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之难题及其克服:一个前瞻性探讨 被引量:38
1
作者 郑鹏程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8-105,共8页
我国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面临受害人数众多,原告资格难以确认,被告违法行为难以证明,损害赔偿数额难以计算等诸多难题,而竞争文化的缺失,法律工具主义的流行,可能使私人实施反垄断法变得更为困难。将反垄断诉讼之原告限定为直接受违法行... 我国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面临受害人数众多,原告资格难以确认,被告违法行为难以证明,损害赔偿数额难以计算等诸多难题,而竞争文化的缺失,法律工具主义的流行,可能使私人实施反垄断法变得更为困难。将反垄断诉讼之原告限定为直接受违法行为影响的人,以反垄断执法机关或法院作出了被告违法的有效决定或判决作为受理案件的条件,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统一规定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重视竞争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可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 非直接购买者规则 诉讼前置条件 因果关系推定规则 竞争文化
原文传递
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稻田土壤中除草剂毒莠定的残留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黎媛萍 曾光明 +3 位作者 汤琳 章毅 陈耀宁 黄国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22-1226,共5页
通过对反应体系中酶标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和抗体的最佳稀释浓度等条件的筛选和确定,最终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地测定污染稻田土壤中毒莠定残留量的方法--间接竞争ELISA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酶标二抗和抗体的最佳稀释度均为... 通过对反应体系中酶标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和抗体的最佳稀释浓度等条件的筛选和确定,最终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地测定污染稻田土壤中毒莠定残留量的方法--间接竞争ELISA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酶标二抗和抗体的最佳稀释度均为1:500(体积比),毒莠定的检出下限达到5 ng·mL^-1,在0.07~0.7μg·m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土壤浸出液加样的平均回收率为104.11%,变异系数在3.13%~11.13%之间,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样品基质对检测结果没有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莠定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间接竞争 农药残留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卡那霉素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检测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丽强 华朱鸣 +2 位作者 许定花 陈伟 胥传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50-355,共6页
制备卡那霉素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方法,并对间接ELISA检测方法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以PBS(0.01mol/L、pH7.4)作为包被液,以碳0.05mol/LpH9.6酸缓冲液加0.1%的酪蛋白封闭酶标板;最佳的抗体稀释液配方是PBS... 制备卡那霉素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方法,并对间接ELISA检测方法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以PBS(0.01mol/L、pH7.4)作为包被液,以碳0.05mol/LpH9.6酸缓冲液加0.1%的酪蛋白封闭酶标板;最佳的抗体稀释液配方是PBST溶液加4%的聚乙二醇6000,溶液选取pH8.5为佳,二抗稀释度选择1:3000,标准品稀释液则选择0.01mol/LpH7.4的PBS溶液。最终,卡那霉素的IC50值为9.9ng/ml,最低检测限为1.0ng/ml,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500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ELISA 抗体 直接竞争 间接竞争
下载PDF
可视化蛋白芯片法同时检测牛乳中残留的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 被引量:8
4
作者 钟文英 王兴如 +2 位作者 许丹科 李钟卉 李周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利用可视化蛋白芯片分析技术对牛乳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多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采用间接竞争法反应原理,将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人工抗原以微阵列形式固定于微孔板底部,制备成微孔板生物芯片阵列,并依次与磺胺类和喹诺... 目的:利用可视化蛋白芯片分析技术对牛乳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多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采用间接竞争法反应原理,将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人工抗原以微阵列形式固定于微孔板底部,制备成微孔板生物芯片阵列,并依次与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单克隆抗体、纳米银标记羊抗鼠IgG反应,最后用纳米银增强法显色,并采用可视化芯片扫描仪对微孔板显色结果进行快速扫描成像,图像采用芯片分析软件处理。结果:本法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线性范围为分别为0.3~7.2 ng/m L和0.4~18 ng/m L。空白牛乳中加标磺胺嘧啶(0.5、2.0、5.0 ng/m L)和恩诺沙星(0.5、3.0、15.0 ng/m L),结果牛乳中2种药物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110%,且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结论:本法能够用于牛乳样本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的快速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间接竞争法 多残留检测 磺胺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下载PDF
基于间接竞争原理的流式微球技术快速检测麦芽中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7
5
