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干旱灌区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变化 被引量:63
1
作者 牛秀群 李金花 +3 位作者 张俊莲 沈宝云 柴兆祥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6-243,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根际土壤镰刀菌分布与马铃薯连作之间的关系,以"大西洋"品种为试材,采用根残体分离法,研究了轮作和连作茬口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同茬口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8个种的镰刀菌,玉米-马铃薯轮作... 为了深入了解根际土壤镰刀菌分布与马铃薯连作之间的关系,以"大西洋"品种为试材,采用根残体分离法,研究了轮作和连作茬口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同茬口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8个种的镰刀菌,玉米-马铃薯轮作茬口的优势种为再育镰孢,分离频率为23.34%;连作1~3年茬口的优势种均为茄病镰孢,分离频率分别为30.78%,37.70%和45.48%。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镰刀菌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不同菌种的数量变化趋势各异,尖孢镰孢、茄病镰孢呈上升趋势,黄色镰孢、再育镰孢呈下降趋势,木贼镰孢变化较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马铃薯 连作
下载PDF
响应面法在紫杉醇产生菌发酵前体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2
作者 代文亮 程龙 陶文沂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72,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K178)发酵合成紫杉醇途径中一些可能的前体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苯甲酸钠和乙酸钠三个因素对紫杉醇产量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再通... 采用响应面法对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K178)发酵合成紫杉醇途径中一些可能的前体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苯甲酸钠和乙酸钠三个因素对紫杉醇产量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浓度为:苯丙氨酸2.8mg/L,苯甲酸钠31.8mg/L,乙酸钠3.3g/L。在优化条件下紫杉醇的产量达到242.6μg/L,较前体单因素实验最高值提高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mairei K178 紫杉醇 响应面法 前体 优化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58
3
作者 吴海燕 孙淑荣 +3 位作者 范作伟 刘春光 杨天宇 朱景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132,共4页
论述了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其防治对策,阐明了玉米茎腐病的侵染机制是腐霉菌在高温条件下主要的初侵染原,而镰刀菌因其超强的定殖能力而进行二次侵染,两种病原菌侵染致病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糖蛋白毒素。筛选功能菌株研制... 论述了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其防治对策,阐明了玉米茎腐病的侵染机制是腐霉菌在高温条件下主要的初侵染原,而镰刀菌因其超强的定殖能力而进行二次侵染,两种病原菌侵染致病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糖蛋白毒素。筛选功能菌株研制生防制剂和采取农业综合栽培措施将成为取代化学药剂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腐霉菌 镰刀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0
4
作者 孙旭光 王智群 +4 位作者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李然 武宇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与变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989~ 2 0 0 0年送检的 2 6 0 9份眼部真菌标本进行培养 ,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0 9份眼部...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与变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989~ 2 0 0 0年送检的 2 6 0 9份眼部真菌标本进行培养 ,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0 9份眼部真菌培养标本中 ,真菌培养阳性 775株 (2 9 70 % )。其中角膜标本 70 7株 (91 2 2 % ) ,结膜标本 2 2株 (2 84 % ) ,前房标本 15株 (1 94 % ) ,玻璃体标本 9株(1 16 % ) ,泪囊标本 3株 (0 39% ) ,其他 19株 (2 4 5 % )。培养阳性菌株季节特点 :1~ 6月份共培养出2 4 9株 (32 13% ) ,7~ 12月份培养出 5 2 6株 (6 7 87% ) ,两者比约 1∶2 1。主要培养阳性菌属为镰刀菌属 ,共 4 5 5株 (5 8 71% )。其中 1989~ 1994年共培养出阳性镰刀菌 96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5 3 6 3% ;1995~ 2 0 0 0年共培养出 35 9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6 0 2 3% ,后 6年较前 6年增加了 6 6 0 %。其次为曲霉菌属 ,共 130株 (16 77% ) ,前 6年培养出 4 0株 (2 2 35 % ) ,后 6年 90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15 10 % ,后 6年较前 6年下降 7 2 5 %。结论 镰刀菌属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眼部致病菌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真菌感染 病原学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原文传递
密花石斛菌根菌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静萍 郑师章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47-552,共6页
从引自福建的密花石斛(Dendrobiumdensiflorum)根部直接分离,得到真菌一株,经鉴定属镳刀属(Fusariumsp.)菌株,在兰花菌根菌种类研究工作中尚属首次报道.将该菌进行液体培养,经检测未发现有维... 从引自福建的密花石斛(Dendrobiumdensiflorum)根部直接分离,得到真菌一株,经鉴定属镳刀属(Fusariumsp.)菌株,在兰花菌根菌种类研究工作中尚属首次报道.将该菌进行液体培养,经检测未发现有维生素B1,却在其菌丝抽提液和菌培养液中明显检测到赤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菌根菌 镰刀菌 赤霉素 密花石斛
原文传递
镰刀菌ISSR标记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蕊倩 何瑞 +2 位作者 张跃兵 徐玉梅 王建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139-3146,共8页
