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33、Ki-67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亚卓 王凤华 赵坡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3167-3171,共5页
目的:研究CD133和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PV6000二步法检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36例胃癌及6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和Ki-67表达的差异.结果:胃癌CD133和Ki-67... 目的:研究CD133和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PV6000二步法检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36例胃癌及6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和Ki-67表达的差异.结果:胃癌CD133和Ki-67的阳性率为57.4%,58.3%.CD133和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和出现腹腔及远处转移相关(均P<0.05).CD133和Ki-67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均P<0.05).CD133和Ki-67在胃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188,P<0.05).CD133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57.4%vs28.6%,58.3%vs18.6%,均P<0.05).CD133和Ki-67均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CD133和Ki-67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考虑作为胃癌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化 癌干样细胞 CD133 KI-67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标志物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陆萍 王一 +4 位作者 张燕 杨淑玲 刘璇 董家蔚 赵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p53、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16、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病理科2009月1年至2015年12月确诊的50例正常子宫... 目的探讨p53、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16、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病理科2009月1年至2015年12月确诊的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75例子宫内膜癌中p53、PTEN、p16、HER-2及Ki67的表达,并对不同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53、PTEN、p16、HER-2和Ki67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HER-2和Ki6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PTEN、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之间p53、PTEN、p16、HER-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间表达相近(P>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情况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PTEN、p16、HER-2和Ki67的表达与这些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 p53、PTEN、p16、HER-2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 p53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p16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原文传递
Patholog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and endocrine tumors of the pancreas 被引量:12
3
作者 Liu, Bao-An Li, Zhuo-Ming +1 位作者 Su, Zhan-San She, Xiao-Li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025-1030,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differential points of 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SPN) of the pancreas and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 (PET).METHODS:Ten cases of SPN and fourteen cases of PET were studied in this retrospecti... AIM:To investigate differential points of 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SPN) of the pancreas and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 (PET).METHODS:Ten cases of SPN and fourteen cases of PET were studi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immunostaining reactions and β-catenin gene mut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mean age of SPN patients was 25.6 years and these patients had no specific symptoms.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tumors was 11.0 cm,9/10 cases were cystic or a mixture of solid and cystic structures,and there was hemorrhage and necrosis on the cut surface in 8/10 (80%) cases. Characteristic pseudo-papillary structure and discohesive appearance of the neoplastic cells were observed in all 10 (100%) cases. The results of immunostaining showed that nuclear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and loss of E-cadherin in all the cases,was only seen in SPN. Molecular studies discov-ered that 9/10 (90%) cases harbored a point mutation of exon 3 in β-catenin gene. On the other hand,the mean age of PET patients was 43.1 years. Eight of 14 cases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caused by hypoglyce-mia,and the other 6 cases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similar to those of SPN. The mean size of the tumors was 2.9 cm,most of the tumors were solid,only 3/14 (21%) were a mixture of solid and cystic structures,and macroscopic hemorrhage and necrosis were much less common (3/14,21%). Histologically,tumor cells were arranged in trabecular,acinar or solid patterns and demonstrated no pseudopapillary structure and discohesive appearance in all 14 (100%) cases. The results of immunostaining and mutation detection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with SPN that membrane and cytoplastic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without loss of E-cadherin,as well as no mutation in β-catenin gene in all the cases. CONCLUSION:Both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SPN are quite characteristic. It is not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it from PET. If necessary,immunos-taining of β-catenin and E-cadherin is quite helpful to mak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 immunohistochem-istry β-catenin gen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下载PDF
