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初探——一个历史的视角 被引量:26
1
作者 翟海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虽然很好,但尚未形成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职业教育规律认识的不足。解读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揭示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虽然很好,但尚未形成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职业教育规律认识的不足。解读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揭示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视角 职业教育 发展规律
下载PDF
1999—2020年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回顾与计量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肖荣时 《兰台世界》 2021年第1期63-68,共6页
通过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为我国今后数字档案馆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以我国数字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布拉福德定律、普莱斯定律等相关理论,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中国知网中数字档案馆相关研究文... 通过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为我国今后数字档案馆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以我国数字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布拉福德定律、普莱斯定律等相关理论,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中国知网中数字档案馆相关研究文献。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不断走向成熟,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馆概念、发展模式、体系构建、知识共享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馆 历史回顾 文献计量 布拉福德定律 普莱斯定律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农村经济发展:历史演变、发展规律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1,共19页
研究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总结取得的伟大成效,凝练蕴含其中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探究深化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研究方法: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新中国成立... 研究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总结取得的伟大成效,凝练蕴含其中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探究深化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研究方法: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客观评价取得的发展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运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来展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科学抽象法、归纳演绎法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聚焦于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经营方式、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发展地位、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纵观我国农村经济70年的发展历程,它蕴含着特有的发展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规律、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从一般到特色化探索的建设规律、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规律以及动力转换升级的规律。这也启示着我国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尊重和维护农民的根本权益,巩固和加强农村政策扶持,推动产权界定清晰,激发农村科技生产力以及实现和维护公平包容的治理环境。研究创新: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系统剖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演变的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继起性,以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本质特征,抽象总结出五个方面的发展规律,将历史经验、现实问题与发展趋势相结合,得出五个方面的经验启示。研究价值:厘清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脉络及取得的成效,尝试总结了中国农村经济70年发展的特征规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农村经济发展 历史演变 发展规律 经验启示
原文传递
以科学的历史观指导历史评价——兼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凯峰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4,共7页
坚持科学历史观问题的提出,主要是针对近代史研究领域,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党史研究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而言的。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立场坚持和表态上,而应具体分析党史研究领域、历史理论与观念和历史教育中的虚无主... 坚持科学历史观问题的提出,主要是针对近代史研究领域,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党史研究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而言的。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立场坚持和表态上,而应具体分析党史研究领域、历史理论与观念和历史教育中的虚无主义。本文在剖析虚无主义思潮各种错误观点的同时,正面分析了历史事实与历史著述、历史规律与历史责任、历史价值与历史评价、历史实践与历史教育等几个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并从价值观的角度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客观性 历史规律 历史评价
原文传递
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臧知非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商鞅在总结六国变法的历史实践和学者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推行的治国方针,并非秦制独然,秦始皇"焚书"又把这个传统推向极端。汉代继续了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治传统,张家山汉...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商鞅在总结六国变法的历史实践和学者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推行的治国方针,并非秦制独然,秦始皇"焚书"又把这个传统推向极端。汉代继续了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治传统,张家山汉简《史律》更丰富了对这一传统的认识。二者的差异在于,汉朝的教育是官、私并举,儒法互通,从而奠定了中国政治传统的教育和思想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史律 史书 儒法互通
下载PDF
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历史主动--以唯物史观与大历史观为根本视域 被引量:8
6
作者 解丽霞 李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用历史思维治国理政,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政治保障,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政治动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与...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用历史思维治国理政,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政治保障,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政治动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与方法,大历史观是党史学习研究的基本遵循与指引,以唯物史观与大历史观为根本视域,总结百年党史的发展经验,把握百年党史的演进规律,明晰百年党史的发展大势,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民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学习 唯物史观 大历史观 历史规律 历史大势 历史主动
下载PDF
中国法律之基石:比较法和历史 被引量:8
7
作者 熊丙万(译) +2 位作者 黄哲雅(译) 左振斌(译) 陈振宇(译) 《财经法学》 2019年第1期80-87,共8页
历史法学派主张法律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产物和表达,也是民族道德信仰的表达。分析法学主张法学是法律的集合,法律是由政治组织社会中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法律的权威来源于最高统治者。中国法典编纂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现代立法技... 历史法学派主张法律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产物和表达,也是民族道德信仰的表达。分析法学主张法学是法律的集合,法律是由政治组织社会中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法律的权威来源于最高统治者。中国法典编纂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现代立法技术和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观念之间进行调和。与其完全模仿或照搬其他国家的法律,不如由法院和法学家们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门法典,继而由法学家依托中国背景对其发展完善,由法官依据中国背景对其解释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法学派 分析法学 比较法 法典编纂 民法典
