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20
1
作者 虞锦林 蒋庆汉 +2 位作者 刘跃泉 周建刚 袁建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0年第6期6-8,共3页
分析了地方高校存在“理论挤实践”的现状 ,并结合实践就如何改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实践教学 高校 教学过程 教师队伍
下载PDF
论司马迁史学思想中的变与常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32,共7页
司马迁著《史记》,力求“通古今之变”。作为一位古代史家而能重视历史上的变化和发展,他自然地受到了许多近代学者的赞赏。司马迁不仅重视历史上的变,而且重视历史上的常,尤为重要的是,他也重视历史上变与常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司马迁 史学思想 "变" "常"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论》生态思想及其论辩之争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秀芬 包庆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7,共6页
近年来中外学界对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展开论辩。否定说以《资本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过程论和唯物史观等为依据,推断其无视自然价值,放任人类"普罗米修斯式"对待自然而否认其生态思想;二分说割裂早期和晚期马克思思想,认为早... 近年来中外学界对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展开论辩。否定说以《资本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过程论和唯物史观等为依据,推断其无视自然价值,放任人类"普罗米修斯式"对待自然而否认其生态思想;二分说割裂早期和晚期马克思思想,认为早期《手稿》异化思想有关注自然的一面,以及《形态》考察历史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维度获得生态思想赞誉,《资本论》因其没有明确生态"宣言"和"政治经济学说与自然无涉"定性而忽视甚至遮蔽其生态思想。诘难说认为马克思不仅不包含生态思想,而且有反生态危险,甚至成为诱发生态问题的根源。肯定说的辩护体现出对马克思生态思想宏阔视野的解读和与时俱进的理解,引发人们对《资本论》博大精深思想的生态维度审视与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劳动价值论 自然价值 唯物史观 生态思想
原文传递
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及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晓华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7年第2期45-49,共5页
新世纪新形势下,历史召唤我们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对未来进行思考,各行各业纷纷做出了响应。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我们历史文献学学科理应积极参与其中,总结过去,并对本学科学科建设及教学的未来进行思考,以为自如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 新世纪新形势下,历史召唤我们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对未来进行思考,各行各业纷纷做出了响应。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我们历史文献学学科理应积极参与其中,总结过去,并对本学科学科建设及教学的未来进行思考,以为自如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学 学科建设 教学 思考
原文传递
公共利益观念: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方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2,共9页
公共利益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古希腊时期,"公共利益"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城邦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善"。在理性启蒙时代,人们相信理性有能力设计一种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协调的政治... 公共利益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古希腊时期,"公共利益"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城邦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善"。在理性启蒙时代,人们相信理性有能力设计一种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协调的政治社会结构,公共利益成为一种社会构建原则。但功利主义认为,社会政治秩序是在个人不考虑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无意而自然形成的。及至当代,公共利益观念呈现价值纷乱的多重景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公共利益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共同善 理性启蒙 功利主义 唯物史观 思想史
下载PDF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景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63-70,共8页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史,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承、演进及其嬗变的历史进程,基本符合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即思想主体基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碰撞,在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实现体育近代化的层面上对体育问...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史,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承、演进及其嬗变的历史进程,基本符合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即思想主体基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碰撞,在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实现体育近代化的层面上对体育问题的思考;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主体出场的顺序,是由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首先对体育问题阐发其思想及见解,而后才由教育家和体育家介入对体育问题的研究及思考;正是由于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体育思想主体不同的社会身份、以及特殊的出场次序,决定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内容的传承、演进是由对体育的功能与作用的认识起步,逐渐深入到体育的本质等核心层面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从上述三重维度审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承、演进及其嬗变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晰地界定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在近代100多年里,经历了胚胎、萌芽、初步形成、基本成熟、深入发展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 演进 时代背景 思想主体 发展阶段
下载PDF
