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多重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五指山猪13个家系32个微卫星基因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礼光 王希龙 +4 位作者 欧江涛 郭春华 李小成 王峰 郑心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五指山猪是我国著名的珍稀畜种,体型小、性成熟早、遗传稳定、近交程度高,可用于医学、药学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利用多重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五指山猪13个家系的32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遗传检测。统计各家系的等位基因组成,计算各家系的平... 五指山猪是我国著名的珍稀畜种,体型小、性成熟早、遗传稳定、近交程度高,可用于医学、药学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利用多重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五指山猪13个家系的32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遗传检测。统计各家系的等位基因组成,计算各家系的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显示,各家系32基因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3 66个,平均PIC为0 731,平均杂合度为0 559。表明海南五指山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对于海南五指山猪的保种、定向选育、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猪 微卫星 基因扫描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CD45RO阳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野 张小平 +1 位作者 周小鸽 张劲松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273-275,i006,共4页
目的 研究免疫表型异常淋巴瘤的起源。方法 从 4 8例B细胞淋巴瘤中筛选出 3例CD4 5RO、CD2 0和CD79a(+) ,CD3(- )的淋巴瘤。采用免疫组化、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其免疫表型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IgH)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TCR)进... 目的 研究免疫表型异常淋巴瘤的起源。方法 从 4 8例B细胞淋巴瘤中筛选出 3例CD4 5RO、CD2 0和CD79a(+) ,CD3(- )的淋巴瘤。采用免疫组化、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其免疫表型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IgH)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TCR)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3例淋巴瘤均为结外淋巴瘤。 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 ,2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PCR和基因扫描显示 3例均有IgH克隆性扩增 ;PCR未显示TCR扩增 ;高敏感性基因扫描显示低峰值TCR克隆性扩增 ,提示可能为背景T细胞扩增。结论 CD4 5RO不是T细胞特异性抗原 ,CD4 5RO阳性细胞不能完全等同于T细胞 ,因此 ,在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中应选用多种抗体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CD45RO B细胞性 T细胞 扩增 TCR 克隆性 基因扫描 滤泡 PCR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和序列鉴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微 马骊 +4 位作者 姚新生 邹红云 温茜 阮光萍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为SLE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5例正常献血员的CDR3分布特征及5例SLE患者PBMC中T细胞TCRβ链CDR3的优势利用情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为SLE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5例正常献血员的CDR3分布特征及5例SLE患者PBMC中T细胞TCRβ链CDR3的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例正常献血员PBMCTCRBV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5例活动型SLE患者24TCRBVCDR3家族均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对单/寡克隆性增生T细胞β链CDR3区基因进行测序,证实存在不同的CDR3序列。结论SLE活动期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SLE的免疫发病机理有关,特异应答的T细胞TCR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SLE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基因扫描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KG1a细胞抗原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杀伤活性和T细胞受体VαβT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征 肖瀚 +2 位作者 吴远彬 郭坤元 代喜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189-2194,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KG1a细胞抗原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杀伤活性和T细胞受体Vαβ谱系的表达和克隆情况。方法应用制备的急性白血病细胞KG1a抗原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合培养,LDH释放...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KG1a细胞抗原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杀伤活性和T细胞受体Vαβ谱系的表达和克隆情况。方法应用制备的急性白血病细胞KG1a抗原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合培养,LDH释放法检测诱导前后PBMC杀伤KG1a细胞活性,RT-PCR扩增诱导前后T细胞的TCR Vαβ亚家族的CDR3,并用基因扫描分析T细胞受体Vαβ谱系的表达情况。结果经KG1a细胞抗原诱导后PBMC细胞杀伤活性增强,在不同效靶比时诱导前后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效靶比增加而增加;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5)。诱导后T细胞出现单克隆趋势、单克隆及寡克隆,某些亚家族甚至消失。结论KG1a细胞抗原体外可诱导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能提高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G1a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细胞受体Vαβ 基因扫描 T细胞克隆
