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 被引量:168
1
作者 王海波 李林光 +4 位作者 陈学森 李慧峰 杨建明 刘嘉芬 王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00-2306,共7页
【目的】分析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研究其风味品质的形成因子,旨在为中早熟苹果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中早熟苹果品种选育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 【目的】分析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研究其风味品质的形成因子,旨在为中早熟苹果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中早熟苹果品种选育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5种中早熟苹果果实共检测到醇类、醛类与酯类等40种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2)皇家嘎拉、茂利元帅、美国8号、美隆与秋口红分别含有11、9、11、7、7种特征香气成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嗅感气味;(3)5个参试品种均检测到3种糖与6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琥珀酸、草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糖酸种类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4)果糖、葡萄糖、蔗糖共同影响了5种苹果的甜味味感,苹果酸影响了其酸味味感;不同中早熟苹果品种糖总量、糖总量/苹果酸含量及味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味感评价的差异性与糖酸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特征香气成分在5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它们的气味是形成5种苹果各自果实香味的基本元素,3种糖组分与苹果酸是影响5种苹果甜味与酸味味感的因子,3种糖组分的总含量,以及糖总量与苹果酸含量的比值可以作为5种中早熟苹果味感品质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中早熟品种 风味物质 风味品质
下载PDF
脂质氧化产生香味物质 被引量:89
2
作者 文志勇 孙宝国 +1 位作者 梁梦兰 谢建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1-44,共4页
综述了脂质自动氧化、热降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及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氧化在肉风味中的重要作用。着重叙述了脂质氧化生成重要的香味物质醛、酮、醇 。
关键词 香味物质 风味 自动氧化 脂质氧化 猪肉 挥发性物质 生成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世界6大蒸馏酒香气成分研究概况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66
3
作者 郑福平 马雅杰 +5 位作者 侯敏 孙金沅 孙啸涛 黄明泉 李贺贺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12,共12页
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世界6大蒸馏酒中香气成分分析及其对香气贡献的研究现状和进展。6大蒸馏酒所含的挥发性物质各具特色,特征香气成分也各不相同。如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2-甲基-1-丙醇等在多数中国白酒中有香气贡献;... 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世界6大蒸馏酒中香气成分分析及其对香气贡献的研究现状和进展。6大蒸馏酒所含的挥发性物质各具特色,特征香气成分也各不相同。如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2-甲基-1-丙醇等在多数中国白酒中有香气贡献;乙酸异戊酯、苯乙醇、乙酸2-苯乙酯、异丁酸乙酯等在多数国外蒸馏酒中有香气贡献。对蒸馏酒中香气贡献的研究主要采用气相色谱-嗅闻仪结合香味提取物稀释分析、香气活性值、香气重组实验和缺失实验等,确定特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酒 挥发性成分 香气成分 进展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HPLC分析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 被引量:55
4
作者 殷朝敏 范秀芝 +3 位作者 史德芳 樊喆 程薇 高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60,共7页
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5种食用菌... 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研究了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并测定了5种食用菌的总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的含量。结果显示:5种食用菌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5种、酮类5种、醇类9种、烷烃类8种、杂环和硫化物6种、酯类1种和含氮化合物1种;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苯甲醛、3-辛酮、1-辛烯-3-酮、3-辛醇、2-乙基己醇、5-甲基-2-乙酰基呋喃、2-戊基呋喃和甲氧基苯肟。平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ROAV≥1)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3-辛酮;香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酮和甲硫醇;双孢蘑菇和金针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3-辛酮和3-辛醇;而杏鲍菇鲜品中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是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5种食用菌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72~3.65 mg/g,总呈味核苷酸含量为154.40~1013.60μg/g,不同品种间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差别较大。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食用菌风味特征,对食用菌品种的改良、定向培育及食用菌的加工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风味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红树莓果醋的相对气味活度值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强 辛秀兰 +1 位作者 杨富民 陈亮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2-338,共7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树莓果醋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感觉阈值确定不同酿造阶段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各香气成分对红树莓果醋总体风味的贡献,进而确定...