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征象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舒俊 孟小丽 +2 位作者 徐婉妮 张劲松 杨如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征象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Fuhrman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87例,将Ⅰ级与Ⅱ级共47例合并作为低级别组,Ⅲ级与Ⅳ级共40例合并作为高级别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 目的探讨MSCT征象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Fuhrman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87例,将Ⅰ级与Ⅱ级共47例合并作为低级别组,Ⅲ级与Ⅳ级共40例合并作为高级别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的CT征象,包括囊性肾癌、假包膜、肿瘤血管、肾周侵犯、淋巴结转移、肾静脉癌栓、钙化、坏死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低级别组囊性肾癌的发生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级别组肾周脂肪囊侵犯、肿瘤血管、淋巴结转移、肾静脉癌栓、钙化、坏死的发生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0、0.041、0.041、0.001、0.000)。结论 MSCT可用于初步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fuhrman分级
原文传递
不同病理分级肾透明细胞癌与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金坤 叶兆祥 +1 位作者 陈旭升 潘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MSCT表现特点与病理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0例CCRCC的MSCT表现,Fuhrman分级Ⅰ级、Ⅱ级及Ⅲ~Ⅳ级各60例,其中Ⅰ~Ⅱ级作为低级别CCRCC,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MSCT表现包括肿...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MSCT表现特点与病理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0例CCRCC的MSCT表现,Fuhrman分级Ⅰ级、Ⅱ级及Ⅲ~Ⅳ级各60例,其中Ⅰ~Ⅱ级作为低级别CCRCC,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MSCT表现包括肿块大小;肿块CT增强均匀性,强化程度和强化形式;肿瘤的肾窦或肾周侵犯情况,是否存在静脉瘤栓,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等,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上述CT表现与病理Fuhrman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CCRCC肿块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与低级别CCRC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6、20.95和26.51,P〈0.01)。结论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的CT表现多发生于高级别CCRCC;与之相反,低级别CCRCC则较少发生上述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fuhrman分级
原文传递
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志凌 曹云 +3 位作者 李再尚 蒋丽娟 李永红 周芳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总结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200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肾癌患者1005例,其中手术治疗的乳头状肾癌患者72例(7.2%),男60例,女12例。中位年龄50岁(21—75岁)。肿瘤中位直径5.8cm(0.5~24.0c... 目的总结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200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肾癌患者1005例,其中手术治疗的乳头状肾癌患者72例(7.2%),男60例,女12例。中位年龄50岁(21—75岁)。肿瘤中位直径5.8cm(0.5~24.0cm)。52例无症状;20例有症状者中血尿14例,腰痛6例。行开放手术63例(87.5%),腹腔镜手术9例(12.5%)。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8例(66.7%),肾部分切除术24例(33.3%)。总结乳头状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乳头状肾癌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16例,远处转移2例。病理分型:I型11例(15.3%),Ⅱ型61例(84.7%)。11例I型的Fuhrman分级均为I级;61例Ⅱ型的Fuhrman分级为Ⅱ级36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7—146个月),10例死于肾癌,1例死于心力衰竭,余61例存活。本组72例总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8.6%(10例死亡),其中I型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100.0%,Ⅱ型为75.5%(10例死亡)。Fuhrman分级I一Ⅳ级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0%(无死亡)、83.5%(4例死亡)、78.8%(2例死亡)和31.3%(4例死亡)。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肿瘤直径(HR=1.141,P=0.019)和Fuhrman分级(HR=3.034,P=0.004)是本组乳头状肾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I型乳头状肾癌相比,Ⅱ型乳头状肾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本组乳头状肾癌患者的肿瘤直径和Fuhrman分级是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乳头状肾癌 核分级 预后
原文传递
多b值DWI在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沈丽娟 周良平 +2 位作者 彭卫军 杨晓群 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而Fuhrman核级系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肾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而Fuhrman核级系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肾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Fuhrman核级的相关性,评价各指标在鉴别Fuhrman核级高级别与低级别肿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33例,后处理选择不同b值组合测量肿瘤ADC值,分析其与Fuhrman核级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性曲线评价不同b值组合所得ADC值在鉴别Fuhrman核级低级别(1、2级)及高级别(3、4级)CCRCC中的诊断效能。通过约登指数得出各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33例CCRCC患者中,Fuhrman核级1级1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2例,不同b值所得肿瘤ADC值(ADC_(0-800)ADC_(0-400-800)ADC_(0-600-1200)、ADC_(0-400-800-1200)及ADC_(tatal))与肿瘤Fuhrman核级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511、-0.603、-0.645、-0.610,其中ADC_(0-400-800-1200)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高。