下载PDF
厦门地区大肠癌人群某些遗传性易感因子和抗性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如欣 游攀 +4 位作者 陈长荣 张忠英 倪宏英 刘广发 任建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比较15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在厦门地区大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推测与大肠癌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PCR复合扩增结合四色荧光检测方法对血样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调查了本地区大肠癌患者人群和无关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布,并根据二... 目的:比较15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在厦门地区大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推测与大肠癌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PCR复合扩增结合四色荧光检测方法对血样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调查了本地区大肠癌患者人群和无关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布,并根据二者的该15个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显著性差异,推测易感连锁和抗性连锁的等位基因.结果:厦门地区大肠癌患者的D5S818(0.5200 vs 0,219 5,X2=36.69,P<0.01;RR=3.8521, P<0.05)、vWA(0.0500 vs 0.2927,X2=53.99, P<0.01;RR=0.1272,P<0.05)和FAG(0.09 vs 0.2439,X2=37.58,P<0.01:RR=0.3066, P<0.05)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的分布与该地区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而C组较B组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D5S818-11附近可能存在大肠癌易感基因;vWA-15、FAG-23附近有可能存在与大肠癌相关的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易感性 基因扫描
下载PDF
1月龄Balb/c小鼠胸腺、脾脏、肝脏、小肠和血液TRBV-TRBJ1-1 CDR3谱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贺晓燕 王鹏 +1 位作者 马锐 姚新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2-847,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1月龄Balb/c小鼠胸腺、脾脏、肝脏、小肠和血液中TRBV-TRBJ1-1 CDR3谱型特征。方法提取1月龄Balb/c小鼠胸腺、脾脏、肝脏、小肠和血液样本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2条TRBV基因家族为上游引物,共同的TRBJ1-1基因为下游引物... 目的初步分析1月龄Balb/c小鼠胸腺、脾脏、肝脏、小肠和血液中TRBV-TRBJ1-1 CDR3谱型特征。方法提取1月龄Balb/c小鼠胸腺、脾脏、肝脏、小肠和血液样本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2条TRBV基因家族为上游引物,共同的TRBJ1-1基因为下游引物(荧光标记),PCR扩增包含完整CDR3区片断,毛细管电泳激光DNA扫描技术分析CDR3谱型的长度和多态性。结果胸腺样本毛细管电泳激光扫描图呈现标准的中间高两端低的多态性分布;各家族CDR3区最长和最短比较,多数为相差8~15个氨基酸的谱型分布。脾脏、肝脏、小肠、血液样本扫描图显示多数家族呈多态性分布,但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单峰、寡峰、偏峰、低峰;多数家族表现为相差3~13个氨基酸的谱型分布,部分家族在预测大小位置无对应峰型。结论 1月龄Balb/c小鼠胸腺中基本包含TCR基因随机重排的多种克隆性T细胞;脾脏、肝脏、小肠、血液表现为单、寡、多克隆形式的T细胞分布,部分家族T细胞缺失,本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Balb/c小鼠的T细胞发育、分布、应答及CDR3谱型与疾病关系提供方法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基因扫描
下载PDF
基因修复技术及其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7
作者 乔永兴 曹子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5年第11期1266-1267,1270,共3页
通过研究遗传算法,发现可以利用搜索其整个种群中的基因块来修复最好个体的基因缺陷;基因修复作为一种复制算子,它概括了经典交叉(如n点交叉或均匀交叉)和基因扫描,并且适用于任意(两个或更多)个父代,在机器人导航的路径规划中应... 通过研究遗传算法,发现可以利用搜索其整个种群中的基因块来修复最好个体的基因缺陷;基因修复作为一种复制算子,它概括了经典交叉(如n点交叉或均匀交叉)和基因扫描,并且适用于任意(两个或更多)个父代,在机器人导航的路径规划中应用了此种算子,并且得到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复 基因扫描 路径规划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山东地区汉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波峰 吕桂平 +4 位作者 沈春梅 姚桂法 田英芳 李涛 王振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0-625,共6页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的ProfileplusTM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方法调查山东地区汉族100个无关个体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多色荧光标记引物,复合扩增10个基因座,扩增产物进行GeneScan扫描,Genotype分型。建立...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的ProfileplusTM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方法调查山东地区汉族100个无关个体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多色荧光标记引物,复合扩增10个基因座,扩增产物进行GeneScan扫描,Genotype分型。建立山东地区汉族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数据库。结果共检测出83种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0.0050~0.4050;220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布0.0100~0.2100;平均杂合度(H)为0.7778,累计个体识别能力(DP)为0.9999,非父排除率(EPP)为0.9999,多态信息总量(PIC)为0.5823~0.8396。结论经χ2检验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汉族人群 短串联重复序列 复合扩增 基因扫描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朝鲜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高雅 金天博 +6 位作者 赖江华 陈腾 郑海波 朱波峰 胡松年 汪健 李生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638,共3页