晋代史论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志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6,共6页
史论作为晋代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展现了晋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层面。无论是其撰述形式方面“总论”和历史评论专书的首创 ,还是内容方面关注现实、历史观念上多方向探索的理性思维精神等 ,都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由史... 史论作为晋代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展现了晋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层面。无论是其撰述形式方面“总论”和历史评论专书的首创 ,还是内容方面关注现实、历史观念上多方向探索的理性思维精神等 ,都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由史论所折射出的以史为鉴、具有浓厚儒学色彩的史学思想则增强了晋代史论的时代特征。因此 ,晋代史论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论 撰述形式 史学思想 晋代 政权兴之论 正统论 民族关系论 封建制度论
下载PDF
论刘知几处世思想的成因与史学思想的渊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绪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77,共6页
现实生活中的刘知几从敢于直言劝谏 ,有着强烈的济世之志 ,逐渐发展到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其中既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有关 ,也与其受老庄消极处世思想的影响有关。他的史学思想深受王充、刘勰等人的影响 ,但决不盲从前人的观点。他注意广... 现实生活中的刘知几从敢于直言劝谏 ,有着强烈的济世之志 ,逐渐发展到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其中既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有关 ,也与其受老庄消极处世思想的影响有关。他的史学思想深受王充、刘勰等人的影响 ,但决不盲从前人的观点。他注意广泛汲取古今学者的思想精华 ,创造性地对中国史学理论进行了首次总结 ,开了史学批评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处世思想 《论衡》 《文心雕龙》 史学思想
下载PDF
梁启超史学思维中的“现代性”理路及其邅变 被引量:5
9
作者 谢进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5,共8页
梁启超在20世纪初"史界革命"中形成的以提倡进化史观、强调用科学精神与方法治史以求得真事实的科学主义历史知识论以及寻求历史因果律或因果关系、主张文明一元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性史学思维延展至梁氏晚年未有中断。唯在2... 梁启超在20世纪初"史界革命"中形成的以提倡进化史观、强调用科学精神与方法治史以求得真事实的科学主义历史知识论以及寻求历史因果律或因果关系、主张文明一元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性史学思维延展至梁氏晚年未有中断。唯在20年代,梁启超对因果律与归纳法在历史学中的适用范围及历史进化的表述方式做了修订。这些被学界普遍认为是反映梁氏史学思想在后期发生显著变化的修订,实际上并未对梁氏早年形成的现代性史学思维构成明显背离,而应被视为其现代性史学思维本身的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史学思维 现代性
下载PDF
《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与顾颉刚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红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2,共12页
从1923年至今,《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经历了出版、被禁、再版的曲折历程,共有三个版本。九十多年来《本国史》的三个版本和该书涉及的两个"案中案",贯彻了"成一家之著述"的编纂宗旨。编写《本国史》不但... 从1923年至今,《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经历了出版、被禁、再版的曲折历程,共有三个版本。九十多年来《本国史》的三个版本和该书涉及的两个"案中案",贯彻了"成一家之著述"的编纂宗旨。编写《本国史》不但是催生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重要契机,而且还是顾颉刚第一次对中国历史的全盘整理,培养并发展了他的史学通识,"教科书风波"则直接推动了顾颉刚"考辨古史"体系的建立。《本国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教科知识的普及,更深远的是它在中国现代史学史的学术地位与持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历史教科书 《本国史》 史学思想
原文传递
从历史变迁与思想分野看儿童读经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校文 吴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6-49,54,共5页
世纪之交兴起的儿童读经热,是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失落、人文教育薄弱、学校教育不够和谐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反弹"。从读经的名实内涵、历史变迁和思想分野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为读经"正名",旨在减少"... 世纪之交兴起的儿童读经热,是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失落、人文教育薄弱、学校教育不够和谐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反弹"。从读经的名实内涵、历史变迁和思想分野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为读经"正名",旨在减少"技术性阻障",为消解儿童读经及其讨论中之无谓"论争"提供某种依据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读经 历史变迁 思想分野 技术性阻障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社会历史环境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晓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1,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发达 ,家长制家庭与村社土地制度的长期存留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国家、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政治哲学 历史环境 思想方式 地理环境 政治结构 经济结构
下载PDF
吕祖谦史学思想的易学思维特征
13
作者 汪高鑫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7,M0006,共17页
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兼易学家,一生勤于治史、治易,在史学和易学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吕祖谦的史学思想与其易学思维有着密切关系,易学是其阐发史学思想的哲理基础。他从“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易学思维出发,肯定圣贤“前言... 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兼易学家,一生勤于治史、治易,在史学和易学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吕祖谦的史学思想与其易学思维有着密切关系,易学是其阐发史学思想的哲理基础。他从“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易学思维出发,肯定圣贤“前言往行”的“考迹观用”与“察言求心”,从而实现“畜德”致用,进而在史学思想上大力提倡重史,提出经史并用的主张,强调史学的致用价值。他从“变通不息”的易学思维出发,肯定历史发展乃王道与霸道“相为消长”,制度变革需要“达于事变”,观察历史既要“看统体”也要“看机括”,探究历史变易的内在原因。他从“守正则吉”的易学思维出发,大力宣扬天理的普遍性与永恒性,强调等级制度为“天之所生”,宣扬治国必须以德。吕祖谦的史学思想是借助易学思维得以阐发的,而其易史之学又是以理学思想为指导,彰显了理学本色、折中主义和史学特色的学术思想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易学思维 史学思想 理学思想
