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4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68
1
作者 赵昌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8,共4页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杂种优势利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作物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关键词 小麦 杂交 育种 推广
下载PDF
我国杨树杂交育种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49
2
作者 马常耕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0-68,共9页
在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资源并回顾了40年来的杂交育种成就后,把我国杨树杂交育种过程划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解决了北方杨树栽培的品种化问题,第二个时期在一定程序上用自己选育的无性系改变了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用引... 在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资源并回顾了40年来的杂交育种成就后,把我国杨树杂交育种过程划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解决了北方杨树栽培的品种化问题,第二个时期在一定程序上用自己选育的无性系改变了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用引入无性系造林的现状。但由于两个时期都是一个世代的短期育种活动,方法和程序上缺少改进,都把由种间杂种F1中选择无性系作为重点,加之基因资源有限,都存在推广无性系亲缘相近潜育的危险性。缺乏长、中、短期改良结合计划,对基因资源的研究不足,阻滞着育种的进展。为此提出了从一个地区自然条件和材种需要出发制定长期改良计划伽强国内外杨树资源引入和研究;把以个体速生性为育种重点转变到全方位多性状育种方向上,应是我国杨树育种来来重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杂交 育种
下载PDF
条叶百合×王百合种间杂种的育成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利平 丁冰 赵立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40,共4页
为培育新的百合品种,利用抗性强的野生条叶百合(Liliumcalosum)为母本及花筒状、白色的王百合(Lregale)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常规授粉的结果,座果率26%,得到有胚种子占8%;杂种种子在重量、大小及... 为培育新的百合品种,利用抗性强的野生条叶百合(Liliumcalosum)为母本及花筒状、白色的王百合(Lregale)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常规授粉的结果,座果率26%,得到有胚种子占8%;杂种种子在重量、大小及发芽率上均小于亲本,发芽势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种子为子叶出土萌发类型,与亲本一致。利用种子根尖为材料,所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表明,杂种染色体基本具有双亲染色体的特征,说明杂种真实可靠。条叶百合与王百合虽然形态差异大,分类学上分属不同的两个组,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生殖亲和力,杂种幼苗根系发达,生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叶百合 王百合 杂交 育种 花卉
下载PDF
Distant hybridization leads to different ploidy fishes 被引量:42
4
作者 LIU ShaoJun Key Laboratory of Protein Chemistry and Fish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Distant hybridiz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transfer the genome of one species to another, which results in changes in phenotypes and genotypes of the progeni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distant hybridization or the combi... Distant hybridiz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transfer the genome of one species to another, which results in changes in phenotypes and genotypes of the progeni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distant hybridization or the combination of this method with gynogenesis or androgenesis lead to different ploidy fishes with genetic variation, including fertile tetraploid hybrids, sterile triploid hybrids, fertile diploid hybrids, fertile diploid gynogenetic fish, and their derived progenies. The formations of the different ploidy fishes depend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ents. In this study, several types of distant hybridization, including red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 (2n=100, abbreviated as RCC)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2n=100, abbreviated as CC) (♂), and RCC (2n=100) (♀)×blunt snout bream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2n=48, abbreviated as BSB) (♂) are described. In the distant hybridization of RCC (♀)×CC (♂), bisexual fertile F3–F18 allotetraploid hybrids (4n=200, abbreviated as 4nAT) were formed. The diploid hybrid eggs and diploid sperm generated by the females and males of 4nAT developed into diploid gynogenetic