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烤烟香味成分与其感官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95
1
作者 胡建军 周冀衡 +1 位作者 李文伟 冯晓民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5,22,共8页
在简单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法对烤烟各香味成分与其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大部分香味成分与感官质量呈较显著正相关,少量香味成分与感官质量呈较显著负相关,也有少量香味成分与感官... 在简单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法对烤烟各香味成分与其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大部分香味成分与感官质量呈较显著正相关,少量香味成分与感官质量呈较显著负相关,也有少量香味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②中性香味成分、酸性香味成分和香味成分总量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浓度和余味均呈较显著正相关,而碱性香味成分与各感官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香味成分 感官质量 简单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酵母群落结构及其对风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8
2
作者 邵明凯 王海燕 +1 位作者 徐岩 聂尧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66-2473,共8页
【目的】研究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群落结构,及其对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方法】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分别对产量、酒质较高的第五轮次和较低的第七轮次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群落结构进行解析... 【目的】研究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群落结构,及其对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方法】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分别对产量、酒质较高的第五轮次和较低的第七轮次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酒醅中的代谢组分,初步分析了酵母群落对酱香型白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用DGGE方法从酒醅中的检测到Issatchenkia orientalis、Torulaspora delbrueckii、Pichia galeiformis、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Galactomyces geotrichum、Trichosporon asahii、Zygosaccharomyces baili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Pichia fabianii等9种含量丰富的酵母,其中G.geotrichum和S.cerevisiae是第五轮的优势酵母,而第七轮的优势酵母增加了I.orientalis和Z.bailii两种酵母,且Sc.pombe未检测到。第七轮发酵过程中5种酵母在发酵后期衰亡明显,第五轮酵母群落结构相对更稳定;发酵前期第五轮酵母总量是第七轮的2–5倍,而发酵结束时第五轮乙醇含量达到第七轮次的2.45倍。酒醅中挥发性风味组分种类丰富,第五轮中酯类等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第七轮,有机酸和杂醇油含量低于第七轮。【结论】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群多样性较丰富,酵母菌群结构变化对白酒产量及品质影响明显,这为酱香型白酒酿造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酵母群落 风味组分
原文传递
云南烤烟复烤叶片陈化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及与感官评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5
3
作者 李炎强 胡有持 +2 位作者 朱忠 赵晓东 相秉仁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约3年自然陈化过程云南中部和上部烤烟复烤叶片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烤烟复烤叶片在约3年的自然陈化过程中,4-环戊烯-1...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约3年自然陈化过程云南中部和上部烤烟复烤叶片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烤烟复烤叶片在约3年的自然陈化过程中,4-环戊烯-1,3-二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味成分含量持续增加;茄酮、β-苯乙醇等陈化前期含量增加,达到峰值后含量开始缓慢下降;2,4-庚二烯醛含量一直降低。复烤叶片陈化过程吸食品质有所改善,到30个月左右,感官质量最好。另外,进行了复烤叶片陈化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陈化过程两种烟叶香味物质总量、酮类物质总量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复烤叶片 香味成分 气相色谱法 陈化
下载PDF
黄酒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鲍忠定 许荣年 《酿酒科技》 1999年第5期66-67,65,共3页
研究了黄酒香气成分的分析方法,通过GC/MS共鉴定到42种香气成分,对其中异戊醇、乳酸乙酯、β-苯乙醇进行定量分析。随着酒龄的增加,乳酸乙酯含量增加。
关键词 黄酒 香气成分 GC MS 测定
下载PDF
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法测定白酒香味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蔡心尧 尹建军 胡国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直接注入白酒以准确测定微量香味组分含量是近年来研究白酒香味的首选技术,围绕所选的3种柱型,对色谱分离条件、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及采用3个内标物的定量方法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列出了可供定量的68个组分名称,并... 直接注入白酒以准确测定微量香味组分含量是近年来研究白酒香味的首选技术,围绕所选的3种柱型,对色谱分离条件、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及采用3个内标物的定量方法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列出了可供定量的68个组分名称,并对3种毛细管柱的应用特性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法 香味组分 白酒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50
6
