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改革的形成、内容及内在逻辑 被引量:109
1
作者 肖凤翔 覃丽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1,共7页
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三次工程教育改革举世瞩目。2017年8月,该校启动了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导型工科人才,改革的内容涵盖工程教育的出发点、重心、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体现出多重逻辑:从现实到未来... 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三次工程教育改革举世瞩目。2017年8月,该校启动了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导型工科人才,改革的内容涵盖工程教育的出发点、重心、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体现出多重逻辑:从现实到未来的取向,从学科和心理的分离到整合,从学科隔离到跨学科合作,从工程实践的回归到工程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等。虽然此次改革仍存在质量保障及认证等方面的问题,但大胆创新的麻省理工精神却再次引发各国关注。该校能否以此改革契机,开启第四次工程教育改革新时代,引领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成了举世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省理工学院 新工程教育改革 形成 内容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立德树人: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践进路 被引量:87
2
作者 韩丽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1-208,共8页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是对"人德共生"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和...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是对"人德共生"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和系统总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深刻蕴含着对立德和树人关系、教育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时代性体认和把握。在实践中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需要着力彰显时代特质、建立完善融入机制、挖掘整合文化资源以及营造构筑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生成逻辑 精神实质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大学学分制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41
3
作者 蔡先金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共11页
学分制的生成与发展是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的。探究学分制的源流,应关注与剖析其生成逻辑,方能不为表象所遮蔽。学分制是德、英、美三国教学制度的“化合物”,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结出的成果。从地理版图来看,选修制首先产生于德国... 学分制的生成与发展是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的。探究学分制的源流,应关注与剖析其生成逻辑,方能不为表象所遮蔽。学分制是德、英、美三国教学制度的“化合物”,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结出的成果。从地理版图来看,选修制首先产生于德国,然后被引入美国,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并在美国催生出学分制,于是美国成为学分制的诞生地,而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美国又从英国引进了导师制,导师制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创造。从人文版图来说,学分制中夹有日尔曼文化、盎格鲁—萨克逊文化、美利坚文化三支血统,可谓地道的“混血儿”,故显示出“混血者”的优势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选修制 导师制 生成逻辑
原文传递
社区治理中的信息技术效率悖论及其形成逻辑——基于上海市J街道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付建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3,共10页
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治理难题日益成为城市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对上海市J街道“一点通”技术、网格化管理技术和智慧垃圾分类技术三个管理服务类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证考察,发现三个信息技术在设计上试图通过职责、目标和过程路径增... 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治理难题日益成为城市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对上海市J街道“一点通”技术、网格化管理技术和智慧垃圾分类技术三个管理服务类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证考察,发现三个信息技术在设计上试图通过职责、目标和过程路径增强社区治理在特定议题上的工作效率。然而,旨在增效的信息技术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形成了信息技术的效率悖论。效率悖论的形成可能与社区居委会的全面职责、效率优先和灵活治理三个特征相关,这些特征挤压了信息技术增效目标的实现空间。构建清晰的治理边界、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分类应用信息技术可能是未来解决社区信息技术效率悖论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信息技术 效率悖论 形成逻辑 清晰治理
下载PDF
社区治理和服务视野下的三社联动: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曹海军 吴兆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37,共8页
传统科层式的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社区服务需求,进行社区治理和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三社联动"模式巩固了社区治理的多元参与形式,借助协作机制、协调机制、合作机... 传统科层式的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社区服务需求,进行社区治理和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三社联动"模式巩固了社区治理的多元参与形式,借助协作机制、协调机制、合作机制,推动了社区治理从一元化的"科层制"向网络化的"异层级制"转变,丰富了社区服务的供给渠道。同时,社区治理经历着从传统科层制模式到当下"一核多元"模式再到未来网络化治理模式的转变。而在网络化的转型过程中,"三社联动"还需克服多重复合效应产生的问题,优化联动路径,从而确保社区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和服务 三社联动 生成逻辑 运行机制 路径优化
下载PDF
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逻辑、制度模式与独特优势——一个政党中心主义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新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对中国政党制度内涵、特点、模式与优势的全面总结和最新概括。政党中心主义的分析框架可以阐明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逻辑、制度模式与独特优势。在传统国家崩塌、社会失序的时代背景下,只... 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对中国政党制度内涵、特点、模式与优势的全面总结和最新概括。政党中心主义的分析框架可以阐明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逻辑、制度模式与独特优势。在传统国家崩塌、社会失序的时代背景下,只能由政党进而由中国共产党来主导国家与制度建构,这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逻辑起点及其发展的核心。在政党与政权、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社会的制度关系模式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模式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表现出优异的制度绩效,与西方竞争性的政党制度暴露出的问题与危机形成鲜明对比。在动态演变中,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政党制度能够顺应时代变化并进行组织结构的调适,不断与时俱进更新价值理念,展现出这一制度模式的独特优势。因此,中国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政治发展中的新类型,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和世界政治发展的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政党中心主义 形成逻辑 制度模式 独特优势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建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89,共5页
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任职都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山水林湖田是统一生命共同体;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和法治建设等。... 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任职都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山水林湖田是统一生命共同体;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和法治建设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不断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逻辑和发展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逻辑出发点;坚持“创新思维”,以绿色发展为根本指引;坚持“整体思维”,以顶层设计为路径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对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也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高质量发展 形成过程 历史逻辑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逻辑与基本内涵 被引量:15
