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基因分型与病毒载量及血清标志物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军皓 赵冰红 +1 位作者 叶彬 黄前川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HBV-DNA水平及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复制阳性的标本分别检测HBV病毒基因分型、HBV-DNA、乙肝血清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L)。结果 125例HBV-DNA复制阳性标本中HBV基...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HBV-DNA水平及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复制阳性的标本分别检测HBV病毒基因分型、HBV-DNA、乙肝血清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L)。结果 125例HBV-DNA复制阳性标本中HBV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占71.2%(89/125),C型占24.0%(30/125),BC混合型占2.4%(3/125),非B非C型占2.4%(3/125);B基因型患者血清ALT(297.3±193.6)U/L和TBL(105.1±59.7)mol/L水平高于C基因型患者ALT(158.1±107.5)U/L和TBL(53.1±22.7)mol/L,P<0.01;B基因型患者血清抗-HBe阳性率91.0%(81/89)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23.3%(7/30),P<0.01;B型HBV-DNA水平(5.87±1.72)log10copies/mL与C型(6.01±1.91)log10copies/mL无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HBV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基因型对肝脏损害较C基因型重,并与HBV载量及HBeAg系统具有相关性,B基因型易发生YMDD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HBV-DNA hbeag/hbeab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中药复方序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泽民 姚建华 +2 位作者 高贵群 林亚萍 马红梅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序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疗效。方法:将135例ASC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三步序贯治疗,依次口服扶正解毒胶囊A、B、C各90d;对照1组口服扶正解毒胶囊A;对照2组口服拉米夫定。疗程均为270d,治疗前和治疗90d...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序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疗效。方法:将135例ASC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三步序贯治疗,依次口服扶正解毒胶囊A、B、C各90d;对照1组口服扶正解毒胶囊A;对照2组口服拉米夫定。疗程均为270d,治疗前和治疗90d、180d、270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3.3%、15.6%、51.1%。治疗组与对照1组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2组差异无显著性;HBeAg转阴率分别为34.8%、21.7%、18.2%,3组差异无显著性;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39.1%、17.4%、11.1%,治疗组与对照1组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复方三步序贯干预ASC有较好的抑制HBV的疗效,是ASC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者 扶正解毒胶囊 序贯疗法HBV-DNA hbeag hbeag-hbeab
下载PDF
乙肝肝炎患者PBMC中IFN-γ、IL-17、γδT与血清中HBeAg/HBeAb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尹凌凡 熊建辉 +1 位作者 王梦洁 孙黎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炎患者PBMC中IFN-γ、IL-17、γδT水平与血清中HBeAg/HBeAb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检测的9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 目的探讨乙肝肝炎患者PBMC中IFN-γ、IL-17、γδT水平与血清中HBeAg/HBeAb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检测的9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PBMC中IFN-γ、IL-17、γδT水平与血清中HBeAg/HBeA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PBMC中IFN-γ和γδT均高于对照组,而IL-17无差异。研究组间患者PBMC的γδT在HBeAg+/HBeAb+组高于HBeAg-/HBeAb+组(P<0.05),而与HBeAg+/HBeAb-组相差不大(P>0.05),而CD8+IL-17在HBeAg+/HBeAb+组水平要明显高于HBeAg+/HBeAb-组和HBeAg-/HBeAb+组(P<0.05),而IFN-γ+γδT和IL-17+γδT在各研究组间无差异。HBeAg+/HBeAb-组血清内HBV-DNA水平要明显高于HBeAg+/HBeAb+组和HBeAg-/HBeAb+组(P<0.05),HBeAg+/HBeAb+组和HBeAg-/HBeAb+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CD8+IL-17水平在HBeAg/HBeAb血清转换中的乙肝肝炎患者PBMC中高于HBeAg/HBeAb血清转换前后,提示Tc17细胞在慢性乙肝良性转归中起关键作用,Tc17的高表达预示慢性乙肝患者HBeAg/HBeAb血清转换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肝炎患者 IFN-Γ IL-17 ΓΔT hbeag/hbeab 血清
下载PDF