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树莓果醋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感觉阈值确定不同酿造阶段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各香气成分对红树莓果醋总体风味的贡献,进而确定关键风味化合物。研究表明:红树莓原汁含有β-紫罗兰酮、大马士酮、右旋萜二烯、萘4种关键风味化合物;酒精发酵后含有β-紫罗兰酮,乙酸乙酯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醋酸发酵后含有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陈酿后含有β-紫罗兰酮、乙酸乙酯、α-紫罗兰酮3种关键风味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反映出微生物发酵以及陈酿过程对红树莓果醋整体风味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主成分2反映出在红树莓果醋风味形成过程中芳香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的变异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果醋 相对香气活度值 关键风味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发酵乳风味物质乙醛、双乙酰的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51
6
作者 丹彤 包秋华 +2 位作者 孟和毕力格 王俊国 张和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79,共5页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醇、醛、酮等多种风味物质,这些风味物质和乳酸菌在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生醋酸、丙酸等有机酸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独特风味的发酵乳。在酸奶的风味物质中,乙醛、双乙酰是其主要成分。目前,关于酸奶风味物...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醇、醛、酮等多种风味物质,这些风味物质和乳酸菌在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生醋酸、丙酸等有机酸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独特风味的发酵乳。在酸奶的风味物质中,乙醛、双乙酰是其主要成分。目前,关于酸奶风味物质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通过改变乙醛、双乙酰的代谢途径提高乙醛、双乙酰的产量上。这篇综述主要描述了乳酸菌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生产的风味物质、以及乙醛、双乙酰的合成途径和国内外学者在乙醛、双乙酰产量调控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风味物质 乙醛 双乙酰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番茄、黄瓜的风味物质及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春香 何启伟 付明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3-198,共6页
本文对番茄和黄瓜风味品质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主要从这两种蔬菜的特征风味化合物 ,芳香物质的主要形成途径 ,挥发性物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的关系 ,风味品质的研究方法 ,以及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酶之一脂氧合酶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评述。
关键词 番茄 黄瓜 风味物质 风味品质 芳香物质 形成途径 挥发性物质 品质性状 脂氧合酶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及功效 被引量:45
8
作者 孙时光 左勇 +4 位作者 张晶 张鑫 何颂捷 秦世蓉 邵良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3,共4页
酱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口感和有益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文结合目前国内外酱香型白酒的研究情况,论述了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主体香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现状,对酱香型白酒的保健功效及功能因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风味物质 功能因子 保健功效
下载PDF
黄酒中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栾金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1-24,共4页
黄酒是中国的国酒,它的香味独特,自成风格。目前,黄酒的风味品评还在一个感性阶段。该文叙述了黄酒香味的来源,采用气质联用法对黄酒香味进行了分析研究,鉴定了其中一些香味物质组分。
关键词 黄酒 风味物质 气质联用法 品评
下载PDF
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0
作者 胡花丽 王贵禧 李艳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0-287,共8页
该文综述了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主要组成成分的风味阈值、部分风味物质的气味特征、与风味物质合成有关的酶和前体、低温贮藏条件下桃果实风味物质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呼吸、乙烯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桃果实风味物质与果实品质相关性进... 该文综述了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主要组成成分的风味阈值、部分风味物质的气味特征、与风味物质合成有关的酶和前体、低温贮藏条件下桃果实风味物质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呼吸、乙烯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桃果实风味物质与果实品质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影响桃果实风味物质形成的各种因素及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目前已从桃果实中分离到近百种芳香成分,但并非所有芳香成分都能决定果实的特征风味,而只有较少的成分甚至某一种化合物决定特征风味。低温贮藏桃果实易发生冷害,冷害桃果实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原有的桃风味变淡或丧失,甚至产生异味。不同品种果实所含风味物质不尽相同,桃果实风味物质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采前和采后处理均可不同程度的对果实风味物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风味物质 合成途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白酒风味分析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康文怀 徐岩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53-58,共6页