8
作者 欧健 邱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逻辑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对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其...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逻辑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对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与提升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习近平人民中心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人民立场观、人民主体观、人民力量观、人民利益观、人民导向观、人民评价标准观。习近平人民中心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中心观 形成逻辑 基本内涵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被引量:11
9
作者 彭拥军 巩雪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6,共8页
全球性竞争已经使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被视为展现国家实力并获得全球认可的重要尺度,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就像源于物理学的质量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一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概... 全球性竞争已经使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被视为展现国家实力并获得全球认可的重要尺度,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就像源于物理学的质量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一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概念,它包含新的质量理念和发展理念两个相倚内容。高等教育质量有价值说、符合说、匹配说等不同理念,这些理念关涉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质量逻辑。在高等教育演进过程中,高等教育衍生不同的发展理念、质量形态和不同的质量评价主体和评判标准。产品质量、学生发展和知识生产都与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理念相伴随,展现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逻辑。如何从高等教育质量现实中寻觅高等教育的理想质量或质量理想,需要从质量的确定性和相对性中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形成逻辑和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形成逻辑
下载PDF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生成逻辑、精神特质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斌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知识生产方式转变的产物,深受企业家精神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新兴大学之间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在战略定位、发展模式上存在本质区别。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小而精、高起点,创新驱动、聚焦前...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知识生产方式转变的产物,深受企业家精神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新兴大学之间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在战略定位、发展模式上存在本质区别。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小而精、高起点,创新驱动、聚焦前沿,需求导向、跨界合作,立足全球、开放办学等精神特质。新型研究型大学立足于有组织的创新,致力于将科学家的好奇心引导到有组织的目标上,创造有利的学术环境,推动政府、市场、大学跨界合作,引导大学科研向生产实际转化,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究型大学 生成逻辑 精神特质 动力机制
原文传递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与内涵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小亮 王子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3期1-11,74,共12页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全面解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和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的方法,基于马克思主...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全面解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和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的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探讨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及内涵、外延,重点分析其形成逻辑和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由前沿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的,更具包容性、更体现新内涵的先进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外延涉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者的联合作用推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其作用特征表现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文章进一步阐释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构成,即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相互渗透,进而提出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计算公式,用于评估其影响力。研究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也是其创新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具象表现之一,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并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 形成逻辑 动力机制
下载PDF
社区医生首诊服务动力形成机理及治理逻辑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小合 冯婉 +4 位作者 钱宇 方文凤 郑国管 汪慧 李鹏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4,共8页
社区医生首诊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动力无疑是当前推进基层首诊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动力"相关概念及发展的逻辑综述,并结合当前我国社区首诊服务以及社区医生角色特质分析,提出并界定了社区医生首诊服... 社区医生首诊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动力无疑是当前推进基层首诊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动力"相关概念及发展的逻辑综述,并结合当前我国社区首诊服务以及社区医生角色特质分析,提出并界定了社区医生首诊服务动力的概念及内涵,在重点对构成社区医生首诊服务的引力、支持力、推力、压力等外在动力和由职业认同、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三维度形成的内生动力以及相互作用关系规律论证阐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形象和直观为特征的社区医生首诊服务动力形成机理,为当前科学治理和提升社区医生首诊服务动力以及有效推进社区首诊制提供了可供探究的逻辑路径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医生 社区首诊 服务动力 形成机理 治理逻辑
下载PDF
新时代共同富裕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宁西 谢卓芝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7,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如何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术理论界围绕“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现实挑战、实现路径、测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如何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术理论界围绕“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现实挑战、实现路径、测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对重点区域的针对性研究不足、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学科交叉研究等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重点区域、量化测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共同富裕 生成逻辑 现实挑战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企业战略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辩证逻辑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照云 余长春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190,共9页
