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美国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石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我国育种者从美国商业杂交种中分离了许多二环系,逐渐形成了PA(Reid)和PB(non-Reid)两大种质群,并利用这些二环系改良国内种质,取得了明显成效。PA种质是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的主要A类种质,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我国玉米育种的杂种优势... 我国育种者从美国商业杂交种中分离了许多二环系,逐渐形成了PA(Reid)和PB(non-Reid)两大种质群,并利用这些二环系改良国内种质,取得了明显成效。PA种质是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的主要A类种质,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我国玉米育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而PB种质在引入抗病、耐逆基因的同时,倾向于破坏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瓦解了我国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同时也造成对热带种质的盲目利用,使得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杂种优势模式变得复杂化。目前直接对商业杂交种的分离选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育种思路与杂种优势模式的混乱。正确利用国外商业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和改良种质,对于制定今后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指导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育种 种质改良
下载PDF
中国油菜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策略与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利霞 陈碧云 +5 位作者 闫贵欣 高桂珍 许鲲 谢婷 张付贵 伍晓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共19页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国产植物油来源,种质资源在促进油菜育种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不断收集引进和发掘利用各类优异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我国油菜每公顷水平由1949年的487.5 kg提高到了2017年的1995.2 kg,品质由&qu...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国产植物油来源,种质资源在促进油菜育种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不断收集引进和发掘利用各类优异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我国油菜每公顷水平由1949年的487.5 kg提高到了2017年的1995.2 kg,品质由"高芥酸和高硫苷"改良为"低芥酸和低硫苷",油品质可与橄榄油媲美,显著提升了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水平和质量。本文对我国在油菜种质资源收集编目、繁殖保存、评价挖掘、创新利用等方面的背景依据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油菜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策略与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展望了今后我国油菜种质资源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质资源 收集保存 评价鉴定 种质创新
下载PDF
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9
3
作者 黎裕 王天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8,共8页
种质创新是链接种质资源和育种的关键环节,玉米种质创新在玉米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基于野生近缘植物、地方品种、外来群体、杂交种和自交系的玉米种质创新进展进行评述,对今后我国玉米种质创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创新 野生近缘植物 地方品种 群体
原文传递
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0
4
作者 全东兴 韩龙植 +1 位作者 南钟浩 元东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我国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广泛关注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至今以丰富的特种稻种质资源为基础 ,积极开展特种稻特殊性状遗传分析的同时 ,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创新黑米、红米、软米、巨胚米、甜米等一系列特种稻新种质 ,并在水... 我国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广泛关注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至今以丰富的特种稻种质资源为基础 ,积极开展特种稻特殊性状遗传分析的同时 ,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创新黑米、红米、软米、巨胚米、甜米等一系列特种稻新种质 ,并在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提供应用 ,为增加稻农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特种稻资源的特殊性状鉴定和评价 ,筛选具有独特特性的优异种质资源 ,并进行基因型检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 ;将多个特殊性状相聚合 ,创新赖氨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含量较高 ,黄酮、花青 3 葡萄糖苷、生物碱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水稻种质是今后我国特种稻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稻 种质资源 水稻 基因型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杏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章秋平 刘威生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42-1660,共19页