作者 舒代兰 张丽莺 +3 位作者 张文学 岳元媛 刘凯 木田建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2,共4页
采用气相和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跟踪调查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所含酸醛醇酯等各类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糟醅中乙酸、丁酸、己酸和乳酸的变化趋势与对应的乙酯生成趋势大体一致。但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比例及其... 采用气相和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跟踪调查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所含酸醛醇酯等各类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糟醅中乙酸、丁酸、己酸和乳酸的变化趋势与对应的乙酯生成趋势大体一致。但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在糟醅中与在白酒产品中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揭示如何增加糟醅中的己酸和降低乳酸,以及进一步弄清白酒蒸馏机理,是提高白酒生产质量的重要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糟醅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 HPLC 动态分析
下载PDF
清香型白酒风味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7
作者 王震 叶宏 +4 位作者 朱婷婷 黄明泉 魏金旺 吴继红 张璟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2-244,共13页
中国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具有香气纯正、醇甜柔和、余味悠长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白酒中风味物质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对当前所报道的清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和香气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归纳,进而... 中国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具有香气纯正、醇甜柔和、余味悠长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白酒中风味物质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对当前所报道的清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和香气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归纳,进而绘制了清香型白酒的风味轮,最后对清香型白酒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清香型白酒的风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清香型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前处理 检测方法 风味成分 风味轮
下载PDF
大蒜、洋葱、生姜和辣椒四种香辛料风味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8
作者 王德振 李佳 +1 位作者 张玲玲 刘雁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9-185,共7页
香辛料的风味成分不仅赋予其特有的香气和味道,提高食品的品质与价值,还被研究证明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文章主要对大蒜、洋葱、生姜和辣椒4种常用香辛料的风味成分及部分成分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综述,为香辛料... 香辛料的风味成分不仅赋予其特有的香气和味道,提高食品的品质与价值,还被研究证明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文章主要对大蒜、洋葱、生姜和辣椒4种常用香辛料的风味成分及部分成分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综述,为香辛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辛料 风味成分 机理 综述
下载PDF
花椒风味成分的提取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雄 阚建全 +1 位作者 陈宗道 聂勋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2-66,共5页
对比研究了用有机溶剂和超临界CO2 提取花椒风味成分的方法 ,结果表明 :无水乙醚是提取花椒风味成分 (香气和麻味 )的最适宜的有机溶剂 ,超临界CO2 提取花椒风味成分的效果明显优于有机溶剂法 ,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原料粒度 40目 ,... 对比研究了用有机溶剂和超临界CO2 提取花椒风味成分的方法 ,结果表明 :无水乙醚是提取花椒风味成分 (香气和麻味 )的最适宜的有机溶剂 ,超临界CO2 提取花椒风味成分的效果明显优于有机溶剂法 ,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原料粒度 40目 ,萃取时间 2h ,流量 2 5kg/h ,温度 45℃ ,压力 3 2MPa ,油树脂得率可达 12 6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风味成分 超临界CO2提取 有机溶剂 无水乙醚
下载PDF
发酵肠的风味物质及其来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战丽 罗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2-35,共4页
发酵肠风味物质的种类繁多 ,其来源也较复杂。碳水化合物发酵、脂肪代谢、含氮化合物代谢及添加的香料是风味物质产生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来源 风味物质 物质代谢 发酵香肠
下载PDF
豆瓣酱后熟过程中氨基酸和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45
11
作者 徐琳娜 王璋 许时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25,共5页
豆瓣酱后熟过程中其水提取物中氨基酸总量、游离氨基酸的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豆瓣酱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风味化合物的检出数量随着后熟时间延长略有增加,初探了豆瓣酱风味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豆瓣酱 氨基酸总量 游离氨基酸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处理羊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较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丁晔 刘敦华 +1 位作者 雷建刚 杨小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0,33,共6页