DNA芯片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永忠 阮丽花 +2 位作者 周国平 吴国祥 陈敏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探讨DNA芯片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采用膜显色DNA芯片法检测HBVDNA前C区1896位,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1762、1764位,P区528、552位突变。结果:未... 目的:探讨DNA芯片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采用膜显色DNA芯片法检测HBVDNA前C区1896位,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1762、1764位,P区528、552位突变。结果: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治疗的6例HBsAg+、HBeAg+、HBeAb-的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病毒变异,13例HBsAg+、HBeAg-、HBeAb+的患者中检测到前C区1896位变异9例,BCP区1762、1764位变异11例,13例HBsAg+、HBeAg+、HBeAb+的患者中检测到前C区1896位变异4例,BCP区1762、1764位变异13例,未检测到P区基因变异;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48周后的HBVDNA阳性患者中,检测到前C区1896位变异5例,BCP区1762、1764位变异6例,P区528位变异2例,P区552位YVDD变异4例,YIDD变异7例。结论: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突变较多的出现在HBeAb+的患者中并与HBeAg的阴性表型相关,BCP区1762、1764位突变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密切相关,而P区528、552位突变更多的出现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的患者中,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膜显色DNA芯片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分析,简便、快速、特异性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 DNA芯片 基因突变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 DNA芯片 hbeag/hbeab 乙型肝炎患者 拉米夫定治疗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BCP区 病毒变异
下载PDF
HBsAg冲击致敏的自体DCs诱导的CIK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树人 张雁 +3 位作者 谢庆 李灼亮 余宙耀 孔祥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HBsAg冲击致敏的自体DCs及其诱导的HBsAg特异性CIK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HBsAg特异性CIK细胞治疗组(特异性CIK组,23例),拉米夫定组(LAM组,17例)和干扰素组(IFNα2b组,13例),所有病例均按标准诊... 目的:探讨HBsAg冲击致敏的自体DCs及其诱导的HBsAg特异性CIK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HBsAg特异性CIK细胞治疗组(特异性CIK组,23例),拉米夫定组(LAM组,17例)和干扰素组(IFNα2b组,13例),所有病例均按标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轻度.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一步培养诱导成为HBsAg冲击致敏的DCs及HBsAg特异性CIK细胞,分别经皮下和静脉回输.另选LAM和IFNα2b常规治疗作为对照.观察HBV标记物、肝功能的变化和毒副作用,治疗结束后随访.结果:自体HBsAg冲击致敏的DCs及其诱导的HBsAg特异性CIK(细胞可促进CHB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HBeAg/HBeAb的血清转换,肝功能的恢复,疗效高于拉米夫定治疗组(P<0.05),与干扰素治疗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sAg冲击致敏的DCs及其诱导的HBsAg特异性CIK细胞对CHB有治疗作用,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慢性乙型肝炎 CIK细胞 冲击致敏 治疗作用 DCS 自体 hbeag/hbeab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BV标记物 IFNα2b 临床应用前景 拉米夫定 特异性 DNA阴转 治疗组 研究对象 标准诊断 常规治疗 静脉回输 毒副作用 血清转换 干扰素
下载PDF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eAg/HBeAb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符小玉 邬飞源 +4 位作者 陈钢 谢艳玲 邓国华 甘绍军 傅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ime-resolve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TRIFA)是否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automatic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MIA)在定量检测HBeAg/HBeAb中具有同样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157份来自... 目的:探讨国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ime-resolve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TRIFA)是否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automatic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MIA)在定量检测HBeAg/HBeAb中具有同样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157份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门诊的HBV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CMIA和TRIFA两种方法进行HBeAg定量及HBeAg/HBeAb定性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定量检测HBeAg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72779X–4.0551(r=0.712,P<0.001)。与CMIA比较,TRIFA检测HBeAg定性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89%和100%,两种方法诊断HBeAg符合率为94.27%。TRIFA检测HBeAb定性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45%,两种方法诊断HBeAb的符合率为97.45%。结论:TRIFA在HBeAg/HBeAb定量检测上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与CMIA基本相当,二者HBeAg/HBeAb诊断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hbeab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转换与外周血γδT和Tc17的关系
7