介绍了中国白酒风味化合物主要是由醇类、酸类、酯类、氨基酸类、羟基化合物、缩醛、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醚类等组成的;综述了GC-MS、GC-O、多维飞行质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浸入式固相微萃取、SBSE、AED... 介绍了中国白酒风味化合物主要是由醇类、酸类、酯类、氨基酸类、羟基化合物、缩醛、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醚类等组成的;综述了GC-MS、GC-O、多维飞行质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浸入式固相微萃取、SBSE、AEDA、固相萃取等技术在分析检测白酒风味物质中的应用;进而综述了白酒风味物质产生及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风味分析技术、微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分子生态学技术的综合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白酒风味化合物、特征风味化合物、功能微生物等相关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白酒 风味 生成机制
下载PDF
果树果实的风味物质及其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李晓颖 谭洪花 +2 位作者 房经贵 韩键 宋长年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3-950,共8页
果树果实风味和芳香物质是果实的主要组成成分,对于果实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有关果实风味和芳香物质的研究一直是果树研究领域的重点。为更好地了解果实风味和芳香物质及相关研究进展,本文对果树不同树种与品种的芳香物质、特征效应化合... 果树果实风味和芳香物质是果实的主要组成成分,对于果实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有关果实风味和芳香物质的研究一直是果树研究领域的重点。为更好地了解果实风味和芳香物质及相关研究进展,本文对果树不同树种与品种的芳香物质、特征效应化合物、糖和酸含量、糖酸比、多酚物质以及栽培、采收、贮藏条件等果实风味物质含量与组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果实 风味物质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箱式气调结合1-MCP对软枣猕猴桃冷藏期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1
13
作者 颜廷才 刘振通 +2 位作者 李江阔 孙晓荣 张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53-260,共8页
为了提高软枣猕猴桃在贮藏和销售中的商品性, 采用箱式自发气调、1 - 甲基环丙烯(1-methyllcyclopropene,1-MCP)及气调结合1-MCP的3 种处理,研究其对‘长江一号’软枣猕猴桃冷藏期微环境气体成分、软果率和腐烂率、生理、营养品质及... 为了提高软枣猕猴桃在贮藏和销售中的商品性, 采用箱式自发气调、1 - 甲基环丙烯(1-methyllcyclopropene,1-MCP)及气调结合1-MCP的3 种处理,研究其对‘长江一号’软枣猕猴桃冷藏期微环境气体成分、软果率和腐烂率、生理、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库(0±0.5)℃中,冷藏期软枣猕猴桃在塑料箱式气调处理中自发形成的贮藏条件为CO2:2.2%~3.1%、O2:17.7%~18.6%;气调结合1-MCP处理中自发形成的贮藏条件为CO2:2.2%~2.7%、O2:18.1%~18.6%.气调、1-MCP及气调结合1-MCP处理均能抑制软果率和腐烂率的上升,延缓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保持良好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与对照相比,3 种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气调结合1-MCP处理保鲜效果最为明显,1-MCP处理其次,对照品质最差.软枣猕猴桃风味物质主要由醛类、醇类、烷烃类和酯类组成,果实中主要的风味物质是反式-2-己烯醛和己醛,二者相对含量在软枣猕猴桃贮藏期相对含量中占84%左右.随着冷藏期的延长,气调、1-MCP及气调结合1-MCP处理的醛类、醇类和烷烃类相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式气调 1-甲基环丙烯 软枣猕猴桃 品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白酒大曲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4
作者 周晨曦 郑福平 +3 位作者 李贺贺 吴继红 黄明泉 孙宝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2,共7页
白酒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或)豌豆为主要原料、经人工制曲而成,是白酒酿造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其原料的分解产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构成了白酒的风味物质。研究大曲风味物质对研究酒香、改善基酒质量有重要意义。该... 白酒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或)豌豆为主要原料、经人工制曲而成,是白酒酿造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其原料的分解产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构成了白酒的风味物质。研究大曲风味物质对研究酒香、改善基酒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介绍了大曲的制作工艺及分类,总结了大曲风味物质研究现状,包括前处理方法、定性定量方法和已检测的风味物质,以期为今后研究大曲风味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大曲 风味物质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下载PDF
酱油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5
作者 高献礼 赵谋明 曹鸣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文中对国内外酱油风味物质研究的历史、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内外在酱油风味物质研究中仍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 酱油 风味物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应用HS-SPME和GC/MS技术检测舍饲合作猪肌肉中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玉涛 王世锋 +1 位作者 刘孟洲 陈国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4-660,共7页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检测了舍饲合作猪背最长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60℃样品前处理条件下,共鉴定出50种风味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43种;80℃时共鉴定出16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98种。检测结果还表明,醛类...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检测了舍饲合作猪背最长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60℃样品前处理条件下,共鉴定出50种风味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43种;80℃时共鉴定出16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98种。检测结果还表明,醛类物质、含硫含氮化合物以及呋喃类物质可能是影响合作猪肉风味的重要挥发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合作猪 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不同烹煮方式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周小理 王惠 +2 位作者 周一鸣 张欢 胡业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80,共6页