为丰富中华民族基因数据库,获取中国吉林省特有少数民族--朝鲜族D3S1358、vWA、FGA、TH01、TPOX、CSF1PO、D5S818、D13S317、D7S820等9个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数据。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检测91个无关个体血液样本。结果共检... 为丰富中华民族基因数据库,获取中国吉林省特有少数民族--朝鲜族D3S1358、vWA、FGA、TH01、TPOX、CSF1PO、D5S818、D13S317、D7S820等9个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数据。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检测91个无关个体血液样本。结果共检出81种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布在0.0055~0.4615之间;共检出196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110~0.9890之间。9个STR基因座基因型频率观察值与期望值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9个基因座的多态信息量PIC(polymorphicinformationcontent)分布于0.6863~0.8807之间,杂合度H(heterozygosity)分布于0.6919~0.8809之间,个体识别力DP(discriminationpower)分布于0.8301~0.9670之间,非父排除率PPE(probabilityofpaternityexclusion)分布于0.8590~0.9942之间。研究结果可应用于人类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朝鲜族 STR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基因扫描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8号染色体高频杂合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放 周崇治 +5 位作者 凌云 柏邵春 刘万清 裘国强 贺林 彭志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0-321,共2页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 18号染色体上抑癌基因相关的杂合缺失 (LOH )情况 ,并探索新的抑癌基因位点。方法 对 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组DNA用 14个不同荧光标记的高度多态性微卫星引物 ,扩增相应的微卫星位点 ,平均距离为 1...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 18号染色体上抑癌基因相关的杂合缺失 (LOH )情况 ,并探索新的抑癌基因位点。方法 对 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组DNA用 14个不同荧光标记的高度多态性微卫星引物 ,扩增相应的微卫星位点 ,平均距离为 10厘摩 (centi morgan ,cM )。用ABIPRISM 3 77测序仪进行基因扫描 ,统计各位点杂合缺失率。结果 在 12个获得有效数据的微卫星位点中 ,平均杂合缺失率为 3 6.78% ,18p中最高为D18S5 3 (3 8.0 9% ) ,18q中最高为D18S474(5 5 .74% )。 4位患者的 18号染色体所有杂合位点都存在缺失 ,3 0位患者的杂合缺失位点不少于 5 0 % (平均 6个 /人 ) ;缺失位点少于 5 0 %的有 5 3人 (平均 1个 /人 )。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 18号染色体存在高频的LOH ,并以整体缺失为特点。存在高频LOH的区域定位有转化生长因子 (TGF)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结直肠癌缺失基因 (DCC)、Rb结合蛋白 8(RbBP8) ,特别是TGF信号传导相关基因MADH 2、4、转化生长因子 β1反应元件 (TGF β1)等的缺失可能对结直肠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18p也有存在未知抑癌基因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结直肠癌 18号染色体 高频杂合缺失 肿瘤抑制基因 微卫星位点 基因扫描
原文传递
云南彝族九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雅 金天博 +2 位作者 赖江华 郑海波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云南彝族人群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选择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位点(D3S1358、vWA、FGA、TH01、TPOX、CSFlPO、D5S818、D13S317、D7S820),采用STR复合扩增及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检测84名... 目的研究中国云南彝族人群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选择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位点(D3S1358、vWA、FGA、TH01、TPOX、CSFlPO、D5S818、D13S317、D7S820),采用STR复合扩增及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检测84名彝族无关个体血液样本。结果9个STR位点在84名云南彝族共检出69种等位片段,频率分布在0.0060-0.5060之间;检出164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119-0.4167之间。9个STR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9个位点多态信息量分布在0.5804-0.8777之间,杂合度分布在0.6507~0.8002之间,个体识别力分布在0.7976-0.9558之间,除TPOX,TH01两个位点低于0.5外,其余7个位点的非父排除率分布在0.5207~0.8386之间。Neighbor joining(NJ)法构建彝族与云南地区其他11个少数民族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彝族首先与白族、普米族、德昂族、阿昌族、独龙族、怒族聚在一起,然后与傈僳族、傣族相聚,最后与景颇族、苗族、纳西族相聚。