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南岭大气背景点气态元素汞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志强 刘明 +6 位作者 陈来国 孙家仁 陈多宏 黄向峰 欧劼 李杰 许振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2-348,共7页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自动大气测汞仪(Tekran 2537B),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对南岭地区大气气态元素汞(GEM)进行了为期1a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南岭地区年均GEM含量为(2.56±0.93)ng/m^3,明显高于全球大气汞背景值(1.50~1.70ng/m^3).GEM...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自动大气测汞仪(Tekran 2537B),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对南岭地区大气气态元素汞(GEM)进行了为期1a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南岭地区年均GEM含量为(2.56±0.93)ng/m^3,明显高于全球大气汞背景值(1.50~1.70ng/m^3).GEM秋季含量最高[(3.03±1.08)ng/m^3],春季最低[(2.30±0.69)ng/m^3].日间GEM含量[(2.61±0.06)ng/m^3]略高于夜间[(2.53±0.07)ng/m^3],峰值出现在17:00.太阳辐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及本地源都对GEM日变化过程有一定的贡献.潜在贡献因子分析(PSCF)结果表明,大气汞的长距离迁移是南岭地区GEM的重要来源,全年南岭地区主要受源自于广西、湖南、广东和江西的大气汞迁移的共同影响.GEM主要源区与主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暗示有色金属冶炼是影响南岭大气汞含量的重要大气汞排放源,而本地局部的燃煤排放也对监测点大气汞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南岭 气态元素汞 季节变化 日变化 潜在源区
下载PDF
广东省南岭新纪录种中管鼻蝠的形态测量、核型及超声波数据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全 张燕均 +4 位作者 本川雅治 原田正史 龚粤宁 李玉春 吴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4,112-114,共6页
2009年9月在广东省南岭采集到5只森林型蝙蝠,其鼻孔突出成短管状,背部毛棕褐色,前臂长34.3~36.8 mm;核型为2n=44,FN=50。经鉴定为蝙蝠科管鼻蝠亚科的中管鼻蝠(Murina huttonii),为广东省翼手类分布新纪录。用蝙蝠超声波接收器(AnabatⅡ... 2009年9月在广东省南岭采集到5只森林型蝙蝠,其鼻孔突出成短管状,背部毛棕褐色,前臂长34.3~36.8 mm;核型为2n=44,FN=50。经鉴定为蝙蝠科管鼻蝠亚科的中管鼻蝠(Murina huttonii),为广东省翼手类分布新纪录。用蝙蝠超声波接收器(AnabatⅡ)录制并分析其回声定位声波,为FM型。中管鼻蝠的染色体核型和回声定位声波均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中管鼻蝠 新纪录 广东南岭
原文传递
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广东省新纪录 被引量:2
3
作者 丛海燕 刘泽昕 +6 位作者 王于玫 王学广 本川雅治 原田正史 周全 吴毅 李玉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 Milne-Edwards,1877)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刺山鼠科(Plat-acanthomyidae)猪尾鼠属,是一种形态特殊且较为稀有的小型哺乳动物。由于其形态独特性,猪尾鼠属仅有猪尾鼠这一个物种(Musser and Carlet... 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 Milne-Edwards,1877)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刺山鼠科(Plat-acanthomyidae)猪尾鼠属,是一种形态特殊且较为稀有的小型哺乳动物。由于其形态独特性,猪尾鼠属仅有猪尾鼠这一个物种(Musser and Carleton 2005)。猪尾鼠为洞居型物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山地森林(黄文几等,1995;张荣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尾鼠 新纪录 南岭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猴欢喜+罗浮栲群落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安强 胡明锋 +2 位作者 刘宗君 邢福武 王发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0-164,共5页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500 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85科152属202种(含变种),以热带成分为主;群落中猴欢喜和罗浮栲为...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500 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85科152属202种(含变种),以热带成分为主;群落中猴欢喜和罗浮栲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为26.16和24.51,因此将该群落命名为猴欢喜+罗浮栲群落(Sloanea sinensis+Castanopsis fabri Community)。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叶型以中型革质单叶为主;乔木径级以小径级为主。按Raunkiaer标准,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D>E。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南岭 猴欢喜+罗浮栲 群落学特征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Ⅱ)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42-47,共6页
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同翅目和半翅目等二目昆虫名录 ,计有 4 1科 179属 2 4 7种 。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昆虫名录 同翅目 半翅目 广东南岭 大东山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VI)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振耀 陈志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半翅目蝽科1种,鞘翅目豉甲科7种、瓢虫科1种,鳞翅目螟蛾科48种,双翅目虻科1种、寄蝇科35种,膜翅目蚁科41种,共134种。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昆虫名录 广东南岭 大东山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Ⅲ)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2期70-76,共7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鞘翅目昆虫名录 ,计有 34科 1 73属 30 0种 ,其中连州负泥虫LiliocerislianzhouensisLong和黑隆胸牙甲Paracymussp .等