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新品种改良的基础。对杏组植物的种类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对杏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起源与系统演化关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以及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新品种改良的基础。对杏组植物的种类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对杏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起源与系统演化关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以及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目前种质资源精细评价、特异性状深入挖掘和创新利用潜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中国杏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评价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原文传递
地黄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丰青 谢彩侠 +1 位作者 孙瑞斌 张重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203-4209,共7页
地黄具有丰富的栽培品种和野生资源,育种历史超过100年。然而,地黄现有品种谱系不清,遗传基础狭窄,种质创新和育种手段落后,品种的选育已无法满足地黄生产的需求。该文综述了地黄物种及其分布、地黄植株形态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品质概况... 地黄具有丰富的栽培品种和野生资源,育种历史超过100年。然而,地黄现有品种谱系不清,遗传基础狭窄,种质创新和育种手段落后,品种的选育已无法满足地黄生产的需求。该文综述了地黄物种及其分布、地黄植株形态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品质概况以及100年来地黄育种的方法的进步。作者指出应加强对现有品种的系统评价和整理,建立地黄野生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圃,深入研究地黄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加强地黄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为实现中药材有序、有效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种质资源 种质创新 品种选育
原文传递
我国棉花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芙蓉 张军 +1 位作者 刘勤红 张传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简要介绍了我国陆地棉种质创新已经取得的成果,评述了棉花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各种方法在拓展育种种质基因库中的功效,并对棉花种质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提出展望。
关键词 陆地棉 种质创新 进展 中国
下载PDF
利用普通小麦与近缘属间的复合杂交创造小麦新种质 被引量:19
8
作者 袁汉民 杨欣明 +5 位作者 张富国 范金萍 陈东升 王小亮 孙建昌 赵桂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0-323,共4页
利用永 36 8(普通小麦 )与春品 11(白壳、六倍体小黑麦 )、人工合成小麦双二倍体、柱穗山羊草进行复合杂交 ,采用系谱法 ,按照宁夏小麦品种选育目标 ,经过连续十年的选择 ,培育出 10个稳定优良品系 ,分别为春节 1、2、3、4、5、6号和春... 利用永 36 8(普通小麦 )与春品 11(白壳、六倍体小黑麦 )、人工合成小麦双二倍体、柱穗山羊草进行复合杂交 ,采用系谱法 ,按照宁夏小麦品种选育目标 ,经过连续十年的选择 ,培育出 10个稳定优良品系 ,分别为春节 1、2、3、4、5、6号和春山1、2、3、4号。它们与宁夏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宁春 4号所属的遗传类群不同 ,品质也有明显改进。染色体组原位杂交和醇溶蛋白电泳鉴定结果表明 ,新创造的 7个选系是黑麦染色体 1B/ 1R易位系 ,另外一个品系是涉及黑麦其他染色体的易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杂交 普通小麦 新种质 易位系 近缘属 黑麦 山羊草 染色体 类群 人工合成
下载PDF
浅谈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途径 被引量:13
9
作者 闫海霞 张宝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4,共5页
针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行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群体改良、地方种质资源潜力的挖掘、热带亚热带优良种质的引进和利用、野生玉米的驯化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种质扩增、... 针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行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群体改良、地方种质资源潜力的挖掘、热带亚热带优良种质的引进和利用、野生玉米的驯化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扩增 改良 创新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红 齐宁 +5 位作者 李向华 姚振纯 杜传德 来永才 杨雪峰 刘广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0,共4页
十五期间再次考察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soja)资源状况,确定了我国野生大豆分布的北界和东界位点,收集保存野生大豆种质千余份。对其鉴定、研究,检测筛选出异黄酮含量0.45%以上野生大豆优异种质资源14份,选育出含有野生大豆亲缘、优质、... 十五期间再次考察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soja)资源状况,确定了我国野生大豆分布的北界和东界位点,收集保存野生大豆种质千余份。对其鉴定、研究,检测筛选出异黄酮含量0.45%以上野生大豆优异种质资源14份,选育出含有野生大豆亲缘、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龙品8802-1、龙品03-324、龙品03-31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资源考察 利用创新
下载PDF
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扩增的途径 被引量:12
11
作者 扈光辉 贺雨丰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 ,缺少培育综合抗性优良、高产、优质杂交种的种质资源。通过分析常规育种条件下地方种质资源筛选、种质引进、群体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扩增中的研究与利用 ,概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混合选择、温带与热带种质渗...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 ,缺少培育综合抗性优良、高产、优质杂交种的种质资源。通过分析常规育种条件下地方种质资源筛选、种质引进、群体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扩增中的研究与利用 ,概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混合选择、温带与热带种质渗入杂交或回交选择、温带与热带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 ,群体改良在丰富品种的遗传基础上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育种 玉米 种质扩增 途径