以4种市售大米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及感官评价等检测和评价手段,对不同烹煮方式的米饭进行基本蒸煮品质、质构特性以及风味物质等食味品质的评价,并探究其与感官评价的... 以4种市售大米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及感官评价等检测和评价手段,对不同烹煮方式的米饭进行基本蒸煮品质、质构特性以及风味物质等食味品质的评价,并探究其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旨在探究不同大米品种(粳米和籼米),以及不同蒸煮工艺(高压烹煮、电饭锅烹煮、微波烹煮和电蒸锅烹煮)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寻找一种能够综合评价米饭食味品质的方法,为米饭的制作及米饭食味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经高压烹煮后的米饭吸水率、膨胀率、碘蓝值均高于其他方式,且米饭硬度小,弹性和黏性较大,感官品质评价最优,而微波烹煮米饭食味品质最差。米饭膨胀率与感官评价中米饭的滋味和形态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硬度与口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弹性与米饭形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米饭风味物质分析表明经高压烹煮和电饭锅烹煮的米饭,醛、醇、酮等主要的米饭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均高于其他烹煮方式,且因品种不同大米的香气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饭 烹煮方式 食味品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辣椒油中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33
18
作者 季德胜 郑桂青 +2 位作者 孙俊 周惠芳 游丽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6-284,共9页
不同条件煎制制备北京红辣椒油,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辣椒油的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煎制程度显著地影响辣椒油风味,130℃油温下煎制10 min的辣椒油(LJY-4)风味最... 不同条件煎制制备北京红辣椒油,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辣椒油的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煎制程度显著地影响辣椒油风味,130℃油温下煎制10 min的辣椒油(LJY-4)风味最佳。不同煎制程度显著地影响辣椒油所含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峰面积比,尤其是酮类、呋喃类、萜烯类及烯醛类等化合物的峰面积比。LJY-4除具有辣椒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外,还富含酮、呋喃等焦甜型风味化合物,其中活性值(OAV)大于20的化合物有9种,分别为2,3-戊二酮、(E,E)-2,4-壬二烯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2-甲基丙醛、二甲基硫、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乙酸和1-辛烯-3-醇,它们为辣椒油贡献了焦甜香、酯香、麦芽香、果香和豆香等,组成了辣椒油独特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风味化合物 香气活性值
原文传递
人工接种泡菜与自然发酵泡菜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周相玲 胡安胜 +1 位作者 王彬 张珊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0,共2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气相色谱方法,对人工接种和自然发酵泡菜中的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泡菜 有机酸 氨基酸 风味物质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小米黄酒风味成分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敬科 张爱霞 +3 位作者 李少辉 赵巍 张玉宗 邢国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4-1191,共8页
为全面了解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的构成和气味特征,优化了85μm聚丙烯酸酯(PA)、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75μm碳分子筛(CAR)/PDMS、50/30μm二乙烯基苯(DVB)/CAR/PDMS萃取头提取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的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 为全面了解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的构成和气味特征,优化了85μm聚丙烯酸酯(PA)、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75μm碳分子筛(CAR)/PDMS、50/30μm二乙烯基苯(DVB)/CAR/PDMS萃取头提取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的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计算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同时利用OAV分析风味成分的气味特征和气味强度。结果显示:不同萃取头的最优萃取条件为样品量8 mL、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60℃、NaCl添加量1.5 g。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由醇、酯、含苯化合物、烃、酸、醛、酮、烯、酚和杂环类化合物构成,醇为主要风味成分。通过OAV确定了苯乙醇、苯乙烯、2-甲基萘、1-甲基萘、苯甲醛、苯乙醛、2-甲氧基-苯酚为小米黄酒气味特征成分,苯基乙醇、苯乙醛对气味贡献最大。PA和PDMS萃取头分别对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CAR/PDMS和DVB/CAR/PDMS萃取头对中等极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该研究全面了解了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的构成,为其产品开发及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风味成分 小米黄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