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58
1
作者 杨建昌 陈忠辉 杜永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水稻产量 >12 t/ hm2 ,颖花量应 >5万朵 / m2 ,结实率 >80 % ,千粒重 2 6~ 2 8g。超高产群体的特征为 :茎蘖苗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到预期穗数 ,茎蘖成穗率 >80 % ;冠层叶片挺立 ,抽穗期叶面积指数 7.8~ 8.8,有效叶面... 水稻产量 >12 t/ hm2 ,颖花量应 >5万朵 / m2 ,结实率 >80 % ,千粒重 2 6~ 2 8g。超高产群体的特征为 :茎蘖苗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到预期穗数 ,茎蘖成穗率 >80 % ;冠层叶片挺立 ,抽穗期叶面积指数 7.8~ 8.8,有效叶面积比例 >95 % ,高效叶面积比例 75 %~ 80 % ;粒叶比 [颖花 /叶 (cm2 ) ]>0 .6 ;全生育期光合势 >5 5 0 m2 · d/ m2 ,抽穗至成熟的光合势 >2 30 m2 · d/ m2 ;成熟期总干重 2 3~ 2 8t/ hm2 ,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重的 35 %~ 4 0 % ,收获指数 >0 .5 1;抽穗期根冠比为 0 .2 5~ 0 .2 9,单茎根系伤流量为 2 10~ 2 4 5mg/ h。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群体的关键栽培技术 :按叶龄期控制土壤水分的旱育壮秧培育技术 ;实地实时因种施肥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特征 栽培技术 产量
下载PDF
作物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的构建及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侯玉虹 陈传永 +3 位作者 郭志强 侯立白 董志强 赵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5,共6页
利用归一化的方法分别将最大干物质积累(DMA)以及出苗至成熟生长天数设定为1,以相对DMA(0~1)和相对时间(0~1)为参数进行动态模拟,得到不同春玉米品种的相对化通用干物质积累模型。通过模型筛选,建立了春玉米高产群体的相对化DMA模型:y... 利用归一化的方法分别将最大干物质积累(DMA)以及出苗至成熟生长天数设定为1,以相对DMA(0~1)和相对时间(0~1)为参数进行动态模拟,得到不同春玉米品种的相对化通用干物质积累模型。通过模型筛选,建立了春玉米高产群体的相对化DMA模型:y=a/(1+be-cx),并建立了不同品种的相对化DMA动态变化模型:四密25:y=1.065 0/(1+71.588 3e-6.6972x);郑单958y:=1.062 9/(1+90.424 9e-7.0640x);先玉335:y=1.051 9/(1+132.982 1e-7.7984x)。3个品种的相关性均在0.98以上,并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其它作物对模型验证,早、晚稻以及冬小麦的相对化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趋势同样符合Logistic模型,且复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说明相对化的干物质积累模型y=a/(1+be-cx)可作为作物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模拟的共性模型。该模型为"三合结构"理论所建立的产量性能等式方程(MLAI*D*MNAR*HI=EN*GN*GW)的数量化、模式化和指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群体 干物质积累 模拟模型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施氮对高产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叶优良 王桂良 +2 位作者 朱云集 李欢欢 黄玉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1-358,共8页
选用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以河南温县和兰考为试验地点,在0、90、180、270、360Nkg.hm-2水平下,通过田间试验对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小麦都是从出苗开始群体... 选用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以河南温县和兰考为试验地点,在0、90、180、270、360Nkg.hm-2水平下,通过田间试验对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小麦都是从出苗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拔节期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在不同施氮水平和试验点间,豫麦49-198在越冬期和返青期群体数量没有显著差异,拔节以后不同氮水平间群体数量差异显著;而兰考矮早八在所有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间群体数量都没有显著差异.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增加,但过量施氮则使小麦产量下降,豫麦49-198以270Nkg.hm-2水平下产量最高,在温县和兰考点分别为9523和9867kg.hm-2,兰考矮早八以180Nkg.hm-2水平下产量最高,在温县和兰考点分别为9258和9832kg.hm-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表观损失增加,豫麦49-198在温县和兰考点的氮素表观损失分别占氮肥用量的32.56%~51.84%和-16.70%~42.60%,兰考矮早八则分别占氮肥用量的18.58%~52.94%和-11.50%~45.80%.在本研究条件下,兼顾产量和环境效应,0~9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不应超过120~140kg.hm-2,小麦氮用量不能超过18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小麦 群体动态 硝态氮 氮素表观损失
原文传递
不同施氮量对高产小麦茎蘖消长、花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小明 王振峰 +3 位作者 张新刚 朱云集 郭天财 王晨阳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共8页
