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被引量:209
1
作者 林来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5,共9页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虽然仅有"人格尊严"这一用语及其保护条款,而缺落了可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个人尊严"相提并论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虽然仅有"人格尊严"这一用语及其保护条款,而缺落了可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个人尊严"相提并论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是与德国基本法中的那种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人的尊严"这一概念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可互换的意义空间。正因如此,同时也基于对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本身内部规范结构的规范分析,吾人可以对这一人格尊严条款作出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解释,此即本文所提出的"人格尊严条款双重规范意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尊严 人的尊严 个人尊严 宪法上的人格权 宪法的基础性价值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应该从哪里开始? 被引量:116
2
作者 陈景辉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法律上的挑战日渐成为现实。理论家由此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对人工智能的性质缺乏明确的理解,使得现有的讨论,要么是错误的,例如人工智能对于法律性质和地位的挑战;要么是...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法律上的挑战日渐成为现实。理论家由此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对人工智能的性质缺乏明确的理解,使得现有的讨论,要么是错误的,例如人工智能对于法律性质和地位的挑战;要么是脆弱的,例如人工智能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及策略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如果真正注意到人工智能有将人类工具化的可能,以及人工智能迫使我们重新理解理性这件事情,那么真正值得关注的法律挑战,就必须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挑战 人性尊严 道德权利 自由意志
原文传递
人格权法的发展与完善——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视角 被引量:66
3
作者 王利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6-174,共9页
从人格权法的发展趋势出发,现代人格权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人格尊严。从保障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我国人格权法应该依据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格尊严的规定,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中心,在《民法通则》确认的人格权基础上,对隐私权、个人信息、网... 从人格权法的发展趋势出发,现代人格权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人格尊严。从保障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我国人格权法应该依据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格尊严的规定,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中心,在《民法通则》确认的人格权基础上,对隐私权、个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作出确认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人格权法 人格尊严
原文传递
中国代孕规制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60
4
作者 王贵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代孕是一个法律、伦理上的共同难题,国外存在着私法自治型、政府管制型、完全禁止型三种规制模式。中国政府采取了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却未能取得、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代孕是实现生育权的一种方式,却可能与代孕者、小孩的人格尊严... 代孕是一个法律、伦理上的共同难题,国外存在着私法自治型、政府管制型、完全禁止型三种规制模式。中国政府采取了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却未能取得、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代孕是实现生育权的一种方式,却可能与代孕者、小孩的人格尊严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国家对代孕的规制,应该本着基本权利的基本原理,考量社会的接纳程度,在生育权、人格尊严与公序良俗之间作出适当的权衡,从而抛弃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履行其对多种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生育权 人的尊严 公序良俗 规制模式
原文传递
宪法上“人的尊严”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障机制,完善的机制应当在遵循有限政府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宪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人的尊严 人权 国家保障人权的义务 人权保障模式
下载PDF
算法行政:现实挑战与法律应对 被引量:60
6
作者 王怀勇 邓若翰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8,共15页
