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松地理分布及其濒危原因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发根 夏念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0,共8页
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和越南。根据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结合水松的化石分布资料,对分布区内水松的生长状况和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 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和越南。根据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结合水松的化石分布资料,对分布区内水松的生长状况和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温度、雨量、光照和土壤等生态因子对水松地理分布的影响。导致水松濒危的主要原因有: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水松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居群数量剧烈下降;水松对生境要求严格;人为破坏严重。根据水松濒危的原因和现状,建议加强对水松原产地的保护,特别是保护那些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重视水松居群周围生境的保护;以及采取人工繁殖和进行迁地保护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孑遗种 濒危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生命表和谱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4 位作者 吴则焰 付达靓 何中声 代立春 陆继策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对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水松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危险率曲线及存活曲线,分析水松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松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r... 对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水松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危险率曲线及存活曲线,分析水松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松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r-Ⅲ型,幼苗稀缺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松种群天然更新过程是通过水松不同龄级的株数分布波动而表现的,谱分析表明,水松种群动态不仅受基波影响,而且在第10龄级呈现较小的周期波动,其机制与水松高生长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种群生命表 谱分析 屏南
下载PDF
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种间竞争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世群 刘金福 +4 位作者 吴则焰 付达靓 何中声 代立春 陆继策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水松天然林种群与伴生树种间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作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水松和伴生树种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69.21%和30.79%,说明水松种群在天... 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水松天然林种群与伴生树种间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作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水松和伴生树种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69.21%和30.79%,说明水松种群在天然林中仍处于支配地位,但研究发现,水松林有逐渐退化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南 水松 种群 种间竞争 重要值
下载PDF
水松叶的总黄酮含量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斯缨 王日韦 +2 位作者 龚复俊 丁时东 王有为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6期547-549,共3页
杉科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Staunt.)Koch.)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秋季和春季的水松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水松叶秋季总黄酮含量比春季总黄酮含量高。
关键词 水松 黄酮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杉科
下载PDF
水松生物学特性及保护(综述) 被引量:13
5
作者 韩丽娟 胡玉熹 +1 位作者 林金星 王献溥 《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7年第1期43-47,共5页
本文全面地综述水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其内部结构包括苗端、叶片、树皮、木材结构、雌雄配子体和胚胎发育、花粉和染色体。此外,还概述水松的地理分布、生态学与群落学特征。初步分析水松的濒危原因,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关键词 水松 生物学特性 濒危机制 保持措施
下载PDF
水松自然种群和人工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则焰 刘金福 +2 位作者 洪伟 潘东明 郑世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3-879,共7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水松不同起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检测出95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数占39.0%.与其他濒危裸子植物相比,水松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982,基因流Nm仅0.3778,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水松不同起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检测出95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数占39.0%.与其他濒危裸子植物相比,水松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982,基因流Nm仅0.3778,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种群内变异占主导地位;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Nei的条带多样度(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39.3%、0.1499和0.2202)分别高于人工种群(30.7%、0.1265和0.1759).自然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4513)和平均遗传距离(D=0.0301)也高于人工种群(Gst=0.3025,D=0.0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自然种群 人工种群 ISSR
原文传递
我国特有孑遗植物水松濒危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世群 吴则焰 +3 位作者 刘金福 洪伟 何中声 徐道炜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年第4期217-220,共4页
通过对水松各分布区实地调查,从生殖生物学、生态因子胁迫、人为干扰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探讨水松濒危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水松原始的生物学特性制约了其生存规模,对生境的高要求影响了其持续繁衍,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过度砍伐... 通过对水松各分布区实地调查,从生殖生物学、生态因子胁迫、人为干扰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探讨水松濒危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水松原始的生物学特性制约了其生存规模,对生境的高要求影响了其持续繁衍,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过度砍伐所导致的个体数量下降是其濒危的直接因素,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是其濒危的内在因素。针对水松濒危的原因和现状,提出在种群规模大、遗传多样性高的分布地设立保护点,对生境退化、规模较小的种群采取迁地保护措施,并通过人工繁育幼苗扩大种群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濒危机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水松扦插繁殖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则焰 刘金福 +3 位作者 洪伟 郑世群 何中声 张晓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2期22-26,共5页