以豫麦49-198和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河南温县赵堡大田条件下,设置N0、N120、N180、N240、N360kg.hm-2 5个施N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茎蘖消长、产量和小麦花后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均从分蘖期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拔节... 以豫麦49-198和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河南温县赵堡大田条件下,设置N0、N120、N180、N240、N360kg.hm-2 5个施N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茎蘖消长、产量和小麦花后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均从分蘖期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拔节期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不同处理间豫麦49-198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群体数量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不同处理群体数量差异显著;而平安8号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不同处理群体数量差异均不显著,拔节期以后不同处理间群体数量差异显著。随氮肥用量增加,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豫麦49-198表现为N360>N240>N180>N120>N0,而平安8号表现为N240>N360>N180>N120>N0。豫麦49-198和平安8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积累贡献率分别在N180、N240达到最大,分别为7 448.28kg.hm-2、83.99%和8 177.55kg.hm-2、94.49%,花前积累贡献率则为17.68%、5.51%。籽粒产量豫麦49-198在N180和N240处理最高,分别为8 544.00、8 753.33kg.hm-2;平安8号以N240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到8 232.00kg.hm-2。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建议施氮量为180~24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小麦 施氮量 群体动态 干物质积累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宁夏高产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如浪 杨滨齐 +4 位作者 王永宏 赵健 张文杰 孙发国 谢铁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6,共7页
对2008—2012年宁夏玉米高产潜力研究示范中产量突破15000kg/hm2的54个品次高产田群体产量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玉米高产田群体平均产量为16927.01kg/hm2,平均收获穗数为9.78万穗/hm2,穗粒数为524.38粒,干粒重为... 对2008—2012年宁夏玉米高产潜力研究示范中产量突破15000kg/hm2的54个品次高产田群体产量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玉米高产田群体平均产量为16927.01kg/hm2,平均收获穗数为9.78万穗/hm2,穗粒数为524.38粒,干粒重为357.01g。高产田61%品次收获穗数9.25万.10.75万穗/hm2,平均收获密度9.97万株/hm2,属高密度种植。高产田在宁夏引、扬黄灌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周边及中部干旱带扬黄新灌区,高产田46.48%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属中晚熟品种。高产田各品种花前干物质生产平均占整个生育时期总物质生产的41.7%;群体叶面积指数均为单峰曲线变化,吐丝期达峰值。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增穗、稳粒数、增加粒重”、增加花后物质生产与高效分配、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是高产突破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宁夏引 扬黄灌区 高产群体 产量结构 特征
原文传递
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许轲 张军 +10 位作者 花劲 张洪程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8-69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2)、高产(9.75~10.50 t hm–2)和超高产(>10.50 t hm–2)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及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产、高产水平群体相比,超高产水平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 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动态上,群体起点较高,可及时够苗;够苗后增长平缓,高峰苗数量较少、下降平缓,成穗率高(78.0%左右)。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较缓,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0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成熟期仍保持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抽穗至成熟期光合势为300×104 m2 d hm-2以上,总光合势为560×104 m2 d hm-2以上。拔节前干物质量积累速度较慢,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量为10.5 t 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成熟期干物质量达19.0 t hm-2左右,后期茎鞘物质转运率大于14.0%。超高产群体根量多、活力较强;植株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累积量高,氮素利用率40%以上。根据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我们探讨了培育双季晚粳稻超高产群体的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杂交晚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高产水稻群体茎蘖组成和叶面积指数及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林青 马爱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试验以源库类型不同的中籼稻汕优63(库限制型)和中粳稻香粳3017(源限制型)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茎蘖和叶面积指数组成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高产水稻茎蘖组成特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上大分蘖多,小分蘖少。(2)高产水稻叶面... 试验以源库类型不同的中籼稻汕优63(库限制型)和中粳稻香粳3017(源限制型)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茎蘖和叶面积指数组成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高产水稻茎蘖组成特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上大分蘖多,小分蘖少。(2)高产水稻叶面积指数组成特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下小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数的比例小,与总叶面积指数相关不密切:4叶以上大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数比例大,是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3)叶面积指数与茎蘖组成关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3叶以下分蘖数和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指数关系不密切,而拔节期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指数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群体 茎蘖组成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高产水稻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和群体茎蘖组成及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林青 马爱京 张亚洁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0-324,共5页