Fuhrman高级别组CCRCC的ADC值均明显低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9、0.757、0.813、0.844、0.835,以ADC_(0-400-800-1200)最大,但是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ADC值鉴别CCRCC高、低级别的灵敏度分别为86.7%、73.3%、60.0%、86.7%和86.7%;特异度分别为66.7%、77.8、72.2%、77.8%和72.2%。结论:ADC_(0-800)、ADC_(0-400-800)、ADC_(0-600-1200)、ADC_(0-400-800-1200)、ADC_(tatal)与肿瘤Fuhrman核级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并在鉴别Fuhrman核级高级别与低级别肿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fuhrman核级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颜蕾 杨光杰 +5 位作者 苗文杰 赵钰鋆 龚爱迪 崔景景 贾妍 王振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67-2271,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标签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Fuhrman分级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127例有明确Fuhrman分级的ccRCC患者为训练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62例患者为验证集。在皮质期、实质期及...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标签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Fuhrman分级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127例有明确Fuhrman分级的ccRCC患者为训练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62例患者为验证集。在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手工逐层进行肿瘤感兴趣区(ROI)的勾画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三期联合的影像组学标签。利用选择特征的线性拟合计算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得分。为了评估影像组学标签的增益价值,分别构建CT特征模型与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和CT特征的综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各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预测Fuhrman分级的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预测效能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决策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ccRCC Fuhrman分级的净获益。结果三期图像共提取4227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LASSO特征选择得到12个有鉴别意义的特征。训练集中,CT特征模型的AUC为0.723(95%CI:0.621~0.826),与影像组学标签联合构建的综合模型AUC为0.823(95%CI:0.621~0.826)。Delong检验结果表明训练集和验证集中CT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间的AU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决策曲线表明各模型术前预测ccRCC Fuhrman分级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净获益。结论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标签术前预测ccRCC Fuhrman分级具有较高的效能,对传统CT特征有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fuhrman分级 增强CT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代谢综合征与肾癌恶性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吕建敏 李霖 +6 位作者 刘溪 潘秀舞 黄海 杨启维 王林辉 崔心刚 徐丹枫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和肾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8例肾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单纯性肾癌组和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统计分析两组间肾癌Fuhrman分级的差异。结...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和肾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8例肾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单纯性肾癌组和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统计分析两组间肾癌Fuhrman分级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8例肾细胞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2.7±9.0)岁,男性451例,女性217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588例,非透明细胞癌80例。单纯肾癌组包含552例患者,平均年龄(62.5±9.0)岁,男性375例,女性177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486例,非透明细胞癌66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399例,Fuhrman分级Ⅲ、Ⅳ级153例;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包括116例患者,平均年龄(63.7±8.9)岁,男性76例,女性40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02例,非透明细胞癌14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71例,Fuhrman分级Ⅲ、Ⅳ级45例。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Fuhrman分级明显高于单纯肾癌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肾癌伴有代谢综合征预示了更高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肾细胞癌 fuhrman分级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 被引量:6
7