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对170例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对170例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IHC 2与胃镜活检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进行检测,分析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存时间等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70例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IHC(0)表达率为32.94%,HER-2蛋白IHC(1+)表达率为44.71%,HER-2蛋白IHC(2+)表达率为13.53%,HER-2蛋白IHC(3+)表达率为8.82%;HER-2总体阳性率为11.76%。HER-2蛋白高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病变部位、Lauren分型密切相关(P<0.05),尤其针对贲门部位及肠型胃癌患者;HER-2表达阴性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26年,HER-2表达阳性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0.19个月,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高表达与病变部位、Lauren分型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检测HER-2蛋白,可为今后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方向,有利于患者从靶向治疗中获益,从而提高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内镜活检 HER-2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EIF3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吴继华 张建中 +5 位作者 崔彦 冯凯 周金莲 景青萍 尚乐 丁华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82-2585,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 subunit h,EIF3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并分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EIF3h和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 subunit h,EIF3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并分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EIF3h和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3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距癌10 cm的肠黏膜组织中EIF3h的表达水平。结果 EIF3h在结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距癌10 cm的肠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6.84%(66/76)、31.43%(11/35)、10.00%(2/2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IF3h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EIF3h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 EIF3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IF3h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EIF3h 免疫组化
下载PDF
Id-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豫瑞 方明霞 曾达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CC手术切除标本40例,癌旁肝组织23例(离癌灶3 cm),并以15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用链酶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Id-1、血管内皮... 目的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CC手术切除标本40例,癌旁肝组织23例(离癌灶3 cm),并以15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用链酶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I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Id-1与其他各指标的关系。结果Id-1、VEGF、IGF-1R和Bcl-2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5%、85%、40%)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d-1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即癌细胞分化越高Id-1表达越强;Id-1在转移的或>5 cm的HCC中的表达低于无转移的或<5 cm的HCC;VEGF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而IGF-1R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Bcl-2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无关;Id-1的表达与Bcl-2无相关性,而与VEGF呈正相关(r=0.601,P<0.001),与IGF-1R呈负相关(r=-0.377,P=0.016)。结论Id-1在HCC中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和细胞增殖调控,但可能不直接参与抑制细胞凋亡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因子 免疫 肝细胞 肝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受体 IGF-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中的原位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于秀文 董楠楠 +2 位作者 宫月华 徐倩 袁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3740-3745,共6页
目的:探讨H pylori感染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分布状态以及在胃癌的发生及分化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H pylori感染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庄河地区不同胃疾病胃黏膜活检标本327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萎缩性胃炎62例,胃癌... 目的:探讨H pylori感染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分布状态以及在胃癌的发生及分化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H pylori感染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庄河地区不同胃疾病胃黏膜活检标本327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萎缩性胃炎62例,胃癌202例,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黏膜、黏液H pylori感染密度.结果:不同胃疾病H pylori在胃黏膜定植状态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χ2=96.998,87.542,均P<0.01),胃癌组织低于癌周黏膜(χ2=5.378,P<0.01),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χ2=19.253,P<0.01).不同胃疾病H pylori在胃黏液游离状态为H pylori密度评分≤2时,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低于胃癌(χ2=6.526,6.218,均P<0.01),H pylori密度评分>2时,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χ2=20.252,46.248,均P<0.01),萎缩性胃炎高于浅表性胃炎(χ2=4.746,P<0.05),胃癌与癌周黏膜无统计学差异,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χ2=6.784,P<0.01).结论:不同胃疾病H pylori分布,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胃癌低于癌周黏膜,肠型高于弥漫型.黏液内游离H pylori密度评分胃癌组织与癌周黏膜无差异.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 pylori优于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检测 胃疾病 分布状态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海鸥 谢立群 +2 位作者 李轩 郑艳敏 周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41例PH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AR-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AR-2在PH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不...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41例PH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AR-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AR-2在PH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癌旁组织主要表现为核周胞质染色,而肝癌组织呈弥漫性胞质染色.PHC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92.67±8.53vs57.52±7.31,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肝癌表达不均衡,肝细胞癌高于胆管细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05±18.36vs112.10±10.05,P>0.05);肿瘤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83±8.91vs73.25±4.05,P<0.05).结论:PAR-2在PHC中高表达;PAR-2的表达与PH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下载PDF
叉头框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陆明 胡孔旺 +2 位作者 王宜文 李昊 曹立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7-852,共6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M1(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M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M1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叉头框M1(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M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M1的表达。结果 FOX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7.50%,P<0.01);FOXM1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CEA、CA199等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0.855±0.063)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150±0.041,P<0.01)。FOXM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且FOXM1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FOXM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因素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叉头框M1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法 预后
下载PDF
