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 and my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15
1
作者 Chunkui Zhou Limin Wu +3 位作者 Fengming Ni Wei Ji Jiang Wu Hongliang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 and 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 are frequent complications of severe illness that involve sensorimotor axons and skeletal muscles, respectively. Clinically, they manifest as limb and resp... 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 and 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 are frequent complications of severe illness that involve sensorimotor axons and skeletal muscles, respectively. Clinically, they manifest as limb and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myopathy in isolation or combination increases intensive care unit morbidity via the inability or difficulty in weaning these patients of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any patients continue to suffer from decreased exercise capacity and compromised quality of life for months to years after the acute event.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latel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 and myopathy. Clinical and ancillary test results should be carefully interpreted to differentiate 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myopathy from similar weaknesses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The present review is aimed at providing the latest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myopathy along with relevant clinical, diagnostic,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ment information for this debilitat- ing neurological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 criticalillness myopathy intensive care unit SEPSIS multiple organ failure guillain-barr~ syndrome NSFC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Recurrent Fisher-Bickerstaff syndrome: report of a Chinese case 被引量:2
2
作者 DONG Hui-qing LIU Zheng +3 位作者 TANG Yi LU Yan WANG Qi JIA Jian-p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7期2786-2788,共3页
Fisher-Bickerstaff syndrome (FBS) was recently proposed to help to diagnose the conditions that overlap Fisher syndrome and Bickerstaff's brainstem encephalitis, as well as the unclassified conditions that had opht... Fisher-Bickerstaff syndrome (FBS) was recently proposed to help to diagnose the conditions that overlap Fisher syndrome and Bickerstaff's brainstem encephalitis, as well as the unclassified conditions that had ophthalmoplegia and ataxia with clear consciousness, flexor plantar response and preserved tendon reflexes. Recurrences are exceptional with Guillain-Barre syndrome and its variants. Here we reported a patient with diagnosis of recurrent FBS.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recurrent drowsiness, unsteady gait, diplopia and reduced deep tendon reflexes, which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BS. The interval was eight months. He wa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during each episode and got good recovery.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a relatively early report about recurrent FBS case that had central and peripheral involvement during each episod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 syndrome Bickerstaff's brainstem encephalitis guillain-barr~ syndrome RECURRENT
原文传递
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19 被引量:117
3
作者 刘明生 +1 位作者 蒲传强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7-882,共6页
本指南经中国该领域内专家进行反复讨论而成稿,在前一版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了更新,内容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不同亚型的临床、电生理、脑脊液以及生化检查和治疗要点。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硕 李德新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寨卡病毒自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以来,已经在非洲、东南亚和美洲等地造成多次暴发流行,且在中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报道。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寨卡病毒主要依赖感染病毒的伊蚊类蚊... 寨卡病毒自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以来,已经在非洲、东南亚和美洲等地造成多次暴发流行,且在中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报道。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寨卡病毒主要依赖感染病毒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以及血液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血播散并可跨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一般临床症状较轻,但有可能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婴儿小头畸形也与寨卡病毒感染孕妇有关。寨卡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防蚊控蚊和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并在重点地区加强病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 伊蚊 格林巴利综合症 小头畸形
原文传递
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静 郭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主要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及Miller Fisher综合征等亚型。近年对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亚型的发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主要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及Miller Fisher综合征等亚型。近年对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亚型的发病机制已有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1