绪论获得了云南彝族9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数据,在人类群体遗传数据库建设、法医学亲权鉴定和个体识别研究及应用领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短串连重复序列 基因扫描 遗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及CDR3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建波 宋永平 +2 位作者 于庆凯 胡俊 董涛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穿刺标本中T细胞受体(TCR)B链克隆性基因重排及互补决定区3(CDR3)区序列。方法应用RT—PCR扩增2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3例乳腺癌转移淋巴结T细胞24个TCR Vβ亚家族的CDR3基因,并经基因扫描确定T细胞克隆性... 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穿刺标本中T细胞受体(TCR)B链克隆性基因重排及互补决定区3(CDR3)区序列。方法应用RT—PCR扩增2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3例乳腺癌转移淋巴结T细胞24个TCR Vβ亚家族的CDR3基因,并经基因扫描确定T细胞克隆性,对提示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亚家族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乳腺癌转移淋巴结T细胞中TCR存在限制性取用,仅表达3~5个Vβ亚家族。增生的T细胞存在克隆性特点,增生形式包括寡克隆及多克隆。CDR3区序列分析证实增生的T细胞克隆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结论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生,其TCRVβ呈限制性取用,不同T细胞克隆的CDR3序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重排 互补决定区 基因扫描
原文传递
珊瑚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家系相关基因的定位和筛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伟珍 郑树 +3 位作者 徐世杰 黄薇 姚克 张苏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明确一个延续 4代具有珊瑚状表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基因缺陷。方法 家系成员的基因组 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 ;利用 L INKAGE5 .1软件计算两点 L OD值 ;用直接测序法对候选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38... 目的 明确一个延续 4代具有珊瑚状表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基因缺陷。方法 家系成员的基因组 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 ;利用 L INKAGE5 .1软件计算两点 L OD值 ;用直接测序法对候选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38个家系成员中有 13个患有遗传性白内障。基因组扫描发现 ,D2 S32 5引物在最大重组率为 0 .1时 ,其两点最大 L OD值 >3,提示与该家系连锁。对人类γ-晶状体蛋白基因簇的 4个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发现 ,此家系患者 γ- D晶状体蛋白 (γ- D crystallin,CRYGD)基因第 2外显子有 1个 C→A突变 ,此突变导致蛋白第 2 3位的脯氨酸被苏氨酸取代 (P2 3T)。结论 珊瑚状白内障表型与C→ A错义突变的 CRYGD基因密切相关 ,且此突变完全相同于最近报道的与一层状白内障表型共分离的突变。发现相同的基因缺陷引起的白内障浑浊可位于晶状体截然不同的部位 ,其病理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白内障 相关基因 定位 筛选 基因扫描 错义突变
原文传递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全基因组扫描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布娟 杨建军 +2 位作者 李宁东 杨永佳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9-922,共4页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寻找候选基因并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提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在ABI 3130-avant全自动遗传分析仪上读取370对微...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寻找候选基因并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提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在ABI 3130-avant全自动遗传分析仪上读取370对微卫星标记物的等位基因片段大小,并采用Genescan 3.1和Genotyper 2.0软件进行两点法计算LOD值并构建单体型。根据连锁分析的结果,对该区域内在晶状体中呈高表达,且对维持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分化状态起重要作用的基因-BFSP1进行直接的序列分析。结果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20p12-20p11.2的13.96 cm区域内。在该区域内的基因-BFSP1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均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首次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绕核型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0p12-20p11.2的13.96 cm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连锁分析 全基因组扫描 BSFP1基因
下载PDF
vMIP-Ⅱ对SIV感染的食蟹猴TCRV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钦丽 王峰 +5 位作者 沙文琼 莫雪梅 李秀英 许华 张光 孙晗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4-607,611,共5页