作者 隋时 辛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2-936,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分别应用目测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肝脏和降主动脉的标准摄取比值(SUR_(liver)、SUR_...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分别应用目测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肝脏和降主动脉的标准摄取比值(SUR_(liver)、SUR_(aorta)对病灶的^(18)F-FDG摄取进行评价。与病理结果对照,判定其对高级别(FuhrmanⅢ~Ⅳ级)病变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各参数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43例中的41例非囊性病变纳入后续分析。低、高级别组之间的SUV_(max)、SUR_(liver)及SUR_(aor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8、-5.630、-5.136,P均<0.001)。目测法、SUV_(max)、SUR_(liver)、SUR_(aort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87、0.87、0.91,灵敏度分别为62.50%、87.50%、87.50%、87.50%,特异度分别为87.88%、84.85%、87.88%、87.88%。SUR_(aorta)与目测法的ROI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8)。结论^(18)F-FDG PET/CT对肾透明细胞癌的Furhman分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UR_(aorta)是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 fuhrman分级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MSCT征象与Fuhrman分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砚满 田浩 +2 位作者 张青 张思琦 吴献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的MSCT征象,包括肿瘤位置、生长方式、边缘类型、肿瘤其他特征(包括包膜侵犯、同对侧肿瘤周围脂肪间隙CT值、肿瘤长径、...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的MSCT征象,包括肿瘤位置、生长方式、边缘类型、肿瘤其他特征(包括包膜侵犯、同对侧肿瘤周围脂肪间隙CT值、肿瘤长径、有无钙化、肿瘤密度是否均匀、肾周脂肪间隙密度),并与病理Fuhrman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之间肿瘤生长方式、边缘类型、肿瘤钙化及包膜侵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生长方式和边缘类型是预测低级别CCRCC的独立预测因素(OR=0.859182,P<0.05;OR=0.789602,P<0.05),肿瘤钙化和包膜侵犯是预测高级别CCRCC的独立预测因素(OR=0.899346,P<0.05;OR=0.896207,P<0.05)。结论 MSCT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CCRCC的Fuhrman分级,肿瘤生长方式、肿瘤边缘类型、包膜侵犯及肿瘤钙化构成了CCRCC的Fuhrman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MSCT有助于评估CCRCC的侵袭性评估,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fuhrman分级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T1期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参数与Fuhrman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窦欣 衡海艳 +6 位作者 陈光强 阳东荣 戴晓晓 张伟 徐亮 郭盛仁 范国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T1期(≤7cm)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与其Fuhrman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T.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31例;年龄(59.1±12.7)岁(26~7... 目的探讨T1期(≤7cm)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与其Fuhrman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T.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31例;年龄(59.1±12.7)岁(26~79岁);体重指数(24.0±2.8)kg/m^2(14.3~31.6kg/m^2)。肿瘤位于左肾55例,有肾47例。根据肿瘤Fuhrman分级分为低级别组(Fuhrman1~2级)和高级别组(Fuhrman3~4级)。低级别组67例,男46例,女21例;年龄(59.0±13.2)岁;体重指数(24.0±2.9)kg/m^2;高级别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8.8±11.8)岁;体重指数(24.2±2.7)kg/m^2。测量并计算肿瘤最大径、肿瘤各期绝对强化值(TEVX)和相对强化值(REVX,X=1为动脉期,X=2为静脉期)。记录患者检查用碘总量。比较组间肿瘤最大径、肿瘤TEVl、TEV2、REVl、REV2及用碘总量的差异。使用肿瘤TEVl、TEV2、REVl、REV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肿瘤分级进行预测。结果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肿瘤TEVl[(146.1±29.1)HU与(100.2±32.1)HU、TEV2[(98.2±22.9)Hu与(75.6±25.7)HU]、REV1(1.12±0.24与0.70±0.16)、REV2(0.67±0.17与0.54±0.1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1.8±15.4)mm和(45.3±17.0)mm,用碘总量分别为(33.3±5.0)g和(34.2±4.4)g,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V1、TEV2、REV1、REV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755、0.901、0.728,其中REV1判别效能最高,最佳临界值为0.93。结论通过测量及计算T1期肾透明细胞癌各期强化参数值有助于在术前预测肿瘤的Fuhrman分级,REV1≤0.93的肿瘤更倾向于高级别(Fuhrman 3~4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fuhrman分级
原文传递
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在肾透明细胞癌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柄恒 阚懿 +1 位作者 马赛 陈家存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75-477,50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肾根治性切除术并经病理诊断为ccRCC的114例患者。对照组收集同期... 目的探讨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肾根治性切除术并经病理诊断为ccRCC的114例患者。对照组收集同期124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RDW和PDW之间的差异。利用ROC曲线确定ccRCC患者术前RDW和PDW的最佳截点,根据其最佳截点把ccRCC分为高RDW和低RDW组,或高PDW组和低PDW组,并分析ccRCC患者RDW、PDW与肿瘤病理分期、Fuhrman分级的关系。结果ccRCC组的RDW和PDW分别为12.9%(12.5%~13.3%)和13.0%(11.8%~14.5%),健康对照组RDW和PDW分别为12.5%(12.2%~12.9%)和11.3%(10.3%~12.3%),ccRCC组RDW和PDW均高于对照组(P<0.01);约登指数显示RDW最佳截点为12.55%,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和53.2%;PDW的最佳截点为12.35%,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和75.8%;在单独分析ccRCC组时,发现高RDW和PDW往往伴随着高病理分期和Fuhrman分级(P<0.05)。结论相比较于正常体检者,术前RDW和PDW在ccRCC患者中显著升高,对ccRCC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且这2项指标与病理T分期和Fuhrman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 病理分期 fuhrman分级
下载PDF
