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固含量共聚物乳液聚合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廖水姣 艾照全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3,共4页
合成固含量 6 5 .4%的高固含量 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其聚合过程中乳液胶粒粒径、粒子数、粒子形态、电导、流变性及聚合速率等。结果表明 ,随着聚合的进行 ,乳胶粒粒径变大 ,粒子数减少 ,粒度分布变宽 ;体系的粘度呈增大的趋... 合成固含量 6 5 .4%的高固含量 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其聚合过程中乳液胶粒粒径、粒子数、粒子形态、电导、流变性及聚合速率等。结果表明 ,随着聚合的进行 ,乳胶粒粒径变大 ,粒子数减少 ,粒度分布变宽 ;体系的粘度呈增大的趋势 ,固含量在 6 0 %左右时 ,体系的粘度忽然变大 ,在单体刚加完时达最大值 ,保温反应过程中粘度变小 ;单体与引发剂同步滴加 ,聚合反应较平稳 ;此聚合属于无规共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乳液聚合 流变性 共聚物 高聚物
下载PDF
高固含量低粘度P(MMA/BA/AA)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艾照全 周奇龙 +2 位作者 孙桂林 张洪涛 谢长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4-759,共6页
先利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固含量为50%,粒径480nm的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与丙烯酸(AA)的共聚物种子乳液;然后以上述种子乳液为介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碳酸氢钠为缓冲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固含量72%... 先利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固含量为50%,粒径480nm的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与丙烯酸(AA)的共聚物种子乳液;然后以上述种子乳液为介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碳酸氢钠为缓冲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固含量72%,乳胶粒具有二元分布特征的高固含量、低粘度稳定乳液:其中大乳胶粒径500~600nm,小乳胶粒径约80nm.所得乳液中乳化剂总含量为聚合物质量的2.1%;粘度在剪切速率为21s-1时为400mPa·s.另外,相对于常规乳液,所制备高固含量乳液胶膜具有更好的光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乳液 P(MMA/BA/AA)乳液 制备方法 二元分布 光泽度 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高固含量聚醚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3
作者 黎兵 王萃萃 +1 位作者 刘浏 许戈文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聚醚(N-220)为软段,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性物质、乙二胺为后扩链剂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等,合成了高固含量的聚醚型水性聚氨酯(WPU)乳液。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聚醚(N-220)为软段,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性物质、乙二胺为后扩链剂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等,合成了高固含量的聚醚型水性聚氨酯(WPU)乳液。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剂(丙酮)和DMPA含量、反应过程中预聚体的黏稠度、扩链剂的加料顺序和扩链时间等因素对WPU乳液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n(-NCO)∶n(-OH)=1.2∶1、m(HDI)∶m(IPDI)=2∶1和n(TMP中-OH)∶n(聚醚中-OH)=1∶4、w(DMPA)=1.5%(相对于树脂而言)且w(丙酮)=50.4%~75.5%(相对于树脂而言)时,在预聚反应过程中,若体系较稀(即黏度较低),在乳化时先加入乙二胺,待反应4~7min后再加入水,如此易制得稳定的高固含量(40%~46%)聚醚型WPU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聚醚 水性聚氨酯 乳液
下载PDF
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 被引量:14
4
作者 冯小平 李胜华 +1 位作者 何伟 王玲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0-1454,共5页
采用常规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了固含量为65%、粘度小于400mPa·s的乳液压敏胶,研究了共聚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及种子乳液量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粘度和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羧基和羟基的功能单体对乳液的粘度和... 采用常规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了固含量为65%、粘度小于400mPa·s的乳液压敏胶,研究了共聚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及种子乳液量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粘度和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羧基和羟基的功能单体对乳液的粘度和聚合稳定性影响较大;乳液压敏胶粘度随乳化剂量在预乳化液中所占比例增大及种子乳液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增大而降低,随缓冲剂碳酸氢钠在预乳化液中所占比例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乳液压敏胶的聚合凝胶率随乳化剂量在预乳化液中所占比例增大及种子乳液量降低而减小,当APS为单体量的0.3%,NaHCO3在预乳化液和反应中的比例为2/4时,乳液凝胶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丙烯酸酯 压敏胶 乳液聚合
下载PDF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庆 陆文雄 +2 位作者 赵美丽 王超 方军良 《化学建材》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3,共2页
本文介绍了建筑材料用可分散乳胶粉的制备方法,测试了乳液的不同性能。用激光粒度测试仪测定其粒度分布情况,并表征了乳胶粒子的形态,详细分析了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可再分散乳胶粉 间歇法 建筑材料 乳胶粒子 激光粒度测试仪
下载PDF
高固含量乳液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平华 汪倩文 黄璐 《粘接》 CAS 2005年第4期3-5,22,共4页
