
腹腔感染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分子机理和防治实验研究 被引量:72
16
作者 李维勤 黎介寿 +3 位作者 顾军 祁小平 李宁 刘放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腹腔感染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为探讨其发生机理和防治方法,作者应用RT-PCR方法,在大鼠体内体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腹腔感染后白蛋白mRNA显著下降,是发生低白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而内毒素是重要的介导因素... 腹腔感染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为探讨其发生机理和防治方法,作者应用RT-PCR方法,在大鼠体内体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腹腔感染后白蛋白mRNA显著下降,是发生低白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而内毒素是重要的介导因素。(2)内毒素在体内显著抑制白蛋白mRNA表达,其机理系通过剌激非实质细胞产生TNF、IL-1、IL-6而起作用。(3)TNF、IL-1、IL-6显著抑制肝细胞白蛋白mR-NA表达,但以局部作用为主。(4)代谢激素对白蛋白合成有重要的调节,但在感染时它们的变化并非导致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5)生长激素和黄芪多糖在体外可明显减轻内毒素对白蛋白合成的抑制,并显著提高腹腔感染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作者认为,本研究结果表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理是:腹腔感染引起内毒素吸收,内毒素刺激kupfer细胞等非实质细胞,产生TNF、IL-1、IL-6等介质,它们作用于肝细胞抑制白蛋白mRNA表达,最终导致低白蛋白血症。减少内毒素吸收是重要防治环节,重组生长激素和黄芪多糖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低白蛋白血症 分子机理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龙黄合剂抑Hp实验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韩玉山 齐伯贞 +2 位作者 黄培 张淑琴 郎作环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龙黄合剂体外抑Hp作用,及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对龙黄合剂中单味中药及复合制剂进行体外抑Hp实验,并与部分中成药抑Hp效果对比.将128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随机分成龙... 目的探讨龙黄合剂体外抑Hp作用,及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对龙黄合剂中单味中药及复合制剂进行体外抑Hp实验,并与部分中成药抑Hp效果对比.将128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随机分成龙黄合剂组(A组),雷尼替丁+呋喃唑酮组(B组)及龙黄合剂+呋喃唑酮+雷尼替丁(C组)3组进行治疗,观察各组溃疡愈合率,复发率,Hp根除率,胃窦粘膜病理好转率,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龙黄合剂有较好体外抑Hp作用.C组Hp根除率为848%,溃疡1a复发率135%,胃窦粘膜炎症病理好转率为653%,副反应发生率为130%,均优于A组(452%,375%,571%,71%)及B组(375%,500%,375%,195%),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001).3组溃疡愈合有效率分别为C组1000%,A组900%,B组905%,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试验证明龙黄合剂对Hp有较好抑制作用,龙黄合剂+雷尼替丁+呋喃唑酮用于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可提高Hp根除率,减少复发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服用方便,适合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药物疗法 螺杆菌感染 大黄 龙胆
原文传递
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后反应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晓瑛 周行涛 +1 位作者 戴锦晖 褚仁远 《眼视光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评价普拉洛芬滴眼液 (pranoprofen)控制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 ,laserepithelialker atomileusis)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组滴用普拉洛芬滴眼液 ,每日 3次 ,加氟美瞳滴眼液 ,每... 目的 :评价普拉洛芬滴眼液 (pranoprofen)控制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 ,laserepithelialker atomileusis)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组滴用普拉洛芬滴眼液 ,每日 3次 ,加氟美瞳滴眼液 ,每日 4次 ,对照组单滴用氟美瞳滴眼液 ,每日4次。观察两组患者畏光、流泪、异物感、疼痛以及裂隙灯观察的情况 ,每项指标均按由轻到重分为无 (0分 )、轻 (1分 )、中 (2分 )、重 (3分 )和极重 (4分 )五级 ,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后得到综合评分 ,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 1d、术后 4d、术后 7d及术后 14d的综合评分差异。结果 :共 6 2例 115眼完成试验 ,平均年龄为 (2 6 .4 6± 6 .5 6 )岁。平均屈光度为 (- 5 .75±2 .2 5 )D。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综合评分在术后第 1天分别为 5 .84± 2 .81和 8.84± 2 .4 1(P <0 .0 0 1) ,第 4天分别为 0 .90± 1.12和 4 .6 7± 2 .5 1(P <0 .0 0 1) ,差别均有显著性。第 7天分别为 0 .10± 0 .31和 0 .16± 0 .37(P =0 .39) ,第 14天分别为0 .0 34± 0 .19和 0 .0 2± 0 .13(P =0 .5 7) ,差别均无显著性。症状消失的天数分别为 (2 .4 1± 0 .6 3)d和 (3.84± 0 .75 )d(P <0 .0 0 1) ,差别有显著性。试验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眼液 术后 角膜磨镶术 皮角 上皮 LASEK 对照组 得分 显著性 结论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西药物的体内外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洁平 徐采朴 +2 位作者 王振华 徐启旺 袁泽涛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0期629-631,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与体内药敏试验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指导临床药物的筛选.方法利用92株幽门螺杆菌(Hp)体外培养进行西药及中药体外药敏试验.通过14C尿素呼气体试验对126例患者进行体内中西药物药敏试验,并对体内外药... 目的通过体外与体内药敏试验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指导临床药物的筛选.方法利用92株幽门螺杆菌(Hp)体外培养进行西药及中药体外药敏试验.通过14C尿素呼气体试验对126例患者进行体内中西药物药敏试验,并对体内外药物药敏试验进行比较.结果体外药敏试验CBS、四环素、呋喃唑酮、中药(胃病冲剂)及其中甲、乙药等显著抑菌.体内药敏试验显示胃病冲剂、甲、乙药、小剂量三联疗法(CBS、四环素和小剂量呋喃唑酮)Hp清除率分别为6667%,6364%,5855%及750%.显著高于其余药物.结论体内外药敏试验多数情况下结果一致,对临床用药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少数情况下两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药 西药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膦甲酸钠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静止期与活动期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吉忠 闵志廉 朱有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膦甲酸钠(PFA)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肾移植术后41例CMV感染活动期(11例有明显临床症状)和22例静止期患者使用PFA,另选10例静止期病例不予处理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膦甲酸钠(PFA)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肾移植术后41例CMV感染活动期(11例有明显临床症状)和22例静止期患者使用PFA,另选10例静止期病例不予处理作为对照。活动期治疗PFA用量为40mg/kg,静止期治疗PFA用量为50mg/kg,前者2~3周、后者3~4周为1疗程。结果无症状的活动期病例PFA平均使用12.62天后血清学结果转阴;有临床症状的11例中,应用14天后10例显效,另1例治疗37天后血清学结果转阴,随访3个月无复发;静止期治疗组用药后观察3个半月,均未发现CMV活动感染;对照组10例中有3例分别于随访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发生CMV活动性感染。PFA的毒副反应:所有治疗者中仅1例出现一过性尿量减少、肾功能可逆性改变,2例出现皮肤潮红反应,血钙及环孢素A的代谢无变化。结论PFA可快速控制CMV感染,疗效确切而显著,随访期内无复发;静止期患者使用PFA与否,随访期内血清学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FA对移植肾功能无明显损害,不干扰血钙及环孢素A的代谢,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治疗CMV感染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术后 巨细胞病毒感染 药物疗法 膦甲酸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