以羊羔前腿肉为主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收集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分别测定未作任何杀菌处理的羊羔肉、未添加配方的清蒸羊羔肉熟制品、未经超高压处理的清蒸羊羔肉熟制品和超压处理后清蒸羊羔肉熟制品4种样品中挥发性... 以羊羔前腿肉为主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收集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分别测定未作任何杀菌处理的羊羔肉、未添加配方的清蒸羊羔肉熟制品、未经超高压处理的清蒸羊羔肉熟制品和超压处理后清蒸羊羔肉熟制品4种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比较,并对各种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超高压处理后的清蒸羊羔肉有显著的脱膻效果,提高了清蒸羊羔肉整体风味品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5.985%,能够较好地代表原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第一主成分包含醛类、醇类、烃烷类、芳香烃类和硫氮化合物5种风味物质,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芳香烃类>醇类>含硫氮化合物>醛类>烃烷类;第二种成分包含酸类、酮类、酯类3种风味物质,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酮类>酸类>酯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羔肉 风味成分 膻味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在白酒分析中的应用现状与回顾 被引量:42
13
作者 胡国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69,共5页
气相色谱法在我国的白酒分析中的应用已跨越了 3 5年 ,文中介绍了应用的现状 。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白酒 应用 香味组分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啤酒微量香味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胡国栋 张晓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 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MS)对啤酒的微量香味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共分离和鉴定了 41种化合物 ,它们分别属于酯类、醇类、酸类、醛类、酚类、含硫化合物和含氧杂环化合物。这些结果拓展了SPME技术...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 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MS)对啤酒的微量香味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共分离和鉴定了 41种化合物 ,它们分别属于酯类、醇类、酸类、醛类、酚类、含硫化合物和含氧杂环化合物。这些结果拓展了SPME技术在啤酒香味组分研究中的应用 ,它不仅可成为高级醇、挥发酯定量分析的基础 ,而且使啤酒酵母味、酒花香、氧化味的量化评价成为可能。文中除表列了分析结果外 ,还对SPME方法的特点及所分析组分与啤酒质量控制之间的相关性作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 啤酒 香味组分
下载PDF
酱香型大曲中高温放线菌的筛选及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李豆南 黄魏 +2 位作者 王晓丹 罗小叶 邱树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176,共6页
从高温酱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耐热性良好的放线菌FBKL4.010,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归属于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莱斯氏菌属(Laceyella sp.),经过进一步系统发育... 从高温酱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耐热性良好的放线菌FBKL4.010,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归属于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莱斯氏菌属(Laceyella sp.),经过进一步系统发育学比对分析鉴定为1 株糖莱斯氏菌(Laceyella sacchari),其最适生长温度为45℃;同时针对白酒酿造体系设计纯种菌株固态发酵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固态发酵体系下能够代谢产生大量吡嗪类、芳香类物质,为发酵液赋予特征性豆豉、坚果风味,其中四甲基吡嗪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3.318%,其被认为是酱香白酒风味的主体成分之一,为日后深入探究该菌株在酱香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大曲 高温放线菌 吡嗪类 风味成分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姬松茸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艳荣 吕呈蔚 +1 位作者 刘通 甄佳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鲜姬松茸、热风恒温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 种不同干燥方式的姬松茸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鲜姬松茸、热风恒温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分别检测...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鲜姬松茸、热风恒温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 种不同干燥方式的姬松茸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鲜姬松茸、热风恒温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分别检测出20、50、43 种及22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热风恒温干燥新生成了醇、醛、酮、酚、醚类物质,对姬松茸风味的改良和增香具有一定作用;微波干燥生成醛类物质较多,使干燥后的姬松茸具有特殊的肉桂香气和类似苦杏仁的香味;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姬松茸与鲜姬松茸在整体风味成分上较为接近,说明真空冷冻干燥方式能够较好的保持姬松茸原有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干燥方式 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利用鲢鱼制备肉味香精及其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红 杨荣华 +2 位作者 戴志远 王宏海 叶婧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以低值鲢鱼为原料,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制得蛋白酶水解液。