【目的】建立镰刀菌ISSR反应体系和进行镰刀菌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ISSR-PCR技术,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和ISSR引物进行筛选和优化,通过聚类分析图对镰刀菌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镰刀菌ISSR-PCR分析最适宜... 【目的】建立镰刀菌ISSR反应体系和进行镰刀菌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ISSR-PCR技术,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和ISSR引物进行筛选和优化,通过聚类分析图对镰刀菌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镰刀菌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是以UBC885为引物,在20μl反应体系中,2.0mmol·L-1Mg2+,0.5UTaqDNA聚合酶,0.2mmol·L-1dNTPs,0.4μmol·L-1引物,30ng的DNA模板,退火温度为52℃。通过对27株镰刀菌进行了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的11个引物共扩增出79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5个,占总扩增片段的82.3%。依据扩增结果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构建了分子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7株镰刀菌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72~0.950,在0.67水平上,可分为3个类群,2个亚类群。【结论】建立了适合镰刀菌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ISSR标记技术在镰刀菌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差异性,此技术可用于镰刀菌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ISSR-PC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小麦中呕吐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姜冬梅 王荷 +3 位作者 武琳霞 王刘庆 王多 王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小麦是全球三大谷物之一。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病害之一,能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品质下降,而且镰刀菌还能产生多种真菌毒素,进一步危害小麦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其中,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是小麦中检出率... 小麦是全球三大谷物之一。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病害之一,能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品质下降,而且镰刀菌还能产生多种真菌毒素,进一步危害小麦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其中,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是小麦中检出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已成为关系小麦及其制品食用安全的重要问题。DON在小麦等谷物及其制品中的污染和防控是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对DON进行定期检测和污染分析,研究高效、安全的降解技术,确保消费者安全,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DON的理化性质及毒性、影响产生的因素、污染现状及防控与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小麦中DON的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呕吐毒素 镰刀菌 赤霉病 防控
下载PDF
青霉菌和镰刀菌对重金属Cd^(2+)、Cu^(2+)、Zn^(2+)和Pb^(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9
8
作者 潘蓉 曹理想 张仁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7-484,共8页
研究了青霉菌和镰刀菌对重金属Cd2+、Cu2+、Zn2+和Pb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复合重金属和不同培养基对菌株吸附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察氏液体培养基(CDM)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B)接种菌株,对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了青霉菌和镰刀菌对重金属Cd2+、Cu2+、Zn2+和Pb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复合重金属和不同培养基对菌株吸附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察氏液体培养基(CDM)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B)接种菌株,对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青霉菌和镰刀菌对Cd2+、Cu2+和Zn2+的吸附率随金属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吸附量随金属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浓度增加到较高值(300mg·L-1)时,Pb2+的吸附率开始下降,吸附量先逐渐增加后变化不大.菌丝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Pb2+的吸附率和吸附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金属,CDM培养青霉菌对300mg·L-1Pb2+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4.80mg·g-1.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抑制了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不同菌丝体对复合重金属的吸附量差异性较大,PDB培养混合菌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均较大,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DM培养菌丝体对Pb2+的吸附量均高于PDB培养菌丝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青霉菌 镰刀菌 复合 吸附
原文传递
镰刀菌研究概述 被引量:22
9
作者 林清洪 黄志宏 《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6年第1期51-56,共6页
概述镰刀菌分类进展、鉴定方法、危害情况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镰刀菌 分类 鉴定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Molecular Cyt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Wheat-Thinopyrum elongatum Addition,Substitution and Translocation Lines with a Novel Source of Resistance to Wheat Fusarium Head Blight 被引量:36
10
作者 Shulan Fu Zhenling Lv +4 位作者 Bao Qi Xiang Guo Jun Li Bao Liu Fangpu Ha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03-110,共8页
