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梵志诗、寒山诗(附拾得诗)用韵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苗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6,共5页
王梵志诗中出现了效摄和流摄、效摄和蟹摄、果摄和蟹摄、止摄和假摄通押等情况;-m尾向-n 的靠拢已经露出端倪,而寒山诗中则无此倾向;王梵志诗中江部与东钟部近而与阳唐部远。
关键词 王梵志 寒山 诗韵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试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译介和译作在美国的接受 被引量:2
2
作者 邵霞 滕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0-84,共5页
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本文探讨斯奈德对寒山的诗译介和译介文本在美国广泛接受的原因,主要以文化学派中的社会背景和主流诗学作为切入点。
关键词 寒山诗 加里·斯奈德 主流诗学 接受美学
下载PDF
寒山诗的美国复活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慧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3期175-176,共2页
本文旨在研究遭弃于中国正统文学圈子的寒山诗复活于美国的原因。中国诗学传统从内容到语言均强调含蓄和雅致,而寒山诗白话日常,故未能获得传统的认同;但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寒山诗由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等的译介给适逢"垮掉派运动... 本文旨在研究遭弃于中国正统文学圈子的寒山诗复活于美国的原因。中国诗学传统从内容到语言均强调含蓄和雅致,而寒山诗白话日常,故未能获得传统的认同;但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寒山诗由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等的译介给适逢"垮掉派运动"的美国人,契合了当时美国人对绝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加之美国诗学传统里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一脉相承,因而在美国复活并流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译介 多元系统理论
下载PDF
“寒山诗”的落寞与繁华——以翻译改写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程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90-593,共4页
以操纵学派的改写理论为视角,考量"意识形态"和"诗学"两大要素对"寒山诗"翻译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肇因。
关键词 翻译 改写理论 寒山诗
下载PDF
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及传播
5
作者 王薇 《现代英语》 2023年第19期107-110,共4页
20世纪以来,寒山诗在海外的传播影响深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吸引了英语读者的喜爱,而且影响了英语世界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选取。文章旨从文学译介的角度对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及传播进行研究,展示作品如何从边缘走... 20世纪以来,寒山诗在海外的传播影响深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吸引了英语读者的喜爱,而且影响了英语世界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选取。文章旨从文学译介的角度对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及传播进行研究,展示作品如何从边缘走向主流,提供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洞见,并探讨其对当代中国文学外译工作的潜在启示,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丰富全球文学的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外国当代文学 东方文化 文学译介
原文传递
从理想认知模式看寒山诗歌中的概念隐喻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晓光 《台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7-70,共4页
根植于文化土壤的诗歌创作离不开隐喻的运用。隐喻具有概念性,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从理想认知模式考察寒山诗歌中概念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关系,不仅能揭示诗人隐喻思维的整体建构过程,还有助于厘清诗歌语... 根植于文化土壤的诗歌创作离不开隐喻的运用。隐喻具有概念性,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从理想认知模式考察寒山诗歌中概念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关系,不仅能揭示诗人隐喻思维的整体建构过程,还有助于厘清诗歌语言形式中所承载的"和合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歌 概念隐喻 理想认知模式 和合文化
下载PDF
论“寒山诗”英译中的译者身份 被引量:1
7
作者 潘艳丹 李新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2-73,共2页
在翻译研究中,人们对译者身份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译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本文从译者身份出发,通过对译者译本的选择、解读和表达三个方面的阐述,试图分析和探讨彼特.斯坦博勒(P... 在翻译研究中,人们对译者身份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译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本文从译者身份出发,通过对译者译本的选择、解读和表达三个方面的阐述,试图分析和探讨彼特.斯坦博勒(Peter Stambler)在翻译寒山诗的过程中其译者身份的体现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斯坦博勒 寒山诗 译者身份
下载PDF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Personal Selection
8
作者 郭蕾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8年第2期185-186,共2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role played by the need and selection of receiving cul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The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 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role played by the need and selection of receiving cul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The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 are decided by the internal needs of the reception environment.It is an active selection of both the translator himself,and the society as a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ptance of hanshan’s poems translators’ choices