以中籼稻汕优63(库限制型)和中粳稻广陵香粳(源限制型)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和茎蘖组成特点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高产水稻叶面积指数组成特点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下小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 以中籼稻汕优63(库限制型)和中粳稻广陵香粳(源限制型)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和茎蘖组成特点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高产水稻叶面积指数组成特点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下小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数的比例小,与总叶面积指数相关不密切:4叶以上大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数比例大,是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2)高产水稻茎蘖组成特点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上大分蘖多,小分蘖少。(3)叶面积指数与茎蘖组成关系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3叶以下分蘖数和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指数关系不密切,而拔节期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指数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群体 叶面积指数组成 茎蘖组成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栽培群体构建与调控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谢灿煌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3-6,共4页
从高产水稻的群体特征入手,分析超高产水稻群体应在保证适量有效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成穗率、构建抽穗至成熟期具有较高绿叶面积和发达根系的高光效群体,提出"壮秧、扩行、调肥、水控"等综合配套调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群体质量 调控技术
下载PDF
稻茬晚播小麦公顷产8000kg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明伟 王梦尧 +6 位作者 马泉 丁锦峰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封超年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4-1205,共12页
为挖掘稻茬晚播小麦产量潜力,以春性中强筋小麦品种扬麦2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及比例的处理,按实收产量高低划分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了较适宜播期推迟10d左右播种的晚播小麦8000kg·hm^-2高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 为挖掘稻茬晚播小麦产量潜力,以春性中强筋小麦品种扬麦2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及比例的处理,按实收产量高低划分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了较适宜播期推迟10d左右播种的晚播小麦8000kg·hm^-2高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品质和群体质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扬麦23实现产量8000kg·hm^-2以上,要求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560×104·hm^-2以上、39.0~40.0粒和38.0g左右,总结实粒数在22000×104粒左右。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分蘖期和拔节期的茎蘖数分别为穗数的1.1~1.3倍和2.3~2.5倍,茎蘖成穗率40.0%左右;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为15000kg·hm^-2,成熟期为21000kg·hm^-2左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6200kg·hm^-2;孕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群体LAI分别在7.0、5.6和3.2左右,粒数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为0.31~0.33粒·cm-2和11.5~11.8mg·cm-2;各时期具有较高的旗叶SPAD值,花后21d旗叶SPAD值控制在43.0~47.0。8000kg·hm^-2高产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湿面筋含量,使品质得到改善。本试验条件下,扬麦23晚播10d适宜的栽培措施组合为种植密度270×104株·hm^-2、施氮量225kg·hm^-2、氮肥运筹5∶1∶2∶2或4∶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晚播 高产群体 产量构成 群体特征
下载PDF
超高产单季粳稻抽穗期群体构成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成国 徐海港 +2 位作者 李刚华 丁艳锋 王绍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8,共6页
调查了武进农业科学研究所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单季粳稻泰粳394和武运粳23的群体状况,分析了产量大于12.0 t.hm-2、10.5~12.0 t.hm-2和小于10.5 t.hm-2这3种群体抽穗期的个体构成。结果表明:产量大于12.0 t.hm-2的超高产群体抽穗期茎蘖数... 调查了武进农业科学研究所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单季粳稻泰粳394和武运粳23的群体状况,分析了产量大于12.0 t.hm-2、10.5~12.0 t.hm-2和小于10.5 t.hm-2这3种群体抽穗期的个体构成。结果表明:产量大于12.0 t.hm-2的超高产群体抽穗期茎蘖数、颖花数、干重和叶面积等数量指标的构成中,大分蘖(分蘖干重/主茎干重大于0.8)所占的比例大于30%,小分蘖(分蘖干重/主茎干重小于0.6)所占的比例小于11%。因此,群体合理的茎蘖组成是形成超高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抽穗期 群体构成 茎蘖组成
