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联用治疗恶性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蔡贤铮 陈昌 +1 位作者 郑贤育 王香凤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3期104-105,共2页
为提高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治愈率和消除配子体,作者选择了口服双氢青蒿素咯萘啶组合联用。于 1996 年秋,在海南省对氯喹及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80% 和70% 的恶性疟流行区,进行治疗恶性疟的初步观察。双氢青蒿素总剂量20... 为提高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治愈率和消除配子体,作者选择了口服双氢青蒿素咯萘啶组合联用。于 1996 年秋,在海南省对氯喹及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80% 和70% 的恶性疟流行区,进行治疗恶性疟的初步观察。双氢青蒿素总剂量200m g,咯萘啶800m g,均等分2 剂,间隔12- 24h服第二剂。共治恶性疟 10 例,平均退热时间为231±127h;无性体原虫平均转阴时间为 344±100h;药后追踪观察28d,其中7 例追踪 40d,均未见原虫复燃。治前查见配子体低密度的1 例,高密度的2 例,分别于药后d3,d14 及 d20转阴。结果表明,本治疗方案疗程短、治愈率高、可消除配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咯萘啶 配伍 恶性疟 无性体 疟疾
下载PDF
龟鳖类寄生血簇虫六新种 被引量:7
2
作者 柴建原 陈启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9-137,共9页
血簇虫(Haemogregarina Danilewsky,1885)属真球虫目(Eucoccidia)血簇虫科(Haemogregarinidae),这一属的寄生虫,其寄主以爬行动物为主,两栖动物和鱼类也有寄生。至今已记载有300余种。龟鳖类的血簇虫研究,国内尚无报道。作者在1984年3月... 血簇虫(Haemogregarina Danilewsky,1885)属真球虫目(Eucoccidia)血簇虫科(Haemogregarinidae),这一属的寄生虫,其寄主以爬行动物为主,两栖动物和鱼类也有寄生。至今已记载有300余种。龟鳖类的血簇虫研究,国内尚无报道。作者在1984年3月-1985年3月,对我国龟鳖类寄生的血簇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簇虫 寄生 新种 龟鳖类
下载PDF
疟原虫有性阶段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柯嘉 刘聪 +3 位作者 李彦霖 李小鸽 刘彦 李贞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疟疾的传播依赖于疟原虫在脊椎动物和按蚊两个宿主内的交替发育。疟原虫有性配子体阶段是其从脊椎动物传递至按蚊的唯一阶段。疟原虫的有性转化、有性发育和配子发生对疟原虫的传播起重要作用。深...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疟疾的传播依赖于疟原虫在脊椎动物和按蚊两个宿主内的交替发育。疟原虫有性配子体阶段是其从脊椎动物传递至按蚊的唯一阶段。疟原虫的有性转化、有性发育和配子发生对疟原虫的传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疟原虫有性阶段的基因表达及相关调控机制,有助于筛选新的抗疟药物或疫苗靶点。本文对疟原虫有性阶段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断疟疾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配子体 转录调控 ApiAP2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抗疟药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及乙胺嘧啶配伍治疗恶性疟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昌 蔡贤铮 +2 位作者 车立刚 陈怀录 蒋妙根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7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本文对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配伍,多年来在海南和云南的抗药性地区治疗恶性疟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这种配伍不宜用于抗药性恶性疟地区的防治。因为:(1)未能明显地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该种伍用产生抗药性,纵向监测于用药8年... 本文对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配伍,多年来在海南和云南的抗药性地区治疗恶性疟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这种配伍不宜用于抗药性恶性疟地区的防治。因为:(1)未能明显地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该种伍用产生抗药性,纵向监测于用药8年后,出现RⅢ病列,药后24h的减虫率明显下降(P<0.05);(2)恶性疟治疗后28d,60%左右的病例仍携带配子体,经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血餐后,在诞腺中可查见子孢子,表明此种配伍治疗后,会引起恶性疟的传播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萘啶 磺胺多辛 恶性疟 抗药性 配子体
下载PDF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各期虫体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殷中琼 汪开毓 +1 位作者 贾仁勇 刘世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3-516,共4页