目的检测感染SIV初期用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vMIP-Ⅱ)治疗的食蟹猴外周血T细胞TCRVβ优势表达,分析特异性Vβ亚家族表达水平的变化及T细胞克隆性质的改变。方法11只食蟹猴感染前后外周血PBMC样本共22例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其... 目的检测感染SIV初期用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vMIP-Ⅱ)治疗的食蟹猴外周血T细胞TCRVβ优势表达,分析特异性Vβ亚家族表达水平的变化及T细胞克隆性质的改变。方法11只食蟹猴感染前后外周血PBMC样本共22例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其中14个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情况,运用基因扫描技术分析用药组与感染组差异表达的T细胞TCRVβ7亚家族基因中CDR3的长度了解其克隆性。结果与感染前正常食蟹猴外周血T细胞的14个TCRVβ亚家族中表达(除去表达量极低的10个亚家族)相比较,感染后SIV组中部分样品Vβ7、8、14、16的表达量与感染前比较有上升趋势;vMIP-Ⅱ组中TCRVβ亚家族的表达量上升更加明显。基因扫描结果显示感染前、后标本中Vβ7亚家族的表达由多克隆向寡克隆变化的趋势。结论体内实验研究表明,SIV感染初期的食蟹猴体内部分TCRVβ亚家族有特异性的增生,且克隆性发生改变。vMIP-Ⅱ对此种Vβ亚家族的表达的增生有促进的作用,推测其促使特异性应答的免疫细胞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 TCRVΒ RT-PCR 基因扫描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克隆性T细胞TCRα链CDR3谱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建波 吕晓东 +4 位作者 宋魏 于庆凯 刘明阁 胡骏 房百俊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微转移淋巴结T细胞克隆性增生及TCRα链谱型偏移情况,了解抗肿瘤T细胞克隆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RT-PCR扩增10例乳腺癌微转移淋巴结T细胞32个TCR可变区(AV)亚家族的基因,基因扫描检测T细胞克隆性及TCR AV亚家族取用情况,... 目的分析乳腺癌微转移淋巴结T细胞克隆性增生及TCRα链谱型偏移情况,了解抗肿瘤T细胞克隆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RT-PCR扩增10例乳腺癌微转移淋巴结T细胞32个TCR可变区(AV)亚家族的基因,基因扫描检测T细胞克隆性及TCR AV亚家族取用情况,对单克隆家族行PCR扩增TCRα链全长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后测序,分析互补决定区(CDR3)序列。结果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患者T细胞呈单、寡克隆、寡克隆趋势和多克隆增生,不同患者表达1~4个TCR AV亚家族。克隆性T细胞的CDR3氨基酸序列不同,但是病例4和病例8含有相同的CDR3氨基酸基序:AM和DDKII。结论乳腺癌TCR AV基因表达具有多样性特点,TCR AV家族的取用可能与乳腺癌肿瘤抗原的多样性和不同个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关。相同CDR3氨基酸基序的发现可能对乳腺癌的T细胞介导免疫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CDR) 基因扫描
下载PDF
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一家系基因连锁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佳梅 布娟 +2 位作者 李静 卓彦玲 王乐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对一个连续3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retinaochoroidal colobom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分析。方法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系统疾患。提取家系成员... 目的对一个连续3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retinaochoroidal colobom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分析。方法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系统疾患。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选取位于全部染色体上的398对微卫星标记物,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经ABI3130型遗传分析仪,Genescan收集数据,Genotyper进行基因分型,Linkage软件计算两点Lod值。结果在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微卫星标记物D2S2382取得最大的Lod值,其Lod值为3.01。进一步在D2S2382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物,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微卫星标记物D2S2382-D2S301D2S2244-D2S163与家系中所有患者疾病表型共分离。结论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q34—2q35之间的3.80c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 显性遗传 连锁分析 全基因组扫描
原文传递
中国海南黎族人群15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18
作者 邓文国 何蕴韶 +4 位作者 李钢 金仁晶 江梅华 王一鸣 曾瑞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族人群15个STR位点D3S1358、TH01、D21S11、D18S51、VWA、CSF1PO、D8S1179、TPOX、FGA、D5S818、D13S317、D7S820、D16S539、D19S433、D2S1338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通过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族人群15个STR位点D3S1358、TH01、D21S11、D18S51、VWA、CSF1PO、D8S1179、TPOX、FGA、D5S818、D13S317、D7S820、D16S539、D19S433、D2S1338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通过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复合扩增、基因扫描、基因分型调查了110名黎族无关个体15个STR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15个STR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共检出149个STR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45~0.5045之间,杂合度(heterozygosity,H)为0.6716~0.8754,个体识别力(discrimination power,DP)为0.8770~0.9673,非父排除率(probabilities of paternity exclusion,EPP)为0.4383~0.7396,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6265~0.8574。【结论】选用的15个STR位点均能检出等位基因遗传多态性,并具有较丰富的信息含量,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民族STR遗传结构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基因扫描
下载PDF