作者 尹凌凡 王梦洁 +1 位作者 熊建辉 孙黎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76-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HBeAg)转换与外周血γδT、白细胞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等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HBeAg)转换与外周血γδT、白细胞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等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在研究组内根据HBeAg表达与否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IL-17+γδT细胞、IFN-γ+γδT细胞、IL-17+CD8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比例,对比上述指标在研究组及对照组间、以及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内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及不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下,血清内HBV-DNA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IFN-γ+γδT细胞、γδT细胞水平、IL-17+CD8细胞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HBeAg+/Ab-组和HBeAg+/Ab+组患者PBMCs内总γδT细胞水平要显著高于HBeAg-/Ab+组(P<0.05);HBeAg+/Ab+组乙型肝炎患者IL-17+CD8细胞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 b组(P<0.05)。HBeAg+/Ab-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HBV-DNA水平要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组(P<0.05)。结论γδT细胞在HBeAg/Ab血清转换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IL-17+CD8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良性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患者 细胞毒性T细胞17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7 ΓΔT hbeag/hbeab 血清转换
下载PDF
由拉米夫定导致乙肝患者HBV YMDD变异主要原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恩航 张兰萍 王冬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47-1649,共3页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乙肝患者 hbeag/hbeab 原因分 HBVDNA含量 治疗时间
下载PDF
“健肝散”联合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季瑜 朱时林 +2 位作者 王亚军 梅莉 唐家槐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58,共2页
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们运用本院自制制剂健肝散联合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健肝散 贺普丁片 ALT HBV-DNA hbeag-hbeab
下载PDF
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内HLA-DR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10
作者 郝连杰 江圣勇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3-75,共3页
对95例急慢性HBV感染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28例(29.5%)患者的肝内检出HLA-DR抗原的肝细胞膜表达,表达HLA-DR抗原的肝细胞呈灶性和片状分布,常有较明显的水样变性,且与肝内HBcAg的存在有关。结果提示,HLA-DR抗原的膜表达可能与肝细... 对95例急慢性HBV感染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28例(29.5%)患者的肝内检出HLA-DR抗原的肝细胞膜表达,表达HLA-DR抗原的肝细胞呈灶性和片状分布,常有较明显的水样变性,且与肝内HBcAg的存在有关。结果提示,HLA-DR抗原的膜表达可能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LA-DR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
11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116例携带乙肝病毒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80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HBeAb和HBVDNA定量分析,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因子、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树突状细胞... 116例携带乙肝病毒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80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HBeAb和HBVDNA定量分析,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因子、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树突状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通过打破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控制慢性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患者 hbeag/hbeab HBV-DNA 乙肝病毒感染 DNA定量分析 慢性HBV感染 T细胞免疫耐受 血清标志物 病毒基因分型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抗病毒方案疗效及临床转归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安选 刘书宏 +4 位作者 夏莉娜 巫贵成 向毅 胡鹏 罗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分析HBeAg/HBeAb双阳性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抗病毒疗效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4-2018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就诊的HBeAg及HBeAb双阳性慢性乙肝且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患者158例,按实际接收的治疗方案分为恩替卡韦抗病毒组(5... 目的分析HBeAg/HBeAb双阳性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抗病毒疗效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4-2018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就诊的HBeAg及HBeAb双阳性慢性乙肝且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患者158例,按实际接收的治疗方案分为恩替卡韦抗病毒组(52例)、干扰素治疗组(49例)、未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57例),随访48周。