采取同居感染病鸡的外周血液 ,观察研究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 (LeucocytozoonCaulleryi)不同发育阶段的裂殖子和配子体的形态特点。光镜下 ,裂殖子呈圆点状 ,胞核圆形 ,着染紫红色 ,胞浆少量呈淡蓝色 ,位于血浆和血细胞内 ,配子体呈圆形... 采取同居感染病鸡的外周血液 ,观察研究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 (LeucocytozoonCaulleryi)不同发育阶段的裂殖子和配子体的形态特点。光镜下 ,裂殖子呈圆点状 ,胞核圆形 ,着染紫红色 ,胞浆少量呈淡蓝色 ,位于血浆和血细胞内 ,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 ,雌配子体 (大配子体 )虫体深蓝色 ,核较小 ,呈深粉红色 ,平均直径 16 6 5× 15 79μm ,雄配子体 (小配子体 )为淡蓝色 ,核较大 ,染色较雌配子体浅 ,平均直径为 11 2 7× 11 10 μm。电镜下 ,裂殖子呈圆形或卵圆形 ,外包有两层膜 ,外膜较薄 ,内膜较厚 ,内包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核 ,位于红细胞细胞质内早期发育的配子体呈球形 ,表面隐约可见两层膜 ,细胞核大而淡染 ,位于中央 ,核膜呈双层 ,中间有明显的空隙 ,细胞质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细微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 形态结构 裂殖子 配子体
下载PDF
蒿甲醚或青蒿琥酯与咯萘啶联用治疗恶性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蔡贤铮 车立刚 +2 位作者 陈昌 郑贤育 王香风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4期156-158,共3页
采用青蒿素类衍生物与咯萘啶组成一系列配伍:蒿甲醚(300  ) 与咯萘啶(800  )(A组方)以及青蒿琥酯(300 ) 与咯萘啶(800  )(B组方) 联用,治疗无合并症恶性疟。总剂量均等分为2 剂,间隔12 ~24... 采用青蒿素类衍生物与咯萘啶组成一系列配伍:蒿甲醚(300  ) 与咯萘啶(800  )(A组方)以及青蒿琥酯(300 ) 与咯萘啶(800  )(B组方) 联用,治疗无合并症恶性疟。总剂量均等分为2 剂,间隔12 ~24h 服完。在海南省与云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进行A 及B组方治疗恶性疟的临床试用。A组方治疗10 例,平均退热及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22-20h ±13-74h(6 ~50h) 和35-90h±12-91h(18 ~66h) ;B组方治疗的9 例,则分别为15-22h ±6-76h(8 ~26h) 和29-89h ±9-57h(15 ~41h) 。A组方中追踪28d 的9 例,均末见原虫复燃;B组方治疗的9 例中追踪30d 的6例,追踪至15 ~21d 的3 例,也均末见原虫复燃。在A 组方治疗的病例中,服药前有3 例带有配子体,其中2 例于给药后d4 及d15 转阴;另1 例d5 仍见配子体,但因该例自动出院而中断观察。在B组方治疗的病例中,服药前有1 例带有配子体,在药后d4 转阴,另8 例在给药前后均末查见配子体。以上结果显示,在减少剂量、缩短疗程的情况下,仍可获得高治愈率、低副反应和清除配子体,有利于阻断抗性疟原虫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萘啶 蒿甲醚 青蒿琥酯 配子体 疟疾 治疗
下载PDF
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干涉滤光片(Kawamoto法)对疟原虫的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国君 康杨 肖宁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4年第2期41-42,共2页
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干涉滤光片(Kawamoto法)对疟原虫的观察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许国君,康杨,肖宁荧光显微术用于检测疟原虫是一种较敏感和快速的方法.其中吖啶橙染色技术尤为简便、实用,这已在QBC... 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干涉滤光片(Kawamoto法)对疟原虫的观察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许国君,康杨,肖宁荧光显微术用于检测疟原虫是一种较敏感和快速的方法.其中吖啶橙染色技术尤为简便、实用,这已在QBC技术[1]、塑料管浓集血样吖啶橙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滤光片 疟原虫 显微镜
下载PDF
隐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及排囊的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庆平 苏经华 +7 位作者 李存辉 吴翊钦 陈莲云 赵子庆 黄妙辉 吴斌 陈达光 林秋聿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共3页
本文通过动物感染观察隐孢子虫的排囊情况,发现多数为持续排囊,少数呈间歇性排囊,同时通过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对此虫的致病机制和生活史做了探讨。
关键词 隐孢子虫 排囊 裂殖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输入性重症恶性疟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佘丹娅 卢丽丹 +2 位作者 兰子尧 黄雨婷 梁文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9-270,F0003,共3页