下载PDF
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进及法治化治理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9
8
作者 孙秀芳 邵林 《理论与现代化》 2021年第3期66-77,共12页
乡村治理贯穿于乡村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乡村治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通过类型化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的乡村治理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相互关联但又截然不同的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贯穿于乡村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乡村治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通过类型化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的乡村治理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相互关联但又截然不同的治理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看,法治化治理是当前乡村治理的应然选择。由于诸多障碍性因素的影响,推进乡村法治化治理仍存在现实困境,有必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农村法治文化氛围,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农村法治体系和以党的建设引领法治乡村建设等方式方法加以化解,进而释放应有的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历史演进 法治化治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包心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7,共7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强固这一根本保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经验 基本规律 实践 群众路线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启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见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和意识形态“术语革命”同时发生、相互促成的关键性文本。意识形态批判导向了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学界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没有提供关于意识形态概念实质的明确表述和清晰界定,导...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见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和意识形态“术语革命”同时发生、相互促成的关键性文本。意识形态批判导向了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学界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没有提供关于意识形态概念实质的明确表述和清晰界定,导致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理解上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应该不会有人怀疑这个文本对于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把握和阐释意识形态内在逻辑的特殊重要性。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否定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一般的双重批判)中,确立了肯定性的理论内涵。他们从生成根源、本质内涵、功能结构及其支配规律等维度,深刻揭示了“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把特殊利益说成普遍利益”“把统治阶级的思想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把观念装进头脑”等意识形态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观念原则和精神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 规律
下载PDF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海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0,187,共9页
所谓历史主动,是指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觉的使命意识,以高度的主体能动性把握历史规律,在准确判断、分析主要矛盾,明确认知、理解时代课题,积极应对、化解风险挑战,主动利用、创造历史机遇中顺应历史大势,引领时代大潮,从而更好推进自身使... 所谓历史主动,是指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觉的使命意识,以高度的主体能动性把握历史规律,在准确判断、分析主要矛盾,明确认知、理解时代课题,积极应对、化解风险挑战,主动利用、创造历史机遇中顺应历史大势,引领时代大潮,从而更好推进自身使命的承担与实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强调历史主动,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使命承担的价值主动、问题导向的意识主动、把握规律的理论主动、谋篇布局的规划主动、贯彻落实的实践主动这五个环节构成一个逐步递进、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得以全方面地立体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历史使命 历史主动 历史规律
下载PDF
毛泽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特点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俊萍 陈婉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指历史主体立足于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分析历史规律、研判时代大势、凝聚主体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牢牢抓住历史发展主动权的自觉意识和精神特质。毛泽东以其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 历史主动精神是指历史主体立足于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分析历史规律、研判时代大势、凝聚主体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牢牢抓住历史发展主动权的自觉意识和精神特质。毛泽东以其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面貌。毛泽东的历史主动精神主要体现在总结历史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深化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紧抓有利条件、把握历史机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当前,在“两个大局”交织的形势下,研究和学习毛泽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特点,可以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赢得历史主动,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规律 历史自信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历史规律辩证法思想考论
13
作者 李国泉 邱友亮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4,共8页
在马克思的思想逻辑中理解历史规律的要义在于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辩证本质。历史规律具有“两副面孔”,一副面孔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另一副面孔则是人们自己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两者辩证统一于人类历史发展变革的现实进程... 在马克思的思想逻辑中理解历史规律的要义在于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辩证本质。历史规律具有“两副面孔”,一副面孔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另一副面孔则是人们自己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两者辩证统一于人类历史发展变革的现实进程之中。历史规律的辩证内涵,主要展开为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的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历史规律的抽象性与历史条件的具体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历史规律的普遍性与历史演进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只有充分洞察历史规律的辩证法,才能准确理解和揭示历史规律的本真面貌,从而深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关于历史规律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和根本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规律 辩证关系 历史主体 历史条件 历史演进
下载PDF
法律与社会理论的批判意识——略论马克思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 被引量:7
14
