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87
1
作者 温淑花 张学良 +2 位作者 武美先 文晓光 王鹏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7-202,共6页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微接触大小分布函数,建立了计及微接触大小分布的域扩展因子影响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分形模型,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字仿真,直观地揭示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诸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了这些相关参数对...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微接触大小分布函数,建立了计及微接触大小分布的域扩展因子影响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分形模型,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字仿真,直观地揭示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诸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了这些相关参数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结合面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面分形特征长度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结合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法向接触刚度 分形模型 仿真
下载PDF
岩石破坏声发射强度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79
2
作者 尹贤刚 李庶林 唐海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3512-3516,共5页
通过对岩石单轴受压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实验,建立了岩石破坏声发射强度分维模型,研究了岩石破坏全过程各个应力水平声发射分形特征以及分形维值随实验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初期岩石试件声发射强度分形维值变化不稳定,分形... 通过对岩石单轴受压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实验,建立了岩石破坏声发射强度分维模型,研究了岩石破坏全过程各个应力水平声发射分形特征以及分形维值随实验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初期岩石试件声发射强度分形维值变化不稳定,分形维值的大小变化有反复,但从分形维值总的变化趋势来看,这一阶段的分形维值还是处于较大水平;加载中后期声发射强度分形维值出现较强的规律性,其值逐渐由大变小,试件破坏前的分形维值最小。由于实际应用中最小分形维值点(临界值点)难以确定,故提出将岩石破坏前声发射强度分形维值的持续降维作为岩石破坏的前兆特征,从而对利用声发射参数进行岩体稳定性现场监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破坏 声发射强度 分维模型 监测和预报
下载PDF
节理岩石的应力波动与能量耗散 被引量:62
3
作者 鞠杨 李业学 +2 位作者 谢和平 宋振铎 田鹭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26-2434,共9页
应用SHPB试验和分形方法研究节理岩石的应力波动与能量耗散关系,分析节理面不规则结构对应力波穿越节理时的波动性质、非弹性变形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理面不规则结构明显地影响应力波的传播性质。在相同入射波条件下,粗... 应用SHPB试验和分形方法研究节理岩石的应力波动与能量耗散关系,分析节理面不规则结构对应力波穿越节理时的波动性质、非弹性变形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理面不规则结构明显地影响应力波的传播性质。在相同入射波条件下,粗糙节理岩样的应力波衰减程度大于平直光滑节理岩样的衰减程度,粗糙节理的实际变形大于平直节理的变形。节理岩石的能量耗散比WJ/WI随节理面分维值D增大而增加,两者呈非线性关系;但当分维值小于临界值时,粗糙节理岩样的能量耗散比WJ/WI与平直节理面的能量耗散比基本相同,并给出节理岩石能量耗散随节理面分维值D变化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节理岩石 应力波 能量耗散 分形模型 节理面
下载PDF
结合面法向动态参数的分形模型 被引量:50
4
作者 尤晋闽 陈天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4,共4页
为了对结合面法向动态参数进行正确的理论计算,以分形接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结合面法向动态参数的理论分形模型,揭示了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与作用在粗糙表面上的法向载荷、粗糙表面材料性能常数,以及分形参数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对... 为了对结合面法向动态参数进行正确的理论计算,以分形接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结合面法向动态参数的理论分形模型,揭示了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与作用在粗糙表面上的法向载荷、粗糙表面材料性能常数,以及分形参数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的实际接触面积仅占名义接触面积的一小部分,降低表面粗糙度或增加法向载荷都将增大实际接触面积;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与分形参数之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关系,而法向载荷对接触刚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当载荷增加时,刚度值也随之增大,但对接触阻尼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动态参数 接触刚度 接触阻尼 分形模型
下载PDF
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44
5
作者 温淑花 张学良 +2 位作者 文晓光 王鹏云 武美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3-227,共5页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微接触面积分布函数,建立了计及微接触面积分布的域扩展因子影响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并通过数字仿真直观揭示了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诸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这些相关参数对切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微接触面积分布函数,建立了计及微接触面积分布的域扩展因子影响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并通过数字仿真直观揭示了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诸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这些相关参数对切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着结合面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面切向载荷的增大而减小,随结合面分形特征长度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结合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切向接触刚度 分形模型 微接触面积分布函数 域扩展因子
下载PDF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参数预估 被引量:41
6
