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在胃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彭燕 许国铭 +1 位作者 邹晓平 金震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 (EUS)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例胃淋巴瘤患者行EUS检查 ,与胃镜及活检、胃肠钡餐及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2例胃淋巴瘤中EUS诊断符合率 83.33% ,显著高于胃镜 (5 8.33% ) (P <0 .0 5 ...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 (EUS)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例胃淋巴瘤患者行EUS检查 ,与胃镜及活检、胃肠钡餐及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2例胃淋巴瘤中EUS诊断符合率 83.33% ,显著高于胃镜 (5 8.33% ) (P <0 .0 5 )及胃肠钡餐 (16 .6 7% ) (P <0 .0 5 )。EUS对胃淋巴瘤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 10 0 %、77.78%。结论 :EUS诊断胃淋巴瘤的符合率高于胃镜及其它检查 ,并能准确判断胃淋巴瘤浸润胃壁深度、侵犯周围器官及淋巴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诊断 胃淋巴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 被引量:30
2
作者 顾芳 林三仁 +2 位作者 吕愈敏 吴颖 高子芬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总结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内镜特征。方法对19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MALT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呈多样性改变 ,病变累及胃体最多(78.9 %) ,主要病变形态包括溃疡(63.2 %)、肿块(15.8 %)... 目的总结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内镜特征。方法对19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MALT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呈多样性改变 ,病变累及胃体最多(78.9 %) ,主要病变形态包括溃疡(63.2 %)、肿块(15.8 %)、浸润病变(15.8 %)及糜烂(5.3 %)。大多数患者 (73.7 % )有较典型的恶性征象 ,但少数可无典型恶性征象 ,甚至仅表现为一般的炎症及糜烂。本组病例内镜活检确诊率高达84.2 % ,内镜下多次多点活检 ,深凿活检及粘膜切除法(EMR)活检可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MALT淋巴瘤 内窥镜
原文传递
胃癌和胃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范卫君 吕衍春 +4 位作者 刘立志 沈静娴 谢传淼 李娴 张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9-543,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在鉴别诊断上较困难,均可表现为胃壁增厚、腔内肿块、胃腔狭窄、淋巴结肿大、远处脏器转移等。本研究通过对比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差异,以提高对胃肿瘤,特别是胃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在鉴别诊断上较困难,均可表现为胃壁增厚、腔内肿块、胃腔狭窄、淋巴结肿大、远处脏器转移等。本研究通过对比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差异,以提高对胃肿瘤,特别是胃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进展期胃癌和25例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病变大体形态、胃周径侵犯范围、病灶的最大厚度、粘膜是否光整、粘膜皱襞是否增厚、浆膜受侵情况、有无坏死、病变强化程度、强化是否均匀、其他器官受累情况、腹部淋巴结情况。结果:23例(85.2%)胃癌近胃腔表面见"白线"征,门静脉期"白线"区范围较动脉期大;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均未见"白线"征。13例(48.1%)胃癌非"白线"区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所有胃癌患者胃壁侵犯范围均<50%,23例(85.2%)胃淋巴瘤患者胃壁侵犯范围>75%。所有27例(100%)胃癌患者均见胃粘膜溃疡,1例(4%)胃淋巴瘤见胃粘膜溃疡。11例(44.0%)胃淋巴瘤有2个区或以上的胃周淋巴结肿大,8例(32.0%)胃淋巴瘤患者有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所有胃癌患者均未见2个区或以上胃周肿大淋巴结,亦未见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包括有无胃粘膜"白线"征、粘膜溃疡、胃壁侵犯范围、胃周肿大淋巴结分布、有无肾门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等,这些特点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细胞癌 胃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Gastric low-grade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lymphoma: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beyond 被引量:21
4
作者 Angelo Zullo Cesare Hassan +2 位作者 Francesca Cristofari Francesco Perri Sergio Mori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0年第4期181-186,共6页
The stomach is the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site for extranodal lymphomas,accounting for nearly two-thirds of all gastrointestinal cases.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gastric B-cell,low-grade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 The stomach is the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site for extranodal lymphomas,accounting for nearly two-thirds of all gastrointestinal cases.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gastric B-cell,low-grade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lymphoma is caused by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nfection.MALT-lymphomas may engender different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patterns.Often,diagnosis is confirmed in patients with only vague dyspeptic symptoms and without macroscopic lesions on gastric mucosa.H.pylori eradication leads to lymphoma remission in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when treatment occurs at an early stage(Ⅰ-Ⅱ1).Neoplasia confined to the submucosa,localized in the antral region of the stomach,and without API2-MALT1 translocation,shows a high probability of remission following H.pylori eradication.When both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lymphoma recur,further eradication therapy is generally effective.Radiotherapy,chemotherapy and,in selected cases,surgery are the available therapeutic options with a high success rate for those patients who fail to achieve remission,while data on immunotherapy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rituximab)are still scarce.