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区局部冻伤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永 刘宇 +4 位作者 薛晓东 历志 孟浩 尹宗涛 王辉山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调查寒区战士的局部冻伤情况,以有效预防战士冻伤的发生。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某部298名战士的局部冻伤情况。根据战士是否发生冻伤分为冻伤组和未冻伤组,比较两组冻伤持续时间、既往有无冻伤病史、是否预防... 目的调查寒区战士的局部冻伤情况,以有效预防战士冻伤的发生。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某部298名战士的局部冻伤情况。根据战士是否发生冻伤分为冻伤组和未冻伤组,比较两组冻伤持续时间、既往有无冻伤病史、是否预防性使用防冻膏、是否有吸烟史以及外出时常规穿戴装备(手套、面罩、帽子、护目镜等)情况等。结果 298名战士中,106名(35. 6%)战士发生过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局部冻伤。手部冻伤63例(21. 1%),耳部冻伤57例(19. 1%),脚部冻伤26例(8. 7%),面部冻伤5例(1. 7%),共计151人次,其中Ⅰ度冻伤伴红肿87例(57. 6%),Ⅱ度冻伤伴水泡共计31例(20. 5%),Ⅲ度冻伤伴出血33例(21. 9%)。冻伤组平均室外训练时间> 3 h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冻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冻伤组中,既往存在冻伤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冻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寒区冬季无法减少外出作业外露时间的情况下,应加强防寒训练,使用有效的防寒装备,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寒区 预防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冻伤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薛宝升 王杨 孙海峰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2期65-68,104,共5页
冻伤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寒冷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的损伤。其临床表现一般为耳廓、手、足等部位发红、发紫或肿胀,可伴有休克、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出现肢体坏死,甚至导致死亡。在寒冷地区,不论平时、战时均... 冻伤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寒冷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的损伤。其临床表现一般为耳廓、手、足等部位发红、发紫或肿胀,可伴有休克、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出现肢体坏死,甚至导致死亡。在寒冷地区,不论平时、战时均可发生冻伤,尤其在战时,因饥饿、疲劳、野外作业,御寒设备不足或鞋袜不适等极易出现冻伤伤员。近年来,冻伤的治疗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冻伤的认识亦越来越深入,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就冻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复温 休克
下载PDF
Ⅰ~Ⅳ度冻伤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成君 吕薇 +2 位作者 尹旭辉 赵秀玲 郑娟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冻伤后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 ,为冻伤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大耳白家兔进行复制Ⅰ~Ⅳ度冻伤模型 ,在冻伤后 12 ,2 4 ,4 8,72h时分别采取冻伤组织标本 ,常规HE染色 ,用显微镜观察其冻伤后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目的 探讨冻伤后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 ,为冻伤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大耳白家兔进行复制Ⅰ~Ⅳ度冻伤模型 ,在冻伤后 12 ,2 4 ,4 8,72h时分别采取冻伤组织标本 ,常规HE染色 ,用显微镜观察其冻伤后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轻度冻伤 (Ⅰ~Ⅱ度 )后 12~ 2 4h时 ,表皮和肌肉组织结构基本正常 ,有轻度水肿 ;至 4 8~ 72h时 ,水肿略有加重 ,有白细胞浸润 ,偶见有灶性出血。重度冻伤(Ⅲ~Ⅳ度 )后 12~ 2 4h时 ,表皮和肌肉水肿明显 ,血管扩张出血 ,毛囊皱缩 ,有较多白细胞浸润 ;至 4 8~72h时 ,表皮和肌肉损伤严重 ,表皮及附属器结构模糊 ,血管壁有坏死改变 ,横纹肌横纹消失 ,肌浆凝固 ,肌间细胞呈条带状增生 ,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 随着冻伤程度加重和冻伤后时间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组织病理 家兔
下载PDF
云南严重低温霜冻灾害天气个例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解明恩 程建刚 +1 位作者 鲁亚斌 范菠 《气象科技》 2005年第3期250-255,共6页
1999年12月下旬特大霜冻灾害是云南1951年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受灾面积8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利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严重低温霜冻灾害的天气成因,并与历史上的1973/1974、1975/1976年冬季云南两次严重霜冻灾害... 1999年12月下旬特大霜冻灾害是云南1951年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受灾面积8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利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严重低温霜冻灾害的天气成因,并与历史上的1973/1974、1975/1976年冬季云南两次严重霜冻灾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特大霜冻灾害是在云南连续暖冬背景下发生的,对云南经济作物和热带作物的危害最大。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冷高压控制下长时间夜间晴空辐射冷却降温是此次重霜冻形成的主要原因,500hPa、700hPa偏北气流和干冷南支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碧空无云、静风、湿度小、气温低、气压高、露点温度特低是此次重霜冻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冻害以滇南热带作物种植区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灾害 天气个例分析 云南 低温 直接经济损失 地面气象资料 500hPa 热带作物 1999年 1976年 自然灾害 受灾面积 天气成因 经济作物 冷却降温 高压控制 天气系统 变化特征 气象要素 露点温度 冷平流 长时间 南支槽 种植区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枝条、花芽冻害发生程度与相关生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龙春跃 克热木.伊力 +1 位作者 买合木提.卡热 温且木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0,共5页