6
作者 蒋科 王学峰 曾可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研究背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系从猪脑中提取获得的神经细胞功能物质,参与多种细胞病理生理过程,在神经组织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对血管源性脑损伤、创伤性脑脊髓损伤神经元的恢复... 研究背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系从猪脑中提取获得的神经细胞功能物质,参与多种细胞病理生理过程,在神经组织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对血管源性脑损伤、创伤性脑脊髓损伤神经元的恢复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可改善帕金森病行为障碍。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逐渐被发现,其中注射神经节苷脂后并发的类似吉兰巴雷综合征表现的病例较为少见,其临床特点和机制尚需进一步总结和探讨。方法分析3例神经节苷脂治疗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特征。结果患者均为39~65岁男性,分别于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后9~14d出现四肢瘫痪、肌张力减退及腱反射消失等肌肉病症状与体征,可伴呼吸困难(1例)或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1例)或周围神经轴索变性(1例)等表现,符合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后可诱发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生于静脉注射后9~14d,患者预后不良。其可能机制与外源性神经节苷脂通过诱导免疫机制导致神经轴索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神经节苷脂类 药物毒性 药物过敏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严重程度早期预测因素 被引量:21
7
作者 彭茂 贾建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 探讨吉兰 巴雷综合征 (Guillain Barr啨syndrom ,GBS)早期症状和辅助检查中与疾病最终严重程度 (指停滞在轻型或需要机械通气两种情况 )相关的因素 ,筛选出预测性指标 ,以指导早期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 1996~... 目的 探讨吉兰 巴雷综合征 (Guillain Barr啨syndrom ,GBS)早期症状和辅助检查中与疾病最终严重程度 (指停滞在轻型或需要机械通气两种情况 )相关的因素 ,筛选出预测性指标 ,以指导早期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 1996~ 2 0 0 2年北京宣武医院收治的 12 3例GBS病例 ,将GBS划分为轻型 (即在整个病程中可独立行走或双下肢肌力均在Ⅳ级以上 )和非轻型 ,或划分为需要机械通气者和不需要机械通气者 ,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疾病最终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预测因素。结果 共 12 3例患者 ,32例为轻型GBS ,2 9例需要机械通气。男性且进展期无延髓部功能障碍的患者容易停滞在轻型。发展为轻型的可能性 ,男性是女性的 3 33倍 ,无延髓部症状是有延髓部症状的 2 0 17倍。发病前无腹泻且进展期有延髓部功能障碍的患者容易进展至需要机械通气。使用呼吸机的风险 ,无腹泻者是有腹泻者的 4 81倍 ,有延髓部症状者是无延髓部症状的 18 87倍。进展期具有双侧面瘫的患者多见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但该临床表现对病情的发展无预测意义。结论 患者性别、发病前有无腹泻、病情达高峰前是否存在延髓部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GBS的发展趋势。对有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 延髓部 辅助检查 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小云 李昭 +3 位作者 王雪君 冶建军 马永平 李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6-1290,共5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重度急性GBS患儿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8例)和大剂量组(52例)。小剂量组和大剂量...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重度急性GBS患儿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8例)和大剂量组(52例)。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采用0.2 g/(kg·d)和0.4 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有创通气比例、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 d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TNF-α、IL-6、CRP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呼吸机麻痹恢复时间、肌力提升1级时间、感觉障碍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总体有效率(90%vs 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发热、头痛、恶心、心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GBS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炎性因子 儿童
原文传递
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瑞春 张静 徐春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总结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RGBS)的临床、神经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患者初发及复发时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查、病理检查及治疗和预后等资料。结果:RGBS的临床病程类似于初次发作,发作间期长短不一(最... 目的:总结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RGBS)的临床、神经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患者初发及复发时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查、病理检查及治疗和预后等资料。结果:RGBS的临床病程类似于初次发作,发作间期长短不一(最长23年,最短6个月),两次发作的间隔期患者完全正常。RGBS急性起病且症状进展迅速,脑脊液检查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电生理异常率增加,病理检查发现髓鞘脱失伴部分再生和轻微轴索变性。结论: RGBS的临床特点类似于典型的GBS,其多次发作可能是相对独立的疾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复发 脑脊液 电生理 病理
下载PDF
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19解读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明生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对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指南2019的电生理检测和免疫治疗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强调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过程中,应密切结合临床,灵活使用电生理方法辅助诊断。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应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 对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指南2019的电生理检测和免疫治疗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强调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过程中,应密切结合临床,灵活使用电生理方法辅助诊断。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应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实践指南 电生理学 治疗学
原文传递
