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城意义、定义及相关概念再认识 被引量:7
1
作者 董耀会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28-132,140,共6页
论文解读了长城在中国古代史中的作用和影响,认为长城从产生到发展,绝大部分时间都与解决人类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面临生死存亡、构建社会秩序、传承和发展文明)息息相关。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长城界定为:长城是中国古代由连续性... 论文解读了长城在中国古代史中的作用和影响,认为长城从产生到发展,绝大部分时间都与解决人类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面临生死存亡、构建社会秩序、传承和发展文明)息息相关。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长城界定为:长城是中国古代由连续性墙体及配套的关隘、城堡、烽燧等构成体系的军事防御工程。此外,论文还对与长城有关的相关概念如长城区域、农耕和游牧进行了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研究 长城区域 农耕和游牧
下载PDF
区域之间的“接点”:界限逾越与空间重构——以河西走廊与东天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建宗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2,共9页
历史上北方边疆地区的界限并没有阻断两边民众之间的交流,反而加速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的贸易是促进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边疆贸易城市,它们既是关卡也是榷场,充当了过渡地带区域之间的"接点"。明... 历史上北方边疆地区的界限并没有阻断两边民众之间的交流,反而加速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的贸易是促进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边疆贸易城市,它们既是关卡也是榷场,充当了过渡地带区域之间的"接点"。明清以来河西走廊与东天山地区之间出现过长城、嘉峪关等人为设置的界限,然而族群流动还是超越了界限,改变了空间结构。这两个地区的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形成了商业贸易的城市集群,使东天山地区-河西走廊西段这一过渡地带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嘉峪关 城市集群 河西走廊 东天山地区
下载PDF
长城区域飞天造像流变与民族融合 被引量:2
3
作者 彭东航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30-134,140,共6页
古代长城区域包括西北、华北和东部地区,是古代游牧与农耕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古代四大石窟都位于长城区域,石窟飞天造像的流变过程真实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演进特征。从敦煌飞天的"飘逸"、麦积山飞天的"清秀",到云... 古代长城区域包括西北、华北和东部地区,是古代游牧与农耕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古代四大石窟都位于长城区域,石窟飞天造像的流变过程真实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演进特征。从敦煌飞天的"飘逸"、麦积山飞天的"清秀",到云冈飞天的"婆娑",再到龙门飞天的"婀娜",飞天造型和服饰等方面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进程,呈现出逐步深化的特点,逐步实现了中原化的"优美"和"飞动"风尚。四大石窟中飞天造像的变化,体现了外来文化、游牧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长城区域石窟飞天的流变过程,从一个侧面映射出长城区域民族融合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区域 飞天造像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历史地理学意义上的长城地带划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子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我国北方长城地带,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混合交错带。由于长城地带涵盖范围漫长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对其进行合理划分就显得十分必要。关于长城地带的划分,当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和结论。通过历史地理学... 我国北方长城地带,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混合交错带。由于长城地带涵盖范围漫长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对其进行合理划分就显得十分必要。关于长城地带的划分,当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和结论。通过历史地理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以明代长城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依据,加之以边疆政治军事内容为主的历史过程的展现和核实,以此来对长城地带进行全面合理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地带 九边 区域 划分
下载PDF
绿洲影响下的新疆哈密地区长城军事防御体系
5
作者 常笛 李严 孔祥铮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74-82,共9页
【目的】哈密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主要绿洲分布区,也是新疆现存长城军事建筑遗产最多的地区。该区现有研究集中于考古、历史、地理、社科等领域,尚未有长城军事遗产与自然景观关系的专题研究。为厘清绿洲资源对长城军事防御... 【目的】哈密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主要绿洲分布区,也是新疆现存长城军事建筑遗产最多的地区。该区现有研究集中于考古、历史、地理、社科等领域,尚未有长城军事遗产与自然景观关系的专题研究。为厘清绿洲资源对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和军事建筑建造的影响,从环境角度展开长城研究。【方法】实地踏勘并结合已有考古调查、古籍文献、ArcGIS软件,绘制各类绿洲调节范围内长城遗产分布图,模拟军事建筑与绿洲环境的关系。【结果】该区绿洲根据成因、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分为3类。区域内的长城军事建筑择绿洲而筑、就地取材,形成了由点状泉水调节的山体防御线、由面状湖水调节的水体防御线和由带状河流调节的平原防御线,有军事防御和交通保障两大重要作用。总结出了该地区宏观军事防御体系和微观建筑建造的新类型。【结论】绿洲资源是干旱地区长城军事建筑修筑的重要驱动力和影响因子,绿洲的形态、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地理差异性,影响了宏观的长城防御模式和微观的长城单体建造,为今后长城军事体系和建筑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景观 长城军事遗产 军事防御 长城选址 军事建筑 丝绸之路 新疆 哈密地区
下载PDF
清代长城沿线蒙汉杂居地区的治理——以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热河地区是清代长城沿线蒙汉杂居的典型地区。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是清廷对蒙汉杂居地区治理政策的集中体现,主要经历准备、前奏、确立、发展与深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清廷对热河地区由间接统辖变为直接治理,热河地区逐步实现盟旗州... 热河地区是清代长城沿线蒙汉杂居的典型地区。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是清廷对蒙汉杂居地区治理政策的集中体现,主要经历准备、前奏、确立、发展与深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清廷对热河地区由间接统辖变为直接治理,热河地区逐步实现盟旗州县化、边疆内地化、军政向民政转化、二元管理体制向行省制转化。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实行,深化了清廷对蒙古地区的统辖,是清代边疆治理的具体实施,揭示清代长城沿线蒙汉杂居地区的治理方式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沿线 蒙汉杂居地区 边疆治理 热河地区 行政管理制度
下载PDF
老牛湾堡《重修关圣庙碑记》考释——明长城史地札记之五
7
作者 翟禹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24-130,共7页
近年来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社会文化现象开始引起较多关注,明清晋蒙长城地带民间信仰具有非常独特之处,与这一带的长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位于黄河、长城交汇处的晋蒙交界的老牛湾,明代建有长城防御体系,其中的老牛湾堡与其中的《重修... 近年来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社会文化现象开始引起较多关注,明清晋蒙长城地带民间信仰具有非常独特之处,与这一带的长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位于黄河、长城交汇处的晋蒙交界的老牛湾,明代建有长城防御体系,其中的老牛湾堡与其中的《重修关圣庙碑记》内涵丰富,留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与明清长城地带的民间关帝信仰关系密切,同时碑文中也与清代康熙之女四公主的历史有关,同时还反映了当时长城沿线的商贸往来和社会生产,碑文及其所记录的长城区域社会的若干史实,是认识长城地带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蒙 长城 区域社会 民间信仰 老牛湾堡