Thinopyrum elongatum (2n = 2x = 14, EE), a wild relative of wheat,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ly novel source of resistance to several major wheat diseases including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 In this study... Thinopyrum elongatum (2n = 2x = 14, EE), a wild relative of wheat,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ly novel source of resistance to several major wheat diseases including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wheat (cv. Chinese Spring, CS) substitution and ditelosomic lines, including Th. elongatum additions, were assessed for Type II resistance to FHB.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ines containing chromosome 7E of Th. elongatum gave a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to FHB, wherein the infection did not spread beyond the inoculated floret. Furthermore,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novel resistance gene(s) of 7E was located on the short-ann (7ES) based on sharp difference in FHB resistance between the two 7E ditelosomic lines for each arm. On the other hand, Th. elongatum chromosomes 5E and 6E likely contain gene(s) for susceptibility to FHB because the disease spreads rapidly within the inoculated spikes of these lines.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lien chromosomes in the addition and substitution lines were intact, and the lines did not contain discernible genomic aberrations. GISH and multicolor-GISH analyses were further performed on three trans- location lines that also showed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to FHB. Lines TA3499 and TA3695 were shown to contain one pair of wheat-Th. elongatum translocated chromosomes involving fragments of 7D plus a segment of the 7E, while line TA3493 was found to contain one pair of wheat-Th, elongatum translocated chromosomes involving the D- and A-genome chromosomes of wheat. Thus, this study has established that the short-arm of chromosome 7E of Th. elongatum harbors gene(s)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spreading of FHB, and chromatin of 7E introgressed into wheat chromosomes largely retained the resistance, implic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se lines as novel material for breeding FHB-resistant wheat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opyrum elongatum Alien addition lines Substitution lines fusarium Head Blight resistance (FHB)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原文传递
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丛丽丽 康俊梅 +2 位作者 张铁军 龙瑞才 杨青川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7-865,共9页
为了解河北廊坊、内蒙古临河和山西阳高县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于2013年采集疑似感染镰刀菌根腐病的苜蓿病株,在PSA和MGA等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后观察菌落、菌丝和大小孢子等形态特征。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筛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克... 为了解河北廊坊、内蒙古临河和山西阳高县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于2013年采集疑似感染镰刀菌根腐病的苜蓿病株,在PSA和MGA等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后观察菌落、菌丝和大小孢子等形态特征。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筛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克隆其rDNA-ITS和TEF-1α序列。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对分离出的代表性菌株进行快速鉴定,并通过回接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共分离6个菌株,分别命名为C1、C2、C3、C4、C5和L1。根据形态和分子共同鉴定:C1和C2为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C3、C4和C5为腐皮镰刀菌(F.solani),L1为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L1和C4菌株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均大于80%,病害严重指数分别为61.35%和59.26%。C2株系致病性最弱(DI 54.44%,DSI 29.63%)。C1、C3和C5菌株的发病率和致病性均无显著差异,发病率分别为66.66%,62.22%和65.55%;病害严重指数分别为42.59%,40.37%和3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腐病 镰刀菌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宋书华 林跃生 +4 位作者 黎明 孙明霞 梁志光 陈龙山 陈家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研究1999~2003年我院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化脓性角膜炎真菌涂片标本922份、连续性真菌培养标本1814份,并与我院1975~1986、1989~1997年两个阶段比较。结果涂片标本阳性率为27%(306/922),与培养的阳性... 目的研究1999~2003年我院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化脓性角膜炎真菌涂片标本922份、连续性真菌培养标本1814份,并与我院1975~1986、1989~1997年两个阶段比较。结果涂片标本阳性率为27%(306/922),与培养的阳性一致率为8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5%(456/1814);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比例为1:2.2;培养阳性的真菌菌株中,镰孢菌属占34%(155/456),曲霉菌属占26%(118/456);茄病镰孢菌和烟曲霉菌分别是最主要的致病菌株;与我院前两个阶段的资料比较曲霉菌的比例有明显下降而镰孢菌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另外,456份标本中80份伴有细菌培养阳性。