作者 肖昌彬 刘秋桃 +3 位作者 豆小文 杨美华 孔维军 万丽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5-632,共8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中药麦芽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含量的间接竞争流式微球方法。麦芽样品经60%甲醇/PBS提取,加入20%甲醇/PBS溶液稀释5倍后,离心取上清液制备样品。在编码荧光微球上偶联牛血清白蛋白-OTA(BSA-OTA)复合...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中药麦芽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含量的间接竞争流式微球方法。麦芽样品经60%甲醇/PBS提取,加入20%甲醇/PBS溶液稀释5倍后,离心取上清液制备样品。在编码荧光微球上偶联牛血清白蛋白-OTA(BSA-OTA)复合物,与样品中OTA竞争结合抗OTA特异性抗体,然后加入FITC-IgG孵育,离心洗涤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微球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实现样品中OTA的准确定性定量测定。本方法检测OT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20 ng/mL,相关系数R^2=0.9892,检出限(IC_(10))为0.12 ng/mL,加样回收率为93.9%~97.4%,RSD<3.6%。16份实际麦芽样品中检测到2个阳性样品,OTA的最高含量为3.83μg/kg,未超出欧盟的OTA限量标准,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结果相一致。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靠,可拓展用于其它复杂基质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微球技术 间接竞争 麦芽 赭曲霉毒素A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微孔板生物芯片测定蜂蜜中四环素残留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兴如 钟文英 +1 位作者 李周敏 许丹科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采用微孔板生物芯片可视化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内标法蛋白免疫分析新方法,实现单孔内测定蜂蜜中四环素的残留定量。方法:研究中根据间接竞争法反应原理,将四环素人工抗原和纳米银标记的羊抗兔Ig G以微阵列形式固定于微孔板底部,制... 目的:采用微孔板生物芯片可视化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内标法蛋白免疫分析新方法,实现单孔内测定蜂蜜中四环素的残留定量。方法:研究中根据间接竞争法反应原理,将四环素人工抗原和纳米银标记的羊抗兔Ig G以微阵列形式固定于微孔板底部,制备成微孔板生物芯片阵列,并依次与四环素单克隆抗体、纳米银标记羊抗鼠Ig G反应,最后用纳米增强法显色,并采用可视化芯片扫描仪对微孔板显色结果进行快速扫描成像,图像采用相关软件处理。结果:该法的检测限可达0.8 ng·m L-1,线性范围为0.8∽19.2 ng·m L-1,R2=0.971,回收率达80%∽120%,RSD〈10%。结论:本法简便快速,易操作,高通量,能满足日常大规模样品的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板生物芯片 间接竞争法 内标法 外标法 可视化检测 四环素
原文传递
间接竞争ELISA检测杏仁过敏原Amandin
7
作者 刘俊伟 吴雨晴 +2 位作者 李明新 陆旸 任光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172-176,共5页
Amandin是引起杏仁过敏的主要过敏原。通过提取、纯化得到Amandin蛋白并制备出抗Amandin抗体。该抗体与花生全蛋白、芝麻全蛋白、核桃JugR1、β-乳球蛋白、酪蛋白、溶菌酶均无交叉反应。通过优化包被原浓度、抗体浓度以及缓冲液pH值等条... Amandin是引起杏仁过敏的主要过敏原。通过提取、纯化得到Amandin蛋白并制备出抗Amandin抗体。该抗体与花生全蛋白、芝麻全蛋白、核桃JugR1、β-乳球蛋白、酪蛋白、溶菌酶均无交叉反应。通过优化包被原浓度、抗体浓度以及缓冲液pH值等条件,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Amandin的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66±0.04)μg/mL,检出限为(0.08±0.04)μg/mL。在饼干、面包、冰淇淋样品中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为68.22%~114.00%。稳定性结果表明Amandin蛋白在37℃条件下可以稳定保存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 过敏原 Amandin 间接竞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磺胺嘧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8
作者 郭晨 尚鹤婷 +3 位作者 霍俊奇 王培征 栗慧 魏东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6期63-70,共8页
为提高动物源性食品中SD(Sulfadiazine,SD)药物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建立快速高效便捷的免疫检测方法,制备特异性强的SD单克隆抗体。采用重氮化法偶联SD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卵清白蛋白(OVA),制备S... 为提高动物源性食品中SD(Sulfadiazine,SD)药物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建立快速高效便捷的免疫检测方法,制备特异性强的SD单克隆抗体。采用重氮化法偶联SD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卵清白蛋白(OVA),制备SD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经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鉴定其偶联成功;免疫原使用4周龄的BALB/c小鼠7只;通过细胞融合、阳性筛选、亚克隆、制备腹水及纯化等过程制备SD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标准曲线。结果表明,SD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8×106),IC50为78.7 ng/mL,与磺胺一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噁唑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78%,0.16%,0.26%,与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经鉴定,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为鼠IgG的2b亚类。获得了抗SD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高,灵敏度较高,亲和力较好,与其他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较低,为后续制备SD快速检测试纸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 单克隆抗体 完全抗原 间接竞争
下载PDF
2种不同检测模式下的林可霉素胶体金试纸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洁 徐飞 +2 位作者 吴超 刘文丽 丁双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9-163,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检测牛奶中林可霉素(lincomycin,LIN)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根据直接竞争抑制和间接竞争抑制2种模式,通过对金标包被原(抗体)量、pH、包被抗体(抗原)浓度、牛奶前处理等试验的优化,制备出2种满足实际检测需要的胶体金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检测牛奶中林可霉素(lincomycin,LIN)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根据直接竞争抑制和间接竞争抑制2种模式,通过对金标包被原(抗体)量、pH、包被抗体(抗原)浓度、牛奶前处理等试验的优化,制备出2种满足实际检测需要的胶体金试纸条;二者的检测限分别为30和10ppb。在实际检测中,间接法在灵敏度、稳定性和检测时间等方面都优于直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胶体金免疫层析 直接竞争法 间接竞争法 牛奶
下载PDF
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多重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子金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6,共4页
增值税扩围改革将对多方面的观念及制度形成冲击,一是间接税地位的回归将更改企业负担的观念;二是共享税的扩大有可能为分税制的改革开辟新的前景;三是可以规范地区间的税收竞争;四是可以成为税务机关整合的开端。
关键词 增值税扩围 间接税 分税制 地区竞争 税务机关整合
原文传递