原文传递
观察与理论关系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6-48,共3页
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中古老而年轻的话题 ,无论是古典经验主义的朴素观察论 ,逻辑经验主义的观察中立说 ,N· R·汉森提出的“观察渗透理论”,还是历史主义学派提出的“理论决定观察”,以及新历史主义学派的代... 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中古老而年轻的话题 ,无论是古典经验主义的朴素观察论 ,逻辑经验主义的观察中立说 ,N· R·汉森提出的“观察渗透理论”,还是历史主义学派提出的“理论决定观察”,以及新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夏皮尔主张“观察与理论双向渗透”的观点 ,都缺乏辩证的哲学思考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 ,才能正确理解和科学说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与理论 关系 历史考察 哲学思考
下载PDF
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环境变迁”思想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他率先打破了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束缚 ,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独树一帜 ,他开辟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方向 ,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侯仁之... 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他率先打破了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束缚 ,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独树一帜 ,他开辟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方向 ,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侯仁之一贯重视野外实地考察 ,强调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地貌学、孢粉学、遥感科学的综合交叉 ,他的研究工作跨越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 ,而“环境变迁”思想始终贯穿于他的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活动中 ,从而构成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 理论实践 环境变迁
原文传递
论袁宏史学思想的玄学倾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高鑫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2,共8页
魏晋玄学对于史学家袁宏的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道明其本 ,儒言其用”、为政“贵在安静”和智者“顺势而为”等观点的提出 ,表明其史学思想具有明显的玄学倾向。
关键词 史学思想 袁宏 史学家 为政 魏晋玄学 观点 倾向 智者
下载PDF
党政关系认识的历史回顾——兼论邓小平党政关系改革思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耀桐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10,共6页
前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党政关系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几十年来历尽艰难曲折,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党政关系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前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党政关系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几十年来历尽艰难曲折,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党政关系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对此,邓小平留给了我们非常宝贵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关系 历史回顾 改革思想
下载PDF
杜牧史学思想浅论
18
作者 韦统顺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杜牧自幼年时期便熟读历代史书,曾在文、宣两朝担任史馆修撰。杜牧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史鉴”,杜牧所提倡的史学鉴戒不仅涉及政治,也在军事方面为唐帝总结历史经验;其二,用大一统的观念来审视历史问题,希望唐廷收复... 杜牧自幼年时期便熟读历代史书,曾在文、宣两朝担任史馆修撰。杜牧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史鉴”,杜牧所提倡的史学鉴戒不仅涉及政治,也在军事方面为唐帝总结历史经验;其二,用大一统的观念来审视历史问题,希望唐廷收复河湟失地;其三,倡导经世致用,主要表现为重兵以及对徭役赋税的探讨。其中杜牧的经世思想在唐朝受到当权者的关注,对唐廷军政方针的制定及改革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牧 史学思想 《樊川文集》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9
作者 孙建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把握百年变局的堂奥。这一思想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确立了思想路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观念批判与实践推进相结合,展开其新时代的运行逻辑,让主体间交往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两个大局”中确立其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结构 主体思想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易学视域下的欧阳修史学思想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高鑫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8,共13页
欧阳修的史学成就与其丰富而深邃的史学思想密不可分,而其史学思想又以其易学思想为哲理基础。在历史变易观上,欧阳修从“《易》道占其变”,变通是“天地之自然”,物极必反是万物变通的规律,“物极而不变则弊”等易学变通思想出发,肯定... 欧阳修的史学成就与其丰富而深邃的史学思想密不可分,而其史学思想又以其易学思想为哲理基础。在历史变易观上,欧阳修从“《易》道占其变”,变通是“天地之自然”,物极必反是万物变通的规律,“物极而不变则弊”等易学变通思想出发,肯定历史的变易性,坚持以“本末”的观点来看待历史,强调历史变易“有渐积”,进而提出具体的改革时弊主张;在历史盛衰观上,欧阳修认为“《易》之为说”是“止于人事”,虽然不否认天地鬼神的存在,但天人同情,“修人事”即是“不废天地鬼神之道”,在此基础上提出盛衰之理“岂非人事”的历史盛衰观,历史编纂实践奉行“书人不书天”的撰述原则,对人事如何决定历史盛衰作出了系统阐发。在道德史观上,欧阳修以家正、婚娶正,进而提出“事无不利于正”的易学思想为指导,肯定“道德仁义,所以为治”,以道德作为历史评判标准,大力宣扬“女祸”思想,提出礼乐治民的重要性,历史编纂秉持道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易学视域 史学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