作者 葛洪义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4,共12页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是他的社会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基于理性 ,对现实社会及其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批判和否定 ;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同样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他把法律看成人类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 ,这...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是他的社会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基于理性 ,对现实社会及其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批判和否定 ;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同样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他把法律看成人类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 ,这种观点根本上来源于他对工业化所开辟的人类社会历史前景的乐观态度。因此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深刻性与他对现代性问题的洞察是分不开的。换言之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问题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理论 辩证法 法律思想 现代性问题
下载PDF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中的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的辩证统一——兼与孟捷教授商榷 被引量:8
15
作者 魏旭 陈冬源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5-220,共16页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即将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有机统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抽象力构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包含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也包含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史的批判。马克思对逻辑方式与历史...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即将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有机统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抽象力构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包含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也包含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史的批判。马克思对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有机统一方法的运用,始终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的社会主体的统摄内加以使用的。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方法,必须将其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辩证统一结合起来。在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的严格一致,而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马克思在思维行程的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形式抽象出最一般的规定——商品一般后,以此为叙述起点,最后又在思维行程的进一步发展中再现了资本商品这一思维总体(叙述过程)。将马克思所运用的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的方法理解为"逻辑的开端与历史的源起相对应"是对马克思的误读,而将其归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方法的错解同样是对恩格斯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方法 逻辑方式 历史方式 研究方法 叙述方法 价值规律
原文传递
关于历史是非认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泽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3,共9页
历史学是一种认识学,一方面求"映像",另一方面认识者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掺入;历史本身不会变化,但它又是活的,它的影响像血液流动一样,或多或少流传于后世,并与新的因素形成再组合;对历史进行认识的人也在流动和变化。因此... 历史学是一种认识学,一方面求"映像",另一方面认识者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掺入;历史本身不会变化,但它又是活的,它的影响像血液流动一样,或多或少流传于后世,并与新的因素形成再组合;对历史进行认识的人也在流动和变化。因此历史认识中的"是非"也在不断地更化,所以"是非"观基本上是个体性的。由于个性包含着某些共性,或多或少被另外一些人采纳,由此也会形成群体性的共识。历史"是非"靠真实的、全面的史料支撑,任何行政权力的判定也必须靠此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是非认识 历史规律 阶级一共同体 丛林法则
原文传递
中国公民法治精神的缺乏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陶爱萍 《阴山学刊》 2006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法治精神。但是当前中国公民尚未普遍具有法治精神,人们对法治和法律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对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还缺乏心悦诚服的认同、充分的信任、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信仰。这种状况是由中国文化传统中消极方面... 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法治精神。但是当前中国公民尚未普遍具有法治精神,人们对法治和法律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对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还缺乏心悦诚服的认同、充分的信任、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信仰。这种状况是由中国文化传统中消极方面、特殊的历史原因、法律运行的失调以及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心偏离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民 法治精神 文化传统 历史原因 法律运行 宣传教育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历史规律的多重特质
18
作者 叶泽雄 赵婷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0,共8页
历史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这座大厦得以确立的理论基石和核心范畴。以往对历史规律的研究,更多是从客体视角而较少从主体视角予以阐释。比较而言,历史规律具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多重特质,表现为其存在形式具有属人性,其功... 历史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这座大厦得以确立的理论基石和核心范畴。以往对历史规律的研究,更多是从客体视角而较少从主体视角予以阐释。比较而言,历史规律具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多重特质,表现为其存在形式具有属人性,其功能发挥具有价值非中立性,其实现机制具有概率统计性,其作用趋向具有进步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自然科学的规律观来衡判历史规律,而必须依据社会历史的实际和特点来概括、形成新的历史规律观,并以此为原则和方法,深化我们对社会历史本质的认识,进而理解和把握历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规律 历史合力论
下载PDF
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学说再思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树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9-133,共5页
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并非是若干个在时序上前后相继的具体历史阶段构成的某种固定的历史演进图式,而是历史运动的内在的、本质上的因果必然联系。在唯物史观的体系中,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抽象,它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表现为特... 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并非是若干个在时序上前后相继的具体历史阶段构成的某种固定的历史演进图式,而是历史运动的内在的、本质上的因果必然联系。在唯物史观的体系中,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抽象,它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表现为特殊规律。因此,决不应把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释读成适用于一切民族、一切时代的历史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规律 历史模式
下载PDF
关于大陆法系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勤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4,共10页
自从日本学者穗积陈重提出"法族"以及瑞士学者霍尔、美国学者威格摩尔提出"法系"的概念以来,对世界上各个法系的研究就逐步展开,尤其是英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的研究,更是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推出了一批成果。与... 自从日本学者穗积陈重提出"法族"以及瑞士学者霍尔、美国学者威格摩尔提出"法系"的概念以来,对世界上各个法系的研究就逐步展开,尤其是英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的研究,更是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推出了一批成果。与此相比,对大陆法系的研究,可能因语言等的问题,成果相对比较少,对一些最基础的问题,研究也显得比较单薄。随着我国精通欧洲语言的法学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大陆法系的研究,也将成为我国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法系 历史渊源 比较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