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摆脱枷锁 走向彻悟——试评毛姆作品所反映的宗教观 被引量:3
1
作者 马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87-89,共3页
这里通过对著名作家英国威廉·毛姆 (1874 - 196 5年 )几部重要作品的分析 ,探索其作品中所反映的反基督教情绪的根源 ,并通过毛姆的创作及人生观的转折分析了叔本华、易卜生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从而对毛姆作品中所反映的宗教观作出... 这里通过对著名作家英国威廉·毛姆 (1874 - 196 5年 )几部重要作品的分析 ,探索其作品中所反映的反基督教情绪的根源 ,并通过毛姆的创作及人生观的转折分析了叔本华、易卜生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从而对毛姆作品中所反映的宗教观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宗教观 人性 悲观主义 个人主义 印度教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卫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佛教对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进行分类时所使用的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涉及佛教对自然现象的主要看法,也涉及佛教对其宗教最高目的的典型表述。佛教在其发展的各主要阶段都曾诠释这两个概念。不同时期的佛教对它们的论... 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佛教对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进行分类时所使用的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涉及佛教对自然现象的主要看法,也涉及佛教对其宗教最高目的的典型表述。佛教在其发展的各主要阶段都曾诠释这两个概念。不同时期的佛教对它们的论述有相同处与不同处。进行这方面的比较研究对理解佛教理论的特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教哲学 印度宗教 有为法 无为法
原文传递
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的伦理观念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卫群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1-87,共7页
印度古代的宗教伦理是东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思想史上的主要宗教哲学派别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顺世论等都提出了伦理思想方面的明确观念。在这些观念中,禁欲和出世等内容占有相当比重,但与这些伦理观念不同的观念也在印度... 印度古代的宗教伦理是东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思想史上的主要宗教哲学派别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顺世论等都提出了伦理思想方面的明确观念。在这些观念中,禁欲和出世等内容占有相当比重,但与这些伦理观念不同的观念也在印度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哲学 印度宗教 伦理
下载PDF
《成唯识论》中的唯识空观及其对“外道”的批判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卫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1,共7页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印度宗教 《成唯识论》 外道
原文传递
国族构建与宗教的现代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游斌 范彼德 《民族论坛》 2011年第11X期5-9,共5页
本文是两位作者就中国宗教的比较研究从宗教多样性的研究、国族化与重新发现"宗教"、中国宗教与印度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国宗教的特殊性、和谐宗教与文化多样性等角度进行的对话。
关键词 宗教比较研究 族群 文化多样性 印度宗教
下载PDF
印度古典舞及其所受的宗教影响
6
作者 鄢含笑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7-90,共4页
具体介绍印度古典舞的种类及其特点,并揭示在印度古典舞蹈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所产生的影响力。印度宗教和印度古典舞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宗教不仅为印度古典舞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更为重要的是为其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印度 古典舞 美学思想 艺术风格 宗教
下载PDF
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7
作者 薛克翘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2-86,共5页
