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炎症中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NOS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志中 赵皿 周中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NO与牙髓炎性痛过敏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牙髓炎症不同阶段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NO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在与传递伤害性信... 目的:探讨NO与牙髓炎性痛过敏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牙髓炎症不同阶段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NO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在与传递伤害性信息有关的三叉神经节中、小型细胞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Ⅱ层均有NOS阳性神经元的出现;三叉神经节在牙髓炎症14d组、21d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炎症14d组阳性神经元均有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一氧化氮合酶 三叉神经节 病理
下载PDF
跨越神经节追踪中HRP运输规律的探讨
2
作者 曹长青 李继硕 秦秉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223-232,289,共11页
用家兔37只,向左侧小腿三头肌神经(肌神经)和右侧腓肠皮神经(皮神经)注入HRP溶液,分别存活51/2、6、7、10、12、15、18、21、24小时及2、3、5、14、16、18、19天。TMB反应。在光镜下观察后根节细胞及脊髓内初级传入纤维及终末的标记状... 用家兔37只,向左侧小腿三头肌神经(肌神经)和右侧腓肠皮神经(皮神经)注入HRP溶液,分别存活51/2、6、7、10、12、15、18、21、24小时及2、3、5、14、16、18、19天。TMB反应。在光镜下观察后根节细胞及脊髓内初级传入纤维及终末的标记状态及消长过程,取得了下列几点规律性认识。1.后根节从6小时出现标记细胞,到18—19天标记完全消退。全程经历了标记由淡变浓又变淡终于消失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增长期、高峰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小细胞标记出现早(6h)、消退也早(5天时巳有很多消退);大细胞标记出现迟、消退也慢。反映着神经元摄取的HRP量的多少决定着细胞标记程度和标记存续时间的长短。2.髓内的纤维和终末从12小时出现标记,5天全部消褪,也是细纤维先出现、先消退,粗纤维后出现、后消退。3.各种不同类型的后根节细胞的标记消退形式也不相同。小细胞或中小细胞胞体内的酶颗粒均匀地变淡而全面消退;中型细胞则靠近胞膜处先消退,核周围的酶颗粒暂时保留;大及特大型细胞胞体内出现空泡,有的空泡融合形成大的空泡,核也随之偏位,显示为退行性变。4.在跨节传递过程中,逆行运输的速度快于顺行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浆运输 HRP 后根节及脊髓内标记 家兔
下载PDF
鞘内注射Cav3.3反义寡聚核苷酸对CCD大鼠痛阈的影响
3
作者 李张军 方志源 +1 位作者 曾因明 文先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Cav3.3反义寡聚核苷酸对慢性背根节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大鼠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Cav3.3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方法鞘内置管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行为学n=8,):CCD...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Cav3.3反义寡聚核苷酸对慢性背根节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大鼠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Cav3.3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方法鞘内置管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行为学n=8,):CCD+NS组、CCD+Cav3.3反义核苷酸组(CCD+Cav3.3-AS)、CCD+Cav3.3错义核苷酸组(CCD+Cav3.3-MM)、假手术(sham)+NS组。各组大鼠在CCD或sham后第1天开始连续4d每天两次鞘内分别注射Cav3.3-AS、Cav3.3-MM12.5μg/10μl或NS10μl,行为学部分分别观察术后1、3、5、7、10、14d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 l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结果鞘内注射Cav3.3反义寡聚核苷酸能显著延缓CCD大鼠痛敏的形成,在CCD术后10d才形成与CCD+NS组类似的痛敏,而鞘内注射Cav3.3错义核苷酸则与NS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脊髓Cav3.3参与神经病理痛的形成,抑制脊髓Cav3.3基因的表达具有疼痛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T型钙通道 慢性背根节压迫 脊髓
下载PDF
炎性痛大鼠脊髓和背根节P2X_3受体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杜璐 张金海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致炎后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热辐射刺激法及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痛阈,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后不同时间其相... 目的观察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致炎后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热辐射刺激法及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痛阈,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后不同时间其相应节段(L4~L6)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后动物出现热痛敏和机械性痛敏,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均下降,于12 h达最低,7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免疫组化显示相应节段(L4~L6)脊髓背角P2X3受体免疫反应在注射角叉菜胶24 h后明显增强(P<0.01),72 h表达强度最高,168 h恢复至正常,并且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神经元数12 h开始明显增加(P<0.01),持续至72 h,168 h恢复至正常。结论角叉菜胶所致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活化,表达明显上调,表明P2X3受体在炎性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3受体 背根神经节 脊髓 角叉菜胶 疼痛
下载PDF
神经端侧缝合后趋化性的神经元逆行示踪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虞庆 王涛 顾玉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应用神经元荧光逆行示踪技术探讨外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趋化性问题。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端侧缝合肌皮神经主干标记组、正常肌皮神经主干标记组、端侧缝合肌皮神经肌支标记组和正常肌皮神经肌支标记组,每... 目的应用神经元荧光逆行示踪技术探讨外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趋化性问题。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端侧缝合肌皮神经主干标记组、正常肌皮神经主干标记组、端侧缝合肌皮神经肌支标记组和正常肌皮神经肌支标记组,每组10只。端侧缝合的两组切断肌皮神经,尺神经后内侧方外膜开窗,将肌皮神经和开窗的尺神经外膜做端侧缝合.正常对照两组仅显露肌皮神经和尺神经。5个月后采用Fluoro-Gold荧光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第一、二组肌皮神经主干和第三、四组肌皮神经肌支,精确计数各组大鼠脊髓C5~T1前角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结果在肌皮神经主干标记两组中,端侧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占正常组的30.0%(P〈0.01);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数目占正常组的28.1%(P〈0.01),运动神经元比例为0.36±0.09,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皮神经肌支标记两组中,端侧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占正常组的38.1%(P〈0.01),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数目占正常组的70.2%(P〉0.05),运动神经元比例为0.40±0.14,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侧方出芽对特定靶器官的趋化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 端侧缝合 神经元 神经趋化性 脊髓 背根神经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