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higher than 90%,but careful,long-term follow-up is required in these patients since lymphoma recurrence has been reported in some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herapy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c lymphoma Predictive factors Endoscopy Clinical presentation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在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左聪 徐文贵 +1 位作者 戴东 宋秀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在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60例胃非黏液腺癌、20例胃黏液腺癌)患者和47例PGL...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在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60例胃非黏液腺癌、20例胃黏液腺癌)患者和47例PGL[22例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2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行螺旋CT扫描,后行PET采集。对CT值、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病灶最大厚度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中两组问的SUVmax值比较采用SNK方法;病灶形态采用,检验;病灶最大厚度与SUVmax值相关性采用两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胃癌及PGL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均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胃癌以节段性或局限性胃壁增厚多见,而PGL以弥漫性或节段性胃壁增厚多见。60例胃非黏液腺癌患者病灶形态Ⅰ、Ⅱ、Ⅲ型分别为12、21、27例,20例胃黏液腺癌患者分别为2、7、11例,22例MALT患者分别为8、8、6例,25例DLBCL患者分别为13、7、5例。4类不同病理学分型患者的病灶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9,P〈0.05)。胃癌患者中,7例合并脾肿大,16例累及腹膜后肾门下淋巴结。PGL患者中,12例合并脾脏肿大,10例累及腹膜后肾门下淋巴结。PGL患者较胃癌患者更容易出现脾肿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6,P〈0.05)。胃癌与PGL患者在腹膜后肾门下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05)。80例胃癌患者中,79例表现为^18F—FDG阳性,仅1例胃黏液腺癌患者表现为^18F—FDG阴性,分期为仍期。47例PGL患者中,46例表现为^18F—FDG阳性,仅1例MALT患者表现为^18F—FDG阴性,分期为I期。胃非黏液腺癌、胃黏液腺癌、MALT和DLBCL患者CT值、SUVmax值、病灶最大厚度分别为(40±8)HU、(39±11)HU、(41±1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术 最大摄取值
原文传递
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阳 唐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胃淋巴瘤、32例胃间质瘤、40例进展性胃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胃癌粘膜面受累(100%)明显...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胃淋巴瘤、32例胃间质瘤、40例进展性胃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胃癌粘膜面受累(100%)明显高于胃淋巴瘤(12.50%)、胃间质瘤(18.75%)(P<0.05),胃壁厚度>2cm(45.00%)明显低于胃淋巴瘤(87.50%)、胃间质瘤(93.75%)(P<0.05);胃淋巴瘤胃壁侵犯范围>50%(62.50%)明显高于胃间质瘤(12.50%)、胃癌(30.00%)(P<0.05);胃淋巴瘤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值和强化值明显低于胃间质瘤、胃癌(P<0.05);胃间质瘤动脉期CT值和强化值明显低于胃癌(P<0.05)、门脉期CT值明显高于胃癌(P<0.05);胃淋巴瘤明显强化率(0.00%)明显低于胃癌(65.00%)、胃间质瘤(68.75%)(P<0.05);3种胃部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阳性率依次为胃淋巴瘤(87.50%)、胃癌(65.00%)、胃间质瘤(6.2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胃淋巴瘤 胃间质瘤 进展期胃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吕德勇 李静波 韩鸿宾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1期78-8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胃淋巴瘤及胃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常见恶性肿瘤的特征性CT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经病理证实为胃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胃淋巴瘤及胃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常见恶性肿瘤的特征性CT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经病理证实为胃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照病理结果,观察其CT征象。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病变密度及强化特点、黏膜面改变、胃壁柔软度的改变、周围淋巴结肿大以及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并采用x2检验对各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恶性肿瘤62例,其中包括胃癌42例、胃淋巴瘤12例及胃恶性间质瘤8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CT表现为:所有胃癌患者均有黏膜面累及,显著高于胃淋巴瘤及间质瘤;所有胃淋巴瘤均侵犯胃2个以上分区,并显著高于胃癌及间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43,x2=20.00;P<0.05)。胃癌39例(占92.8%)及恶性间质瘤明显强化8例(占100%),所有胃淋巴瘤均轻度强化。淋巴结肿大在胃癌中占61.9%,淋巴瘤中占83.3%,两者阳性率均高于间质瘤(占1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31,x2=6.603;P<0.05)。结论:胃癌、胃淋巴瘤及胃恶性间质瘤的MSCT表现各有独自的特点,而MSCT对胃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胃淋巴瘤 胃恶性间质瘤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鉴别诊断及其判别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少帆 林黛英 +3 位作者 吴先衡 杨江爽 郑旭峰 吴耀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CT在进展期胃癌(AGC)与胃淋巴瘤(G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步建立AGC与GL的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AGC及23例GL患者的CT资料,总结AGC与GL的CT鉴别诊断要点,并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及分批筛选变量的方法,初步建立... 