雪月是印度11至12世纪耆那教著名学者和诗人。但对中国读者很陌生。这是第一次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他。雪月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用中世纪的语言——阿波布朗舍语写的语法书《成就者雪月词法》。在这部书里,他讲解了梵语、俗语和阿波布朗舍... 雪月是印度11至12世纪耆那教著名学者和诗人。但对中国读者很陌生。这是第一次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他。雪月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用中世纪的语言——阿波布朗舍语写的语法书《成就者雪月词法》。在这部书里,他讲解了梵语、俗语和阿波布朗舍语语法,并摘引了许多无名作者的双行诗。这些双行诗大多采自民间。他所摘引的双行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宗教 印度文学 耆那教文学 雪月
下载PDF
吠陀奥义书中的神观念及其对印度后世宗教哲学的影响
8
作者 姚卫群 《哲学门》 CSSCI 2015年第2期301-313,共13页
吠陀和奥义书是现存研究印度宗教哲学的最早文献资料。这些文献中的神崇拜形态有多种多样,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佛教中提及的许多神与吠陀奥义书中展示的神有种种关联,但佛教的主流理论是缘起观和性空说。这种理论的... 吠陀和奥义书是现存研究印度宗教哲学的最早文献资料。这些文献中的神崇拜形态有多种多样,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佛教中提及的许多神与吠陀奥义书中展示的神有种种关联,但佛教的主流理论是缘起观和性空说。这种理论的主要性质就决定了神在此教中不可能有多少地位,因而吠陀奥义书中的神观念对佛教的影响十分有限。婆罗门教或印度教中的主流神崇拜形态受吠陀奥义书的神观念影响较大。这种崇拜把先前的一些神改造成了具有哲学本体意义的神,或把当时哲人们重视的哲学本体赋予了神的身份或功能。这对于促成印度思想史上宗教与哲学的紧密联系起了极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吠陀 奥义书 神观念 印度宗教 东方哲学
原文传递
论古印度宗教哲学的神与根本实体
9
作者 姚卫群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60,158,共9页
古印度宗教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其主要思想派别经常将世间事物或人生现象的根本实体与神联系起来论述。此类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吠陀奥义书中的一些观念有渊源关系,而在后来的发展中,各主要流派在这方面的观念进一步丰富或成型,成为古印度... 古印度宗教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其主要思想派别经常将世间事物或人生现象的根本实体与神联系起来论述。此类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吠陀奥义书中的一些观念有渊源关系,而在后来的发展中,各主要流派在这方面的观念进一步丰富或成型,成为古印度影响极大的理论。研究这些思想并加以客观评述,对我们认识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特色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观念 根本实体 奥义书 印度宗教 东方哲学
原文传递
古印度三大宗教的核心哲学理念及其差别与特色
10
作者 姚卫群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5,154,共10页
古印度三大宗教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教哲学思想极为丰富,在事物或生命现象中的主体、事物的本质、事物的主要形态类别划分等问题上均有细致和深邃的思想。它们在内容上有差别也有关联,是古印度宗教哲学的核心理念,展示了东... 古印度三大宗教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教哲学思想极为丰富,在事物或生命现象中的主体、事物的本质、事物的主要形态类别划分等问题上均有细致和深邃的思想。它们在内容上有差别也有关联,是古印度宗教哲学的核心理念,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哲学 印度宗教 婆罗门教 耆那教 佛教
原文传递
印度教湿婆教派悉檀多支派后期发展阶段研究
11
作者 胡瑞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4期108-118,156,157,共13页
湿婆教派作为印度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与毗湿奴教派、帕克蒂教派并称印度教三大教派。悉檀多支派是湿婆教派的主要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后逐步向中印度和南印度传播。公元8~12世纪,悉檀多支派处于全面兴盛的阶段,其势力范... 湿婆教派作为印度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与毗湿奴教派、帕克蒂教派并称印度教三大教派。悉檀多支派是湿婆教派的主要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后逐步向中印度和南印度传播。公元8~12世纪,悉檀多支派处于全面兴盛的阶段,其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印度次大陆。12世纪后期开始,悉檀多支派在中印度和北印度逐渐衰退,最终在泰米尔地区得以存续和发展。本文以12世纪末为界,将公元5~19世纪的悉檀多支派分为前、后期两个发展阶段:5~12世纪为前期发展阶段,是该支派的繁荣时期,其信徒遍布全印;13~19世纪为后期发展阶段,是该支派的式微——复兴发展时期,主要存续于南印度。文章主要研究后期发展阶段,即从该支派开始式微到扎根发展于南印度这一阶段。这期间,北印度和中印度的悉檀多支派几近匿迹;南印度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宗教理论家;《迈坎达经》的成型标志着该支派宗教哲学理论的最终成熟;阿戈拉的《敬拜指导》和迈坎达的《湿婆真谛》等明确了该支派的宗教仪式规范。从印度教王国统治时期,到莫卧儿王朝时期,再到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该派在南印度一直处于正常发展的态势。悉檀多支派在印度次大陆以外的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13~14世纪,该支派成为斯里兰卡北部最重要的宗教派别;20世纪,随着大批印度移民信徒,该支派传播到欧美地区,在这些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檀多支派 湿婆教派 印度教 印度宗教 印度