下载PDF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种质创新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文期 连晓荣 +6 位作者 周玉乾 王兴荣 杨彦忠 刘忠祥 王晓娟 何海军 寇思荣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38,共8页
利用0.5 mg/L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K22及B73花粉,构建2206个株系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突变体库,从M2和M3后代筛选到包括株型、叶型、叶色、育性、抗逆、表皮形态建成等表型变异的一系列突变体。具有育种应用潜能的E16、E199和W594突变材料,... 利用0.5 mg/L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K22及B73花粉,构建2206个株系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突变体库,从M2和M3后代筛选到包括株型、叶型、叶色、育性、抗逆、表皮形态建成等表型变异的一系列突变体。具有育种应用潜能的E16、E199和W594突变材料,可供用于选育矮秆、低穗位高、耐密植抗倒伏型新品种。对调控植物表皮形态建成的E88和sep-1(smooth epidermal pavement cell lobes-1)突变体进行表皮形态、发育模式鉴定及遗传学分析,构建了F2:3分离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EMS花粉诱变 种质创新 矮秆低穗位 表皮形态建成
原文传递
利用美国矮源创新半矮秆耐密植、超高产大豆‘合农60号’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伟 杜长门 +6 位作者 郭泰 刘忠堂 王志新 李灿东 张振宇 吴秀红 张茂明 《农学学报》 2013年第6期27-30,共4页
为了选育半矮秆大豆新品种推广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美国半矮秆耐密植、高油大豆种质资源Hobbit与黑龙江省优良种质‘北丰11号’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半矮秆耐密植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育成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号’。结果表明,‘合... 为了选育半矮秆大豆新品种推广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美国半矮秆耐密植、高油大豆种质资源Hobbit与黑龙江省优良种质‘北丰11号’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半矮秆耐密植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育成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号’。结果表明,‘合农60号’,具有半矮秆耐密植,株高50~65cm,窄行密植条件下适宜密度为50万株~60万株,具有5467.95kg/hm2的超高产潜力,脂肪含量22.25%,抗病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半矮秆 超高产 种质创新
下载PDF
朱顶红17个品种杂交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初探 被引量:10
14
作者 石丰瑞 薛璟祺 +2 位作者 穆鼎 王顺利 张秀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3-563,共11页
以从荷兰引进的17个朱顶红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优势互补和性状特异性原则,设计了44个杂交组合和8个自交组合,并对杂交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44个杂交组合中,有38个可结实(结实率25.0%~100%),且均获得了后代子苗(出苗率35.7%~89.1%... 以从荷兰引进的17个朱顶红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优势互补和性状特异性原则,设计了44个杂交组合和8个自交组合,并对杂交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44个杂交组合中,有38个可结实(结实率25.0%~100%),且均获得了后代子苗(出苗率35.7%~89.1%);8个自交组合中,有6个可结实(结实率62%~100%),其中5个获得了后代子苗(出苗率39%~96%)。17个品种的具体表现如下:①杂交结实率方面,‘红狮’、‘卡门’和‘至尊’表现较好,除个别组合不结实外,作为父本和母本平均结实率都达到了60%以上;②单果结籽数方面,‘至尊’、‘奥拉夫’和‘红狮’表现较好,作为母本单果结籽数分别为44.6粒、43.2粒和44.0粒;③子球生长量方面,组合‘红狮’ב蒙特布朗’、‘奥拉夫’ב蒙特布朗’和‘至尊’ב蒙特布朗’生长最快,2年生球周径分别为23.1 cm、22.5 cm和20.5 cm;④子球扩繁方面,2年生球中共有19个组合获得了分生子球,子球数最高的组合为‘当娜’ב朋友’,平均4.2个。利用以上组合,共获得了1.6万株杂交苗,并通过对已开花组合进行鉴定,初筛出新材料5个。结合试验中不同组合优劣表现和后代鉴定结果,对影响朱顶红杂交效率及后代选育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顶红 杂交育种 种质创新
原文传递
利用亚菊属矶菊获得栽培菊花新种质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2 位作者 房伟民 郭维明 谢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077-2084,共8页
【目的】将矶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进行菊花种质创新,创造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菊花新种质。【方法】利用远缘杂交获得栽培菊花品种‘意大利红’(2n=6x=54)与矶菊正反交杂种F1,并进一步以正反交杂种F1为母本,‘意大利红’为父... 【目的】将矶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进行菊花种质创新,创造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菊花新种质。【方法】利用远缘杂交获得栽培菊花品种‘意大利红’(2n=6x=54)与矶菊正反交杂种F1,并进一步以正反交杂种F1为母本,‘意大利红’为父本进行回交,获得回交后代;利用扦插苗根尖进行杂种F1和回交后代中期染色体计数。【结果】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数目均介于64~72,以70~72为主;正反交杂种F1回交后代染色体数目介于52~63,以60~63为主。正反交杂种F1回交后代的株高、冠幅、叶形、叶片柔毛、分枝性等性状的遗传表现基本一致,介于原始双亲之间,较杂种F1更接近回交亲本‘意大利红’,说明这些性状为数量性状。舌状花的遗传表现正反交杂种F1回交后代间存在差异,正交(‘意大利红’×矶菊)F1的回交后代舌状花先端不分裂,且不同个体间颜色变化丰富;反交(矶菊ב意大利红’)F1的回交后代舌状花先端1~4裂,以2、3裂为主,颜色较单一,表明可能与细胞质遗传有关。【结论】研究证明远缘杂种生殖过程正常,两属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实现了矶菊与栽培菊花属间远缘杂交,并利用栽培菊花品种进行回交获得了一批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矶菊 属间杂交 回交 种质创新
下载PDF