2008年1月下旬库尔勒地区的梨树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以了解受不同程度冻害的香梨枝条、花芽相关生理指标为目的,以不同冻害程度的枝条、花芽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部分生理及营养元素指标,并对不同程度冻害与各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008年1月下旬库尔勒地区的梨树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以了解受不同程度冻害的香梨枝条、花芽相关生理指标为目的,以不同冻害程度的枝条、花芽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部分生理及营养元素指标,并对不同程度冻害与各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害程度的不断加深,枝条和花芽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不断降低,并且差异显著,POD活性、MDA含量变化不具有一致性,因此,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库尔勒香梨树的主要抗冻生理指标。随着冻害程度的不断加深,枝条和花芽的N,K,Mg含量不断降低,并且差异显著,Ca含量变化不具有一致性,P含量差异不明显,因此,N,K,Mg含量可作为库尔勒香梨树的主要抗冻营养元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枝条 花芽 冻害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冻伤早期的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6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烧伤专业委员会 韩军涛 +1 位作者 王洪涛 王耘川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冻伤是由于机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温度下降而发生的损伤,目前对其认识仍较局限,特别是在早期救治上,尚缺乏规范、统一的诊疗意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全国冻伤治疗领域的专家,集中讨论,并结合... 冻伤是由于机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温度下降而发生的损伤,目前对其认识仍较局限,特别是在早期救治上,尚缺乏规范、统一的诊疗意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全国冻伤治疗领域的专家,集中讨论,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从冻伤的病理生理、诊断分类、冻伤预防、现场急救、院内早期救治等方面,编写了本共识,形成规范、统一的救治流程,用以指导一线救护人员和专科医师在冻伤早期的急救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诊断 专家共识 冻伤急救 冻伤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缺氧和缺氧习服对鼠足冻伤组织存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嘉赢 李凤芝 +4 位作者 杨增仁 刘友梅 颜培华 张智勇 张是敬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2-74,共3页
本工作观察了急性缺氧和缺氧习服对Wistar大鼠右后足冻伤组织存活面积(tissuesurvivalarea,TSA)的影响。急性缺氧冻伤组和平原冻伤组大鼠冻足TSA分别为57.68%、60.25%(-15℃冻伤)和... 本工作观察了急性缺氧和缺氧习服对Wistar大鼠右后足冻伤组织存活面积(tissuesurvivalarea,TSA)的影响。急性缺氧冻伤组和平原冻伤组大鼠冻足TSA分别为57.68%、60.25%(-15℃冻伤)和67.77%、66.88%(-20℃冻伤),损伤程度基本相同(P>0.05),表明大鼠模拟6000m高度急性缺氧8h不加重冻伤引起的组织损伤。大鼠模拟6000m高度减压缺氧习服14d或28d后再作-15℃或-20℃冻伤,冻足TSA仅为14.84%--23.91%,明显少于急性缺氧冻伤组(P<0.001),提示缺氧习服加重高原冻伤引起的组织损伤。在缺氧习服4周内,缺氧习服对冻伤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只与缺氧习服是否形成有关,而与习服时间长短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急性 缺氧 缺氧习服 组织存活面积
下载PDF
冬小麦拔节期冻害后高光谱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章成 周清波 +2 位作者 吕新 林海荣 李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1-837,共7页
以霜箱模拟冻害,采用高光谱仪测定盆栽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曲线,以期为冻害遥感监测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冻害低温胁迫后,对照组叶绿素含量比冻害组高约2-5个单位,差异显著;短期内高光谱曲线反射率接近,线形相似,约20... 以霜箱模拟冻害,采用高光谱仪测定盆栽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曲线,以期为冻害遥感监测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冻害低温胁迫后,对照组叶绿素含量比冻害组高约2-5个单位,差异显著;短期内高光谱曲线反射率接近,线形相似,约20d后,受损叶片过早衰败变黄,高光谱曲线在黄、红波段区域反射率显著增强,“红谷”不明显,曲线形状呈水平趋势;光谱“红边”具有“蓝移”、“红谷”具有“红移”现象。冻害程度的相关系数与绿峰、红边、红谷、光谱吸收指数分别为0.36^*、-0.69^*、0.42^**、0.33^**,与蓝、绿、黄、红宽波段范围反射率面积分别为0.34^*、0.43^**、0.45^**、0.44^**,与红边、红谷归一化植被指数为-0.33^*,与近红外、红波段反射率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为-0.39^*,与叶绿素含量为-0.49^**。高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部位值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可利用近红外、红波段反射率面积构成的NDVI差异进行冻害识别,其差异分级可划分冻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冻害 高光谱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东北地区568例冻伤患者的救治及截肢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苏海涛 李宗瑜 +4 位作者 李宜姝 朱应来 赵洪伟 阚侃 吕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0-415,共6页