目的:探讨CT在进展期胃癌(AGC)与胃淋巴瘤(G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步建立AGC与GL的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AGC及23例GL患者的CT资料,总结AGC与GL的CT鉴别诊断要点,并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及分批筛选变量的方法,初步建立两者的CT判别模型。结果:①AGC最常累及胃窦,GL最常累及胃体及胃窦;累及多部位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②弥漫性胃壁增厚和节段性胃壁增厚在两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限性胃壁增厚多见于AGC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③GL组胃壁厚度大于AG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壁厚度鉴别AGC与G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P=0.001),以14.5 mm为阈值鉴别诊断AGC与G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56.0%,Youdern指数为0.386。④形态固定、胃腔局限性狭窄多见于AG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⑤AGC组多表现为明显强化,GL组多表现为轻度/中度强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GC组多见不均匀强化,GL组多见均匀强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⑥AGC组多见白线征,GL组多见胃黏膜面细线样强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⑦AGC组多见胃浆膜面脂肪间隙模糊,GL组多见浆膜面脂肪间隙清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⑧AGC组与GL组均可见腹腔内淋巴结异常,腹主动脉下部旁淋巴结异常GL组相对多见于AG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淋巴结坏死只见于AGC患者(12%),GL患者未发现淋巴结坏死。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分批筛选)筛选出胃壁厚度、胃腔形态、强化程度、黏膜面细线样强化等4个最有效的指标,初步建立AGC与GL的CT判别模型,交互验证法验证结果显示判别函数对AGC与GL的总体正确判别率为91.8%。结论:多种CT征象在AGC与GL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经逐步判别分析法(分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佳蕾 许立功 施达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91-594,596,共5页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型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中一个独立的亚型 ,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它是结外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型。此型淋巴瘤病人常有慢性感染病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MALT淋巴瘤是一种惰性病变 ,可较长...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型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中一个独立的亚型 ,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它是结外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型。此型淋巴瘤病人常有慢性感染病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MALT淋巴瘤是一种惰性病变 ,可较长时间局限于局部。局部治疗有效。胃MALT淋巴瘤最常见。本文以胃MALT淋巴瘤为重点 ,对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作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MALT型 病理 治疗 胃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内镜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开红 林萍 +2 位作者 王连源 陈为宪 李海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统计30例PGM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的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PGML中临床表现以腹痛、体重下降、发热、...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统计30例PGM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的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PGML中临床表现以腹痛、体重下降、发热、腹块、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病变主要位于胃体(73.3%)。内镜下表现为隆起型14例(46.7%),溃疡型12例(40.0%),浸润型4例(13.3%),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0.0%。肿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27例(90.0%),其中19例为胃粘膜淋巴组织相关淋巴瘤,T淋巴细胞3例(10.0%)。本病手术切除术率高,对化疗、放疗均较敏感。结论:PGML以腹痛、体重下降、发热、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以胃体发生率最高。内镜及大体分型的隆起型及溃疡型为多见,病理特点以B淋巴细胞为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特殊,易造成漏诊,内镜为诊断PGML的有效手段。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临床特征 内镜检查 病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内镜、病理分析与预后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国栋 高莉 +2 位作者 曹珊 陈定宝 刘玉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提高PGL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和内镜活组织检查证实的63例PGL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点。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提高PGL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和内镜活组织检查证实的63例PGL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疾病预后。结果63例PGL患者中,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59.8±13.3)岁。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者分别占47.6%(30/63)、17.5%(11/63)、17.5%(11/63)。39例(61.9%)PGL患者内镜下表现为溃疡,34例(54.0%)累及胃窦。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共45例(71.4%),其次为MALT淋巴瘤14例(22.2%)。DLBCL患者H.pylori阳性率低于MALT淋巴瘤患者[37.8%(17/45)比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2,P=0.027)。PGL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6%、63.5%、55.6%,平均生存时间(95%CI)为(41.5±3.0)月(35.7~47.4月)。