为了构建有效的水松扦插无性繁殖体系,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定了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处理时间、扦插基质及插穗的选择等因素对水松扦插生根率及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ABT1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明显高于其他激素,浓度为150mg/LABT... 为了构建有效的水松扦插无性繁殖体系,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定了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处理时间、扦插基质及插穗的选择等因素对水松扦插生根率及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ABT1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明显高于其他激素,浓度为150mg/LABT1处理后生根率最高可达36.94%;不同浸泡时间对插穗生根率影响不同,浸泡2h后生根率最高;泥炭土:珍珠岩(2:1)混合基质条件下,生根率最高,生根性状指标优于其他基质;侧枝及顶芽是影响水松插穗生根率的重要因素;春季扦插生根率明显高于秋季。总结得出水松扦插繁殖的最佳技术组合,生根率可达39.89%,研究结果可为水松种群的保护和人工培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基质 激素种类 浓度 处理时间 扦插生根
下载PDF
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数量性状间的相关聚类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则焰 刘金福 +2 位作者 洪伟 郑世群 陈金英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58-361,共4页
以屏南水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尺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水松种群的25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水松数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水松生长、遗传及生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松材积与树高、冠长、胸径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长... 以屏南水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尺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水松种群的25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水松数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水松生长、遗传及生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松材积与树高、冠长、胸径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长性状与光合作用的面积有关;树高是决定材积的第一要素;水松在干形遗传、自然整枝等方面的遗传性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R型聚类分析 数量性状
下载PDF
孑遗植物水松不同年龄级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则焰 刘金福 +3 位作者 洪伟 潘东明 郑世群 何中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11-1916,共6页
按胸径将福建省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划分为成树、小树、幼苗3个年龄级,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年龄级的水松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水松资源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按胸径将福建省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划分为成树、小树、幼苗3个年龄级,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年龄级的水松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水松资源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用10条随机引物共检测到83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8.55%。同其他濒危裸子植物相比,水松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差别较大,P、Nei基因多样度(He)、Shannon信息指数(I)均以成树最高,小树次之,幼苗最低,表明水松种群遗传多样性世代间呈现衰退趋势。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水松种群不同年龄级内、年龄级间均存在遗传变异,但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年龄级内。不同年龄级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872,基因流(Nm)仅0.6204,遗传相似度以幼苗和小树最高。基于水松种群遗传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提出应加大对遗传多样性高的水松种群保护力度,加强水松种群基因交流,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水松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年龄级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原文传递
珠海水松群落及分布现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庄雪影 彭逸生 +3 位作者 何奕雄 黄久香 盘李军 柯欢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水松是我国珍贵的孑遗植物。结合线路调查、样方调查和样带调查法,分析研究了珠海市水松林的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珠海市现有水松林种群和群落均已出现衰退趋势,面积减缩。建议加强对该树种的应用和保护。
关键词 珠海 水松 人工林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濒危植物水松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雄盛 徐刚标 +1 位作者 梁文斌 肖玉菲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6,共9页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植物,是极度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了从生殖生物学方面探讨水松的濒危机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水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植物,是极度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了从生殖生物学方面探讨水松的濒危机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水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水松雄球花于10月中旬开始分化,11月初小孢子囊壁形成,12月初小孢子母细胞形成,12月中旬减数分裂。翌年1月中旬形成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四分体,1月下旬四分体解体,释放出游离小孢子。2月中旬花粉粒发育成熟,并以二细胞形态进行传粉,散粉期约为2周左右。3月萌发花粉管,3月下旬出现精原细胞、管核和不育核,5月下旬花粉管到达颈卵器顶部,精原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水松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败育和变形现象很少,据此我们认为,水松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正常,不是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小孢子母细胞 雄配子体 发育 濒危机制
下载PDF
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则焰 刘金福 +3 位作者 洪伟 郑世群 何中声 付达靓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90,共4页
运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探讨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基面积的增长规律,并通过改进单纯型法进行最优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洪-Logistic新模型比其它种群增长模型更符合水松种群的实际增长趋势。该模型残差平方和... 运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探讨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基面积的增长规律,并通过改进单纯型法进行最优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洪-Logistic新模型比其它种群增长模型更符合水松种群的实际增长趋势。该模型残差平方和Q为1.7831,内禀增长率为0.7604,特征返回时间Tr为1.3116径级年,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第8径级,即胸径为48~54cm时期,平衡位置在环境容量为58.1991m2/hm2处。可见水松种群增长较慢,平衡性脆弱,受破坏后恢复时间较长。研究结果可为屏南水松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种群 优势度 增长模型
