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天国时期安徽士绅的分化与地方社会 被引量:8
1
作者 方英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太平天国时期,安徽士绅阶层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环境,在地域政治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了严重分化。本文考察了战争期间安徽士绅的诸种面相,分析了影响士绅行为抉择的因素及其对地域政局走向、地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太平天国战争 安徽 士绅 地方社会 宗族 团练 淮军
下载PDF
区域文化视角下淮军的兴起与发展研究——基于淮河文化的考察视角
2
作者 郭静 汪翔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淮军作为兴起于晚清安徽地区的地方性武装力量,带有较强的区域性色彩,其形成发展、军队兵源、营制体制、精神特质等,均受到淮河流域社会文化的影响。南宋以来淮河频发的水旱灾害,以及晚清时期太平军对两淮流域的侵犯,迫使皖北民众穷则思... 淮军作为兴起于晚清安徽地区的地方性武装力量,带有较强的区域性色彩,其形成发展、军队兵源、营制体制、精神特质等,均受到淮河流域社会文化的影响。南宋以来淮河频发的水旱灾害,以及晚清时期太平军对两淮流域的侵犯,迫使皖北民众穷则思变,促成淮军的兴起。淮军营伍的组成、将领的来源、从军的旨趣等,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他们所根植的淮河地域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淮军在东航援沪后突破传统军伍规制,逐渐转向西化,一方面受当时国内外时势影响,另一方面亦离不开淮河流域变革求新的文化基因和淮军将领拙朴务实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军 淮河文化 穷则思变 兼收并蓄 变革创新
下载PDF
太平天国时期的荡口镇 被引量:5
3
作者 贾熟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7-119,共3页
荡口镇是一个繁华的大市镇,华氏是其中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在太平天国那个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华翼纶组织团练,众至数万人,与太平军对抗,受到清政府表彰。荡口镇成了太平天国统治区域的独立王国。荡中镇是太平天国时期一... 荡口镇是一个繁华的大市镇,华氏是其中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在太平天国那个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华翼纶组织团练,众至数万人,与太平军对抗,受到清政府表彰。荡口镇成了太平天国统治区域的独立王国。荡中镇是太平天国时期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荡口镇 华翼纶 太平天国 李鸿章 淮军
下载PDF
论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 被引量:3
4
作者 郜耿豪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8-104,共7页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粮台 军事后勤 湘军 淮军
下载PDF
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 被引量:4
5
作者 牛贯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121,共7页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八旗、绿营的马队营制;第二次是由传统马队向近代化的骑兵方向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兵制 湘军 淮军 曾国藩 马队
下载PDF
淮军研究及其历史文化资源利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方英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103,共9页
淮军是晚清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也是清代军事体制从传统向近代转化过程中承先启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本文从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淮军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既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该关注的方向,并就如何利用好淮军历史文化资源... 淮军是晚清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也是清代军事体制从传统向近代转化过程中承先启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本文从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淮军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既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该关注的方向,并就如何利用好淮军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军 李鸿章 述评 淮军历史文化资源
下载PDF
李鸿章与淮军西征(1868-1870)
7
作者 邹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平定捻军后,清廷多次下旨添调淮军西征。李鸿章不愿再与左宗棠共事,极力避免淮军卷入西征事务,但清廷改命淮系将领潘鼎新赴陕。由于缺乏明确的饷源,潘鼎新迟迟不出,麾下鼎军亦遭裁撤。同治九年正月,左宗棠兵败金积堡,西北军情恶化,清廷... 平定捻军后,清廷多次下旨添调淮军西征。李鸿章不愿再与左宗棠共事,极力避免淮军卷入西征事务,但清廷改命淮系将领潘鼎新赴陕。由于缺乏明确的饷源,潘鼎新迟迟不出,麾下鼎军亦遭裁撤。同治九年正月,左宗棠兵败金积堡,西北军情恶化,清廷改命李鸿章督办陕西军务,有意以李代左。恰在此时,天津教案与刺马案突然爆发,李鸿章取代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刘铭传接替李鸿章继续督办陕西军务。陕甘地区由湘淮二系共维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潘鼎新 左宗棠 淮军 西征
原文传递
论淮军和捻军的兴起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王芳 项顺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19世纪50、60年代,安徽北部是农民起义军—捻军的主要产生地和主要活动场所,而在其紧邻的中部却成了农民起义军最为凶悍的敌人—淮军的产生地。本文从安徽省特殊的区域环境和皖北皖中地主阶级的不同斗争动向出发,分析了淮军、捻军在同... 19世纪50、60年代,安徽北部是农民起义军—捻军的主要产生地和主要活动场所,而在其紧邻的中部却成了农民起义军最为凶悍的敌人—淮军的产生地。本文从安徽省特殊的区域环境和皖北皖中地主阶级的不同斗争动向出发,分析了淮军、捻军在同一时期、同一省份紧邻的皖北和皖中地区分别兴起的奇特的历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军 捻军 区域环境 农民起义军 安徽 政治斗争