作者 尤晋闽 陈天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5-1280,共6页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参数的分形预估模型,通过粗糙表面材料性能参数、法向载荷及粗糙表面的分形参数来预估法向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之间的接触处于弹性变形和与塑性变形...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参数的分形预估模型,通过粗糙表面材料性能参数、法向载荷及粗糙表面的分形参数来预估法向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之间的接触处于弹性变形和与塑性变形共存的状态,且小接触点面积的微凸体发生塑性变形,而大接触点面积的微凸体发生弹性变形;法向接触参数与分形参数之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关系;同时,法向接触刚度随法向载荷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但法向载荷对结合面的法向阻尼特性影响较小;仿真结果中极值点的存在,为结合面接触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接触刚度 接触阻尼 预估 分形模型
下载PDF
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建模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学良 陈永会 +4 位作者 温淑花 兰国生 丁红钦 王南山 张宗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9,共9页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及MB模型,综合考虑弹性接触变形、塑性接触变形和弹塑性接触变形的两个不同阶段,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弹塑性接触变形机制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具有重要影响,且考虑了弹塑性接触变形...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及MB模型,综合考虑弹性接触变形、塑性接触变形和弹塑性接触变形的两个不同阶段,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弹塑性接触变形机制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具有重要影响,且考虑了弹塑性接触变形机制的法向接触刚度大于仅考虑弹性和塑性接触变形机制的法向接触刚度;无量纲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无量纲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且因分形维数取值不同而呈较强的非线性关系(分形维数D取1.1~1.4)或近似线性关系(分形维数D取1.4~1.9);无量纲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D取1.1~1.6)及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分形维数D取1.6~1.9);无量纲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无量纲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实验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结合面 法向接触刚度 弹塑性 分形模型
下载PDF
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学良 温淑花 +1 位作者 徐格宁 倪润堂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2,共3页
根据球体与平面接触的切向接触刚度和粗糙表面的接触分形理论 ,从理论上首次建立了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该模型具有尺度独立性。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字仿真 ,直观地给出了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并与... 根据球体与平面接触的切向接触刚度和粗糙表面的接触分形理论 ,从理论上首次建立了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该模型具有尺度独立性。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字仿真 ,直观地给出了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并与实验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切向接触刚度 分形模型
下载PDF
结合面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学良 黄玉美 温淑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9-91,共3页
指出了以往有关粗糙表面接触刚度理论研究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在一定的前提下 ,基于球体与平面的接触理论和粗糙表面的接触分形理论 ,给出了具有尺度独立性的结合面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并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 。
关键词 结合面 接触刚度 分形模型 粗糙表面
下载PDF
单轴压缩条件下花岗岩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分维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裴建良 刘建锋 +1 位作者 张茹 尹贤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5,共5页
基于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柱覆盖分形模型,利用MTS815FlexTest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PCI-2声发射(AE)3维定位实时监测系统,对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花岗岩单轴压缩损伤破坏过程中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声发... 基于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柱覆盖分形模型,利用MTS815FlexTest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PCI-2声发射(AE)3维定位实时监测系统,对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花岗岩单轴压缩损伤破坏过程中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事件随应力增加逐渐活跃,加载初期声发射数量较少,应力接近峰值强度时,声发射事件累计数曲线呈指数上升;声发射事件的空间分布随应力增加是一个降维过程,其空间分维D在3~2内变化,峰值强度时,其值最小;弹性阶段后期,岩石内部微破裂开始向破坏面集聚,声发射空间分维D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声发射空间分维恰当地表征了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复杂程度。研究结论揭示了岩石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室内试验结果与文献对岩爆研究结果相吻合,可为现场监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坏 声发射 分维模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多重分形模型在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4
11
作者 徐明钻 朱立新 +1 位作者 马生明 陈晓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618,共8页