2019年10月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该患者于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科特迪瓦从事户外广告工作,除蚊香外未采取其他防蚊措施,期间曾感染疟原虫2次。患者入院时意识呈昏睡状,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呼吸稍急促,... 2019年10月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该患者于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科特迪瓦从事户外广告工作,除蚊香外未采取其他防蚊措施,期间曾感染疟原虫2次。患者入院时意识呈昏睡状,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呼吸稍急促,伴脑损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严重贫血、酸中毒等多种症状。实验室检查、疟原虫抗原检测均呈阳性,血涂片检测发现恶性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巢式PCR可扩增出恶性疟条带。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恶性疟原虫单一感染。给予患者规范抗疟治疗,并全程监测原虫密度,药物效果显著。治愈出院后随访无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外周血 环状体 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原文传递
疟疾传播阻断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姗姗 赵龙玉 +4 位作者 全芯 薛庆节 谭文彬 李士根 杜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9-1236,共8页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蚊虫易被疟原虫感染并传播病原体是消除疟疾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疟疾传播阻断疫苗旨在阻断疟原虫在蚊体内的生活史过程,免除蚊的感染,从而阻止疟疾传播。与其...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蚊虫易被疟原虫感染并传播病原体是消除疟疾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疟疾传播阻断疫苗旨在阻断疟原虫在蚊体内的生活史过程,免除蚊的感染,从而阻止疟疾传播。与其他防控策略联合使用,有望促进流行区疟疾的消除乃至根除。本文综述了疟疾传播阻断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传播阻断免疫进行概述,以期为疟疾传播阻断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传播阻断疫苗 配子体 免疫 综述
原文传递
应用二氧化碳培养箱连续培养大量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学年 冯正 +3 位作者 杨柏林 王聚君 胡薇 倪齐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为建立在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连续培养大量恶性疟原虫(P.f)配子体(G)的方法。方法:使用加入不同量NaHCO3的培养基,观察比较G的消长。结果:在培养第5d(d5)出现G,至d11-d13达到高峰;实验... 目的:为建立在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连续培养大量恶性疟原虫(P.f)配子体(G)的方法。方法:使用加入不同量NaHCO3的培养基,观察比较G的消长。结果:在培养第5d(d5)出现G,至d11-d13达到高峰;实验组与对照组G的峰值分别为1.88%±0.61%和1.29%±0.41%(P<0.05),表明实验组培养后期使用含较高浓度NaHCO3的完全培养基,有助于G的分化。Ⅰ-Ⅴ期G的高峰分别出现于培养d5、d7、d11、d13和d15。d15V期G率为7.1%—52.6%,平均为24.3%。雌、雄G比例为12.8∶1。原虫从液氮中取出复苏后,加入新鲜红细胞连续分皿24代,仍保持较高的产生G的能力。经薄膜饲血器多次人工感染斯氏按蚊(Anophelesstephensi),解剖328只蚊胃,未见卵囊。结论:本虫株使用该方法可以持续稳定地取得大量P.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配子体 培养箱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Pb22截短蛋白免疫血清的传播阻断能力的研究
12
作者 于鑫鑫 赵碧宁 +4 位作者 吴宇迪 原千舒 刘珊 曹雅明 刘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86-92,共7页
为探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22蛋白免疫血清的传播阻断能力,应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Pb22截短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免疫血清。IFA实验证明Pb22截短蛋白免疫血清均可与疟原虫天然抗原结合。通过传播阻断实验,比较了Pb22截短... 为探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22蛋白免疫血清的传播阻断能力,应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Pb22截短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免疫血清。IFA实验证明Pb22截短蛋白免疫血清均可与疟原虫天然抗原结合。通过传播阻断实验,比较了Pb22截短蛋白和全长蛋白免疫血清的传播阻断效果,证明截短蛋白和全长蛋白对雄配子体出丝均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全长蛋白免疫小鼠的雄配子体出丝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截短蛋白免疫小鼠的雄性配子体出丝具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全长蛋白和截短蛋白免疫小鼠的动合子形成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抗Pb22截短蛋白免疫血清具有传播阻断能力,但阻断效果不如全长蛋白免疫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伯氏疟原虫 Pb22 截短蛋白 传播阻断疫苗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IL-6对约氏疟原虫配子体感染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复生 王兴相 +1 位作者 段建华 况明书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74-276,共3页