hybrids and diploid androgenetic hybrids, respectively, by gynogenesis and androgenesis, without treatment for doubling the chromosome. Improved tetraploid hybrids and improved diploid fishes with genetic variation were derived from the gynogenetic hybrid line. The improved diploid fishes included the high-body RCC and high-body goldfish. The formation of the tetraploid hybrids wa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unreduced gametes generated from the diploid hybrids, which involved in premeiotic endoreduplication, endomitosis, or fusion of germ cells. The sterile triploid hybrids (3n=150) were produced on a large scale by crossing the males of tetraploid hybrids with females of diploid fish (2n=100). In another distant hybridization of RCC (♀)×BSB (♂), different ploidy fishe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diploid bisexual fertile natural gynogenetic fish (2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nt hybridization GENETIC variation GYNOGENESIS ANDROGENESIS diploid TRIPLOID TETRAPLOID evolutionary biology GENETIC breeding
原文传递
“901”海带新品种培育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全胜 刘升平 +4 位作者 曲善村 田铸平 郭占明 丛义周 李志凌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1年第2期46-53,共8页
选择性状差异较大的日本长海带(Laminaria longissima)和当地早厚成品系一号(L.japonica)为母父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经连续五年的自交选育获得”901”海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耐高温的经济性状和色泽浓褐、个体宽大... 选择性状差异较大的日本长海带(Laminaria longissima)和当地早厚成品系一号(L.japonica)为母父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经连续五年的自交选育获得”901”海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耐高温的经济性状和色泽浓褐、个体宽大、纵沟较明显、基部终身楔形,近基部1m处呈微弧形的形态性状。经两年生产实践证明:”901”性状遗传较稳定,产量高,质量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杂交 遗传育种 遗传稳定性 色泽 经济性状
下载PDF
关于贝类遗传改良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国范 刘晓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7,共8页
A strategy to improve aquaculture mollusks in genetics, which involve the theory, method, material and application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molluscan breeding and industr... A strategy to improve aquaculture mollusks in genetics, which involve the theory, method, material and application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molluscan breeding and industry. Selection and hybridization as the traditional way have proved effective in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mariculture mollusks. The growth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selective breeding in oysters as well as the resisitance to MSX and QX disease. A frame chart o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mollusks had been derived from the breeding application of abalone and scallop. The systematic breeding with selection and hybridization has a substantial progress based on the family establishment in Haliotis discus hannai, H. diversicolor, Argopecten irradians, Chlamys farreri and Pinctada martensii. The first self-fertilized family of bay scallop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1999 and then a series of family lines with different traits have been succeed and formed the basic element of genetic breeding. The hybridization of Pacific abalone between diffeent populations with a large genetic distance has showed a remarkable traits. The hybrid of Pacific abalone has applied to improve the traits of growth and resistance in the aquaculture and 98% seed used in the farming is hybrid. The hybridization among populations has used in other mariculture mollusks such as zhikong scallop, bay scallop, pearl oyster and small abalone. Hybridizati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and systematic and massive selection are