向酶解液中添加还原糖、氯化钠及盐酸硫胺素,经热反应制备一种新型肉味香精。该香精无酶解液的鱼腥味,具有独特的肉香味和酱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该... 以低值鲢鱼为原料,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制得蛋白酶水解液。向酶解液中添加还原糖、氯化钠及盐酸硫胺素,经热反应制备一种新型肉味香精。该香精无酶解液的鱼腥味,具有独特的肉香味和酱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该香精进行分析,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3-甲基丁醛、二甲基二硫醚、4-甲基噻唑、2-乙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二甲基三硫醚、壬醛、1-辛烯-3-醇、糠醛、2-[(甲硫)甲基]-呋喃、3,5-辛二烯-2-酮、2-乙酰基噻唑等对肉味香精的香气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肉味香精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原文传递
调亏灌溉对番茄品质与风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唐晓伟 刘明池 +1 位作者 郝静 王文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0-977,共8页
为优化番茄调亏灌溉条件,设计了轻度、中度和重度调亏灌溉处理(浇水量分别是正常灌水的75%、50%和25%),研究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番茄果实的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酸比和Vc等营养成分和风味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含水量... 为优化番茄调亏灌溉条件,设计了轻度、中度和重度调亏灌溉处理(浇水量分别是正常灌水的75%、50%和25%),研究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番茄果实的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酸比和Vc等营养成分和风味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含水量随着调亏灌溉程度的加深而降低,重度和中度处理<轻度处理<对照;可溶性固形物为重度和中度处理>轻度处理>对照。可滴定酸是中度调亏灌溉时含量明显高于重度调亏灌溉和对照;糖酸比在重度调亏灌溉时最高,明显高于对照,但与中度和轻度调亏灌溉间差异不显著;Vc含量以重度调亏灌溉的最高。对芳香组分的测定发现,调亏灌溉程度对风味组分也有很大影响。其中,中度调亏灌溉检测出的特征效应化合物最多,正常灌水条件下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调亏灌溉 品质 风味组分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质对草菇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9
作者 余昌霞 陈明杰 +6 位作者 李传华 汪虹 赵妍 李正鹏 奚莉萍 冯爱萍 潘桂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31-1740,共10页
在栽培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以5种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为研究对象,测定粗蛋白、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及5′-核苷酸组成与含量,研究不同培养基质对草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 在栽培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以5种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为研究对象,测定粗蛋白、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及5′-核苷酸组成与含量,研究不同培养基质对草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基质栽培草菇,其粗蛋白及水解氨基酸含量及组成最优;以稻草为基质栽培草菇,其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含量最高。综合各种呈鲜成分,等鲜浓度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范围为317.45–708.75g MSG/100g,其中以棉籽壳为基质栽培的草菇子实体EUC值最高,以刺芹侧耳菌渣为基质栽培的草菇EUC次之,以金针菇菌渣为基质栽培的草菇EUC [(317.45±13.67)g MSG/100g]最低,约为棉籽壳样品EUC值的44.79%。因此,培养基质对草菇呈味物质的影响显著,可根据需要的呈味物质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质栽培草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培养基质 子实体 呈味物质 等鲜浓度值(EUC)
原文传递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褚能明 柯剑鸿 袁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75-2185,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探讨利用仪器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区分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的可能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 为了分析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探讨利用仪器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区分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的可能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SIMCA,对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均含有独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合,渝糯7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十七烷、十六烷、2-己基-1-癸醇、3-甲基-呋喃、1-戊醇;渝糯9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叶醇、庚醛、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丁烯醛、2-甲基-3-辛酮;渝糯930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甲基庚烯酮、2,6,11-三甲基十二烷、2-(十八氧基)乙醇;粤甜16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金合欢醇、雪松醇、辛酸。这些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之间的风味型差异,为选育更受市场欢迎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糯玉米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