下载PDF
1874—1875年淮军援台与台湾凤山淮军昭忠祠 被引量:2
9
作者 傅德元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武装侵台,清政府派沈葆桢负责处理台湾事务。在沈葆桢请求下,李鸿章派部将唐定奎率淮军13营武装保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并进行台湾早期"抚番"开发。在台期间,淮军共有2000余名官兵伤... 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武装侵台,清政府派沈葆桢负责处理台湾事务。在沈葆桢请求下,李鸿章派部将唐定奎率淮军13营武装保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并进行台湾早期"抚番"开发。在台期间,淮军共有2000余名官兵伤亡病故。为祭祀追念这些将士,清政府允准在台湾凤山修建了凤山淮军昭忠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军侵台 沈揉桢 唐定奎 淮军 凤山淮军昭忠祠
下载PDF
淮军将领王芝生生平事迹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5,共5页
淮军将领王芝生官至澎湖镇总兵,记名提督,诰授建威将军,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参加平定太平军、捻军起义等重要战役,因吸食鸦片一度被革职查办。复职后,主持修建江阴炮台,防御外敌入侵;在澎湖总兵任上整饬兵制、积极救援外国遇险船... 淮军将领王芝生官至澎湖镇总兵,记名提督,诰授建威将军,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参加平定太平军、捻军起义等重要战役,因吸食鸦片一度被革职查办。复职后,主持修建江阴炮台,防御外敌入侵;在澎湖总兵任上整饬兵制、积极救援外国遇险船员,受到到中外舆论的高度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芝生 淮军 澎湖镇总兵
下载PDF
拒援临淮:同治二年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战略分歧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建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136,共8页
同治二年,李鸿章拒派淮扬水师赴援临淮以助湘军平叛苗沛霖。李鸿章先以各种理由拖延,在曾国藩一再催促甚至威胁要劾奏的情况下,不惜正面对抗,直接上奏朝廷,陈明军情和拒赴临淮的原因。最终李鸿章以水陆师互相配合,攻克苏州。曾国藩得此... 同治二年,李鸿章拒派淮扬水师赴援临淮以助湘军平叛苗沛霖。李鸿章先以各种理由拖延,在曾国藩一再催促甚至威胁要劾奏的情况下,不惜正面对抗,直接上奏朝廷,陈明军情和拒赴临淮的原因。最终李鸿章以水陆师互相配合,攻克苏州。曾国藩得此消息,十分惊喜,不再计较李鸿章的不听命行为。李鸿章抗命成功,在于清廷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也希望尽早打败太平军,不愿借洋师“助剿”苏南等地的太平军,因而在处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分歧时,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曾国藩 太平军 淮军 苗沛霖
下载PDF
晚清湘、淮系集团势力“两个结合”的构成要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丛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晚清湘、淮系集团势力的构成要素,最关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结合":一是"政缘性"与"地缘性"的有机结合;二是"军"与"政"的有机结合。在这两大方面的具体表现上,湘、淮两者既在基本面上... 晚清湘、淮系集团势力的构成要素,最关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结合":一是"政缘性"与"地缘性"的有机结合;二是"军"与"政"的有机结合。在这两大方面的具体表现上,湘、淮两者既在基本面上类同,也有程度不同的若干差异之处。对此予以论说和解析,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湘系集团 淮系集团构成要素
下载PDF
江淮圩堡的遗产价值与整体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亮 《武陵学刊》 2017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圩堡是具有江淮地区特色的传统民居形式,以外壕内宅为主要特征,是晚清时期伴随着地方团练而兴起的防御性聚落。19世纪50年代初建后,江淮圩堡先后经历了军事防御设施、将门府第到地主庄园的角色转变,20世纪50年代又由私家庄园变为社会公... 圩堡是具有江淮地区特色的传统民居形式,以外壕内宅为主要特征,是晚清时期伴随着地方团练而兴起的防御性聚落。19世纪50年代初建后,江淮圩堡先后经历了军事防御设施、将门府第到地主庄园的角色转变,20世纪50年代又由私家庄园变为社会公共资源。圩堡见证了淮军兴衰的历史,承载了淮军文化的变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百年的历史嬗变使其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与利用圩堡遗产,应加大圩堡建筑遗产的保护力度,重视与江淮圩堡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同时要注重整体保护,营造统一鲜明的圩堡遗产地整体形象,从而提升"淮军故里圩堡群"的文化品牌,彰显地域文化特质,并最终实现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圩堡 淮军 遗产价值 整体保护
下载PDF
淮系士绅与晚清庐州社会秩序重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潇潇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1期18-23,61,共7页