目的了解冻伤患者的治疗要点及截肢情况,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568例冻伤住院患者。(1)对于伤后1周内入院者,伤后7d内采用42℃中药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30min)结合红外线或红光照射冻伤部位... 目的了解冻伤患者的治疗要点及截肢情况,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568例冻伤住院患者。(1)对于伤后1周内入院者,伤后7d内采用42℃中药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30min)结合红外线或红光照射冻伤部位(每日3次,每次40min),其间同时行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抗感染治疗;之后仅应用红外线或红光照射冻伤部位。超过伤后1周人院者,仅用红外线或红光照射冻伤部位,若创周出现炎症表现则行抗感染治疗。本组5例冻僵患者人院后除行上述处理外,还行补液复苏。(2)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创面处理。264例患者的浅Ⅱ、深Ⅱ度创面行常规换药处理;79例患者的Ⅲ度创面常规换药处理后行暴露治疗,其中肉芽创面移植自体大腿刃厚皮修复;225例患者的Ⅳ度创面行清创、暴露治疗后,于伤后3~4周行截肢术,其中4例跟骨外露创面移植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覆盖。统计浅Ⅱ度及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Ⅲ度创面植皮成活率及Ⅳ度足跟创面移植皮瓣成活率;统计冻伤发生于12月、1月、2月及其他月份的患者截肢率,入院时间小于伤后1d、伤后1-3d、大于伤后3d且小于或等于伤后5d及超过伤后5d的患者截肢率,因醉酒、精神障碍、防护不周、迷路、车祸等外伤所致冻伤患者的截肢率,院前行室温自然复温、雪搓、棉被包裹、温水浸泡处理后的患者截肢率。对部分数据行Ⅳ。检验。结果568例冻伤患者均治愈。浅Ⅱ、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0、23d。Ⅲ度创面植皮成活率约95%,IV度足跟创面移植皮瓣的成活率为100%。患者中,冻伤发生于12月、1月的截肢率分别为47.46%(84/177)、42.56%(103/242),均明显高于冻伤发生于2月及其他月份的截肢率[分别为29.55%(26/88)、13.11%(8/61),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复温 截肢术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高原高寒地区冻伤200例致残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玉红 杨伟娜 +1 位作者 杨光元 陈小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地区人体冻伤的致残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例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高寒地区冻伤患者,分析其致残与冻伤诱因、高原居留时间、冻伤后就诊时间、不同冻伤部位、不同复温措施的关系。结果除军训外,其他诱因致残率都在71.4...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地区人体冻伤的致残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例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高寒地区冻伤患者,分析其致残与冻伤诱因、高原居留时间、冻伤后就诊时间、不同冻伤部位、不同复温措施的关系。结果除军训外,其他诱因致残率都在71.4%以上;冻伤致残与高原居留时间无关。冻伤距就诊时间越长致残率越高,冻伤部位与致残率无关。在38-40℃温水中复温致残率最低。结论高原高寒地区冻伤致残率高,伤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高寒 冻伤
下载PDF
冻伤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苗明三 项丽玲 +1 位作者 白明 曹利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0-414,共5页
冻伤是冬季常见病,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冻伤部位多为面部、耳、鼻、手、足等末梢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 冻伤是冬季常见病,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冻伤部位多为面部、耳、鼻、手、足等末梢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冻伤模型是病理性模型,以西医指标为主。基于对冻伤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对现有动物模型大量实验研究,形成如下冻伤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动物模型 规范
原文传递
普通冻伤与高原冻伤血液微循环恢复的差异 被引量:13
12
作者 焦明克 楼林 +6 位作者 胡劼 焦琳 许文娟 张鹏 耿西亮 冯景 王忠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冻伤与高原冻伤伤口愈合过程中血液微循环恢复的差异。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冻伤组和高原冻伤组,每组8只。普通冻伤组直接采用液氮渗透法通过控制冷冻时间制作中度冻伤模型。高原冻伤组大鼠缺... 目的探讨普通冻伤与高原冻伤伤口愈合过程中血液微循环恢复的差异。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冻伤组和高原冻伤组,每组8只。普通冻伤组直接采用液氮渗透法通过控制冷冻时间制作中度冻伤模型。高原冻伤组大鼠缺氧习服1周后,采用与普通冻伤组相同的方法制作高原冻伤模型。建模后第3、7、11、15、19、23天,比较各组伤口面积,然后采用鼠尾静脉注射Sono Vue微泡的方法进行超声造影,对伤口血液微循环进行成像,并采用Image Pro软件对微泡浓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微循环恢复情况。结果在不同时间点,高原冻伤组伤口面积均明显大于普通冻伤组(P<0.05)。空白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微泡浓度均保持在约27×109个/ml水平。而高原冻伤组微泡浓度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普通冻伤组(P<0.05),普通冻伤组微泡浓度在伤后3、7、11、15、19天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在伤后第23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原冻伤伤口血液微循环的恢复速度低于普通冻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冻伤 微循环 超声造影