关键词 广东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东山 昆虫 名录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尾松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宗君 董安强 +3 位作者 陈林 姜伟斌 胡明锋 张家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957-17962,共6页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1 000 m2左右的马尾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8科63属80种(变种),以泛热带成分为主,热带和温...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1 000 m2左右的马尾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8科63属80种(变种),以泛热带成分为主,热带和温带成分也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较明显的过渡性质;群落组成以马尾松为绝对优势种;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藤本层3层,层间植物稀少;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45%,马尾松种群没有幼树、幼苗,呈衰退状态,常绿阔叶树,如黑柃、坛果山矾等幼树、幼苗多,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为增长型,表明群落正发生演替;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灌木层>藤本>草本层>乔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南岭 马尾松 群落 物种多样性 种群结构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疏齿木荷+福建柏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林 董安强 +4 位作者 王发国 胡明锋 姜伟斌 刘宗君 邢福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7,共9页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秤架管理站辖区内海拔1 400 m左右的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秤架管理站辖区内海拔1 400 m左右的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5科75属113种,以泛热带成分为主,热带和温带成分也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群落组成以疏齿木荷、福建柏和青茶冬青(Ilex hanceana)等为主,成分复杂,类型多样,优势种优势地位分散而不明显;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藤本层3层,层间植物稀少,生活型以常绿小、中高位芽植物为主,分别占30.97%和27.43%;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55.75%,福建柏种群以低龄幼树为主,呈增长状态;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藤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南岭 福建柏 群落 物种多样性 种群结构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林 龚粤宁 +3 位作者 谢国光 董安强 王发国 邢福武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经调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29科39属,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29种。建议将19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包括广东新分布6种,粤北及南岭特有种9种。分析了广... 经调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29科39属,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29种。建议将19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包括广东新分布6种,粤北及南岭特有种9种。分析了广东南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并针对所受威胁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受危状况 保护对策 广东南岭
下载PDF
粤东畲族招兵节研究——兼论南岭走廊民族文化互动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石中坚 黄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49-55,共7页
畲族是南岭走廊东部早期的迁徙民族,其主要聚居地之一为潮州凤凰山。潮州凤凰山畲族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活动——招兵节。畲族招兵节是广东潮州凤凰山区畲族世代相传承的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它集凤凰山畲族文化之大成,具有深刻而丰富... 畲族是南岭走廊东部早期的迁徙民族,其主要聚居地之一为潮州凤凰山。潮州凤凰山畲族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活动——招兵节。畲族招兵节是广东潮州凤凰山区畲族世代相传承的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它集凤凰山畲族文化之大成,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招兵节的研究不但能使我们深入了解粤东地区民族的过去和现在,把握宗教文化混成途径,还能揭示民族文化互动融合的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畲族 畲族招兵节 南岭走廊民族文化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捕食性昆虫及其食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陈志明 邓世福 《昆虫天敌》 CSCD 2001年第1期6-21,共16页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国家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捕食性昆虫 (含蜘蛛 )的种类与食性。全文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捕食性昆虫种类和捕食性昆虫食性分析。食性分析包括捕食性昆虫栖息习性和各目捕食性昆虫的捕食能力。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捕食性昆虫 蜘蛛 栖息习性 食性 广东南岭大东山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Ⅳ)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广翅目 1科 2属 2种、脉翅目 3科 8属 1 0种、长翅目 1科 1属 1种、鳞翅目 (蛾类 ) 2 7科 2 1 3属 2 99种的昆虫名录。
关键词 广翅目 脉翅目 长翅目 鳞翅目 广东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东山 昆虫名录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自然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婷 黄金玲 《广东园林》 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
采用自然度评价模型对拟建的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自然属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呈现原始自然状态区域和自然状态区域面积超过公园总面积的95%,说明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自然基底等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遗... 采用自然度评价模型对拟建的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自然属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呈现原始自然状态区域和自然状态区域面积超过公园总面积的95%,说明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自然基底等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的原真性较强,未来需要对不同自然度等级的区域实施差异化保护和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属性 自然度评价 GIS 广东南岭国家公园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Ⅴ)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4期159-169,共11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鳞翅目 (蝶类 ) 1 1科90属 1 68种 ,双翅目 6科 2 3属 39种和膜翅目 8科 2 9属 5 6种等三目昆虫名录 ,另蛛形纲蜘蛛目 1 0科 1 5种。