在血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第54h、70h分别皮下注射1000U人IL-6或血传感染后第70h静注2000U人IL-6,在第72h分别被斯氏按蚊吸血,吸血后第7d解剖蚊胃,观察其感染率、感染度。结果表明:按不同途径、不同... 在血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第54h、70h分别皮下注射1000U人IL-6或血传感染后第70h静注2000U人IL-6,在第72h分别被斯氏按蚊吸血,吸血后第7d解剖蚊胃,观察其感染率、感染度。结果表明:按不同途径、不同时间给感染小鼠注入IL-62000U,与对照组相比,对按蚊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约氏疟原虫 配子体 感染力 疟疾
下载PDF
CLIP-PCR直接检测血液中疟原虫雌性配子体特异转录产物s25 mRNA
14
作者 杨珺源 骈红茹 +1 位作者 杨明珠 郑直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疟原虫雌性配子体的分子检测法。方法根据疟原虫雌性配子体特异性mRNA靶标(待测靶序列)即动合子表面蛋白(s25)的转录产物,设计特异性的捕获探针和连接探针。血液样品经裂解释放的mRNAs,无需核酸提取,通过“三明治”杂交被... 目的建立一种疟原虫雌性配子体的分子检测法。方法根据疟原虫雌性配子体特异性mRNA靶标(待测靶序列)即动合子表面蛋白(s25)的转录产物,设计特异性的捕获探针和连接探针。血液样品经裂解释放的mRNAs,无需核酸提取,通过“三明治”杂交被捕获到96孔板表面。洗去未结合探针后,将结合在mRNA靶标上的连接探针进行连接,得到两端为特殊设计序列的单链扩增模板。再用通用引物进行染料法qPCR扩增,或在端部设计TaqMan探针序列,用通用引物和通用TaqMan探针进行探针法qPCR扩增。评价这一基于捕获和连接扩增的方法(CLIP-PCR)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并与普通的RT-qPCR方法进行比较,将其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该CLIP-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普通的RT-qPCR一样,均可检测低至11拷贝数的s25 mRNA靶标;而且该CLIP-PCR操作更简便。该CLIP-PCR可准确检测到疟疾患者血液中的雌性配子体。可将96个样品的检测时间缩短至3 h。结论建立了灵敏高效的染料法和通用TaqMan探针法CLIP-PCR检测疟原虫雌性配子体,为疟疾传播的控制、配子体大规模筛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配子体 检测方法 捕获 连接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体外培养实验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兆鸿 黄开国 +1 位作者 高白荷 李宗惠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4年第2期30-31,共2页
本文报告用蜡烛缸平皿法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对云南分离的FccBH1/YN和FccMD1两株进行培养获得成功,两株分别在4d和1d出现配子体,16d和10d达高峰.最高密度分别为135和123/10000RBC,V期... 本文报告用蜡烛缸平皿法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对云南分离的FccBH1/YN和FccMD1两株进行培养获得成功,两株分别在4d和1d出现配子体,16d和10d达高峰.最高密度分别为135和123/10000RBC,V期配子体最高密度为20和30/10000RBC,平均8.3和4.3/10000RBC.雌雄配子体比例为9:1和5:1,雄配子体可见出丝1—6条,表明配子体已达到成熟阶段,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配子体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配子体易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剑 孙晓东 +4 位作者 杨沅川 邓艳 周红宁 杨捷 刘慧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配子体携带危险因素,探讨恶性疟配子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阻断多重抗药性恶性疟传播。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同一研究小组2002~2010年在中缅边境地区纳入研究的恶性疟病例资料。结果分...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配子体携带危险因素,探讨恶性疟配子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阻断多重抗药性恶性疟传播。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同一研究小组2002~2010年在中缅边境地区纳入研究的恶性疟病例资料。结果分析567例恶性疟病例13项信息,其中77例携带配子体,配子体携带率为13.58%,几何平均配子体密度为(140.15±3.58)个/μl。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体温、对数无性体原虫密度、有疟史者末次发病时间、病程和2周内用药史为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含量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无性体原虫密度为主要危险因素(OR=0.322,OR95%CI为0.146~0.712)。结论近期获得疟疾保护性免疫力、不规范治疗和中重度贫血可能促进恶性疟配子体形成,配子体携带率随病程的延长和随无性体原虫密度的降低而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治疗,使用高效速效抗疟药和配子体杀灭药是减少配子体形成及阻断多重抗药性恶性疟传播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配子体 配子体形成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恒河猴外周血液中叶猴肝囊原虫配子体自然消长的观察