基于间接竞争法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传感技术检测雌二醇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映彤 彭媛 +4 位作者 白家磊 张希浩 宁保安 高志贤 崔建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3-228,共6页
建立一种基于间接竞争法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免疫传感技术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_2),这种方法无需标记,可以实时监测竞争过程。在间接竞争实验中,E_2和E_2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E_2-m Ab)等... 建立一种基于间接竞争法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免疫传感技术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_2),这种方法无需标记,可以实时监测竞争过程。在间接竞争实验中,E_2和E_2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E_2-m Ab)等体积混合后共同竞争被固定在了SPR传感器的芯片表面的E_2-牛血清白蛋白包被原(E_2-bovine serum albumin,E_2-BSA),SPR产生的信号和E_2的质量浓度呈反比。优化实验参数如抗体质量浓度、再生次数等,最后再用全脂牛奶做E_2的加标实验。实验的线性范围为15.63~500 ng/m L,最低检出限为11.13 ng/m L。本研究的SPR免疫传感技术构建了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用来无标记检测其他不同的小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无标记 雌二醇 实时 间接竞争
下载PDF
农产品中玉米赤霉醇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东 王刚 饶力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0期6764-6766,6837,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检测农产品中玉米赤霉醇(ZER)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试验以人工合成的ZER为包被原,ZER为竞争半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反应,应用间接竞争ELISA法建立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农产品中...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检测农产品中玉米赤霉醇(ZER)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试验以人工合成的ZER为包被原,ZER为竞争半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反应,应用间接竞争ELISA法建立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农产品中ZER含量的半定量检测,同时对该ELISA试剂盒进行了调试。[结果]试验建立检测ZER的ELISA方法,其最适包被浓度为1:5000,抗体最适工作浓度为1:25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5000。试剂盒检测限为0.5ng/ml,添加回收率在70.0%-116.0%,变异系数小于20%,在2~8℃条件下可保存90d。[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玉米、小麦、高粱等中的玉米赤霉醇的检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醇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 检测限 ELISA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免疫传感器的壬基酚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博涵 张浩鹏 +3 位作者 王志强 王豪之 刘兰华 周小红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2年第5期76-81,87,共7页
壬基酚(NP)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倏逝波光纤免疫传感器,利用间接竞争免疫反应原理,建立了一种NP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预反应时间、进样时间及抗体质量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 壬基酚(NP)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倏逝波光纤免疫传感器,利用间接竞争免疫反应原理,建立了一种NP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预反应时间、进样时间及抗体质量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标准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NP的定量检测区间为41.7~487μg/L,检出限为20μg/L,检测方法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为143μg/L。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实际水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6%~114%,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较清洁水样中NP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光纤免疫传感器 间接竞争 免疫分析
下载PDF
采用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猪肉中的己二烯雌酚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洁 吴珺 +3 位作者 王传现 邵科峰 陈昌云 赵波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3-688,共6页
利用石墨烯及己二烯雌酚修饰电极,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己二烯雌酚的高灵敏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过竞争结合,以铁氰化钾为探针,实现了对己二烯雌酚的高灵敏快速检测。结果表明:研制的石墨烯/己二烯雌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 利用石墨烯及己二烯雌酚修饰电极,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己二烯雌酚的高灵敏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过竞争结合,以铁氰化钾为探针,实现了对己二烯雌酚的高灵敏快速检测。结果表明:研制的石墨烯/己二烯雌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且在己二烯雌酚质量浓度为500~5000 n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到0.2 ng/m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对猪肉实际样品进行了己二烯雌酚的含量分析,回收率在83.8%~97.7%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间接竞争 己二烯雌酚 猪肉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免疫磁分离间接竞争化学发光检测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赛 霍冰洋 +2 位作者 宁保安 冯炘 高志贤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2期1620-1625,共6页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免疫磁分离(Immune magnetic separation,IMS)间接竞争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CL)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方法首先,将SEB连接磁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免疫磁分离(Immune magnetic separation,IMS)间接竞争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CL)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方法首先,将SEB连接磁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确定单克隆抗体的最佳稀释度,然后对不同包被缓冲液、单抗与游离SEB反应时间、单抗与磁球上SEB反应时间、单抗与酶标抗体反应时间及鲁米诺发光系统最佳检测时间进行优化,最后用检测灵敏度、加标回收率以及特异性对该实验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抗SEB单克隆抗体的最佳稀释浓度为0.82μg/ml,使用浓度为2%的脱脂乳粉作为最佳封闭液,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4 000,单抗与SEB反应时间、单抗与磁球反应时间、单抗与酶标抗体反应时间、化学发光催化最佳检测时间分别是20、30、15、5 min。