算法对行政活动的嵌入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智能化的权力行使和政府治理模式,即“算法行政”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精确化、高效化等运作优势的同时,亦带来诸多挑战。算法行政可能消解人的整体性、自主性,对“人尊严”的基本价值产生威胁;算... 算法对行政活动的嵌入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智能化的权力行使和政府治理模式,即“算法行政”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精确化、高效化等运作优势的同时,亦带来诸多挑战。算法行政可能消解人的整体性、自主性,对“人尊严”的基本价值产生威胁;算法行政在形式合法、民主过程的正当性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容易引发算法行政正当性的质疑。算法披露、算法审查、算法问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行方式,但在适用时亦面临许多困境,亟需“深一步思考”。因此,应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引入技术性算法披露机制,以实现法益损失的最小化;应构建基于虚拟沙盒的算法测试机制,以突破“黑箱”审查的难题;应围绕“理性算法”构建算法责任体系,以化解责任配置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行政 人的尊严 行政正当性 算法责任
原文传递
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 被引量:56
7
作者 王旭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55,共19页
尊严是当代世界各国宪法文本及实践中的核心概念,然而在理论体系上,它也面临实证化程度不一、概念模糊和价值冲突等挑战。完成尊严理论自身的体系化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尊严来自人反思、评价进而选择自己生活的基本属性,由此可以发... 尊严是当代世界各国宪法文本及实践中的核心概念,然而在理论体系上,它也面临实证化程度不一、概念模糊和价值冲突等挑战。完成尊严理论自身的体系化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尊严来自人反思、评价进而选择自己生活的基本属性,由此可以发掘尊严概念的最基本含义。尽管由于宪法实践及其环境的差异,各国将尊严实证化的程度不同,仍然可以"宪法保护尊严的方式"为标准将之提炼为尊严理论的形式体系,并从其核心意义出发建构一个融贯的内容体系。这样一个抽象的双重体系,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实现保障范围具体化与价值判断理性化两个核心目标。中国宪法上的尊严条款,在形式上体现为"内部统摄与外部相互构成的规范地位",规范含义上则体现为一种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与国家伦理的拟人化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尊严形式体系 尊严内容体系 宪法尊严条款
原文传递
当代科技发展的宪法界限 被引量:47
8
作者 韩大元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12,共12页
法学的使命不是赞赏科技发展带来辉煌的成就,而是要审视科技可能带来非理性的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法治降低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非理性,如何通过宪法控制科技对人类文明、尊严与未来的威胁。在当代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科技发展具有... 法学的使命不是赞赏科技发展带来辉煌的成就,而是要审视科技可能带来非理性的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法治降低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非理性,如何通过宪法控制科技对人类文明、尊严与未来的威胁。在当代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科技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的世界面前,我们要更加珍惜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加重视宪法功能和宪法价值,更加强化宪法的价值共识—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和人的尊严的价值,让宪法真正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有价值共识的最高法、高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权 人的尊严 宪法共识
下载PDF
算法歧视的宪法价值调适:基于人的尊严 被引量:45
9
作者 洪丹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37,共11页
算法歧视性后果的发生得以让人们重新定位算法并找寻新技术背景下人的尊严与价值。保障人的尊严从道德哲学的要求转变为法律体系的基础规范,蕴含着立宪者对人作为终极目的的肯认与推崇。人的尊严可以为抵制算法对人性的蚕食提供最高价... 算法歧视性后果的发生得以让人们重新定位算法并找寻新技术背景下人的尊严与价值。保障人的尊严从道德哲学的要求转变为法律体系的基础规范,蕴含着立宪者对人作为终极目的的肯认与推崇。人的尊严可以为抵制算法对人性的蚕食提供最高价值指引,并应进入到算法应用的正当性论证之中。过度依赖算法决策系统和将人数据化违背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哲学伦理要求,削弱了人的主体性,算法歧视缺乏对人的多样性的包容,背离了人的尊严的价值内核、价值目的和价值意蕴。治理算法歧视、规范算法的运用,应强调人的尊严的价值归依,要求把维护人的尊严作为科技发展的最高价值,强化国家对人的尊严的保障义务,制衡算法权力对人的尊严的侵蚀,在特定重大领域审慎使用算法决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人的尊严 宪法价值 算法权力 平等权
下载PDF
民法人格权规范的宪法意涵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翔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132,共14页
宪法上的人权、人格尊严、社会主义原则,是民法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基础,也构成人格权条文解释的背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众多条文,蕴含着基本权利放弃、基本权利冲突、良心自由保护等宪法原理。民事法官在对人格权... 宪法上的人权、人格尊严、社会主义原则,是民法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基础,也构成人格权条文解释的背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众多条文,蕴含着基本权利放弃、基本权利冲突、良心自由保护等宪法原理。民事法官在对人格权规范的解释适用中,负有作合宪性考量的宪法义务,特别是应参酌“不赋予任何权利以通常优先地位”“实践调和”“基本权利的最优化”“合比例性”等公法原理,在涉及基本权利冲突的人格权案件中作出妥当权衡。此项教义学任务需要民法学与宪法学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尊严 社会主义 基本权利放弃 基本权利冲突 合宪性解释
原文传递
法治与人性尊严——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29
11
作者 庄世同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51,共15页