基于影像特征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病理分级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钦钦 田冰 +4 位作者 边云 李晶 刘芳 郝强 陆建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评估基于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RENAL评分的CCRCC的Fuhrman分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低级别(I级+II级)和80例高级别(III级+IV级)CCRCC的各种增强CT图像特征及RENAL评分。利用训练集中的增强CT各种特征及RENAL评分结果构建CC... 目的评估基于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RENAL评分的CCRCC的Fuhrman分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低级别(I级+II级)和80例高级别(III级+IV级)CCRCC的各种增强CT图像特征及RENAL评分。利用训练集中的增强CT各种特征及RENAL评分结果构建CCRCC的病理分级预测模型,并使用验证集进行验证。ROC曲线下分析用于评估模型在区别不同病理分级CCRCC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在训练集中,肿瘤大小、皮髓期CT值变化比值[PAC,(皮髓期增强CT值-平扫CT值)/平扫CT值]、RENAL评分与两组肿瘤具有明显相关性。低级别CCRCC的肿瘤大小为29 mm、高级别组为39.47 mm(P<0.05)。高级别CCRCC的皮髓期PAC均值为5.24±0.37、低级别组为4.83±0.26(P<0.05)。高级别组RENAL评分总分的均值为8.28±1.17、低级别组为5.67±1.22。在验证集中,位置、皮髓期PAC及RENAL总分与两组肿瘤存在相关性。高级别CCRCC的皮髓期PAC为5.26±0.36、低级别组皮髓期PAC为4.82±0.22(P<0.05)。高级别组RENAL评分总分均值为8.5±0.97;低级别组为5.7±1.15.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皮髓期PAC及RENAL评分总分为CCRCC病理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7.09(2.41~20.85)和11.71(4.19~32.73)。皮髓期PAC及RENAL评分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分析有助于区别CCRCC的不同病理分级,诊断效能高达90%以上。结论RENAL评分和皮髓期PAC所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CCRCC的病理分级,可为预测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fuhrman分级 RENAL评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yclin T1与β-caten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弘 林宗明 +2 位作者 许乐 张建平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cyclin T1与β-caten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瘤旁正常组织中cyclin T1和β-catenin的表达。分别以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cyclin T1表达相关的因素。结果4... 目的探讨cyclin T1与β-caten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瘤旁正常组织中cyclin T1和β-catenin的表达。分别以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cyclin T1表达相关的因素。结果40例肾透明细胞癌中,37例(92.5%)cyclin T1表达阳性,其中14例(35%)为强阳性,肿瘤组织cyclin T1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χ2=9.038,P=0.003);36例(90%)肿瘤胞质β-catenin呈阳性表达,其中18例(45%)呈强阳性表达。单因素χ2检验显示cyclin T1表达分别与肿瘤的分级、β-catenin的胞质表达相关(P分别为0.039、0.014),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yclin T1表达只与β-catenin的胞质表达有关(P=0.018)。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中cyclin T1表达增强,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和β-catenin的胞质表达相关,可能是β-catenin下游目标基因产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细胞周期蛋白T1 Β连环蛋白 fuhrman分级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肾透明细胞癌分级和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卫杰 张志昱 +4 位作者 胡灿 周奇 欧阳骏 侯建全 张江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91-1795,共5页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肾脏透明细胞癌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3例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肾脏透明细胞癌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3例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肿瘤直径、分级及分期等信息。肿瘤分级采用1982年Fuhrman四级分类,将Ⅰ、Ⅱ级合并成高分化组,Ⅲ、Ⅳ级合并成低分化组。根据2010年TNM分期标准,将T1a、T1b期作为低分期组,T2a、T2b期作为高分期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分期与代谢综合征有关(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肿瘤病理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糖尿病和高血脂是肿瘤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Fuhrman分级、TNM分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代谢综合征 fuhrman分级 TNM分期
下载PDF
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轲 李关健 +8 位作者 杨鑫 豆涛涛 李维强 任庆广 王晓东 郜乐 贺毅 崔涛 马彬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临床分期为pT1a或pT1b,行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83例,比较不同年龄段、临床分期及Fuhrman分级患者1、3、5年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患... 目的探讨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临床分期为pT1a或pT1b,行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83例,比较不同年龄段、临床分期及Fuhrman分级患者1、3、5年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分期为pT1a与pT1b患者间、年龄<51岁患者与≥51岁患者间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Fuhrman分级组患者3、5年生存率均高于高分级组(P<0.05)。高Fuhrman分级是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切除术的早期透明细胞癌患者,Fuhrman分级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重要因素,高级别的患者应加强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早期 影响因素 fuhrman分级 预后 术后
下载PDF
Stage T1N0M0 renal cell carcinoma: the prognosis in Asian patients 被引量:2
15