the dominant approaches in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mollusks. So far in China the material system for molluscan genetics and breeding is more considerable as well as the basic theory of heritability, heterosis, inbreeding depression, genetic-environment interaction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The different lines have been produced by self-fertilization, inbreeding and crossing and some self-fertilized lines of bay scallop have been bred to F4 successively. The color traits heritable are useful as the marker of sel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贝类 遗传改良 杂交 系统选育 分子育种 性状退化
下载PDF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杂交育种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章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对我国鹅掌楸杂交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自已故叶培忠教授开创该树种杂交育种工作以来40a的历程,概括地分为3个阶段:杂交可配性与杂种优势探索阶段,杂交后代试种及其生长适应性测定阶段,杂交育种工作全面发展阶段。关于杂交育种工... 对我国鹅掌楸杂交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自已故叶培忠教授开创该树种杂交育种工作以来40a的历程,概括地分为3个阶段:杂交可配性与杂种优势探索阶段,杂交后代试种及其生长适应性测定阶段,杂交育种工作全面发展阶段。关于杂交育种工作的主要进展则包括了解和掌握了鹅掌楸属种间杂交可配性、杂交胚胎学、杂交授粉生物学与杂交技术;揭示了杂交种生长优势的形成原因;选出一批优良杂交后代家系与无性系;总结出无性繁殖的技术;初步建立了推广示范点,探索了科研与开发的途径。最后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 杂交育种 杂种优势 杂交可配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梯棱羊肚菌单孢及杂交群体的栽培出菇试验和极性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伟 蔡英丽 +1 位作者 何培新 边银丙 《菌物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43-49,共7页
羊肚菌的极性和单孢出菇至今未有确切的实证,这限制了对羊肚菌生活史的深入理解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本研究选用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随机选取其中的7个F1... 羊肚菌的极性和单孢出菇至今未有确切的实证,这限制了对羊肚菌生活史的深入理解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本研究选用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随机选取其中的7个F1单孢菌株和10对单孢杂交(F1两两混合,记为F2)进行栽培试验,记录和分析了栽培出菇时间、采收期、产量和其他生产性状。此外,分析了F0亲本菌株、F1单孢群体、F2子囊果以及2个F1单孢菌株出菇的F2子囊果的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结果表明:除了F1单孢菌株MM32未出菇以外,其他供试菌株均正常出菇。各菌株的出菇潜能不同,3个F1单孢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出发菌株,其中MM34菌株平均单产最高,达1.01 kg/m^2,是F0亲本菌株(0.68 kg/m^2)的1.49倍; 10个单孢杂交的F2平均单产在0.21~0.97 kg/m^2之间。F0亲本菌株和所有的F2出菇子囊果中均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F1和F3单孢群体仅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中的1种。虽然F1单孢群体大部分菌株均正常出菇,然而F2子囊果和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孢菌株在栽培生产中自然引入了具有相反交配型基因的细胞核,这种自然引入可能是由无性孢子传播引起。出菇试验和交配型基因分析确证梯棱羊肚菌为异宗结合真菌。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生活史,促进羊肚菌育种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分离 杂交配对 异宗结合 同宗结合 生活史 遗传育种
原文传递
^(60)Coγ射线诱变与杂交相结合选育花生新品种——花育22号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兰荣 陈静 +4 位作者 石运庆 苗华荣 齐卫 陈效东 胡文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9-311,共3页
花育22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采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广的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内在品质与鲁花10号、花17、8130相当,外观品质特别是籽仁色泽优于同类品种,产量水平高于大花... 花育22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采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广的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内在品质与鲁花10号、花17、8130相当,外观品质特别是籽仁色泽优于同类品种,产量水平高于大花生主栽高产品种鲁花11号、海花1号、鲁花9号等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比同类品种短10~15d,且抗旱耐涝性及抗病性等综合抗逆性状较为平衡,是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一个突破,可在我国北方大花生产区广泛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辐射与杂交 品种选育
下载PDF
茶树杂交种金观音与黄观音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吉春 杨如兴 +2 位作者 张文锦 陈志辉 陈键 《贵州科学》 2008年第2期20-24,共5页