下载PDF
我国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在南极长城站的应用与检验
8
作者 郭民权 沈辉 +4 位作者 买小平 丁卓铭 张林 干兆江 孙启振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5,共7页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南极长城站气象台观测资料,对我国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风速、降水、气温和气压预报进行了检验。统计结果表明:预报风速误差呈正态分布,平均误差随预报风速增加有变大的趋势,短期预报好于长期预报,6级及以...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南极长城站气象台观测资料,对我国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风速、降水、气温和气压预报进行了检验。统计结果表明:预报风速误差呈正态分布,平均误差随预报风速增加有变大的趋势,短期预报好于长期预报,6级及以上大风时预报结果偏大的概率逐渐增大。预报降水量约是观测降水量的两倍,且在时间上和各降水量级上的误差分布特征一致,降水预报明显偏大。气温和气压的预报能够较好地反映天气形势变化,但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偏差,其中气温的平均值偏小2.1℃,气压的平均值偏大2.4 h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站 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统计检验 极地
下载PDF
ON CHEMICAL WEATHERING OF WEATHERING CRUST AT THE GREAT WALL STATION REGION, ANTARCTICA
9
作者 Xie Youyu and Guan PingInstitute of Geograph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Geological Department, Peking Unirersity,Beijing 100871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1992年第2期8-27,共20页
The chief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process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in Great Wall Station region of China (in Fildes Peninsula), Antarctica by the method of sedimentology.CW,SW,GW,TW,... The chief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process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in Great Wall Station region of China (in Fildes Peninsula), Antarctica by the method of sedimentology.CW,SW,GW,TW,WE weathering crusts developed on volcanic clastic rock, gray aptitic basalt with tuff or basaltic bedrock. On change of minerals, geochemical behaviors of elements,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ies of elements, Correlation between element geochemical behaviors, change of weathering potential of rocks in chemical weathering process are studied by us.We can see that the sequence fo weathering strengths of the abovementioned sections, from high to low, should reflected in TW, GW, CW and SWT and basical correspond with that calculated from the enrich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ind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at wall Station region weathering crust chemical weathering action geochemical behaviors of elements weathering potential.
下载PDF
鄂尔多斯汉代城址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甄自明 岳够明 《草原文物》 2015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鄂尔多斯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进入秦代,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逐匈奴,修长城、通直道。到了汉代,卫青大败匈奴的“河南战役”、“昭君出塞”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此,伴随着西汉王朝的移民农垦政策,大举在鄂尔多斯地区建... 鄂尔多斯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进入秦代,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逐匈奴,修长城、通直道。到了汉代,卫青大败匈奴的“河南战役”、“昭君出塞”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此,伴随着西汉王朝的移民农垦政策,大举在鄂尔多斯地区建城设县,形成了中原王朝对鄂尔多斯的第一次大开发浪潮。本文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的相互印证,分析汉代城址的分布、城址与长城、城址与秦直道、城址与昭君出塞的关系,进而透视汉代鄂尔多斯地区的大开发与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城址 汉长城 秦直道 昭君出塞 鄂尔多斯地区
下载PDF
论南极乔治王岛地理环境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诚 《安徽师大学报》 1990年第3期54-60,共7页
作者根据亲自参加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的经历,从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对航空、航海的影响方面讨论了中国南极长城站所在地——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区的战略意义。根据对地质基础、金属矿产、火山活动以及冰川侵蚀历史和地貌现象的讨论,指... 作者根据亲自参加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的经历,从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对航空、航海的影响方面讨论了中国南极长城站所在地——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区的战略意义。根据对地质基础、金属矿产、火山活动以及冰川侵蚀历史和地貌现象的讨论,指出该区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大陆漂移和冰川冰缘地貌的极好场所。最后指出,该区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具有南极特征的动植物和动物间奇特的食物链关系是该区成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区和受南极条约保护的特别科学兴趣场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乔治王岛 地理环境 战略意义
下载PDF
泛非绿色长城倡议及其农牧林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尤源 任宏晶 +1 位作者 周娜 王永东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0,共6页
泛非绿色长城倡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和可持续森林管理,加强和保护自然资源,共同抗击荒漠化,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障食品安全,稳定人口数量,加强应对干旱的能力和复原力,最终发展绿色... 泛非绿色长城倡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和可持续森林管理,加强和保护自然资源,共同抗击荒漠化,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障食品安全,稳定人口数量,加强应对干旱的能力和复原力,最终发展绿色经济。文中介绍和分析了泛非绿色长城倡议及泛非地区农牧林发展概况,通过剖析泛非11个最初成员国在实施泛非绿色长城倡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前景展望,旨在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等出境机构更好地参与当地相关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以及推进当地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技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非绿色长城 农牧林发展 荒漠化 萨赫勒地区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