DLBCL患者中,单纯手术治疗组、单纯化学治疗组和联合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0.17±8.98)、(41.39±4.40)、(38.33±5.21)月,3组间两两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pylori阳性组DLBCL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H.pylori阴性组长[(51.90±4.30)月比(33.30±4.5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4,P〈0.01)。结论男性PGL略多于女性,腹痛是最常见症状。溃疡型病变是最常见的内镜下表现,胃窦最易受累。DLBCL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手术联合化学治疗尚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的MSCT影像学鉴别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兴 韦建林 崔惠勤 《癌症进展》 2015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进展期胃癌和34例胃淋巴瘤患者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肿瘤在胃侵犯部位、胃壁胃黏膜及胃腔改变、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浸润或...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进展期胃癌和34例胃淋巴瘤患者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肿瘤在胃侵犯部位、胃壁胃黏膜及胃腔改变、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浸润或转移、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进展期胃癌组多部位侵犯1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28例,胃黏膜中断、破坏24例,胃腔狭窄、近侧胃腔扩张14例,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18例;胃淋巴瘤组多部位侵犯2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7例,胃黏膜中断、破坏5例,胃腔狭窄、近侧胃腔扩张3例,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23例;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展期胃癌组和胃淋巴瘤组在胃壁厚度、肿瘤外侵和器官转移、平均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的侵犯部位、侵犯程度的不同,对于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胃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晓琴 万里 陆其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7-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4年4月该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91.7%).病变主要在胃体...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4年4月该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91.7%).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窦,同时累及胃体胃窦部10例,局限于胃体部9例,胃窦部4例,胃底部1例.形态表现多样,溃疡型18例;弥漫型4例;结节型2例.内镜活检确诊率低(41.7%).病理以B细胞为主.H.pylori感染率为83.3%.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为其特点,内镜下多点、多块深取检以及及时行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H.pylori感染可能与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内镜特征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34例胃癌及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宇亭 夏瑞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693-695,共3页
目的比较胃癌及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病理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及胃淋巴瘤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 15例(83.3%)胃癌出现"白线征",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均未见"白线征&quo... 目的比较胃癌及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病理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及胃淋巴瘤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 15例(83.3%)胃癌出现"白线征",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均未见"白线征";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动静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呈现均匀强化;7例胃癌患者出现胃周淋巴结肿大,2例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37.8%)胃淋巴瘤患者6例出现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和胃淋巴瘤CT表现和病理检查各有特点,有无胃黏膜"白线征"、有无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着重要的CT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64层CT对胃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尤涛 涂蓉 尤晓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127-128,132,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CT对胃癌、淋巴瘤、恶性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恶性肿瘤患者CT影像表现,其中胃癌、淋巴瘤、恶性间质瘤各12例,分析各自特异性影像表现。结果胃癌黏膜浸润较淋巴瘤及恶性间质瘤多... 目的评价64层CT对胃癌、淋巴瘤、恶性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恶性肿瘤患者CT影像表现,其中胃癌、淋巴瘤、恶性间质瘤各12例,分析各自特异性影像表现。结果胃癌黏膜浸润较淋巴瘤及恶性间质瘤多,恶性间质瘤肿瘤直径较大,淋巴瘤呈轻度强化,而胃癌及恶性间质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淋巴瘤腹腔肿大淋巴结最多,胃癌次之,恶性间质瘤最少。结论 64层CT对胃癌、淋巴瘤、恶性间质瘤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淋巴瘤 胃恶性间质瘤 CT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与内镜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降福 刘荣 +3 位作者 胡仕林 沈俊松 王银 陈新皓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早期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1992年2月~2003年6月经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确诊为胃MALT淋巴瘤的18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从发病到...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早期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1992年2月~2003年6月经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确诊为胃MALT淋巴瘤的18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5.6个月,男性比女性为5比1。