注射用神经节苷脂致格林-巴利综合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兆芹 刘卫 刘玉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1年第2期129-130,共2页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脑外伤静脉输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100 mg·L-1,qd),7 d后出现四肢无力,心慌、胸闷;翌日,四肢无力加重,腱反射消失,不能行走。肌电图检查并经上级医院专家会诊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方案:大剂量甲...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脑外伤静脉输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100 mg·L-1,qd),7 d后出现四肢无力,心慌、胸闷;翌日,四肢无力加重,腱反射消失,不能行走。肌电图检查并经上级医院专家会诊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方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500 mg×3 d,240 mg×3 d,120 mg×3 d),再调整为口服强的松。辅以人血免疫球蛋白(27.5 g,qd,ivgtt),连用5 d。甲钴胺1 mg静推。6周后病人好转,能自行站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格林-巴利综合征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GBS与空肠弯曲菌感染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铮 范文辉 《神经科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87-90,共4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啨syndrome,GBS)表现为一种由前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触发的自限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中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是最常见的前驱感染病原,研究提示血清型O(Penner)O:1,O:2,O:4,O:10,O:19,O:23,O:36,O...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啨syndrome,GBS)表现为一种由前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触发的自限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中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是最常见的前驱感染病原,研究提示血清型O(Penner)O:1,O:2,O:4,O:10,O:19,O:23,O:36,O:41等CJ菌株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分子结构上与人类神经节苷脂表位之间具有分子模拟现象,从而导致机体对二者的交叉反应产生抗神经节苷脂自身抗体可能是GBS的发病机理。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在不同类型的GBS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这个特点在急性周围神经病中可用于临床诊断和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空肠弯曲菌 自限性自身免疫疾病 发病机理 急性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寨卡病毒病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丹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体因受携带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得病,为自限性疾病,隐性感染率高,症状轻,但有可能引起胎儿/婴儿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病毒RNA和检测血清中的...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体因受携带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得病,为自限性疾病,隐性感染率高,症状轻,但有可能引起胎儿/婴儿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病毒RNA和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IgM)。该疾病目前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一般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即可痊愈。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措施与其他虫媒病毒相同,即预防蚊虫叮咬和采取虫媒控制措施。该病上世纪中叶起源于非洲,2007年起传播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截止2015年3月,全球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有寨卡病毒本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 小头畸形 格林-巴利综合征 蚊媒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疗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曹娜 申东方 潘玉君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0期1963-1966,共4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常见病因之一,以迅速进展的对称性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GBS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由前驱感染引起免疫系统错误识别周围神经髓鞘与病原体,造成神经髓鞘脱失...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常见病因之一,以迅速进展的对称性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GBS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由前驱感染引起免疫系统错误识别周围神经髓鞘与病原体,造成神经髓鞘脱失甚至轴索损害。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是治疗GBS的有效措施,但仍然有部分患者遗留运动或感觉异常。目前有关GBS发病机制及诊疗的相关研究也有了更深入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节苷脂 抗体
下载PDF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最新研究发现,GBS包含一组自身免疫相关的周围神经疾病,由不同自身抗体介导产生了不同的临床表型及病生理改变。临床主要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为最...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最新研究发现,GBS包含一组自身免疫相关的周围神经疾病,由不同自身抗体介导产生了不同的临床表型及病生理改变。临床主要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为最佳治疗方案。随着对GBS病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诊治方案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免疫机制 诊疗进展 自身抗体
下载PDF
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诊断(附27例报告) 被引量:9
16
作者 邢燕蒙 刘沛东 +6 位作者 张保朝 薛冰 寿纪菲 钱娟锋 王芮 方树友 刘洪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分析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亚型诊断,以加深对其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诊断为MFS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依据2014年GBS分类专家组制定的Guillain-... 目的分析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亚型诊断,以加深对其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诊断为MFS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依据2014年GBS分类专家组制定的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和MFS的新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亚型诊断。所有患者接受脑脊液、肌电图及血清抗GQ-1b抗体检测。结果27例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41.0±22.6)岁,14例患者有前驱感染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复视、步态不稳,主要体征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18例患者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17例患者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及周围神经受损表现。亚型诊断:典型MFS患者19例,MFS与GBS重叠型(MFS/GBS)5例,急性眼睑下垂(AP)1例,急性瞳孔散大(AM)1例,急性共济失调性神经病(AAN)1例。除1例患者仅接受营养神经等治疗外,余26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免疫球蛋白和(或)激素冲击治疗,所有患者出院时症状好转。结论 MFS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血清抗GQ-1b抗体等,患者予以免疫球蛋白和(或)激素冲击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FISHER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临床特点 亚型诊断