选配铁观音(♀)与黄金桂(♂)杂交,从F1中分离单株,经20多年的试验研究与生产示范,育成综合性状优异的杂交种金观音(又名茗科1号)、黄观音,先后通过省级与国家级品种审定.两个杂交种适制乌龙茶与绿茶,制优率高,黄观音亦适制红茶、白茶.... 选配铁观音(♀)与黄金桂(♂)杂交,从F1中分离单株,经20多年的试验研究与生产示范,育成综合性状优异的杂交种金观音(又名茗科1号)、黄观音,先后通过省级与国家级品种审定.两个杂交种适制乌龙茶与绿茶,制优率高,黄观音亦适制红茶、白茶.花香明显,品质优异,超过黄金桂,香气与制优率均比铁观音高.茶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和萜烯醇类及其氧化物、酯类、内酯类、酮类等乌龙茶香气特征成分含量丰富.金观音、黄观音的遗传性状分别趋向母本与父本.超亲优势强,产量高,比双亲平均增产20%至60%以上,扦插繁殖力、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双亲.开采期早,与黄金桂同期,分别比铁观音提早13d与10d左右.适宜在福鼎大白茶的适栽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育种 杂交一代 杂种优势 遗传性状 香气品质
下载PDF
魔芋品种选育与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钟伏付 苏娜 +2 位作者 杨廷宪 孙正祥 周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6-449,共4页
论述了世界上魔芋栽培品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魔芋常规杂交育种、辐照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所做出的成就,并指出魔芋育种应注重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魔芋资源收集,并加以筛选、鉴定和利用;二是加强抗病基因转化研究,创... 论述了世界上魔芋栽培品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魔芋常规杂交育种、辐照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所做出的成就,并指出魔芋育种应注重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魔芋资源收集,并加以筛选、鉴定和利用;二是加强抗病基因转化研究,创造一批抗病高产魔芋新种质;三是大力加强魔芋多倍体种质资源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杂交育种 多倍体 辐照育种 基因工程
下载PDF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秸秆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卢道宽 孙娟 +1 位作者 翟桂玉 姜慧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0-954,共5页
本试验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与栽培大豆(G.max)杂交后代不同代次的秸秆进行了营养品质测定,以期为饲草型大豆杂交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组合中,以晚熟栽培大豆作为母本为正交试验,反交后代植株的粗蛋... 本试验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与栽培大豆(G.max)杂交后代不同代次的秸秆进行了营养品质测定,以期为饲草型大豆杂交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组合中,以晚熟栽培大豆作为母本为正交试验,反交后代植株的粗蛋白、粗灰分和钙的含量均高于正交后代,而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则低于正交后代;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由杂交F1代到F4代,杂交后代植株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随杂交代数增加而升高,分别由5.66%和4.74%升高到16.34%和6.59%;而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降低,分别由41.78%、69.31%和50.83%降低到35.36%、60.10%和42.07%。综合分析认为,以反交后代RC-F4-1的营养品质最好,更具作为优质牧草的潜力,可用作饲草型大豆的品种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秸秆 杂交 营养价值 品种选育
下载PDF
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贾继文 王军辉 +3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守攻 张建国 赵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2-386,共5页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开展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育种,对结实率、果实性状、千粒质量、有胚率、发芽性状及1年生株高、胸径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母本对结实率影响显著;父本对果实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母本...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开展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育种,对结实率、果实性状、千粒质量、有胚率、发芽性状及1年生株高、胸径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母本对结实率影响显著;父本对果实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母本对果实长度的影响显著;父母本对千粒质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父母本对有胚率、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杂交组合间株高和胸径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8-12×滇3表现最好,其株高为2.09 m,胸径达到1.38 cm,杂交组合8-13×滇2和5-8×滇2表现也较好,依据株高、胸径进行苗期早期选择的潜力较大;表现最差的组合是8-14×滇2,株高1.69 m,胸径1.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滇楸 种间杂交 育种
下载PDF
真鲷与黑鲷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系列研究-Ⅰ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单保党 洪万树 何大仁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黑鲷 杂交育种 繁殖
下载PDF
云南几种杜鹃杂交育种初探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硕理 易陈燃 +1 位作者 刘巧 张敬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2-1057,共6页