可可种质资源多样性与创新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秦晓威 郝朝运 +2 位作者 吴刚 李付鹏 赖剑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8-194,共7页
就可可种质资源在起源、分布、传播、分类、鉴定及种质创新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可属植物有22种,仅可可(Theobroma cacao)和大花可可(Theobroma grandiflorum)用于栽培。可可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其分类研究经历了传... 就可可种质资源在起源、分布、传播、分类、鉴定及种质创新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可属植物有22种,仅可可(Theobroma cacao)和大花可可(Theobroma grandiflorum)用于栽培。可可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其分类研究经历了传统形态学划分的Criollo、Forastero和Trinitario遗传类群到现代分子标记划分的Maran^on、Curaray、Criollo、Iquitos、Nanay、Contamana、Amelonado、Purús、Nacional和Guiana遗传类群。目前,可可的生产性品种选育仍以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为主。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实现可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 种质资源 种质创新
下载PDF
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龙 毛新国 +3 位作者 王景一 李超男 柳玉平 景蕊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利用优异基因资源改良小麦抗旱性是应对干旱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内外小麦抗旱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本研究组的研究实践,概述了现行主要抗旱性鉴定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评价指标,以及小麦抗旱种质创新、抗旱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等... 利用优异基因资源改良小麦抗旱性是应对干旱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内外小麦抗旱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本研究组的研究实践,概述了现行主要抗旱性鉴定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评价指标,以及小麦抗旱种质创新、抗旱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未来小麦抗旱性研究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即建立基于高通量表型鉴定的抗旱性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建立基于高通量基因型鉴定的抗旱基因资源发掘平台,创建基于综合运用多学科技能的智慧育种策略,以期为加快小麦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信息资源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基因资源 种质创新 育种
下载PDF
关于当前玉米育种面临的问题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代元 周联东 +2 位作者 李志苹 刘经纬 孙希增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分析了当前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种质创新、引育及管理混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加强种质创新、良种良法配套、规范化管理等对策。为玉米育种工作者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种质创新 良种良法配套 规范化管理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黎明 焦少杰 +3 位作者 姜艳喜 严洪冬 苏德峰 孙广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8-293,306,共7页
分子标记由于能够反映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而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尚需进... 分子标记由于能够反映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而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下载PDF
全球基因编辑育种创新价值链现状与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婉侬 贠桂玲 宋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3,共12页
为明晰我国农作物基因编辑育种创新链的角色地位,从技术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从知识原理、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3个维度系统梳理分析了全球基因编辑育种创新链的演化逻辑和最新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全球大多数研发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 为明晰我国农作物基因编辑育种创新链的角色地位,从技术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从知识原理、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3个维度系统梳理分析了全球基因编辑育种创新链的演化逻辑和最新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全球大多数研发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的应用技术开发和种质资源创制上,处在创新链末端的商业化运用产品相对较少,尤其在我国还没有商业化的基因编辑品种面世。2)对基因编辑的进一步原理性知识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基因编辑作为一种普及的技术手段,未来创新的重点在于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创制具有新功能的育种材料和种质资源。3)商业化产品开发目前是基因编辑创新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且只有开发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因编辑成果才有意义。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建立高效运转的基因编辑农作物育种创新体系和准确定位发展目标的对策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价值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育种 创新价值链 种质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