下载PDF
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亚丽 侯永芳 +2 位作者 董铎 刘翠丽 王丹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9期549-552,共4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微生物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状况、遗传、营养状况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其发病率随地区、年龄、性别、人群、时期、国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许多...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微生物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状况、遗传、营养状况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其发病率随地区、年龄、性别、人群、时期、国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许多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有联系,但一直没有因果关联性结论。本文通过检索近些年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介绍了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影响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关联性判定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免疫治疗及预后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罗涵予 蒋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907-1910,共4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急性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是目前导致急性弛缓性瘫痪的主要病因之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是主要的免疫治疗方法。尽管经过免疫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可遗留严重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急性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是目前导致急性弛缓性瘫痪的主要病因之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是主要的免疫治疗方法。尽管经过免疫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可遗留严重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寻找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开发有效的预测模型,有利于早期识别预后不佳患者,及早开始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现总结近年GBS免疫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补体抑制剂 清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神经电生理分析及临床预后评估 被引量:9
19
作者 虞雄鹰 钟建民 +5 位作者 吴华平 陈勇 杨萌 王倩 李建华 蔡兰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临床严重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GB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结果及预后,分析不同时期Hughes评分和神经电生理异常与GBS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37例GBS儿童中27例痊...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临床严重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GB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结果及预后,分析不同时期Hughes评分和神经电生理异常与GBS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37例GBS儿童中27例痊愈(占72.97%),3例基本恢复(占8.11%),4例部分恢复(占10.81%),2例预后差(占5.41%),1例死亡(占2.70%);根据预后分为预后差、部分恢复、基本恢复和痊愈,其高峰期日平均Hughes评分分别为(5.00±0.00)分、(4.25±0.96)分、(4.33±0.58)分、(3.93±0.92)分;进展期Hughes总评分分别为(59.00±14.14)分、(38.25±10.97)分、(26.67±6.03)分、(19.74±4.24)分。起病1周内、2~4周、3~6个月进行3次神经电生理检查,3次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的总异常率分别为78.4%、80.6%、77.8%,NCV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1,P=0.904)。根据神经电生理诊断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脱髓鞘型在3次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分别为40.5%、30.6%、35.1%,轴索损害型分别为13.5%、22.2%、22.2%,混合型则分别为24.3%、27.8%、19.4%,3次检查中不同预后组神经电生理诊断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GBS患者普遍预后良好,疾病早期临床严重程度、电生理异常率与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进展期总Hughes评分具有一定的预后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Hughes评分 儿童
原文传递
寨卡病毒病若干流行病学问题 被引量:9
20
作者 卢桂阳 苏迎盈 汪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0-454,共5页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2015年在美洲地区发生大规模的传播与流行,因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2016年2月被WHO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搜集期刊、在线论文及WHO文件...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2015年在美洲地区发生大规模的传播与流行,因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2016年2月被WHO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搜集期刊、在线论文及WHO文件进行综述。寨卡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目前该病传染期尚不明确,但通过患者血液、唾液、精液及尿液DNA检测期推断,其传染期至少可达2个月;寨卡病毒主要经虫媒传播,但也可能通过母婴、血液及性传播。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以及其他神经和自身免疫综合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仍需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依靠灭蚊、防蚊可阻断绝大多数的寨卡病毒感染,但仍需采取更多的措施预防寨卡病毒通过母婴、血液及性传播。该病目前仍有一系列的流行病学问题尚待解决,亟需更多的研究以全面地了解其流行病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格林-巴利综合征 小头畸形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