17
作者 吴军 胡黎娅 +3 位作者 赛白 黄建成 何建国 江静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3-46,共4页
通过对15只自然感染叶猴肝囊原虫的恒河猴进行连续90天的血检观察。结果表明叶猴肝囊原虫配子体密度在猴外周血液中呈不规则、间歇性变化。在15只猴中,依感染程度的不同,其原上配子体密度的变化呈4种不同的趋势。在成熟配子体中雄配... 通过对15只自然感染叶猴肝囊原虫的恒河猴进行连续90天的血检观察。结果表明叶猴肝囊原虫配子体密度在猴外周血液中呈不规则、间歇性变化。在15只猴中,依感染程度的不同,其原上配子体密度的变化呈4种不同的趋势。在成熟配子体中雄配子体所占的百分比明显小于雌配子体,其变化也呈无规则,间歇性,并与配子体总密度的变化无相关性。部分感染猴出现“自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叶猴肝囊原虫 配子体 自然消长
下载PDF
采用静态培养装置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研究
18
作者 张津利 段建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11-15,共5页
应用自制恒温恒气装置静态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培养第14d,4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B-1,FCC-901/YN,FCC-902/YN,FCC-903/YN的配子体率为0。46~1。54%,对照组为0。44~1.38%;... 应用自制恒温恒气装置静态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培养第14d,4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B-1,FCC-901/YN,FCC-902/YN,FCC-903/YN的配子体率为0。46~1。54%,对照组为0。44~1.38%;V期配子体率为5-20%,对照组为0-4%;V期配子体雄雌比例为1:4.00~1:9.00。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配子体绝对数没有明显差别,但前者的成熟配子体数明显多于后者,说明该培养方法更有利于配子体的成熟。4株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经人工膜饲喂按蚊,均未见卵囊形成。对FCC-903/YN株配子生殖过程的观察表明,其V期配子体可以发育成雌雄配子,在蚊胃血涂片中观察到极少量合子和动合子,说明上述配子体功能上已经成熟,但没有发现卵囊形成。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体外培养 配子体 静态培养
下载PDF
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慢性感染期对蚊媒感染性的研究
19
作者 黎藜 龙祖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26-29,共4页
用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感染猴,M1猴于接种后第380~487天期间,每天感染一批蚊媒,72d获阳性,阳性日可连续15~32d,蚊媒感染率最高达66.6%。M2猴于接种后第675~840天,原虫血症复燃6次,每次连续感... 用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感染猴,M1猴于接种后第380~487天期间,每天感染一批蚊媒,72d获阳性,阳性日可连续15~32d,蚊媒感染率最高达66.6%。M2猴于接种后第675~840天,原虫血症复燃6次,每次连续感染蚊媒3d,17批蚊媒均阳性,其中4次蚊媒感染率达90%~100%。原虫血症间隔1~1.5个月有一个回升高峰。结果表明,疟原虫慢性感染在疟疾流行病学上起着重要的传染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尾猴疟原虫 原虫血症 配子体 蚊媒感染率
下载PDF
疟原虫配子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20
作者 王公浩 彭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其生活史复杂,配子体是传播阶段。评估流行区无症状人群的配子体流行度,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清除配子体,对疟疾消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镜检方法检测配子体敏感性不高,且无性期原虫与配子体基因组一致,因... 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其生活史复杂,配子体是传播阶段。评估流行区无症状人群的配子体流行度,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清除配子体,对疟疾消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镜检方法检测配子体敏感性不高,且无性期原虫与配子体基因组一致,因此基因组检测方法也不适合检测配子体。缺乏敏感性高、高通量的配子体检测方法给疟疾消除策略的制定和筛选配子体药物带来了困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发出了检测疟原虫配子体的新方法,包括检测配子体期特异表达m RNA的分子检测方法、磁分选和转基因疟原虫方法。这些方法被应用于配子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筛选等方面,不仅使人们对配子体流行度有了全新认识,对其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筛选出了一批杀配子体药物。其中NASBA方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和高通量的优点,在现场应用方面显示出优势,但还存在试剂昂贵、需要特殊仪器等不足。配子体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将对消除疟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配子体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