作者 Zhi-Ling Zhang Wei Chen +5 位作者 Yong-Hong Li Zhuo-Wei Liu Jun-Hang Luo Weber Lau Min-Han Tan Fang-Jian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72-778,共7页
The prognostic features of T1N0M0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in Asian patients have not been well explored in large sample studies. In this study,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cords of 713 patients undergoing nep... The prognostic features of T1N0M0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in Asian patients have not been well explored in large sample studies. In this study,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cords of 713 patients undergoing nephrectomy for T1N0M0 RCC between 1991 and 2009 in three Asian hospital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independent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1N0M0 RCC prognosis among a series of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age, gender, tumor size, Fuhrman grade, and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388 of 713 patients had tumors 4.0 cm or smaller (stage T1a) and 325 of 713 patients had tumors 4.0-7.0 cm in size (stage T1b). Five-year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 rates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ere 96.0% and 93.5%,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ith T1b RCC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5-year CSS and RFS rates than did those with T1a RCC (CSS, 93.1% vs. 98.6%, P = 0.026; RFS, 90.0% vs. 96.5%, P < 0.001). Patients with low grade (grades I-II) tumors had a higher 5-year CSS (97.8% vs. 91.2%, P = 0.001) and RFS (95.5% vs. 85.5%, P < 0.001) rate than did those with high grade (grades I-II) tumors. More interestingly, when stratifying patients to T1a and T1b groups, the role of grade in distinguishing prognosis could be only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T1b disease. Cox regression showed tumor size and Fuhrman grade were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CSS and RF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1N0M0 RCC is excellent, and these results are comparable to previously reported studies in Western patients. Furthermore, our data indicates that patients with T1b disease and high Fuhrman grade have high risk of tumor recurrence and death, thus requiring more frequent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患者 预后 亚洲 碾压混凝土 舞台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能谱CT碘浓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病理Fuhrman分级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金坤 张鹏 +2 位作者 叶兆祥 陈旭升 曹文枫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4-1689,共6页
目的 评价应用能谱CT的能谱曲线及碘浓度值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Fuhrman级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 64个病灶的常规CT表现及增强皮髓质期(CMP)能谱CT表现,能谱CT主要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 目的 评价应用能谱CT的能谱曲线及碘浓度值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Fuhrman级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 64个病灶的常规CT表现及增强皮髓质期(CMP)能谱CT表现,能谱CT主要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能谱曲线、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其中Fuhrman分级低级别(Ⅰ~Ⅱ级)35例,病灶37个,高级别(Ⅲ~Ⅳ级)27例,病灶27个,依据不同病理Fuhrman级别对肿物常规CT表现及能谱CT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单独使用能谱CT或联合常规CT特征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能力。结果 CMP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碘浓度36.57±9.62 mg/ml和49.65±11.42 mg/ml,P〈0.001;NIC 0.61±0.13和0.92±0.16,P〈0.001)。碘浓度和NIC诊断高级别ccRC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935。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碘浓度0.811 mg/ml、81.1%、77.8%;NIC 0.745、86.5%、92.6%。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P=0.011)和肾周脂肪浸润(P=0.002)等常规CT影像学特征能作为鉴别高级别ccRCC的独立危险因素,将NIC列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可显著提高诊断高级别ccRCC的准确率(P=0.001)。结论 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结合常规CT表现,可以提高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准确率,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能谱CT 能谱曲线 碘浓度 fuhrman分级