下载PDF
冻伤对大鼠血凝系统某些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凤芝 颜培华 +1 位作者 刘友梅 张是敬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研究观察了大鼠双后足局部冻伤后其血凝系统某些因素的改变。结果表明,冻伤后大鼠的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数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血浆血栓素A_2、纤维蛋白原及钙离子浓度均明显增加,且上述指标的改变与冻伤程... 本研究观察了大鼠双后足局部冻伤后其血凝系统某些因素的改变。结果表明,冻伤后大鼠的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数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血浆血栓素A_2、纤维蛋白原及钙离子浓度均明显增加,且上述指标的改变与冻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冻伤愈重,改变愈明显,恢复亦愈慢。结果提示,冻伤可使血凝系统发生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对冻伤后发生的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冻伤组织坏死的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血液凝固 血液循环障碍
下载PDF
棉花苗期冻害高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章成 周清波 +3 位作者 江道辉 吕新 林海荣 李茂松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6-311,共6页
通过盆栽、霜箱模拟冻害,结果表明:冻害棉苗叶绿素含量、光合、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叶绿素含量与高光谱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对照组高相关波段集中在红、近红外波段,而冻害组集中在蓝、绿、红波段。根据相关系数及高光谱反射率、一阶... 通过盆栽、霜箱模拟冻害,结果表明:冻害棉苗叶绿素含量、光合、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叶绿素含量与高光谱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对照组高相关波段集中在红、近红外波段,而冻害组集中在蓝、绿、红波段。根据相关系数及高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倒数后对数三类特征值差异显著性分析,反射率、一阶微分不易选取冻害胁迫诊断波段,利用反射率倒数后对数,B696、B720、B768、B845可作为诊断波段。由诊断波段的反射率值计算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要比单一波段更高,由倒数对数和一阶微分值计算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反而低于单一波段。利用诊断波段的倒数后对数光谱特征值用于反演苗期冻害叶片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霜冻害 高光谱特征 植被指数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冻伤模型及冻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兆翌 谭丽 黄真 《海峡药学》 2010年第8期40-41,共2页
结合冻伤分类,综述了目前建立的冻伤模型并对其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冻伤 模型 机制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加味防治冻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晓芸 龚蓓 +5 位作者 韩颖 王菲 邱祥 干仲元 王冰 张彤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4期36-38,共3页
目的对当归四逆汤加味花椒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其预防治疗冻疮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水煎和渗漉两种中药提取方法,于60℃减压浓缩制备中药提取物浸膏。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水煎组、渗漉组4组,采用冻疮治疗前后外观... 目的对当归四逆汤加味花椒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其预防治疗冻疮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水煎和渗漉两种中药提取方法,于60℃减压浓缩制备中药提取物浸膏。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水煎组、渗漉组4组,采用冻疮治疗前后外观描述、抗炎-肿胀度检查法、镇痛作用测定、组织切片等方法来综合评价两种中药提取物的冻疮防治效果。结果当归四逆汤加味花椒的水煎、渗漉提取物均可显著减轻大鼠冻伤肿胀;可提高热板致痛小鼠在给药后0.5 h痛阈值;肉眼、镜下观察均有肿胀消退,且组织切片中皮下组织血管减少,并发现毛囊。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花椒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活血化瘀等作用,水煎和渗滤组均具有较好的冻疮防治效果,对实验性动物冻伤后皮肤具有一定的促进康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花椒 冻疮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蝮蛇抗栓酶与磺胺嘧啶锌霜治疗兔足重度冻伤机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凤芝 田嘉荣 +3 位作者 吴怀春 颜培华 李森 邸文学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研究蝮蛇抗栓酶与磺胺嘧啶锌霜合用治疗兔足冻伤的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兔足在-25℃95%乙醇中浸泡造成重度冻伤,冻后不同时间给予0.25U·kg-1体重蝮蛇抗栓酶和5%磺胺嘧啶锌霜治疗,治疗... 目的:研究蝮蛇抗栓酶与磺胺嘧啶锌霜合用治疗兔足冻伤的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兔足在-25℃95%乙醇中浸泡造成重度冻伤,冻后不同时间给予0.25U·kg-1体重蝮蛇抗栓酶和5%磺胺嘧啶锌霜治疗,治疗停止24h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在冻后融化24h内用上述治疗有显著治疗效用,但有随时间的推移而疗效下降之趋势;治疗后冻区血流量、出凝血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数及其粘附率、红细胞数及其沉降率、血球比积、体外血栓形成以及局部细菌生长情况等均呈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结果提示蝮蛇抗栓酶的去纤、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蝮蛇抗栓酶 磺胺嘧啶锌霜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垦区枣树冻害调查及预防对策浅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云喜 李茂春 全学荣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5期47-49,共3页