下载PDF
水稻高产创建的合理群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小山 徐维明 +1 位作者 马亚平 丁寒卉 《农技服务》 2010年第1期11-11,20,共2页
在现有的栽培水平下,同一水稻品种要获得最大产量,必须合理控制种植密度,过稀或过密都不可能获得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沙洋县一季中稻区,抛栽基本苗应控制在21万~22.5万蔸/hm2(75万~81万株/hm2),即需抛栽秧盘(426孔)525~540个/hm2... 在现有的栽培水平下,同一水稻品种要获得最大产量,必须合理控制种植密度,过稀或过密都不可能获得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沙洋县一季中稻区,抛栽基本苗应控制在21万~22.5万蔸/hm2(75万~81万株/hm2),即需抛栽秧盘(426孔)525~540个/hm2的秧苗,再配合合理的水肥管理,水稻单产突破10 500 kg/hm2的目标是较易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创建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穗肥的施用时期对水稻高光效群体素质的影响及应用
13
作者 张景波 郑福娇 陈淑洁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3期91-92,共2页
穗肥能够增加颖花数和防止颖花退化,为适时安全抽穗和提高结实率、粒重打好基础。穗肥的不同施用期,直接影响到抽穗期营养物质的积累,通过对生育期内及成熟后各项指标的调查分析表明:后期的穗肥施用对建立高光效群体起到重要作用,9.0叶... 穗肥能够增加颖花数和防止颖花退化,为适时安全抽穗和提高结实率、粒重打好基础。穗肥的不同施用期,直接影响到抽穗期营养物质的积累,通过对生育期内及成熟后各项指标的调查分析表明:后期的穗肥施用对建立高光效群体起到重要作用,9.0叶期施用穗肥对建立优质高产群体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肥 高产群体 营养物质 施用技术
下载PDF
春蚕豆高产栽培群体发育动态规律研究
14
作者 熊国富 《长江蔬菜》 2009年第10X期47-48,共2页
青海春蚕豆以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而著称,通过对青海春蚕豆高产(5.625t/hm2以上)栽培技术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其群体发育动态规律,旨在为春蚕豆高产栽培和研究提供详实、便捷的技术依据,使蚕豆栽培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春蚕豆 高产栽培 群体 动态
下载PDF
早籼金早09直播高产群体经济性状与产量分析
15
作者 王孔俭 邓飞 鲍正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9-11,共3页
通过2009~2012年的多年多点金早09直播稻示范方的建立,金早09的高产潜力以及适应不利气候环境的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对金早09直播稻的产量贡献最大,穗实粒数次之。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金早09直播稻产量达75... 通过2009~2012年的多年多点金早09直播稻示范方的建立,金早09的高产潜力以及适应不利气候环境的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对金早09直播稻的产量贡献最大,穗实粒数次之。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金早09直播稻产量达7500 kg/hm2以上,有效穗、穗实粒数2个性状在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349.82±8.36)万/hm2、(101.32±3.17)粒,这将为金早09直播稻高产群体结构的搭建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金早09 直播 高产群体 经济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卢百关 杜永 +6 位作者 李筠 王宝祥 周振玲 孙中伟 杨波 秦德荣 徐大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探讨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000 kg·hm^-2)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以该区域推广面积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连麦6号’、‘济麦22’和‘烟农19’为材料,在试验总结出包括基本苗调控和氮肥运筹等一套适宜黄淮地区稻茬麦超高产... 为探讨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000 kg·hm^-2)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以该区域推广面积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连麦6号’、‘济麦22’和‘烟农19’为材料,在试验总结出包括基本苗调控和氮肥运筹等一套适宜黄淮地区稻茬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稻茬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群体,对其系列生育、生理特性以及产量要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小麦群体(产量为7380-7889 kg·hm^-2)相比,超高产(〉9000 kg·hm^-2)小麦群体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超高产小麦抽穗前茎蘖数较高产群体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群体小麦的叶面积指数,生育前期较高产群体低,抽穗后则显著高于高产群体,两者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无明显差异;超高产小麦抽穗期、乳熟期与蜡熟期的根冠比、根系伤流量均显著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小麦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高产群体。因此,本文提出了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000 kg·hm^-2)群体的产量结构与群体指标:单位面积穗数(700±20)×104·hm?2,每穗实粒数〉32,千粒重〉42 g,茎蘖成穗率〉45%;抽穗期叶面积指数6.5-7.0;成熟期总干重〉20700 kg·hm^-2,粒叶比〉14 mg·cm^-2;抽穗期根冠比〉0.28,根系伤流量〉7.1 g·m?2·h^-1;收获指数〉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稻茬小麦 超高产栽培 群体特征 产量
下载PDF
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凌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3-78,共6页