首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依次有腹部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呕血与黑便、贫血消瘦等临床表现。内镜下形态表现分弥散浸润型12例、多发溃疡型4例、隆起糜烂型2例。形态表现为多部位、多种形态和病变范围广为特征。内镜下常误诊为胃癌、溃疡等,需经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本组17例(94.5%)Hp阳性,2例经根除Hp治疗获治愈。结论:胃MALT淋巴瘤起病较隐匿、病程较长。症状、体征不具特异性。内镜下形态呈多样性,病变累及范围广、部位多。多点深取活检及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是提高胃MALT淋巴瘤确诊率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方法。Hp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内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PTEN蛋白和Caspase-3表达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宏伟 郑华川 +2 位作者 吴东瑛 张素敏 辛彦 《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Caspase鄄3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6例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编码产物和细胞凋亡关键酶Caspase鄄3表达情况,并对胃淋巴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特征...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Caspase鄄3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6例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编码产物和细胞凋亡关键酶Caspase鄄3表达情况,并对胃淋巴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胃原发恶性淋巴瘤中28例PTEN表达阳性,阳性率50.0%(28/56),较非癌胃黏膜表达(96.4%,27/28)明显下降(P<0.05)。PTEN表达与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aspase鄄3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组织中阳性率76.8%(43/56),显著低于浅层胃黏膜表达率96.4%(27/28,P<0.05)。PTEN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Caspase鄄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通过影响Caspase鄄3的活性而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TEN CASPASE-3 胃原发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胃MALT型淋巴瘤60例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BCL-10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向荣 吴丽莉 马大烈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7-39,i0008,共4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BCL-10表达情况。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1.07,中位年龄52岁。BCL-10核阳性...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BCL-10表达情况。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1.07,中位年龄52岁。BCL-10核阳性率在淋巴结被累及与未被累及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与浸润肌层至浆膜层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BCL-10核表达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增强,可能单纯抗HP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恶性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江 朱虹 +4 位作者 张垒 杨桂芬 胡裕效 王新刚 桂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胃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胃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7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患者,包括1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和1例NK/T细胞淋巴瘤,... 目的:分析胃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胃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7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患者,包括1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和1例NK/T细胞淋巴瘤,均在治疗前行PET/CT显像。结果:胃淋巴瘤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FDG代谢为主要特征,6例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7例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3例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1例呈Ⅳ型表现(胃壁多发结节样增厚伴FDG代谢串珠样增高);PET/CT评价4例仅累及胃壁,3例累及胃壁和淋巴结,10例累及胃壁、淋巴结和其它脏器。结论:胃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以Ⅰ型和Ⅱ型更为多见;18F-FDG PET/CT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病情全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MSCT及X线钡餐造影对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葛绪波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41-42,53,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及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浸润型胃淋巴瘤和24例浸润型胃癌患者MSCT及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的影像表现。观察病变部位、胃壁厚度、强化程度、胃腔、黏... 目的探讨MSCT及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浸润型胃淋巴瘤和24例浸润型胃癌患者MSCT及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的影像表现。观察病变部位、胃壁厚度、强化程度、胃腔、黏膜及浆膜改变特征、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侵犯特点。结果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累及多部位者分别占77%和16%。胃壁厚度分别为7-60mm(平均为21.3mm)和8-26mm(平均为12.4mm)。增强后胃淋巴瘤呈轻中度强化,强化增加值小于20HU,少见坏死;浸润型胃癌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并可见黏膜面出现"白线征"。胃腔形态固定、狭窄及梗阻者分别占8%和100%。病变部胃腔扩张度大于50%者分别为92%和0%。显示病灶处胃壁浆膜面光滑,胃周脂肪间隙清晰者分别占92%和0%。肝脾肿大者分别为85%和0%。肾门以下腹膜后淋巴结浸润者分别为61%和8.3%。两组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结合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气钡双对比造影 浸润型胃淋巴瘤 浸润型胃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