采用分子设计和粒子设计的原理,制备出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乳液稳定性、粘接强度、耐水性较好。研究了共聚单体配比、功能单体(丙烯酸)的用量及其加入方式、引发剂、乳化剂、工艺参数等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高固含量 水乳型 丙烯酸酯 压敏胶
下载PDF
链转移剂对高固含量共聚物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廖水姣 艾照全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6,共3页
分别合成了固含量 70 %、67%左右的 BA/ MMA/ HAM、BA/ MMA/ MAA共聚物乳液。发现 :链转移剂 C12 H2 5SH的使用 ,使乳胶粒粒径变大 ,乳液粘度变小 ,聚合物应力松弛时间缩短 ,未使用链转移剂的胶膜其拉伸为脆性断裂 ,使用的为韧性断裂。
关键词 高固含量 共聚物乳液 链转移剂 乳液聚合
下载PDF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单体组成与流变行为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建平 孙彦琳 +2 位作者 王红 刘浪 赵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51,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固体含量为70%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软(BA)、硬(MMA)段单体用量比对乳液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乳胶粒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乳胶粒... 合成了一系列固体含量为70%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软(BA)、硬(MMA)段单体用量比对乳液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乳胶粒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乳胶粒的粒径在50nm^650nm范围内,呈宽分散分布状态。当BA/MMA<60/40时,乳液可保持低黏度;而当BA/MMA>60/40时,乳液的黏度急剧增加。随着乳液中软、硬段单体比的不同,乳液的乳胶粒分布状态和凝聚形态均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单体组成 丙烯酸酯乳液 流变性质
下载PDF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庆 陆文雄 +2 位作者 赵美丽 王超 方军良 《上海化工》 CAS 2004年第11期28-31,共4页
研究间歇法、平衡溶胀法和半连续法不同工艺制备乳液,并对不同工艺制备的乳液测试其性能,详细分析了乳液胶粒粒径的分布,不同胶粒粒径对乳液性能差异的影响,对制得的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用喷雾干燥法可以制得性能良好的可再分散乳胶粉。
关键词 乳胶粉 制备方法 平衡溶胀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间歇法 聚合方法 粘合剂
下载PDF
高固含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候婧辉 张子涵 +1 位作者 马一飞 柴春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58,共7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1,6-己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酸)(PHNA)、1,4-丁二醇(BDO)、乙二胺基乙磺酸钠(AAS)的水溶液(50%)为主要原料,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利用2种乳化方法和不同的AAS用量制备了一系列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并...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1,6-己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酸)(PHNA)、1,4-丁二醇(BDO)、乙二胺基乙磺酸钠(AAS)的水溶液(50%)为主要原料,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利用2种乳化方法和不同的AAS用量制备了一系列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对乳液和胶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直接法相比,乳液分散法可以得到更高固含量的乳液;当AAS含量为2.2%时,乳液固含量能达到60%以上;乳液的透射电镜图像表明,乳液分散法可以对乳液粒径进行良好的设计与控制;乳液分散法引入了具有更小粒径和更多硬段的粒子,物理交联点增加,胶膜变得更致密;AAS含量为2.2%时,乳液分散法得到的胶膜吸水率为33.71%,拉伸强度为9.90 MPa,断裂伸长率为1262%,与直接法相比,胶膜吸水率降低66.24%,拉伸强度提高0.61 MPa,断裂伸长率降低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高固含量 磺酸型 乳液分散法
下载PDF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施光义 徐军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不同的反应性乳化剂合成了固含量为50%~60%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反应性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对无皂乳液性能及粒径等影响。...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不同的反应性乳化剂合成了固含量为50%~60%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反应性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对无皂乳液性能及粒径等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性乳化剂为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硫酸铵(DNS-86)且w(DNS-86)=4%~5%时,无皂乳液的固含量高达60%左右、凝胶率几乎为零且粒径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反应性乳化剂 无皂乳液 丙烯酸酯
下载PDF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微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天柱 徐军 施光义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性单体以及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固含量为45%左右的丙烯酸酯微乳液。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乳化剂[烷基酚醚磺基琥珀...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性单体以及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固含量为45%左右的丙烯酸酯微乳液。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乳化剂[烷基酚醚磺基琥珀酸酯钠盐(O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反应性乳化剂[烯丙氧基羟丙磺酸钠(HAPS)]、NMA和反应温度等对合成的丙烯酸酯微乳液性能有影响;当反应温度为80~85℃、w(OS)=4.2%、w(SDS)=2.2%、w(HAPS)=0.5%和w(NMA)=0.50%时,合成的丙烯酸酯微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丙烯酸酯 微乳液 反应性乳化剂