结论目前,镰孢菌属和曲霉菌属是广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镰孢菌属 曲霉菌属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山东省小麦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德珍 李鹏昌 +2 位作者 陈晓霞 王彩霞 于金凤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明确山东省小麦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2—2014年从山东省10个地市采集小麦病株,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了185株分离物,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5.8S r DNA-ITS序列或TEF-1α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 为明确山东省小麦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2—2014年从山东省10个地市采集小麦病株,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了185株分离物,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5.8S r DNA-ITS序列或TEF-1α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中共得到135株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占分离病原菌总数的72.97%,属优势种群;50株镰孢属Fusarium菌株,其中14株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19株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17株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4种病原菌对鲁麦21号具有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的致病力较强,病情指数显著高于镰孢菌属真菌。研究表明,山东小麦根腐病主要是由麦根腐平脐蠕孢和镰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的,麦根腐平脐蠕孢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病 鉴定 麦根腐平脐蠕孢 镰孢菌属
原文传递
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关系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徐秀兰 吴学宏 +2 位作者 张国珍 张文华 李健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65-1570,共6页
目的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 目的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p.)、青霉属(Penicillium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sp.);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甜玉米442最高,达到99.3%,普通玉米农大108最低,仅为4.4%;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spp.)、平脐蠕孢属(Bipolarisspp.)和黑孢属(Nigrosporasp.),其中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平脐蠕孢属真菌为首次报道。除甜单22外,其余6个品种的甜玉米种子内部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品种。甜玉米种子多项活力指标显著低于普通玉米种子。结论种子内部带镰刀菌率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是影响甜玉米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种子带菌检测 镰刀菌 种子活力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几种野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周燚 刘暑艳 邹丽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年第2期30-32,38,共4页
本文以乙醇为溶剂 ,分别提取了瓦松、泽漆及一组中草药配方的有效成分 ;室内测定了三种提取液对 5种植物病原菌 (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 .vasinfectum ;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 ;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 本文以乙醇为溶剂 ,分别提取了瓦松、泽漆及一组中草药配方的有效成分 ;室内测定了三种提取液对 5种植物病原菌 (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 .vasinfectum ;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 ;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 .niveum ;仙人掌软腐病菌Erwiniachrysanthemipv.chrysanthemi;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pv .carotovora)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 :三种提取物对镰刀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且三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差异显著 ,其中瓦松的抑菌效果最强。当在 5 0mL培养基中加入 5mL不同提取液时 ,瓦松对不同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为 91 .39%~ 1 0 0 % ;中草药配方提取液对不同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 4 1 .1 1 %~ 85 .37% ;而泽漆提取液对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仅为 1 2 .86 %~ 2 1 .2 3% ;当在 5 0mL培养基中加入提取液体积降低为 2mL、1mL、0 .5mL时 ,三种提取液对三种镰刀菌的抑制效果骤然下降 ,但下降的梯度不一。对大白菜软腐病菌与魔芋软腐病菌而言也是瓦松的抑菌效果最强 ,中草药配方次之 ,泽漆的抑制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提取物 抑菌作用 瓦松 泽漆 中草药 镰刀菌 欧氏杆菌
下载PDF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志昕 王智群 +3 位作者 罗时运 李然 邓世靖 孙旭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培养阳性菌株681株,阳性率为31.25%,其中镰刀菌属394株(57.86%),曲霉菌属116株(17.03%)。培养阳性的标本中,角膜591株(86.78%)、房水29株(4.26%)、结膜22株(3.23%)、玻璃体22株(3.23%)、泪囊1株(0.15%)、其他16株(2.35%)。体外药物敏感性观察发现,镰刀菌中368株对那他敏感(93.40%),曲霉菌中107株对伊曲康唑敏感(92.24%)。结论镰刀菌属及曲霉菌属仍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眼部致病真菌菌属;镰刀菌对那他霉素最敏感,曲霉菌对伊曲康唑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感染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植物致病镰刀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林镇跃 阙友雄 +2 位作者 刘平武 黄有总 张木清 《中国糖料》 2014年第1期58-64,78,共8页
从植物镰刀菌病原菌的检测鉴定和多样性,病原的侵染及其与寄主植物的互作,致病基因的分析与进化,毒素的形成和甘蔗镰刀菌病害的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加以综述,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点和思路。
关键词 植物 镰刀菌 致病机理 进展
下载PDF
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8
作者 黄晓静 王少敏 +2 位作者 毛丹 苗水 季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3117-3128,共12页