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61 6log5x+0.826 6,R2=0.992 4;检出限为4 ng/ml,用本地超市购买的脱脂牛奶、低脂牛奶和鲜牛奶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89.45%~110.5%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免疫磁分离的间接竞争化学发光(Immune magnetic separation chemiluminescence,IMS-CL)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分离 间接竞争 化学发光 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原文传递
非传递性竞争在物种共存中的作用
16
作者 吴家昊 张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749-2761,共13页
种间相互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驱动因子.但长久以来以传统竞争排斥假说为代表的两两直接作用无法解释众多近缘种的互利共生现象,原因是忽略了间接互惠的重要性,且这种间接作用面临在个体水平如何量化的难题.非传递性竞争是一种密... 种间相互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驱动因子.但长久以来以传统竞争排斥假说为代表的两两直接作用无法解释众多近缘种的互利共生现象,原因是忽略了间接互惠的重要性,且这种间接作用面临在个体水平如何量化的难题.非传递性竞争是一种密度介导的间接作用,表现在同一营养级的3个物种及以上形成类似于“剪刀-石头-布”的相互制衡与共存的竞争模式.非传递性竞争普遍存在于自然中,是促进物种共存的重要因子,影响着物种分布格局、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系统功能.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非传递性竞争理论的研究进展,包括5种作用类型(资源利用型、生活史型、行为权衡型、竞争权衡型和化感作用型)、3种模型测定方法(竞争矩阵、转移矩阵和入侵增长率),并阐释了其动态平衡、奇数稳定和嵌套性的发生特征.同时分析了物种竞争等级、功能性状和环境因素差异对非传递性竞争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未来非传递性竞争的研究应集中在野外长期控制实验、与生物间高阶相互作用和复杂网络理论的耦合,以及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等方面,以此推动物种间接互作理论与多物种共存策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递性竞争 间接相互作用 物种共存 竞争矩阵 功能性状
原文传递
间接购买人诉讼、最优竞争法实施与政策选择
17
作者 郭家昊 《竞争政策研究》 2018年第2期91-101,共11页
最优竞争法实施理论建构了一套高效的竞争法实施体系,其核心是界分私人实施的赔偿目标与公共实施的威慑目标;在此基础上的推理严密化了间接购买人诉权的理论基础,但也提示了次优竞争法实施模式的基础。欧盟和德国法最近的政策经验提示,... 最优竞争法实施理论建构了一套高效的竞争法实施体系,其核心是界分私人实施的赔偿目标与公共实施的威慑目标;在此基础上的推理严密化了间接购买人诉权的理论基础,但也提示了次优竞争法实施模式的基础。欧盟和德国法最近的政策经验提示,符合最优竞争法实施的激励间接购买人诉讼的政策在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上均面临诸多有力批评,且转向激励政策存在理论和制度门槛。此外,竞争法治的推进也有不亚于理论深化和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尽管激励政策是可欲的目标,但应当保守且审慎地转向该政策。对潜在的政策选择及中国法背景的综合分析表明应由次优竞争法实施稳健地过渡到最优竞争法实施,即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保守的原则性的直接购买人诉权集中政策,推进理论、经验、制度与竞争法治的发展,逐步转向激励间接购买人诉讼的竞争法实施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购买人 民事诉讼 竞争法实施 竞争政策
下载PDF
Male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 not a social affair
18
作者 Z. Valentina ZlZZRI Andrea JESSEN Joris M. KOENE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73-579,共7页
In the animal kingdom there are countless strategies via which males optimize their reproductivesuccess when faced with male-male competition. These male strategies typically fall into two maincategories: pre- and po... In the animal kingdom there are countless strategies via which males optimize their reproductivesuccess when faced with male-male competition. These male strategies typically fall into two maincategories: pre- and post-copulatory competition. Within these 2 categories, a set of behaviors,referred to as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 is known to cause inhibition of reproductive physiologyand/or reproductive behavior in an otherwise fertile individual. What becomes evident when con-sidering examples of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 is that these strategies conventionally encompassreproductive interference strategies that occur between members of a hierarchical social group.However, mechanisms aimed at impairing a competitor's reproductive output are also present innon-social animals. Yet, current thinking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ity as the primarydriving force of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 Therefore,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whether there is anactual difference between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 strategies in social animals and equivalentpre-copulatory competition strategies in non-social animals. In this perspective paper we explore abroad taxonomic range of species whose individuals do not repeatedly interact with the same indi-viduals in networks and yet, depress