下载PDF
几种功能性单体在无皂乳液聚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福 方治齐 方华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5,共3页
利用离子型小分子亲水单体和非离子型大分子亲水单体与两亲性单体共同参与共聚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高固含、稳定的苯-丙乳液。讨论了功能性单体的类型、用量,投料方式对共聚速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无皂乳液聚合新机理。
关键词 两亲性单体 大分子亲水单体 高固含 无皂乳液聚合
下载PDF
高固含量石蜡乳液乳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暴军萍 李凤艳 赵天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7期1025-1029,1045,共6页
解决了目前石蜡乳液在固含量高时制备困难和产品流动性羞的问题。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乳化剂配方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Span-8022.2%,Tween-8020.7%,OP-1031.4... 解决了目前石蜡乳液在固含量高时制备困难和产品流动性羞的问题。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乳化剂配方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Span-8022.2%,Tween-8020.7%,OP-1031.4%,稳定剂19.8%,十二烷基硫酸钠5.9%(共占乳液总质量的6%),可使固含量为50%的石蜡乳液在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30min不分层。常温下,乳液的表观粘度为370~630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乳化剂 高固含量 石蜡乳液 均匀设计
下载PDF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曲家乐 王全杰 刘立忠 《皮革与化工》 CAS 2012年第4期13-16,24,共5页
对水性聚氨酯的发展做了简要综述,并基于球型密堆积数学模型对影响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以及粒径分布的各种因素做了论述。最后总结了各种新型的合成方法,并进一步对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做了展望。
关键词 高固含量 水性聚氨酯 乳液
下载PDF
高固含量BA/MMA/MAA共聚乳液的合成及性能:单体配比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廖水姣 艾照全 李建宗 《中国胶粘剂》 CAS 1998年第6期1-3,共3页
研究了用不同配比的单体制得的高固含量BA/MMA/MAA共聚物乳液的乳胶粒、乳液的稳定性、粘度及乳胶膜性能。发现:混合单体中MMA用量增加,乳胶粒粒径变大;聚会稳定性变差;MAA用量加大,乳液粘度变大;高固含量BA/MMA/MAA乳液聚合... 研究了用不同配比的单体制得的高固含量BA/MMA/MAA共聚物乳液的乳胶粒、乳液的稳定性、粘度及乳胶膜性能。发现:混合单体中MMA用量增加,乳胶粒粒径变大;聚会稳定性变差;MAA用量加大,乳液粘度变大;高固含量BA/MMA/MAA乳液聚合主要是无规聚合;共聚物聚集态为非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BA MMA 胶粘剂 MAA 配方 单体配比
下载PDF
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匀 王虹 张毅民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种子半连续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丙微乳液。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单体,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丙烯酸单体和电解质对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和粒... 采用种子半连续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丙微乳液。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单体,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丙烯酸单体和电解质对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和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制备了固含量在48%左右,粒径在60~70nm的苯丙微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高固含量 苯丙乳液
下载PDF
提高白乳胶固含量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红梅 郭宇 周立岱 《天津化工》 CAS 2005年第2期33-35,共3页
高固含量乙丙乳液不含有机溶剂,不污染环境,又具有干燥成膜速度快,可减少贮存及运输费用和产品要求厚度所需的上胶次数等的优点,可代替溶剂型的涂料,密封胶和胶粘剂直接使用。本文通过制备乙-丙乳液的过程重点探讨了提高白乳胶固含量的... 高固含量乙丙乳液不含有机溶剂,不污染环境,又具有干燥成膜速度快,可减少贮存及运输费用和产品要求厚度所需的上胶次数等的优点,可代替溶剂型的涂料,密封胶和胶粘剂直接使用。本文通过制备乙-丙乳液的过程重点探讨了提高白乳胶固含量的一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白乳胶 白乳胶醋酸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聚乙烯醇
下载PDF
硅改性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卫晓利 张发兴 《聚氨酯工业》 2014年第5期22-25,共4页
以含硅的多元醇(PES)和聚醚二醇(PPG)为软链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复合亲水扩链剂1,2-二羟基-3-丙磺酸钠(DHPS)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硬链段,以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40)作为封端剂,采用自乳化法制备了一系列高固含量有机硅/... 以含硅的多元醇(PES)和聚醚二醇(PPG)为软链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复合亲水扩链剂1,2-二羟基-3-丙磺酸钠(DHPS)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硬链段,以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40)作为封端剂,采用自乳化法制备了一系列高固含量有机硅/聚氨酯复合分散体(Si/PU)。分析了PES和PPG质量比和KH-540含量对分散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分散体的粒径呈多元分布,乳胶粒子呈核壳结构。随着PES/PPG质量比和KH-540含量的增大,乳胶粒平均粒径增大,粒度分布变宽,固体质量分数基本能达到50%以上,粘度均小于400 mPa·s,当PES/PGG值为1∶3,KH-540质量分数为1%时,固体质量分数高达55.8%;另外,胶膜具有较好的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有机硅 聚氨酯乳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