镰刀属真菌毒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毒素,其种类繁多,污染率高,性质差异大,毒性也较强。本综述总结了较为常见的28种镰刀属真菌毒素(T-2毒素、HT-2毒素、蛇形毒素、新茄病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 镰刀属真菌毒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毒素,其种类繁多,污染率高,性质差异大,毒性也较强。本综述总结了较为常见的28种镰刀属真菌毒素(T-2毒素、HT-2毒素、蛇形毒素、新茄病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_1、B_2、B_3、串珠镰刀菌素、白僵菌素以及恩镰孢菌素等)近40年来体内、体外毒性研究资料,主要涵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致癌性、生长生殖毒性、致突变和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及血液毒性。同时对伏马毒素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他几种常见毒素间的协同毒性作用进行概述。体内毒性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口服和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而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为鸡、小鼠、大鼠和猪。体外毒性实验研究用细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人类巨核红细胞祖细胞以及动物肾脏上皮细胞等。对此类真菌毒素毒性的总结,可进一步加深对毒素的认识,并为食品、饲料及中药安全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镰刀菌属 毒性 协同毒性 食品 中药
下载PDF
马铃薯干腐病菌侵染过程中切片组织细胞壁降解酶的变化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杨志敏 毕阳 +5 位作者 李永才 寇宗红 包改红 刘成琨 王毅 王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目的】探讨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侵染过程中马铃薯切片组织主要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组织切片接种F.sulphureum后,不同培养天数取样... 【目的】探讨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侵染过程中马铃薯切片组织主要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组织切片接种F.sulphureum后,不同培养天数取样测定并比较分析主要CWDEs活性变化。【结果】F.sulphureum侵染的组织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果胶甲基酯酶(PME)、果胶裂解酶(PML),但PG、PMG、Cx、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酶。在侵染前期(1—3 d)PMG和Cx出现高峰,PG在后期(4—6 d)活性增高,而β-葡萄糖苷酶在整个侵染过程中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结论】CWDEs是F.sulphureum侵染和扩展过程中主要的致病因子,且各种CWDEs在致病中发挥作用的时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fusarium sulphureum 细胞壁降解酶 侵染
下载PDF
Screening for the Strain Highly Producing Antagonistic Substance from Bacillus subtilis B47 by UV Mutagenesis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静 朱建华 +3 位作者 林纬 黄永禄 袁高庆 黎起秦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4期68-72,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breed new strains which have higher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pathogens of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Method] The endophytic Bacillus subtilis B47 strain was obtained from toma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breed new strains which have higher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pathogens of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Method] The endophytic Bacillus subtilis B47 strain was obtained from tomato stems by UV mutagenesis for two consecutive times,then genetic stability as well a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utant strains were studied.[Resul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ll the three mutant strains F303,F304 and F30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74 strain.After subculture of 10 successive generations,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ll the three mutant strains for the pathogens of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 decreased,bu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305 strain decreased the least,indicating its best genetic stability among the tested strains.The antibacterial circle diameter of F305 strain was 5 mm larger than that of wild strain B47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The mutant strain F305 was in 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within 36 h and in stationary phase within 36-96 h,while its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was 35 ℃.F305 strain could grow in sodium salt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10%,but it grew bes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of F305 strain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of wild strain B47.[Conclusion] This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actorial production of antagonistic substance by B47 strain and new methods of preventing from the pathogens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SUBTILIS B47 STRAIN UV MUTAGENESIS Pathogens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 GER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