在江苏省淮南、淮北地区设置小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及肥料比例试验 ,研究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 ,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 ,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 在江苏省淮南、淮北地区设置小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及肥料比例试验 ,研究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 ,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 ,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单位叶面积承载籽粒能力。指出优化小麦群体质量的关键技术途径是科学确定适宜基本苗数、合理利用分蘖和改进肥料运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群体叶面积 质量特征
下载PDF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群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明伟 马泉 +4 位作者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封超年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为给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3为材料,在稻茬晚播(12月5日,较适播期晚约30~40d)条件下设置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处理,按产量高低划分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6 750kg·hm^(-2)高产;6 000~6 750kg·hm^(... 为给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3为材料,在稻茬晚播(12月5日,较适播期晚约30~40d)条件下设置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处理,按产量高低划分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6 750kg·hm^(-2)高产;6 000~6 750kg·hm^(-2)中产;<6 000kg·hm^(-2)低产),研究了晚播小麦高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群体质量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稻茬晚播条件下,产量大于6 750kg·hm^(-2)小麦高产群体的平均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516×104·hm^(-2)、36粒、39.8g。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稻茬晚播小麦在以下条件下有利于达到6 750kg·hm^(-2)产量水平:拔节期、开花期茎蘖数在1 350×104·hm^(-2)、700×104·hm^(-2)左右,茎蘖成穗率为38%左右;开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13 500kg·hm^(-2)左右,成熟期为18 500kg·hm^(-2)以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大于5 300kg·hm^(-2);孕穗期、开花期、乳熟期LAI控制在7.5、5.5、3.5左右;提高花后旗叶SPAD值以及净光合速率,尤其是乳熟期。本试验条件下,稻茬晚播小麦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为密度330×104株·hm^(-2)、施氮量225kg·hm^(-2)和氮肥运筹6∶0∶2∶2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晚播 高产群体特征 密度 氮肥
下载PDF
马铃薯高产群体淀粉和氮、磷、钾、分配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林萍 门福义 +1 位作者 刘梦芸 郭乃凤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3期9-16,共8页
本试验以内蒙古乌盟地区主栽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对马铃薯高产群体生育过程中茎秆、叶片、块茎的淀粉、氮素、磷素、钾素的含量及其向块茎中运转状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和数学模拟手段,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以生育时期 X_1和... 本试验以内蒙古乌盟地区主栽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对马铃薯高产群体生育过程中茎秆、叶片、块茎的淀粉、氮素、磷素、钾素的含量及其向块茎中运转状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和数学模拟手段,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以生育时期 X_1和密度 X_2为自变量,淀粉、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因变量,建立了淀粉、氮、磷、钾在植株各器官中积累分配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和曲线。充分揭示了实际系统的真实规律,可做为高产马铃薯栽培的田间诊断、看苗促控管理的重要指标及制定栽培规范化、管理指标化方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高产群体 淀粉 氮、磷、钾分配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多穗型冬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质量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晓义 姜鸿明 +2 位作者 赵倩 刘霞 刘兆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179-181,共3页
以多穗型冬小麦品种烟农 1 9为试材 ,通过 2 0 0 1~2 0 0 2年连续 2a试验 ,研究多穗型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进一步提高多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适宜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 ,... 以多穗型冬小麦品种烟农 1 9为试材 ,通过 2 0 0 1~2 0 0 2年连续 2a试验 ,研究多穗型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进一步提高多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适宜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 ,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及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 ,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 ,争取穗大粒多 ,使产量三要素在高水平上协调发展 ,同步提高。并指出优化小麦群体质量 (叶与产量三要素)的关键技术是适宜的基本苗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型冬小麦 高产群体 叶面积质量 产量结构 相互关系 基本苗数 肥料运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