下载PDF
广东韶关南华寺水松的年代及生境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平日 谭惠忠 +1 位作者 刘禹 宋丽莉 《热带地理》 2004年第4期321-325,共5页
通过树轮钻取样及查考历史资料,论证南华寺水松栽种年代分别为明代正德十四年、清代康熙初年及清代同治末年。取水样作化学分析及收集近数十年环境观测资料,分析水松荣枯的原因。认为环境污染及不恰当人为活动是多株水松枯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松 年代 生境 广东韶关南华寺
下载PDF
极度濒危植物水松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及胚形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刚标 刘雄盛 梁文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62,共13页
【目的】通过对水松生殖发育解剖结构的研究,探讨水松属分类地位,分析水松种子严重败育的原因,进一步为水松繁殖和保护提供丰富、完善的胚胎学研究资料。【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水松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 【目的】通过对水松生殖发育解剖结构的研究,探讨水松属分类地位,分析水松种子严重败育的原因,进一步为水松繁殖和保护提供丰富、完善的胚胎学研究资料。【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水松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和胚形成过程进行系统地显微观察,详细观测水松雌球果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变化。【结果】9—11月为水松雌球果芽分化期,12月至翌年5月为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期,6月为受精期,6月下旬至7月为原胚发育期,8月为早期胚发育期,9月为后期胚发育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型四分体,其中3个大孢子逐渐退化,仅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复合颈卵器由6~17个颈卵器构成,外层有双核套层细胞。套层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分布;复合颈卵器大多数着生于雌配子体顶端,少数侧生;中央细胞不形成卵核和腹沟细胞,直接发育为成熟的卵细胞;精细胞进入颈卵器时,不损伤颈细胞;受精作用主要发生在颈卵器中部,偶尔发生在颈卵器两端。精核与卵核融合过程中,精核的核仁发生解聚和复聚;合子转移到合点端后,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原胚自由核;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原胚发育属松杉类标准型,为简单多胚类型;原胚发育形成原胚柄,但不形成初生胚柄。受精作用过程中,存在严重授粉不足现象。【结论】基于雌配子游离核、颈卵器和颈细胞数目,颈卵器类型和着生位置,中央细胞及原胚发育等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水松属与台湾杉属、水杉属、柳杉属、落羽杉属亲缘关系密切,与杉木属亲缘关系较近。授粉不足可能是水松大量瘪粒种子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孢子发生 配子体发育 胚发生 水松
下载PDF
水松种子在受控条件下基质对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艳秋 崔心红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水松种子的千粒重为 6 .991g、含水量为 11.81% ;在受控条件下 ,水松种子的萌发率在 5 0 %~ 70 %之间 ,水松种子在人工介质和自然沙土两种基质中发芽历期均在 15~ 2
关键词 水松 种子 基质 萌发
下载PDF
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桂芳 娄利华 +1 位作者 蔡孔瑜 李在军 《重庆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以2年生水松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淹水胁迫对各测定指标的影响各异。随淹水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水松脯... 以2年生水松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淹水胁迫对各测定指标的影响各异。随淹水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水松脯氨酸(PRO)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再趋于平稳: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趋于平稳。植株半淹(B)对叶绿素及MDA含量产生的影响较大,全淹(C)对叶片相对电导率、PRO和SOD的影响较大,渍水(A)对各指标的影响都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淹水胁迫 叶绿素 质膜透性 脯氨酸 丙二醛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下载PDF
水松花粉中的淀粉粒和胼胝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德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7-111,共5页
水松花粉母细胞在12月下旬至第二年元月上旬进行减数分裂,散粉时的成熟花粉为2-细胞结构。前期Ⅰ,淀粉粒主要分布在花粉母细胞内的周围。中期Ⅰ至末期Ⅱ,淀粉粒逐渐向中期Ⅰ,Ⅱ所形成的赤道区处聚集。花粉发育期中,淀粉粒聚集... 水松花粉母细胞在12月下旬至第二年元月上旬进行减数分裂,散粉时的成熟花粉为2-细胞结构。前期Ⅰ,淀粉粒主要分布在花粉母细胞内的周围。中期Ⅰ至末期Ⅱ,淀粉粒逐渐向中期Ⅰ,Ⅱ所形成的赤道区处聚集。花粉发育期中,淀粉粒聚集在核的周围,但这些淀粉粒在散粉前全部消失。胼胝质首先出现在花粉母细胞内壁和质膜之间,然后在减Ⅰ,Ⅱ赤道区处形成一环形和两个半圆形的胼胝质。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周围及其之间具有明显的胼胝质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小孢子发生 花粉 胼胝质 淀粉粒
下载PDF
应用最大熵模型对水松潜在适生区的预测
19
作者 李涛 陈彩虹 +1 位作者 罗梦萍 佘济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0,共8页
为了预测气候变化下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潜在分布的变化,筛选107个物种分布点和12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当代和2041—2060、2081—2100年SSPs126、SSPs245和SSPs5853种未来气候情景我国水松潜在分布格局,... 为了预测气候变化下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潜在分布的变化,筛选107个物种分布点和12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当代和2041—2060、2081—2100年SSPs126、SSPs245和SSPs5853种未来气候情景我国水松潜在分布格局,并分析影响水松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模型精度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71。影响物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度降水量、3月太阳辐射、8月太阳辐射和海拔。(2)当前水松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总适生区面积为170.66万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约7.4万km^(2)。(3)未来不同气候情景,水松的适生区相较于当代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有向高纬度、高海拔扩张趋势,但位于保护地内的适生区较少。水松主要适生区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和光照是影响水松分布的主要因素。一定程度的气候变暖对水松分布有积极影响。可在种群集中地建立保护区,制定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最大熵模型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鄂西南水松与池杉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胜平 张应团 +1 位作者 姜高明 刘昌勇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在鄂西南进行水松和池杉引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34年生水松平均树高 2 0 8m ,平均胸径 2 2 2cm ;池杉平均树高 1 4 6m ,平均胸径 2 1 9cm。水松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高于池杉 ,其抗性强 ,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优美的观赏树种 。
关键词 水松 池杉 引种 湖北 树高 胸径 冠幅 生长指标 抗性 用材树种 观赏树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