下载PDF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因果观念比较
12
作者 姚卫群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5,共7页
佛教和婆罗门教是各种宗教中思辨性较强的派别。在两教的哲学理论中,因果观念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因果观念的一些内容有不少渊源于奥义书。这是两教因果观念中有相同成分的重要因素。两教都有否定作为果的世间事物实在性的倾向,而且两者... 佛教和婆罗门教是各种宗教中思辨性较强的派别。在两教的哲学理论中,因果观念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因果观念的一些内容有不少渊源于奥义书。这是两教因果观念中有相同成分的重要因素。两教都有否定作为果的世间事物实在性的倾向,而且两者的主要因果观念都与轮回解脱思想密切相关。但两教的因果观念的差别也很明显。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根本因被认为是实在的,而佛教中通常否定有真正实在的作为不变实体的根本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 佛教 婆罗门教 印度宗教 东方哲学
下载PDF
佛教与弥曼差派中的神观念比较
13
作者 姚卫群 《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佛教和弥曼差派在印度历史上都属于赋予神地位不高的派别。两派在发展中的神观念有一定变化,并且都否定有实在的创世神,但否定的程度和出发点不同。二者的神观念与其各自的理论体系的基本倾向有很大关系。分析和比较这方面的内容有助于... 佛教和弥曼差派在印度历史上都属于赋予神地位不高的派别。两派在发展中的神观念有一定变化,并且都否定有实在的创世神,但否定的程度和出发点不同。二者的神观念与其各自的理论体系的基本倾向有很大关系。分析和比较这方面的内容有助于认识印度宗教哲学的特色,对深化东方文化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佛教 弥曼差派 印度宗教
原文传递
论加比尔的宗教哲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克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4-150,共7页
加比尔承认上帝的存在又反对偶像崇拜,他在综合奥义书哲学和伊斯兰教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印度中世纪虔诚运动的“无性派”理论。他的理论在中世纪印度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印度教的改革开辟了一条道路,也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和睦相... 加比尔承认上帝的存在又反对偶像崇拜,他在综合奥义书哲学和伊斯兰教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印度中世纪虔诚运动的“无性派”理论。他的理论在中世纪印度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印度教的改革开辟了一条道路,也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和睦相处提供了理论基础,因而对促进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加比尔的思想还直接影响到锡克教的形成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并间接影响了印度历史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哲学 印度文学 加比尔 印度中世纪宗教 印度中世纪文学
原文传递
印度民间的杜尔迦崇拜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珉 《南亚研究季刊》 2006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印度的女神崇拜至今十分普遍,这种崇拜对印度人的思想和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印度教的一位主要女神杜尔迦进行分析,并揭示杜尔迦崇拜的象征意义及其对社会的作用,进而有助于对印度的宗教文化有某方面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 印度教 杜尔迦崇拜 女神 性力
下载PDF
印度宗教传统的三个面向——祭祀、解脱和虔信主义
16
作者 赵悠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中世纪以后的印度宗教与前代宗教的关系如何理解?通过祭祀、解脱与虔信主义三个早期的发展阶段特征,选择普迦等后世的文化切面作为参照,以分期和分层同时观察的方式,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印度宗教的延续性与断裂性。线性叙事易抹平宗教发展... 中世纪以后的印度宗教与前代宗教的关系如何理解?通过祭祀、解脱与虔信主义三个早期的发展阶段特征,选择普迦等后世的文化切面作为参照,以分期和分层同时观察的方式,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印度宗教的延续性与断裂性。线性叙事易抹平宗教发展的层累效应。在来源极其复杂的印度宗教中,有必要将阶段性特征同时作为反复介入的历史动力来看待,相似又各别的具体案例反映了它们带入主流价值体系的张力及其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宗教 祭祀 解脱 虔信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