作为现代民主宪政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形态,法治的意义及其核心价值,不论在具体法律实践或抽象理论阐述上,却依然存在着极大争议。"大法官会议"以人性尊严为本的法治观点,毋宁是一种"自由民主宪政秩序"的法治观点。... 作为现代民主宪政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形态,法治的意义及其核心价值,不论在具体法律实践或抽象理论阐述上,却依然存在着极大争议。"大法官会议"以人性尊严为本的法治观点,毋宁是一种"自由民主宪政秩序"的法治观点。无论是形式合法性或民主程序的法治要件,均无法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上,保证执政者或立法者不会借助法治的形式要件,来追求满足其政治野心或个人私欲的不正当目的。法治理想的追求,应当着重法律实质内容的道德论证质量。就人性尊严的内涵来说,德沃金提出的两项人性尊严原则,内在价值原则与个人责任原则,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借镜的理论资源;特别是,他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诠释,亦即人具有由自然与人类共同创造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客观价值,适足以填补大法官人性尊严观的论述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人性尊严 形式法治理论 实质法治理论 合法性 民主 德沃金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性之忧:法理学如何回应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陆幸福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8,共12页
近代以来,人超越于他物的主体性得以确立,其内容包括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自主决定、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性以及基于自身目的利用自然。然而,人工智能已经从以下方面挑战了人的主体性:冲击了人格尊严的基础,削弱了自主决定,降低... 近代以来,人超越于他物的主体性得以确立,其内容包括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自主决定、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性以及基于自身目的利用自然。然而,人工智能已经从以下方面挑战了人的主体性:冲击了人格尊严的基础,削弱了自主决定,降低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亟需法理学基于整体性反思和价值视角予以回应。法理学应采取的立场包括:注重人的道德主体性以彰显其独特性,明确反对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坚持对人工智能涉主体性应用的合法性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人工智能 法理学 人格尊严 自主决定
原文传递
人的尊严的观念和现实主义的人权乌托邦 被引量:29
13
作者 尤尔根·哈贝马斯 鲍永玲(译) +1 位作者 薛华(校) 王才勇(校) 《哲学分析》 2010年第3期1-11,62,共12页
人的尊严的概念虽然在哲学文献中早就出现,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才频繁出现于国际法文本和此后奠立的一些民族国家宪法之中。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尊严概念仅是从事后给人的权利概念赋予道德内涵;相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这两个观... 人的尊严的概念虽然在哲学文献中早就出现,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才频繁出现于国际法文本和此后奠立的一些民族国家宪法之中。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尊严概念仅是从事后给人的权利概念赋予道德内涵;相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这两个观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紧密的概念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和概念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在人权从理性道德加上主体权利的形式出发建构起来的过程中,人的尊严概念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它既是所有基本权利的内蕴都从中汲取养料的道德"源泉",也是不同范畴的权利得以兼顾和平衡的基础。人权与人的尊严之间既有概念联系,又有现实张力,其间蕴藏着的一种具体乌托邦的激进力量,它是我们在为实现人类尊严的现实斗争中不可放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权利(人权) 人的尊严 正义 承认 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
下载PDF
生命科技与人类命运:基因编辑的法理反思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郑玉双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5-201,共17页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带来了生命科技领域的革命,同时引发了关于基因编辑技术之适用边界的伦理和法律争议。批评者基于反自然论证、风险论证和尊严论证主张人体基因编辑违反伦理,因此应该对其从法律上加以...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带来了生命科技领域的革命,同时引发了关于基因编辑技术之适用边界的伦理和法律争议。批评者基于反自然论证、风险论证和尊严论证主张人体基因编辑违反伦理,因此应该对其从法律上加以禁止。然而,这三种论证及其依据的传统伦理框架无法回应基因科技的真正伦理挑战,也不足以对人体胚胎的基因编辑构成有效反驳。基因科技并非带来尊严危机,而是带来了重新理解人之生命和主体地位的道德内涵的新契机。基于个体与人类命运在基因事务上的紧密同构性,基因科技能够促进个体与人类整体在共同利益上的同构性。在这个新伦理框架的引导之下,应该建构一种能够与对基因科技之伦理判断深层互嵌的法律规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自然 风险 人的尊严 个体与人类命运的紧密同构性
原文传递
人的尊严的价值证成与法理构造 被引量:29
15
作者 郑玉双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85,共16页