Autosomal dominant coralliform cataract related to a missense mutation of the γD-crystallin gene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伟珍 郑树 +3 位作者 徐世杰 黄薇 姚克 张苏展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27-732,共6页
Background Congenital cataract is a sight-threatening disease that affects about 1-6 cases per 10000 live births and causes 10%-30% of all blindness in children About 25% of all cases are due to genetic defects... Background Congenital cataract is a sight-threatening disease that affects about 1-6 cases per 10000 live births and causes 10%-30% of all blindness in children About 25% of all cases are due to genetic defects We identified 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coralliform cataracts-related genetic defect in a four-generation Chinese family Methods Complete ophthalm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prior to lens extraction Lens samples were then studi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Genomic DNA from family members were examined using whole-genomic linkage analysis, with two-point logarithm of odds (LOD) scores calculated using the Linkage program package (version 5 1) Mutation analysis of candidate genes was performed by direct sequencing Finally, a three-dimensional protein model was predicted using Swiss-Model (version 2 0) Results Eleven of the 23 examined individuals had congenital cataracts Ultrastructure studies revealed crystal deposits in the lens, and granules extensively dispersed in transformed lens fiber cells The maximum two-point LOD score, 3 5 at θ=0 1, was obtained for the marker D2S325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γ-crystallin (CRYG) gene cluster identified a mutation (P23T) in exon 2 of γD-crystallin (CRYGD) Protein structure modeling demonstrated that the P23T mutation caused a subtle change on the surface of the γD protein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ralliform cataract phenotype is due to a mutated CRYGD gene, and that this sequence change is identical to one reported by Santhiya to be related to another distinct clinical condition, lamellar cataract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is same genetic defec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different phenotyp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identifying the genetic defect associated with an 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coralliform cata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RACT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gene scan mutation analysis γD-crystallin gene ULTRASTRUCTURE molecular modeling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汉族人群红细胞A血型亚型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妍 马玲 +3 位作者 朱绍汶 史丽莉 刘衍春 陈宝安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5期773-7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南京地区汉族人群A血型亚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获取本地区人群A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资料;为血清学检测存在疑问的标本提供其分子生物学的佐证。方法:随机选择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A型和AB型无偿献血者的全血标... 目的:通过对南京地区汉族人群A血型亚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获取本地区人群A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资料;为血清学检测存在疑问的标本提供其分子生物学的佐证。方法:随机选择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A型和AB型无偿献血者的全血标本10 012人份,其中A型标本7 839人份、AB型标本2 173人份。采用微板法进行A亚型的血清学筛查,对血清学疑为A亚型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确定ABO血型序列及基因型。结果:南京地区A血型亚型在A型人群中的比例为0.31%,其基因以A201亚型为主,而在AB型人群中的比例为1.80%,其基因型以A205亚型为主;在AB型人群中检出1例CisAB06和1例B(A)02,各占AB型的0.046%(1/2 169);发现1例A205/O01基因型出现nt806位杂合新突变的样本,经克隆测序证实突变位于O基因上。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获取了南京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资料,初步建立的南京地区A亚型血型基因库,可以为南京地区的临床疑难配血以及疑难血型鉴定提供服务,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血型亚型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