根据2006—2008年对塔里木河上游垦区枣树冻害观测调查和预防实践总结,与当地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枣树冻害形成的因素。通过连续3a对枣树冻害的跟踪观测调查,探求原因。垦区枣树出现冻害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候、土壤、田间管理、品... 根据2006—2008年对塔里木河上游垦区枣树冻害观测调查和预防实践总结,与当地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枣树冻害形成的因素。通过连续3a对枣树冻害的跟踪观测调查,探求原因。垦区枣树出现冻害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候、土壤、田间管理、品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根据枣树冻害形成的不同原因寻求出相应的预防栽培技术及受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尔垦区 枣树 冻害 对策措施
下载PDF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 based topical gel of Ganoderma Triterpenoids for frostbite treatment 被引量:7
19
作者 SHEN Cheng-Ying DAI Ling +6 位作者 SHEN Bao-De ZHOU Xu BAI Jin-Xia XU He LV Qing-Yuan HAN Jin YUAN Hai-Lo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54-460,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pare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NLC)-based topical gel of Ganoderma Triterpenoids(GTs) and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frostbite treatment. GT-NLCs was prepared by the high pressu...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pare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NLC)-based topical gel of Ganoderma Triterpenoids(GTs) and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frostbite treatment. GT-NLCs was prepared by the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method and then characterized by morphology and analyses of particle size, zeta potential, entrapment efficiency(EE), and drug loading(DL). The NLCs was suitably gelled for skin permeation studies in vitro and pharmacodynamic evaluation in vivo, compared with the GT emulgel. The GT-NLC remained within the colloidal range and was uniformly dispersed after suitably gelled by carbopol prepara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study showed GT-NLCs was spherical in shape. The EE(%) and DL(%) could reach up to(81.84 ± 0.60)% and(2.13 ± 0.1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of X-ray diffractograms(XRD) showed that GTs were in an amorphous state in the NLC-gel. In vitro permeation studies through rat skin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 of GTs permeated through skin of GT-NLCs after 24 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T emulsion, and GT-NLCs increased the accumulative amounts of GTs in epidermis 7.76 times greater than GT emulsion. GT-NLC-gel was found to possess superior therapeutic effect for frostbite, compared with the GT emulgel. The NLC based topical gel of GTs could improve-their therapeutic effect for frostb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Topical gel Ganoderma Triterpenes frostbite
原文传递
冻伤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洁 李森浩 《海峡药学》 2017年第4期81-83,共3页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药物治疗是冻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冻伤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冻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冻伤的治疗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冻伤 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