人的尊严是现代法律实践的核心价值,但尊严的法理内涵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冗余性,无论是在价值基础还是在实践意涵上,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议。解决尊严的实践难题,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基因科技等新兴科技带来的尊严挑战,需要在法理学意义上对尊... 人的尊严是现代法律实践的核心价值,但尊严的法理内涵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冗余性,无论是在价值基础还是在实践意涵上,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议。解决尊严的实践难题,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基因科技等新兴科技带来的尊严挑战,需要在法理学意义上对尊严的价值本质加以澄清。首先需要在方法论上确定尊严的价值分析的理论路径以及尊严的厚概念属性。其次是分析尊严背后的价值网络的基本形态及其价值本质。中道的操作模式进路能够展现尊严概念的世界指向性与行为指引性,中道的内在价值尊严观主张尊严的价值内核是其不可侵犯性和共同体属性。在法律实践中,尊严的保护需要放置在一个互惠性证成模式之中。在宪法内涵上,尊严为权利提供价值基础;在私法内涵中,尊严与人格权的保护存在着弱的互惠性证成关系。面对新兴科技带来的尊严危机,应该从乐观视角构建一种包含着开放性、实质价值推理和互惠性规制的尊严法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操作模式进路 内在价值 人工智能 基因科技
原文传递
论法律父爱主义的正当性 被引量:29
16
作者 郭春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2,158,共9页
法律父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功效主义、自由主义和共同善的角度被正当化。从功效主义的视角看,某些父爱式的法律能够产生最大的功效,行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默认规则等父爱式的规定甚至可以和自由至上主义者的观点兼容。从自由... 法律父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功效主义、自由主义和共同善的角度被正当化。从功效主义的视角看,某些父爱式的法律能够产生最大的功效,行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默认规则等父爱式的规定甚至可以和自由至上主义者的观点兼容。从自由主义的视角看,某些父爱式的法律能够保护消极自由、积极自由和实质自由。从共同善的视角看,某些父爱式的法律有助于共同善的确认和保障,从而使社会有效和有序运转,让个人目标和价值实现。父爱主义应该以温和、审慎的方式施行。在功效最大化、个人自由和共同善发生冲突之时,应基于所处的"情境",根据它们与作为"基本权核心"的人性尊严之间的距离,经过正当的程序,以最小限制的方式来做出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父爱主义 正当性 人性尊严 温和 审慎
下载PDF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被引量:25
17
作者 高德胜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共12页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 人的尊严 教育的尊严
原文传递
“人的尊严”是《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规范 被引量:27
18
作者 齐延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38,共17页
人的尊严和价值代表了人类思想的现代深度和高度,其在人权体系和宪法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功能是预设效力、提供基础性价值原理以及反思批判。"尊严"之人,并非是源自古典自由主义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道德上能够自... 人的尊严和价值代表了人类思想的现代深度和高度,其在人权体系和宪法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功能是预设效力、提供基础性价值原理以及反思批判。"尊严"之人,并非是源自古典自由主义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道德上能够自治,拥有人格自主性,能够承担自我责任的人;人之"尊严"是一个存在于实践中并凝聚了最低限度伦理共识的概念;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原则不仅是宪法基本权利规范体系之出发点,同时构成宪法限权规范及宪法整体制度体系的基础性价值原理,进而构成一国整体法律规范体系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人的尊严的全面提升,在外在方面有赖于制度的佑护,在内在方面则有赖于人们在不断反思中形成真正基于自身自由意志的自主自治;无内在构造之支撑,外在制度和他者不可能向己赋予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预设效力 基础性价值原理 反思批判
下载PDF
人类进化的新阶段——浅述关于NBIC会聚技术增强人类的争论 被引量:20
19
作者 胡明艳 曹南燕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会聚技术,即以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等四大主要前沿技术融合所构成的全新技术领域(简称NBIC),把人类科技发展对象从人类周围的世界转向人类自身,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变。美国各界对此展开了争论。大体上... 会聚技术,即以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等四大主要前沿技术融合所构成的全新技术领域(简称NBIC),把人类科技发展对象从人类周围的世界转向人类自身,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变。美国各界对此展开了争论。大体上,争论可以分成技术进步主义与技术保守主义两大派。前者强调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和人类自由的重要性,坚持科学技术是解放人类的力量,主张发展会聚技术以超越人类的生物限制;后者则以F.福山、B.乔伊、L.卡斯等人的观点为代表,依据"自然"的神圣性,主张对应当严格限制超越物种限制的技术使用。本文撷取争论中的主要观点,从尊崇自然还是自由的价值取向、技术发展必然性两方面分析了双方的分歧,认为,我们应以人类福祉为目标,谨慎推进会聚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IC会聚技术 增强人类 后(超)人类主义 人类尊严
原文传递
基因权的私法证成和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康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6,共10页
人类基因本质上是一种人格利益,通过法解释的路径能够在私法上生成基因权概念。在私法上,基因权是人基于自己的特定基因而享有的权利,属于人格权范畴,包括基因平等权、基因自主权、基因隐私权、基因公开权等。基因公开权具有财产权属性... 人类基因本质上是一种人格利益,通过法解释的路径能够在私法上生成基因权概念。在私法上,基因权是人基于自己的特定基因而享有的权利,属于人格权范畴,包括基因平等权、基因自主权、基因隐私权、基因公开权等。基因公开权具有财产权属性,是基因人格权在不可让渡规则下的延伸,公开只是基因人格利益的物化之利用。基因权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在于自然权利的实质法源。基因权的法价值在于人性尊严之表彰、人格利益之维护、技术理性之历练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 基因权 人性尊严 人格利益 技术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