晚清以来,庐州社会经过长时间的灾害与战争摧残,民生重困,乱象已成,传统社会秩序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着晚清淮军士绅的发展壮大,他们在基层社会保障、教化乡里、儒学传承等领域的理念传播与社会实践为晚清安徽社会带来一股劲风。... 晚清以来,庐州社会经过长时间的灾害与战争摧残,民生重困,乱象已成,传统社会秩序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着晚清淮军士绅的发展壮大,他们在基层社会保障、教化乡里、儒学传承等领域的理念传播与社会实践为晚清安徽社会带来一股劲风。他们的言论和具体实践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对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格局的演进与形成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淮军 士绅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湘、淮军与区域文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继平 黄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湘军与淮军是晚清劲旅,存在着继承的渊源关系,在营制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作为区域色彩很浓的地方武装,必然受其区域文化的濡染而各具特色并产生异同。湘、淮军是湖湘文化和安徽文化(徽文化与皖文化)的产物,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内涵与精... 湘军与淮军是晚清劲旅,存在着继承的渊源关系,在营制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作为区域色彩很浓的地方武装,必然受其区域文化的濡染而各具特色并产生异同。湘、淮军是湖湘文化和安徽文化(徽文化与皖文化)的产物,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而形成其不同的特质,且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和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 淮军 区域文化
下载PDF
刘秉璋学术活动述论——兼论湘、淮军精神气质之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怀东 尚丽姝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刘秉璋是清末淮军名将之一,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与淮军其他将领不同,他好学尚文,亦武亦文,具有浓厚的读书与学术兴趣。刘秉璋的学术思考,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汉、宋兼采,今、古不拘,并接受西学之影响。刘秉璋深受曾国藩青睐,显然... 刘秉璋是清末淮军名将之一,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与淮军其他将领不同,他好学尚文,亦武亦文,具有浓厚的读书与学术兴趣。刘秉璋的学术思考,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汉、宋兼采,今、古不拘,并接受西学之影响。刘秉璋深受曾国藩青睐,显然与其尚文爱好有关。考察刘秉璋这一个案,亦有助于认识晚清军政集团淮军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秉璋 淮军 学术 《诗经》
下载PDF
太平天国时期的常州地区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熟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2-65,共4页
在太平天国时期,常州地区既有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又有清政府的地方政权,既有太平军,又有清军江南大营、淮军、团练、洋枪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激烈而复杂,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很值得深入、细致地加... 在太平天国时期,常州地区既有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又有清政府的地方政权,既有太平军,又有清军江南大营、淮军、团练、洋枪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激烈而复杂,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很值得深入、细致地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常州 江南大营 淮军
下载PDF
吴汝纶对淮军形象的书写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甘松 卢坡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2-58,共7页
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吴汝纶,将自己与李鸿章的关系定位为"不深不浅",实为李鸿章不在幕的幕僚。他既依庇于李鸿章,参与政事,谋求自存与发展,又与其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特立独行的姿态。甲午战争前后,吴... 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吴汝纶,将自己与李鸿章的关系定位为"不深不浅",实为李鸿章不在幕的幕僚。他既依庇于李鸿章,参与政事,谋求自存与发展,又与其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特立独行的姿态。甲午战争前后,吴汝纶为淮军昭忠祠作记,为程学启、张树声等淮军将领撰写墓志铭,肯定淮军平内御外的功绩及其在军队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李鸿章去世前后,世人对其多有毁谤,吴汝纶积极为李鸿章编辑文集,撰写神道碑、事略等,对其一生功绩予以表彰。吴汝纶通过古文创作,树立李鸿章及淮军的正面形象,对人们全面评价李鸿章及淮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淮军 李鸿章 程学启 张树声
原文传递
李鸿章佚函《复欧阳兆熊》钩沉——李鸿章出幕与赴沪的人事臂助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144,共6页
李鸿章亲笔信《复欧阳兆熊》不见于《李鸿章全集》,而欧、李往返通信都论及曾国藩选派统帅建军东征之事,欧阳兆熊"自诩其藻鉴之明",李鸿章则回以"谬膺艰巨"而"怨及良媒"。通过对佚函的考证,结合《曾国藩... 李鸿章亲笔信《复欧阳兆熊》不见于《李鸿章全集》,而欧、李往返通信都论及曾国藩选派统帅建军东征之事,欧阳兆熊"自诩其藻鉴之明",李鸿章则回以"谬膺艰巨"而"怨及良媒"。通过对佚函的考证,结合《曾国藩全集》、欧阳兆熊《榾柮谈屑》与《李鸿章全集》《胡林翼集》,可探知李鸿章离开曾幕与领军赴沪的人事臂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佚函 欧阳兆熊 曾国藩 胡林翼 淮军赴沪
下载PDF
淮系将领周盛传的西洋技艺知行
20
作者 王靖楠 王瑞成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行伍出身的淮军将领周盛传因为历史的际遇,在晚清的初始阶段就进入上海接触到了西洋军事技术,很快又赴天津驻防,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西洋军事技术,编写《操枪程式》训练盛军,运用西洋器械于工程建设,也热衷于西洋科技系统中的火车、... 行伍出身的淮军将领周盛传因为历史的际遇,在晚清的初始阶段就进入上海接触到了西洋军事技术,很快又赴天津驻防,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西洋军事技术,编写《操枪程式》训练盛军,运用西洋器械于工程建设,也热衷于西洋科技系统中的火车、轮船、电报等技术。另一方面,其自身传统经验与学习西洋实践经验混合,呈现亦中亦西的特点,而在价值信仰层面则保持传统观念。这体现了晚清以周盛传为代表的淮系历史人物“实践—经验”路径的“近代化”模式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盛传 淮军 西洋技艺 传统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