原文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中EphA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肖 魏雪 +3 位作者 章如松 马恒辉 陆珍凤 王建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5-1117,1122,共4页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 A1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s,R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4例肾透明细胞癌、18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乳头状癌组织中Eph A1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 A1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s,R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4例肾透明细胞癌、18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乳头状癌组织中Eph A1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Eph A1在正常肾小管中高表达。Eph A1蛋白在64.6%(93/144)肾透明细胞癌中呈阴性或弱阳性,35.4%(51/144)呈阳性。Eph A1蛋白在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中均呈阳性。Eph A1蛋白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年龄(P<0.001)、性别(P=0.016)以及核级(P<0.001)有关,与肿瘤直径无关(P=0.316)。结论 Eph A1蛋白有可能成为肾透明细胞癌临床预后的新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癌 EphA1 受体酪氨酸激酶 fuhrman核级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表现与Fuhrman核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盼盼 康旭 杨浩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766-1769,共4页
目的探究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表现与Fuhrman核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RCC患者... 目的探究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表现与Fuhrman核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RCC患者不同Fuhrman核分级的影响因素。结果125例CCRCC患者中Fuhrman核分级为Ⅰ、Ⅱ、Ⅲ、Ⅳ级者分别为22例、66例、35例、2例,低级别组88例,高级别组37例;低级别组患者的动脉期CT值,衰减值△P2,强化率△R1、△R2明显高于高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其他CT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患者的假包膜完整率及强化环完整率分别为51.14%、69.32%,明显高于高级别组的18.92%、2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为(5.03±2.21)cm,明显小于高级别组的(6.85±3.0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CT值、假包膜、强化环为不同Fuhrman核分级CCRCC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CRCC的CT表现与Fuhrman核分级密切相关,肿瘤增强早期强化程度随Fuhrman核分级的降低而增加,延迟期肿瘤CT值降低。肿瘤直径随Fuhrman核分级增加而增大,侵袭性越强,假包膜被破坏则完整性越差,临床上可通过CT表现对CCRCC恶性程度进行初步判断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fuhrman核分级 相关性
下载PDF
小视野DWI的ADC值在肾透明细胞癌分级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健斐 王佳 +3 位作者 李莹 杨素君 王玉芳 楚坤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04-106,110,共4页
目的应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 FOV DWI)研究肾透明细胞癌,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其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行r FOV DWI扫描,b值为(0、800s/mm2),术后病理分级采用Fuhrman病理分... 目的应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 FOV DWI)研究肾透明细胞癌,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其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行r FOV DWI扫描,b值为(0、800s/mm2),术后病理分级采用Fuhrman病理分级法进行分级,共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Ⅲ~Ⅳ级为高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参数价值的准确性。结果高级别组透明细胞癌ADC值较低级别组显著偏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01)。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最优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6×10-3mm2/s,81.0%,100%。此外,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10);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 FOV DWI的ADC值对透明细胞癌的分级评价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肾透明细胞癌 fuhrman病理分级法
下载PDF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兆宇 沈立文 +6 位作者 潘靓 孙军 陈杰 沈楠 俞胜男 邢伟 张龙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5-791,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术前Fuhrman核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0...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术前Fuhrman核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和验证集(39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FuhrmanⅠ、Ⅱ级纳入低级别组(96例,训练集65例、验证集31例),FuhrmanⅢ、Ⅳ级纳入高级别组(33例,训练集25例、验证集8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于T1WI、T2WI、Dixon纯水相、Dixon纯脂相、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血氧水平依赖(BOLD)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每个ROI分别提取396个纹理特征。在训练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Mann-Whitney U检验、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法、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法行特征降维,获取最佳纹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效能。结果共筛选出4个SWI、1个T2WI以及1个BOLD纹理特征用于建模。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59(0.770~0.923)和0.883(0.740~0.964),特异度分别为95.4%和87.1%,灵敏度分别为68.0%和87.5%,准确度分别为87.8%和87.2%。结论基于T2WI、SWI和BOLD图像建立的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ccRCC Fuhrman核分级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fuhrman核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