the fitness of rivals. Examples like alteration of male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female mimicry, rival spermatophore destruction, and cementing the rival'sgenital region in non-social animals, highlight that male pre-copulatory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and male pre-copulatory competition overlap. Finally, we highlight that a distinction between malereproductive interference in animals with and without a social hierarchy might obscure importantsimilarities and does not help to elucidate why different proximate mechanisms evolved. We there-fore emphasize that male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 need not be restricted to social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 SPERM transfer offensive strategies MALE pre-copulatory competition MALE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原文传递
Indirect facilitation by a liana might explain the dominance of a small tree in a temperate forest
19
作者 Jaime Madrigal-González Rodrigo S.Rios +1 位作者 Cristina F.Aragón Ernesto Gianol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604-612,共9页
Aims Lianas are expected to influence composition,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forest systems due to unequal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potential set of host plants.However,ou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 Aims Lianas are expected to influence composition,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forest systems due to unequal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potential set of host plants.However,ou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preferences for specific hosts is still limited,and so is our ability to discern between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forces driving forest dynamics in the long run.In this paper,we eval-uated whether the dominant liana Hedera helix can indirectly con-tribute to the eventual dominance of the small multi-stemmed tree Corylus avellana in a remnant temperate forest in central Iberian Peninsula from comparatively reduced liana infestation on C.avel-lana relative to co-occurring woody species.Methods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o-occurrence ana-lysis,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woody species and the liana H.helix.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a plot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fested by the liana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H.helix is a gen-eralist liana.through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we tested the dynamic-multi-stemmed growth form of C.avellana as a plaus-ible life strategy to withstand,in the long run,the liana infestation.In particular,we tested(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m siz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H.helix infestation including all the tree species within plots and(i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m size and mortal-ity as evidence of the stem turn over in the tree C.avellana.Important Finding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helix and C.avellana significantly co-occur in mature stands of this remnant temperate forest where pion-eer woody species are absent.Hedera helix severely infests all the woody species whenever stem size exceed≈25 cm perimeter and there is physical contact at the base of the stem.this implies that all the trees in the community are potential hosts for H.helix.Mixed models indicate that both,infestation by H.helix and stem mortality,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C.avellana stem perimeter.Reduced l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 facilitation species coexistence species dominance competition liana infestation
原文传递
莱克多巴胺ELISA间接非竞争检测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周鑫魁 洪霞 +3 位作者 钱滢文 高志莹 吴永宝 刘琦 《中外食品工业(下)》 2014年第2期15-20,共6页
本快速测定方法使用甲醇提取液超声波提取动物源性制品中莱克多巴胺,采用样品与抗体预混的间接非竞争法测定样品中的莱克多巴胺。没有采用常规的间接竞争法,而是预先混合抗体和待测物质,使得检出限底,达到0.0044ng/mL,其含量在0.0... 本快速测定方法使用甲醇提取液超声波提取动物源性制品中莱克多巴胺,采用样品与抗体预混的间接非竞争法测定样品中的莱克多巴胺。没有采用常规的间接竞争法,而是预先混合抗体和待测物质,使得检出限底,达到0.0044ng/mL,其含量在0.0044~11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799,回收率在65%~89%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能满足实验室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莱克多巴胺 间接非竞争法 低检出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