VEGF-C、VEGF-D及其受体FLt-4与大肠癌淋巴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诚 孙少杰 +1 位作者 薛伟山 宋修岐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研究VEGF-C、VEGF-D及其受体Flt-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大肠癌浸润特点、淋巴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VEGF-D及Flt-4表达情况,评估VEGF-C、VEGF-D及F... 目的:研究VEGF-C、VEGF-D及其受体Flt-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大肠癌浸润特点、淋巴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VEGF-D及Flt-4表达情况,评估VEGF-C、VEGF-D及Flt-4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大肠癌组织VEGF-C和VEGF-D及其受体Flt-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并且VEGF-C/VEGF-D表达与Flt-4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C、VEGF-D及Flt-4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管浸润组、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不同Dukes分期中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45例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53.3%。其中VEGF-C、VEGF-D和Flt-4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阴性患者组(P<0.05)。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与其受体Flt-4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管的发生及促进肿瘤细胞经淋巴管转移可能起一定作用,VEGF-C和VEGF-D表达的检测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VEGF-C和VEGF-D蛋白高表达与大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成为今后大肠癌预后评估的分子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大肠肿 瘤:免疫组化
下载PDF
SOX11基因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鑫 姜胜华 +7 位作者 林赠华 张亚平 黄红铭 王信峰 尹红 丁佐凤 刘红 钱宇 《交通医学》 2014年第3期207-209,213,共4页
目的:探讨SOX11在各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0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OX11的表达。结果:12例反应性增生中不表达SOX11,套细胞淋巴瘤21例中19例(90.5%)细胞核表达SOX1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 目的:探讨SOX11在各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0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OX11的表达。结果:12例反应性增生中不表达SOX11,套细胞淋巴瘤21例中19例(90.5%)细胞核表达SOX1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中细胞核表达15例(33.3%),滤泡性淋巴瘤11例中细胞核表达4例(36.4%),伯基特淋巴瘤9例中细胞核表达2例(22.2%),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3例中细胞核散在弱阳性1例(7.7%),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4例中细胞核中度表达1例(25.0%),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的表达率和其他类型淋巴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11蛋白可在多种不同类型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在MCL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SOX11基因 B细胞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法 流式细胞术 Sox11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胃不和证与胃粘膜HBsAg和HBcAg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瑾瑜 洪仲思 +2 位作者 叶晓燕 谢玉妍 张全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7,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胃不和证与胃粘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cAg)免疫组化之间的相关性,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肝胃不和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条件患者60例。空腹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并进行电子胃镜检...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胃不和证与胃粘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cAg)免疫组化之间的相关性,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肝胃不和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条件患者60例。空腹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并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胃体、胃底粘膜各1块,活检胃粘膜HBsAg和HBcAg,免疫组化SP法检测阳性率,综合分析各检测值对肝胃不和证积分的意义。结果:60例患者胃粘膜HBsAg、HBcAg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5%和90%。胃粘膜HBsAg、HBcAg表达水平与肝胃不和证症候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702、0.428,均P<0.01)。通过直线相关分析,ALT、TBil与中医症候积分呈正相关(r=0.293、0.324,均P<0.05);AST、A/G与之相关性不强(r=0.204、-0.039,P>0.05)。血清HBV DNA(Copies/ml)对数值与中医症候积分呈正相关(r=0.390,P<0.01)。经过比较,胃粘膜HBsAg、HBcAg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与肝胃不和症候总分相关性最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胃不和证与其胃粘膜HBsAg、HBcAg免疫组化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证 病毒性肝炎 乙型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免疫组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免疫组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馨 张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057-3060,3064,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1α,MIP-1α)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15例非糖...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1α,MIP-1α)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15例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及7例健康人正常动脉内膜MIP-1α的表达和分布,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进行灰度扫描,作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动脉内膜未见MIP-1α阳性表达,平均灰度值为234.27±8.04。MIP-1α在非糖尿病患者不同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MIP-1α在脂纹期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168.40±7.69,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及泡沫细胞中;MIP-1α在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173..67±6.56,主要分布在泡沫细胞,而内皮细胞仅有弱的MIP-1α染色。在糖尿病患者脂纹期及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中,内皮细胞及泡沫细胞中皆有较强的MIP-1α染色,脂纹期动脉内膜MIP-1α平均灰度值为132.73±6.01,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MIP-1α平均灰度值为138.68±9.41。结论正常动脉内膜未见MIP-1α阳性表达。MIP-1α在非糖尿病患者脂纹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在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逐渐减弱。MIP-1α在糖尿病患者脂纹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与非糖尿病患者脂纹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糖尿病患者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中仍有较强的表达,与非糖尿病患者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组织化学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GDF-1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晔 吴共发 陈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5... 目的通过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5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GDF-15表达情况,采取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GDF-15在子宫正常内膜组织和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7%(2/30)和69.2%(3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7,P=0.000);GDF-1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浸润深度达≥1/2肌层组中阳性率是90.0%(18/20),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组的阳性表达率56.3%(18/32,χ2=6.581,P=0.010);GDF-15在FIGO分期Ⅲ以上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11/11),显著高于在Ⅰ-Ⅱ期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1.0%(25/41,χ2=6.201,P=0.013);GDF-15在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89.5%(17/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57.6%(19/33,χ2=5.759,P=0.016);,年龄、月经状态、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学分级均与GDF-15表达无关(全部P>0.05)。结论 GDF-15表达上调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检测其表达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生长分化因子15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p63基因在宫颈癌发展中拷贝数与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孝会 胡争 +2 位作者 丁文成 祝达 汪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5869-5871,共3页