自1934年康芒斯(J.R.Commons)在其著作《制度经济学》中首次使用"战略因素"一词以来,企业战略理论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从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到穆尔的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从战略规划学派到战略网络理论,从竞争对抗到合作共... 自1934年康芒斯(J.R.Commons)在其著作《制度经济学》中首次使用"战略因素"一词以来,企业战略理论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从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到穆尔的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从战略规划学派到战略网络理论,从竞争对抗到合作共生,从红海战略、蓝海战略到紫海战略,众多战略思想的持续交替更迭,驱动着企业战略理论不断被修正并日趋完善。企业战略理论演化存在着"概念论"、"学派论"和"分期论"等众多的学术分野,相应的理论思想迥然不同、分析路径泾渭分明、对应结论大有径庭。无疑,这些研究丰富了企业战略理论,为进一步理解其变迁的脉络奠定了基础。当前情形是,企业战略理论呈现丛林状态且短期内难以扭转,缺乏统一的主导研究范式,也无必要强行"一致"。通过梳理企业战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发现其演化过程中充满着辩证的机理。企业战略理论在运动中不断延续着合理的成分,修正乃至扬弃着偏差与缪误,由此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姿态;无论是相呼应还是相背离,企业战略理论之间均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这种关联隐喻着丰富的辨证思想,诸如"价值瓜分"与"价值创新"、战略视野的"对内"与"朝外"等。因而,本文在哲学语境中,站在辨证的视角,从战略依据、战略视野、战略性质、战略状态、战略核心、战略主体和战略目标七大方面剖析企业战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力图清晰地阐明其演化路径与嬗变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战略理论 企业战略学派 形成 发展 辩证逻辑
原文传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逻辑的多维向度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乾元 冯红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在地蕴含着问题意识、实践逻辑、文化逻辑以及价值逻辑。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目标之“的”,基层治理的历练与经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之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在地蕴含着问题意识、实践逻辑、文化逻辑以及价值逻辑。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目标之“的”,基层治理的历练与经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之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积淀的生态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文化之源,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发展的前途命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之根,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智慧之“矢”。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等多维向度,厘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逻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认识,进而更好地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成逻辑 多维向度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东勃 蔡煜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2,共13页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要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充分整合科技创新和现有产业基础,推动提升要素治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先进生产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既要从...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要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充分整合科技创新和现有产业基础,推动提升要素治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先进生产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既要从根脉与魂脉的“注解”中理解其理论内涵,又要从时代与使命的“召唤”中透视发展的价值指向,还要从“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之问的现实回应中明晰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更要把握走向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面临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启发,也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评价指标体系 形成逻辑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逻辑
17
作者 许元元 谭诤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与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的主线,集中体现了根植深厚的历史逻辑、系统严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扎实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与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的主线,集中体现了根植深厚的历史逻辑、系统严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扎实的实践逻辑,在逻辑体系上具有高度统一性,为指引新时代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 形成逻辑 青年工作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向东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3期5-20,共16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对中国精神有着丰富的论述。党的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一直关注对工作所在地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精神的提炼、概括和升华,这构成了他对中国精神的初步探索。党的十八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对中国精神有着丰富的论述。党的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一直关注对工作所在地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精神的提炼、概括和升华,这构成了他对中国精神的初步探索。党的十八大之后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精神”概念,论述中国精神的具体形态,不断注解、阐发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新的视角再次集中论述中国精神,之后注重对历史事件、时代实践以及实践主体精神的凝练,赋予中国精神更鲜明的时代性,对中国精神论述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仅表现出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其内在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 重要论述 形成与发展 内在逻辑
下载PDF
“四下基层”: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的生成逻辑、精神内涵与实践伟力
19
作者 刘小刚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2,30,共6页
“四下基层”源起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伟大创造。“四下基层”蕴含的生成逻辑是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期盼、是始终坚持的问题导向、是党的政策的落地生根、是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蕴藏着深厚为民... “四下基层”源起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伟大创造。“四下基层”蕴含的生成逻辑是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期盼、是始终坚持的问题导向、是党的政策的落地生根、是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蕴藏着深厚为民情怀、强烈实践品格、鲜明科学导向时时彰显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体现出把深入基层作为关键所在、把问题导向作为重要方法、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出发点、把走好群众路线作为重要支撑始终具有强大的实践伟力。新时代,“四下基层”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实践创造,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下基层” 生成逻辑 精神内涵 实践伟力
下载PDF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逻辑及传播策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献举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4-169,共6页
国家形象的生成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根据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认识角度,国家形象可表现为国内与国际、整体与局部、理想与现实等不同维度。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过程是主体对客体国家信息的文化选择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文化透镜的折... 国家形象的生成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根据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认识角度,国家形象可表现为国内与国际、整体与局部、理想与现实等不同维度。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过程是主体对客体国家信息的文化选择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文化透镜的折射,因而国家形象表现出一定的"偏离性"。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主体可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寻找沟通桥梁、采取适当传播技巧、建立强大对外传播体系等来提高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跨文化 生成逻辑 传播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