地球化学异常分析是地球化学勘查中的重要环节,对有效发现异常至关重要。但是,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们多重视对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正异常的研究,忽视对由元素贫化而形成的负异常的研究。元素的负异常在地球化学勘查中具有与正异常同等... 地球化学异常分析是地球化学勘查中的重要环节,对有效发现异常至关重要。但是,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们多重视对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正异常的研究,忽视对由元素贫化而形成的负异常的研究。元素的负异常在地球化学勘查中具有与正异常同等重要的作用,以往没有重视负异常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发现此类异常的方法,尤其是确定负异常上限的方法。本文以北山地区1:20万峡东幅水系沉积物测量Ba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应用多重分形模型确定贫化元素负异常上限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利用含量-面积法、含量-求和法确定的Ba的异常上限,有效圈定了辉铜山矿床产出地段Ba的负异常,取得了预期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模型 含量-面积法 含量-求和法 负异常上限
下载PDF
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分形测度及影响因素——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栾强 罗守贵 郭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2,共5页
依据中心城市和受辐射城市并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城市间距离对分形模型进行改进,对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对半径300 km范围的辐射力与北京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当,而广州... 依据中心城市和受辐射城市并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城市间距离对分形模型进行改进,对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对半径300 km范围的辐射力与北京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当,而广州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对较差;3个中心城市行政地位差别很大,但政策支持力度对辐射力的影响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并无明显优势;金融业发展是辐射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辐射力对城市货运能力和客运能力的依赖度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辐射力 分形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平面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及其仿真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学良 温淑花 +4 位作者 兰国生 丁红钦 张宗阳 王晓伟 刘志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136,共5页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结合面接触阻尼耗能机理,以及球体与平面接触时的阻尼耗能理论,建立了平面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的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直观揭示了平面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与结合面法向载荷以及结合面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之间的...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结合面接触阻尼耗能机理,以及球体与平面接触时的阻尼耗能理论,建立了平面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的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直观揭示了平面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与结合面法向载荷以及结合面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平面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的耗能随着结合面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减小;当结合面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小于等于1.2时,平面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随结合面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结合面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大于1.2时,平面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随结合面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结合面 接触阻尼 分形模型
下载PDF
断层分形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25
14
作者 谢和平 S.,DJ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5-449,共5页
根据断层几何和其物理机理与特征,分析了断层数目分布、位移分布和间距分布的分形维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断层系统表面迹的分形模型,研究了断层分形分布的分形维数与断层系统表面迹线分维的相关关系。只要测定出任意两种分布的分维就... 根据断层几何和其物理机理与特征,分析了断层数目分布、位移分布和间距分布的分形维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断层系统表面迹的分形模型,研究了断层分形分布的分形维数与断层系统表面迹线分维的相关关系。只要测定出任意两种分布的分维就能推算出其它分布的分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模型 分形几何学 断层
下载PDF
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魏龙 顾伯勤 +2 位作者 冯飞 冯秀 孙见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117,共6页
实际工程中的接触表面都不是绝对光滑的,当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真实表面的接触实际上是微凸体间的接触。粗糙表面间的接触行为对摩擦、磨损、润滑、密封和传热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摩擦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介绍了Hertz弹性接触模型、统... 实际工程中的接触表面都不是绝对光滑的,当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真实表面的接触实际上是微凸体间的接触。粗糙表面间的接触行为对摩擦、磨损、润滑、密封和传热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摩擦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介绍了Hertz弹性接触模型、统计学接触模型和分形接触模型,对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了分析和评述。由Hertz模型只能求解一些几何形状比较规则的物体,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各种统计学模型都是经过简化的理想模型,这些简化究竟能导致多大误差目前还没有精确的分析;分形模型利用了包含全部表面粗糙度信息的分形参数D和G,其对粗糙表面接触性质的预测不受仪器分辨率和取样长度的影响,使预测具有惟一性或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接触 Hertz模型 统计学模型 分形模型
下载PDF
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 被引量:27