为了探究杜鹃花杂交育种规律,加快国内杜鹃花育种进程,本研究以云锦杜鹃、大白杜鹃、露珠杜鹃、蝶花杜鹃、映山红、羊踯躅为亲本进行了22个组合的常规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云南几种杜鹃的杂交亲和性、坐果率、杂交种子重量与萌发率... 为了探究杜鹃花杂交育种规律,加快国内杜鹃花育种进程,本研究以云锦杜鹃、大白杜鹃、露珠杜鹃、蝶花杜鹃、映山红、羊踯躅为亲本进行了22个组合的常规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云南几种杜鹃的杂交亲和性、坐果率、杂交种子重量与萌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在杂交组合中作父母本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坐果率21%-75%,杂交种子萌发率41%-88%,大白杜鹃次之,坐果率3%-66%,杂交种子萌发率76%-82%;杂交组合坐果率与母本的选择关系密切,母本亲和力越好坐果率相对越高;种子越重越有利于萌发,但萌发过程还同时受到环境因子和胚自身活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杜鹃花杂交育种具有借鉴意义,云锦杜鹃、大白杜鹃综合性状优良,杂交亲和性较好,可作为常绿杜鹃花育种的优秀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杂交 育种
下载PDF
黑鲷与灰鳍鲷杂交育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元烧 李丙林 +1 位作者 崔雪森 曹文清 《海洋渔业》 CSCD 2001年第2期69-70,共2页
黑鲷属于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灰鳍鲷同属于鲷科鲷属,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黑鲷与灰鳍鲷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研究利用冬季繁殖的黑鲷种群与灰鳍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 黑鲷属于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灰鳍鲷同属于鲷科鲷属,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黑鲷与灰鳍鲷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研究利用冬季繁殖的黑鲷种群与灰鳍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83%,反交组合为86%,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91%,反交为89%。该研究证明海水鱼种间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灰鳍鲷 杂交育种 杂交组合
下载PDF
菊花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发棣 陈素梅 +7 位作者 房伟民 张飞 蒋甲福 滕年军 管志勇 王海滨 宋爱萍 赵爽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观赏和经济价值极高。我国是栽培菊花的起源中心,然而我国菊花遗传育种研究却十分滞后,原有商业品种约90%为荷兰、日本引进品种。因菊花遗传基础狭窄及地域气候差异,已有引进品种和我国... 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观赏和经济价值极高。我国是栽培菊花的起源中心,然而我国菊花遗传育种研究却十分滞后,原有商业品种约90%为荷兰、日本引进品种。因菊花遗传基础狭窄及地域气候差异,已有引进品种和我国原有自主品种的抗蚜虫性、耐低/高温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种质资源 优异基因 远缘杂交 分子改良
原文传递
我国肉用绵羊新品种的培育及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健 杨博辉 +3 位作者 赵有璋 贾志海 程胜利 梁春年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对肉用绵羊新品种的培育及分子辅助育种技术问题,从新品种育种方案、育种路线、育种技术、育种进展以及群体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培育出的新品种群是国内进行有计划肉用绵羊育种最具代表性和遗传性能且是表现最好的育种基础群,... 对肉用绵羊新品种的培育及分子辅助育种技术问题,从新品种育种方案、育种路线、育种技术、育种进展以及群体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培育出的新品种群是国内进行有计划肉用绵羊育种最具代表性和遗传性能且是表现最好的育种基础群,也是最宝贵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 绵羊 新品种 培育 育成杂交 分子育种
下载PDF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戴雪梅 黄天带 +3 位作者 孙爱花 周权男 李哲 华玉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6-1521,共6页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即体细胞杂交是有性杂交的重要有益补充。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包括融合方法和融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主要应用,并分析和探讨体细胞杂交育种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即体细胞杂交是有性杂交的重要有益补充。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包括融合方法和融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主要应用,并分析和探讨体细胞杂交育种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体细胞杂交 育种 研究进展 应用
下载PDF
红掌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易懋升 谢利 +3 位作者 郭和蓉 曾瑞珍 黎扬辉 张志胜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4期157-161,共5页
总结了国内外红掌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红掌育种工作的开展,加强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杂交育种的效率和效果是红掌育种方法研究的重点;突破红掌单倍体诱导... 总结了国内外红掌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红掌育种工作的开展,加强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杂交育种的效率和效果是红掌育种方法研究的重点;突破红掌单倍体诱导技术、弄清主要观赏性状的倍性效应及其机理,是建立综合高效红掌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突破性新品种的关键;建立快速高效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是红掌育种方法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转基因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