关键词 广东南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东山 昆虫名录
下载PDF
基于集成生物圈模型的南岭不同植被类型碳收支研究
16
作者 林黛仪 周平 +2 位作者 徐卫 李吉跃 林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9-1440,共12页
广东南岭保存着世界上同纬度带上最完整的亚热带植被,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然而,目前该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碳收支年积累量特征及月动态规律尚不明确。选择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 广东南岭保存着世界上同纬度带上最完整的亚热带植被,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然而,目前该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碳收支年积累量特征及月动态规律尚不明确。选择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常绿阔叶矮林4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对其2020年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土壤异养呼吸(Rh)进行模拟,利用样地调查数据对NPP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碳收支年积累量特征及月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南岭不同植被类型GPP、NPP、NEP和Rh的平均值分别为1.709、0.718、0.596和0.123 kg C m^(-2)a^(-1),4种植被类型中GPP最高的是沟谷常绿阔叶林,NPP、NEP最高的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的GPP、NPP和NEP均相对较低。南岭不同植被类型全年各月均表现出碳汇(NEP>0),逐月NPP和NEP均表现为双峰变化规律,但不同植被类型的两个峰值所在月份不一致;逐月Rh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单峰曲线,夏季时沟谷常绿阔叶林的Rh最高,山顶常绿阔叶矮林的Rh最低。经验证,IBIS模型较好地模拟南岭不同植被类型碳收支情况,模拟值解释了93%的实际碳收支情况,模型对各植被类型的模拟平均相对误差在1.16%-6.07%之间。该研究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南岭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评价和森林生态系统资源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收支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 生产力 动态变化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地形对一次粤北暖区暴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钟清 张艳霞 +1 位作者 钟水新 韦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550,共15页
地形对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粤北一次暖区暴雨为例,从大尺度背景、中尺度特征及预报难点等方面分析了地形的作用,并利用CMA-GD模式进行了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在副高与西风槽之间的双低空急流下发生,南岭地... 地形对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粤北一次暖区暴雨为例,从大尺度背景、中尺度特征及预报难点等方面分析了地形的作用,并利用CMA-GD模式进行了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在副高与西风槽之间的双低空急流下发生,南岭地形对低空急流的动力作用、对θse舌和水汽的阻滞拦截作用,为暴雨出现在粤北创造有利条件;地形热力作用下产生的中尺度辐合线是对流触发的机制。敏感性试验显示南岭地形对暖区暴雨的落区影响显著,降水落区随南岭地形升高(降低)而往南(北)偏移。西南急流在经过南岭时,低层风速、散度、温度以及垂直速度都会随地形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当南岭地形高度降低时,正面阻挡和摩擦作用减弱,急流、辐合及上升运动区向北推进到西风槽附近,导致雨区往北偏移;南岭地形高度升高时,地形阻挡和摩擦作用增强,辐合及上升运动区被阻隔在南岭南侧,暖区对流提前触发,雨区发生在粤北。可见,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来自大尺度环流背景的影响,但其落区与南岭地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暖区暴雨 南海副高 南岭地形 CMA-GD模式 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菇科真菌资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粤宁 林敏 +3 位作者 何淑娴 宋斌 刘志发 莫美华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6期11-14,共4页
依据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鉴定和整理出红菇科(Russulaceae)真菌45种,其中乳菇属16种、多汁乳菇属3种、红菇属26种,保护区新记录种19种,并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本次调查结果将为该保护区红菇科资源的开... 依据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鉴定和整理出红菇科(Russulaceae)真菌45种,其中乳菇属16种、多汁乳菇属3种、红菇属26种,保护区新记录种19种,并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本次调查结果将为该保护区红菇科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提供科学材料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属 多汁乳菇属 乳菇属 经济价值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爱群 邓国俊 钟月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6-87,共2页
叙述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的研究概况,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牛肝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牛肝菌 资源
下载PDF
基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小冬 谢勇 《园林》 2022年第12期52-55,共4页
自1956年中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基本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自... 自1956年中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基本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自然保护地存在着交叉重叠、权属不清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然保护地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自然保护地发展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后高质量发展方向、主要目标与实施要求,并以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探讨基于整合优化后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途径,以期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和社区发展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提供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高质量发展 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