观察不同处理组治疗前后疗效及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基线HBeAg、HBeAb分布情况:158例HBeAg/HBeAb双阳性慢乙肝患者中,HBeAg≥10患者79例,HBeAb<10的患者79例,各占50%;HBV DNA水平为(4.77±1.23)Lg;抗病毒疗效:恩替卡韦组HBV DNA下降幅度及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方面均优于干扰素组(P<0.05);而干扰素治疗组则在HBeAg下降幅度、HBeAb下降幅度以及HBeAg转阴率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转归:与未抗病毒治疗组相比,抗病毒治疗后转为HBeAg阴性的患者比例及转为“仅HBsAg及HBcAb阳性的慢乙肝”患者比例明显增高(P<0.05);而未抗病毒治疗组持续“双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抗病毒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HBeAg-Lg/HBeAb下降幅度预测HBeAg转阴的价值最大。HBeAg/HBeAb双阳性慢乙肝患者HBeAg及HBeAb滴度处于偏低水平,HBV DNA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监测HBeAg-Lg/HBeAb下降幅度有助于判断阳性HBeAg转阴率。结论对于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在HBeAg转阴上具有较大优势;HBeAg-Lg/HBeAb下降幅度在临床转归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hbeab双阳性 临床特征 恩替卡韦 干扰素 疗效 转归
下载PDF
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
13
作者 杨娟 黄敏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102例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双阳组,同期选取51例HBeAg阳性、HBeAb阴性的CHB患者和52例HB... 目的探讨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102例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双阳组,同期选取51例HBeAg阳性、HBeAb阴性的CHB患者和52例HBeAg阴性、HBeAb阳性的CHB患者设立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比血清HBV RNA变化。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双阳组分为干扰素组(予以干扰素治疗,n=52)和恩替卡韦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n=50),对比HBeAg、HBeAb浓度及HBeAg转阴,HBeAb仍阳性、HBeAg和HBeAb同时转阴、HBeAg未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结果双阳组的HBV RNA水平均高于对照1、2组(P<0.05)。治疗前,干扰素组和恩替卡韦组的HBeAg、HBeAb、HBV 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扰素组的HBeAg、HBeAb、HBV RNA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高于恩替卡韦组,而HBeAg未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2组HBeAg和HBeAb同时转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V RNA预测CHB患者HBeAg/HBeAb双阳性和临床转归不良的AUC值分别为(0.936、0.954,P<0.05);敏感度分别为100.00%、93.10%;特异度分别为88.70%、76.70%。结论HBV RNA在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中呈高表达趋势,观察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为预测临床转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hbeab双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HBV RNA 临床转归
下载PDF
参仙乙肝灵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珊珊 孙克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参仙乙肝灵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单用组30例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联合组30例参仙乙肝灵片8粒/次,3次/d;替比夫定60... [目的]观察参仙乙肝灵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单用组30例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联合组30例参仙乙肝灵片8粒/次,3次/d;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均连续给药52周。治疗12周、24周、52周检测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中医症候改善、肝功能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年,判定疗效。[结果]HBV-D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2周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24周、52周联合组均优于单用组(P<0.05);中医症候疗效联合组优于单用组(P<0.05);治疗12周、24周、52周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参仙乙肝灵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替比夫定,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参仙乙肝灵 替比夫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 HBV-DNA阴转 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乙肝疫苗、迈普新、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凌红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采用乙肝疫苗、迈普新、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血清HBeAg阴转率达45%及42%,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40.5%及37.6%,HBV DNA血清转换率91.3%及72.4%,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临... 本文采用乙肝疫苗、迈普新、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血清HBeAg阴转率达45%及42%,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40.5%及37.6%,HBV DNA血清转换率91.3%及72.4%,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临床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阴转率 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 HBV DNA血清转换率