下载PDF
寒山诗与佛经偈颂
9
作者 江莺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30-36,共7页
寒山诗深受佛经偈颂诸多启发,如善用佛经譬喻,援用佛典,以文为诗等,这是"寒山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作者特殊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赋予了其对世态万象的观察力度和理解深度,这种忧患身世亦影响其诗风之形成。
关键词 寒山诗 佛经偈颂 寒山体
下载PDF
“中学西传”之译介模式研究——以寒山诗在美国的成功译介为例 被引量:117
10
作者 鲍晓英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1,共7页
翻译中国文学是"中学西传"的途径之一。翻译中国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而是文学译介,文学译介作为文化传播行为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较好的译介效果,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明确了传播过程模式,对实现有效传播有着积极的指导... 翻译中国文学是"中学西传"的途径之一。翻译中国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而是文学译介,文学译介作为文化传播行为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较好的译介效果,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明确了传播过程模式,对实现有效传播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出发,以寒山诗在美国的成功译介为案例,考察其译介传播过程,总结其成功西传的经验,探索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译介模式,以期给"中学西传"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译介模式 译介途径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主体模式——以寒山诗和《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4-69,共6页
翻译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核心途径。翻译中国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译介即翻译与传播,本质是跨文化传播的中国文学译介活动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译介效果。在传播学观照下,中国文学"走出去"... 翻译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核心途径。翻译中国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译介即翻译与传播,本质是跨文化传播的中国文学译介活动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译介效果。在传播学观照下,中国文学"走出去"应遵循译介主体模式,即最好选择形象好的目的语译介主体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共同作用以促进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寒山诗和《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表明传播学视阈下的译介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可为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中国文学“走出去” 译介主体模式 译介主体 寒山诗 《孙子兵法》
下载PDF
寒山诗在日本的文化接受与经典化路径--以三首寒山诗的日文注本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美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16-23,共8页
寒山诗传入日本,继而成为文化经典,日文注本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城中峨眉女""吾心似秋月""寒山多幽奇"这三首寒山诗的日文注本中,可以窥探到,日本简洁轻妙的通俗诗风,以及白居易诗歌质朴求实的风格在日本的先行影响对寒山... 寒山诗传入日本,继而成为文化经典,日文注本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城中峨眉女""吾心似秋月""寒山多幽奇"这三首寒山诗的日文注本中,可以窥探到,日本简洁轻妙的通俗诗风,以及白居易诗歌质朴求实的风格在日本的先行影响对寒山心性无碍、自在直率形象的接纳与促升,万物相融的山林自然观对寒山诗幽奇意境的深化,以及以心传心的宗教路径为寒山诗的传播洞开的心灵之门,这些共同造就了寒山诗在日本文化中的经典之路。寒山诗在日本的传播,是中日文化相互融合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日本文化 经典化
下载PDF
校园诗歌、地方诗群创研结合与新诗教育笔谈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景忠 赵松元 +1 位作者 陈培浩 姚则强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韩山师范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即有浓厚的诗歌创作氛围,代代传承涌现出大批在省内外具有相当影响的诗人,大学校园诗歌和地方创作群体结合,形成了广东诗坛的"韩山诗群"。近年来,韩山师院努力探索校园诗歌、地方诗群和诗歌民刊... 韩山师范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即有浓厚的诗歌创作氛围,代代传承涌现出大批在省内外具有相当影响的诗人,大学校园诗歌和地方创作群体结合,形成了广东诗坛的"韩山诗群"。近年来,韩山师院努力探索校园诗歌、地方诗群和诗歌民刊创研结合的新机制,推出"韩山诗歌文丛",并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去,探索诗歌教育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山诗歌 韩山诗群 创研结合 诗歌教育
下载PDF
日本传播渠道与寒山诗误读的产生——以寒山诗《书判全非弱》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文全 《国际汉学》 CSSCI 2016年第1期79-85,202-203,共9页
英语世界对寒山诗的很多误读都产生于日本这一传播渠道。日本中世僧人同时也是文人们对于寒山诗的注解、近代汉文的日文训读、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等,都是这些误读产生的渊源所在。日本对寒山诗的这种独特解读方式,经过英文翻译传播... 英语世界对寒山诗的很多误读都产生于日本这一传播渠道。日本中世僧人同时也是文人们对于寒山诗的注解、近代汉文的日文训读、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等,都是这些误读产生的渊源所在。日本对寒山诗的这种独特解读方式,经过英文翻译传播到了西方英语世界,从而影响了西方读者对寒山诗的解读和对寒山身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日本传播渠道 误读
原文传递
略论寒山诗之和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15