目的:研究p63基因拷贝数与表达的改变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SI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分别检测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Ⅰ级15例、CINⅡ级14例、CINⅢ级19例)及48例SCC组织标... 目的:研究p63基因拷贝数与表达的改变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SI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分别检测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Ⅰ级15例、CINⅡ级14例、CINⅢ级19例)及48例SCC组织标本中的p63基因拷贝数及表达变化情况。结果:CINⅠ、CINⅡ、CINⅢ和SCC中的p63基因拷贝数分别为(1.93±0.29)个、(2.52±0.37)个、(3.15±0.52)个和(5.54±0.59)个,CIN组与S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p63基因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CIN组与S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63基因拷贝数与表达的增加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P63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润林 王小芳 +3 位作者 华结 杨解顺 王燕 王海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823-826,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4例肾脏MTSCC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4... 为了进一步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4例肾脏MTSCC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平均发病年龄54岁。1例发生于左肾,3例发生于右肾,肿瘤最大径2.5~7cm。镜下组织学特点为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和乳头构成,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结构,形态似平滑肌瘤或肉瘤,黏液样间质染色为酸性黏液,乳头表面被覆形态温和的立方上皮。免疫表型:广谱CK、CK(AE1/AE3)、vimentin、LCK、CK7、CK19、CK18、EMA、P504S、Ki67均阳性。特殊染色:黏液性基质AB/PAS染色为阳性。MTSC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为低度恶性,大多数预后较好,少部分瘤体可发生转移和复发,预后较差,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Schwannoma of the rectum: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2
17
作者 Maddalena Zippi Roberta Pica +3 位作者 Renzo Scialpi Claudio Cassieri Eleonora Veronica Avallone Giuseppe Occhigross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Schwannoma is a tumor originating from the Schwann cells. 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s are uncommon stromal tumors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and, in particular, rectal schwannomas are extremely rare. In fact, it is well... Schwannoma is a tumor originating from the Schwann cells. 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s are uncommon stromal tumors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and, in particular, rectal schwannomas are extremely rare. In fact,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schwannomas appear more frequently in the stomach and in the small intestine, while location in the colon or in the rectum is uncommon. Reading the literature, only few cases of rectal schwannoma have been reported. Their diagnosis is confirmed by the immunohisto chemical panel(S-100 protein). When these tumors are located in the colon and in the rectum, radical excision with wide margins is mandatory, due to their tendency to recur locally or become malignant, if left untre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describe a case of a rectal schwannoma occured in a 72-year-old man, presented as a small polypoid lesion, which was successfully removed in toto by hot-biopsy, during the same endoscopy, due to the dimensons. No recurrence of the lesion was observed after 6 mo of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UM SCHWANN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S-100 PROTEIN Treatment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会宁 苏建玲 +6 位作者 周韶辉 张云杰 李学民 范增林 柳立军 刘俊峰 王会恩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0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食管正常黏膜、癌组织和72枚区域淋巴结内 Ep-CAM 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组织中,Ep-CAM 未见阳性表达;但在食管癌组织...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食管正常黏膜、癌组织和72枚区域淋巴结内 Ep-CAM 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组织中,Ep-CAM 未见阳性表达;但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4.3%;其表达强度与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明显相关(P<0.001);Ep-CAM 表达强度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01)。结论 Ep-CAM 在食管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作为食管癌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增补中
胆囊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二例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娟 苑红梅 +3 位作者 赵红梅 杨敬之 杜娟 李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胆囊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gallbladder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B-SCNE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占胆囊所有恶性肿瘤的0.5%[1]。由于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故容易漏诊误诊。本研究分析2例GB-SCNEC临床及病理资... 胆囊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gallbladder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B-SCNE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占胆囊所有恶性肿瘤的0.5%[1]。由于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故容易漏诊误诊。本研究分析2例GB-SCNEC临床及病理资料,从而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小细胞癌型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不良预后
原文传递
仓鼠肝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提纯及免疫组化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燕 谷伯起 +1 位作者 张月娥 张秀荣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176-178,共3页
从仓鼠肝中提取到电泳均一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用微量纯化酶免疫新西兰兔,得到效价为1∶64的抗血清。用该抗血清对仓鼠各组织进行PAP法酶标定位,发现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广泛存在于肝、肾曲管上皮、心肌、骨骼肌细胞胞浆内。在肝脏、汇管... 从仓鼠肝中提取到电泳均一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用微量纯化酶免疫新西兰兔,得到效价为1∶64的抗血清。用该抗血清对仓鼠各组织进行PAP法酶标定位,发现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广泛存在于肝、肾曲管上皮、心肌、骨骼肌细胞胞浆内。在肝脏、汇管区阳性反应明显多于小叶中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过氧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