原文传递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峰 孙平 陆善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6期497-498,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鳖甲软肝片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的治疗组,以及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的对照组,疗程均为1年,期间不服用其他抗纤维化及调节免疫药物。比较2组肝功...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鳖甲软肝片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的治疗组,以及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的对照组,疗程均为1年,期间不服用其他抗纤维化及调节免疫药物。比较2组肝功能、乙肝5项指标、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复常率、HBeAg/HBeAb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肝纤维化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疗效显著,联合应用能更好地发挥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复方鳖甲软肝片 阿德福韦酯 肝纤维化 肝功复常率 hbeag/hbeab转换率 HBV-DNA阴转率
下载PDF
引起HBVe系统双阳模式的另一种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华 谢闻悦 +1 位作者 贺柳杨 赵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641-2642,共2页
目的:探讨HBV e系统双阳模式产生的一般性原因。方法:常规乙肝标志物免疫学检测筛选出61份e系统双阳模式血清样本,对每一份样本进行HBeAg RIA定量、前S1抗原检测以及HBV DNA荧光定量。结果:61份双阳模式血清的HBeAg RIA定量在1.5... 目的:探讨HBV e系统双阳模式产生的一般性原因。方法:常规乙肝标志物免疫学检测筛选出61份e系统双阳模式血清样本,对每一份样本进行HBeAg RIA定量、前S1抗原检测以及HBV DNA荧光定量。结果:61份双阳模式血清的HBeAg RIA定量在1.5×105~2.1×105ng/ml区间内;前S1抗原检测54份阳性,阳性率88.5%;HBV DNA荧光定量全部阳性,平均拷贝数在107以上。结论:e系统双阳模式中的HBeAb为假阳性,双阳模式实为病毒高载量的表现,而不是血清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双阳模式 假阳性
下载PDF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者的e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坚苹 王水珍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5-116,共2页
采用酶标法(ELISA)检测240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者血清标本的e抗原和e抗体,结果表明;e抗原、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6.25%。e抗原的阳性率与HBsAg携带者的年龄、HBs-Ag滴度密切相关,e抗原的标化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
关键词 HBSAG携带者 e系统检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骨髓细胞中的存在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复制指标的关联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兵 任中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1,共5页
选择16例血清HBsAg阳性患者为实验组,19例血清HBsAg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每一患者同时采取血清和骨髓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检测骨髓涂片细胞中的HBsAg。结果,实验组3例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其血清中HBsAg滴度都很高,而且HBeAg均呈... 选择16例血清HBsAg阳性患者为实验组,19例血清HBsAg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每一患者同时采取血清和骨髓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检测骨髓涂片细胞中的HBsAg。结果,实验组3例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其血清中HBsAg滴度都很高,而且HBeAg均呈阳性。而在抗HBe阳性或HBeAg/HBeAb阴性者中均无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在5例血清HBV-DNA多聚酶阳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2例;6例多聚酶阴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仅1例。 本研究结果证明,HBV可在肝外组织细胞中测出,骨髓细胞HBsAg阳性的出现有集中于HBV高水平复制感染者中的倾向,同时更常见于HBV感染的较早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骨髓细胞
下载PDF
乙肝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HBeAb)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亚光 楼大勇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44-444,共1页
目的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HBeAg(HBeAb)的相关性,进一步探明前S1抗原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及肝炎活动、病毒复制依据的意义。方法用前S1单克隆抗体对106例慢乙肝患者血清作前S1抗原的检测。结果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标本中... 目的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HBeAg(HBeAb)的相关性,进一步探明前S1抗原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及肝炎活动、病毒复制依据的意义。方法用前S1单克隆抗体对106例慢乙肝患者血清作前S1抗原的检测。结果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标本中的检出率为91.2%,在HBV-DNA阳性标本中检出率为80.2%,标明前S1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前S1抗原在两者阴性标本中也有一定的检出率。结论血清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乙肝三系、HBV^DNA检测的一项重要的补充指标,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HBV—DNA hbeag(hbea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