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IL-17与IFN-γ、TNF-α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爱芸 马娟 +3 位作者 张旭 王煜 杨蕾 张艳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798-802,共5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与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AILD患者70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40例,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患者30例,AILD患者为...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与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AILD患者70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40例,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患者30例,AILD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液体静滴加强保肝、退黄及降酶治疗。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7、IFN-γ、TNF-α含量,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及肝功能相关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结果 1)AIH组、PBC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TBIL、AST、ALT、γ-GT、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IH组、PBC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17、TBIL、AST、ALT、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γ-GT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组、PBC组治疗后血清TBIL、AST、ALT、γ-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L-17、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IH组、PBC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IH组、PB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3)70例AILD患者血清IL-17与TBIL、AST、ALT、IgG、γ-GT、IFN-γ、TNF-α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IL-17在AILD患者血清中水平增高、且与肝功能及IFN-γ、TNF-α关系密切,推断IL-17可能在AIH及PB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17 肝功能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锐 陈楠 +6 位作者 方维丽 周璐 张洁 李姝 郑忠青 王邦茂 刘文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006-4013,共8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与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和肝脏炎性活动指数(hepatitis activity index,HAI)的相关性,探讨在AIH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且未经治疗的AIH患者36...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与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和肝脏炎性活动指数(hepatitis activity index,HAI)的相关性,探讨在AIH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且未经治疗的AIH患者36例,为AIH组;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肝功能、免疫球蛋白,AIH组行肝穿刺检查,评价肝脏炎症活动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率,并与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及HA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IH组外周血CD3+CD4+T,CD3+CD8+T,CD19+B,CD5+CD19+B比率及CD3+CD4+T/CD3+CD8+T,CD5+CD19+B/CD19+B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CD127dim T比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H组CD3+CD4+T,CD3+CD8+T,CD5+CD19+B比率分别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HAI评分呈正相关;CD5+CD19+B比率与免疫球蛋白G呈正相关(r=0.482,P<0.01).结论: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是导致肝脏炎症损伤加重的直接因素,细胞免疫与肝脏炎性损伤的关系更为密切;调节性T细胞在AIH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或许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淋巴细胞亚群 肝功能指标 免疫球蛋白 肝炎活动指数
下载PDF
改良小柴胡汤剂对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燕奎华 崔和春 刘卉 《甘肃科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7-72,共6页
研究改良小柴胡汤剂对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 研究改良小柴胡汤剂对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72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小柴胡汤剂予以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6%,而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治疗后的3个月开始2组研究对象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值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各指标值的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2组的病毒学指标HBV-DNA与HBeAg进行了比较,观察组的2项指标转阴患者的例数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3)2组治疗前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4项指标明显较治疗前显著(a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 P<0.05);(4)参照组治疗前后的CD+4、CD+8与NK免疫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与NK的值明显的升高了(P<0.05),CD+8值明显降低(aP<0.05);且明显的优于参照组(b P<0.05)。(5)参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改良小柴胡汤剂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和肝纤维化情况,提高了免疫功能,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临床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小柴胡汤剂 常规治疗方法 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