16
作者 魏龙 顾伯勤 +1 位作者 冯秀 冯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43-2548,共6页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真实接触状况,建立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得到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微接触点的面积分布、临界弹性变形微接触面积、临界塑性变形微接触面积、量纲1真实接触面积的数学表达式。...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真实接触状况,建立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得到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微接触点的面积分布、临界弹性变形微接触面积、临界塑性变形微接触面积、量纲1真实接触面积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GY70型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量纲1真实接触面积与端面比载荷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真实接触面积随着密封端面比载荷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加;在相同比载荷下,真实接触面积随着特征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当D达到1.67以后,随着D的增大而减小。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的建立,为研究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密封性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端面 分形模型 接触面积 比载荷
下载PDF
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研究(二):分析方法 被引量:26
17
作者 曾嵘 何金良 陈水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10-2916,共7页
防雷分析是对线路防雷性能和各种防雷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及防雷决策与设计的前提。为此,讨论了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特别研究了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特性和绕击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应用,提出了适当... 防雷分析是对线路防雷性能和各种防雷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及防雷决策与设计的前提。为此,讨论了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特别研究了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特性和绕击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应用,提出了适当的线路防雷分析计算模型和方法。研究表明:在输电线路反击特性分析时,应建立充分反映输电线路雷电暂态特性的全波过程分析方法,绕击分析则应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选用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和分形模型。防雷分析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及雷电区域特性的影响,综合评估不同区域线段的防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反击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先导发展模型 分形模型
下载PDF
稀土矿区地表环境变化多时相遥感监测研究--以岭北稀土矿区为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恒凯 吴立新 刘小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采用20a的多时相TM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作为研究案例,对稀土矿区的地表环境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分析的可靠性,采用分形纹理辅助分... 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采用20a的多时相TM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作为研究案例,对稀土矿区的地表环境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分析的可靠性,采用分形纹理辅助分类对分类后比较方法进行改进,构建了可分离指数和J-M距离两种分形窗口和波段选择模型,并比较了其在稀土矿区的适用性,为使用分形纹理辅助分类提供了定量方法.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区荒漠化日趋严重,并呈现集中连片的趋势,治理难度加大;原地浸矿工艺的推广和矿区复垦工作的进行,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矿区荒漠化趋势;稀土矿点周围植被出现退化现象,可能是稀土开采产生的水土污染对植被生长造成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区 环境变化 分类后比较法 分形模型
原文传递
谷物纹理特征的识别(英文)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弓 D.S.Jayas +1 位作者 蒋德云 张肇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9-153,共5页
谷物纹理是谷物的主要特征 ,为分析识别谷物纹理特征 ,而建立了综合纹理识别模型。模型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相关纹理特征 ,包括纹理方向、粗糙度、对比度、同异度 ,另一部分是用多分形模型提取纹理特征 ,这部分特征... 谷物纹理是谷物的主要特征 ,为分析识别谷物纹理特征 ,而建立了综合纹理识别模型。模型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相关纹理特征 ,包括纹理方向、粗糙度、对比度、同异度 ,另一部分是用多分形模型提取纹理特征 ,这部分特征与纹理结构相关 ,该模型对 3种谷物 (小麦、燕麦、大麦 )的平均识别率是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矩阵 分形模型 谷物 纹理 识别 分级 机器视觉
下载PDF
基于分形模型的区域科普能力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立军 张潇 陈菲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8,共5页
根据科普能力的内涵,从科普参与人员、科普基础设施、科普经费、科普宣传和活动等方面构建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CRITIC法进行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普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 根据科普能力的内涵,从科普参与人员、科普基础设施、科普经费、科普宣传和活动等方面构建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CRITIC法进行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普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普事业发展并不均衡,各省科普能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大致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科普工作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普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分形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