作者 江莺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42-47,共6页
寒山诗之和诗表现对世俗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激烈批判,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发现,他们从自然中觅求人生旨趣,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进行诸多形而上的反思,形成一种悠远的哲学追求。
关键词 寒山诗 和诗 价值取向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美国寒山热为个案
16
作者 马佳佳 徐玉娟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1-93,共3页
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将研究重点由传统的以作家为中心或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突显了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方面的作用。文章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盛行的寒山热为例,列出读者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理据,从接受... 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将研究重点由传统的以作家为中心或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突显了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方面的作用。文章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盛行的寒山热为例,列出读者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理据,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提出:接受者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当时接受环境中的接受者期待视野,并且鉴于期待视野的动态性而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及恒定性和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读者反应 创造性叛逆 寒山诗
下载PDF
从历代目录看《寒山诗》的流传
17
作者 李钟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文主要通过唐、宋、元、明、清的历代目录以及外国目录中的著录,探究《寒山诗》版本流传的详细情况。
关键词 寒山诗 目录 版本
下载PDF
从语言动态顺应看加里·斯奈德寒山诗英译
18
作者 蒋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在西方世界掀起了“寒山热”,也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激烈讨论。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从译介学角度出发,研究翻译传播途径的居多,鲜有从顺应论视角的分析。本文从语言动态顺应视角分析了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研究发现,斯奈... 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在西方世界掀起了“寒山热”,也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激烈讨论。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从译介学角度出发,研究翻译传播途径的居多,鲜有从顺应论视角的分析。本文从语言动态顺应视角分析了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研究发现,斯奈德译文的成功与他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构建成分、语境和意识程度的顺应密切相关。语言动态顺应为译者如何呈现正统的中华文化给出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动态顺应 寒山诗 加里·斯奈德
下载PDF
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 被引量:13
19
作者 区鉷 胡安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0-158,共9页
由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在主体文化规范中屡遭边缘化的寒山诗却因为东道国语言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而获得其持久青睐。寒山诗的各种译本、注本和评论在日本纷纷问世,有关寒山的各种神话传说亦被改编成小说,寒山的形象也走入... 由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在主体文化规范中屡遭边缘化的寒山诗却因为东道国语言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而获得其持久青睐。寒山诗的各种译本、注本和评论在日本纷纷问世,有关寒山的各种神话传说亦被改编成小说,寒山的形象也走入日本画史和神坛。事实上,自北宋传入后,寒山诗就对日本的语言、文学、宗教、艺术甚至精神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寒山诗也因此在其文化语境里获得“经典”与“中心”的文学地位。这种文学地位的形成除了两国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亲近关系以及东道国积极开放的文化心态之外,便是因为寒山诗自身所表现出的质朴的语言风格、幽玄的禅宗境界、不入世浊的隐者情怀和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对于日本各界的超凡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传布 接受 日本
下载PDF
汉诗诗人情怀与《寒山拾得》创作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文全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4期73-79,共7页
《寒山拾得》是森鸥外晚年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也是寒山拾得题材日本文学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关于此篇作品的解读随着寒山诗解读方式的不断变化也一直没有定论。小说创作中包含作者设计的各种机关,用一种婉转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寒山拾得》是森鸥外晚年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也是寒山拾得题材日本文学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关于此篇作品的解读随着寒山诗解读方式的不断变化也一直没有定论。小说创作中包含作者设计的各种机关,用一种婉转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因此容易产生误读;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森鸥外的汉诗这种直接言志的作品,来考察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怀。同时结合寒山诗在大正时代传播与接受的历史背景的考察,可以更好理解森鸥外为何取材于寒山拾得并进而把握作品创作的真实意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拾得》 汉诗 教养主义 寒山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