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氮肥利用及菜地氮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6
1
作者 黄东风 王果 +1 位作者 李卫华 邱孝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1-638,共8页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一年三茬蔬菜(小白菜、空心菜和苋菜)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株高、单株质...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一年三茬蔬菜(小白菜、空心菜和苋菜)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株高、单株质量、产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菜地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2种施肥模式可改善蔬菜农艺性状,分别使蔬菜产量提高103%~219%和93%~226%、植株氮累积量增加153%~216%和231%~320%、氮肥利用率较高,与化肥基施处理相比,还可减少蔬菜种植期间菜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减少幅度分别为48.1%和46.5%,从而减少了菜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两种施肥模式应在今后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施肥模式 生长 利用 流失
原文传递
缓控释肥组配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6
2
作者 邢晓鸣 李小春 +6 位作者 丁艳锋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李刚华 魏广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892-4902,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3—2014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水稻试验基地进行,以当地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进行机插种植,试验设置3种缓控释肥(掺混肥、4个... 【目的】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3—2014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水稻试验基地进行,以当地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进行机插种植,试验设置3种缓控释肥(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以及一次性施肥和一基一蘖两种施肥方式,共7个处理,分别为掺混肥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BSRB)、4个月树脂尿素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PCU)、硫包衣尿素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SCU)、掺混肥的一基一蘖施用(BT-BSRB)、4个月树脂尿素的一基一蘖施用(BT-PCU)、硫包衣尿素的一基一蘖施用(BT-SCU)和当地高产施肥方式(CK)为对照,各处理的施氮量一致,磷钾肥用量均相同。【结果】水稻产量表现为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2年结果一致;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掺混肥一基一蘖处理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11.6 t·hm^(-2)和10.1 t·hm^(-2),较常规高产施肥(CK)处理2年产量分别提高9.4%、12.2%。群体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表现为掺混肥>硫包衣尿素>4个月树脂尿素;群体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2年结果一致。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在拔节期表现为掺混肥>硫包衣尿素>4个月树脂尿素,但是在成熟期表现为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结论】掺混肥在提高水稻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产量上优于4个月树脂包衣尿素和硫包衣尿素,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与当地常规高产施肥相比,组配的掺混肥配合分蘖期速效氮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群体的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肥 施肥方式 产量 光合势
下载PDF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试验方案应用探讨--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油菜“3414”试验为例 被引量:58
3
作者 杨俐苹 白由路 +3 位作者 王贺 王磊 卢艳丽 吴国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8-1023,共6页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地区2007~2009三年油菜试验数据为例,对应用"3414"试验数据进行土壤养分分级、基于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建立施肥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就"3414"试验方案实施条...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地区2007~2009三年油菜试验数据为例,对应用"3414"试验数据进行土壤养分分级、基于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建立施肥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就"3414"试验方案实施条件以及不同数学模型在肥料效应函数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海拉尔地区油菜土壤有效磷的分级和施肥指标:当土壤有效磷低于7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120 kg/hm2;当土壤有效磷在7~26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90 kg/hm2;当土壤有效磷在26~50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60 kg/hm2;而当土壤有效磷高于50 mg/kg时,一般不再推荐施用磷肥。该地区多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50~400 mg/kg范围,土壤速效钾含量已经在常规土壤速效钾分级指标的高限范围,但作为干旱地区风险施肥管理措施,仍然建议施用20~60kg/hm2钾肥。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试验方案实施前,应该在首先了解土壤养分限制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肥料用量试验,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地区采用一个试验方案。无论是采用哪种数学模型模拟肥料效应函数,都必须清楚肥料效应函数除了符合数学模型要求外,还要求符合肥料报酬递减率等农业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农业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效应函数 施肥模型 推荐施肥 肥力分级指标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程博一 韩艳娜 +1 位作者 李叶云 江昌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33,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撒施、沟施和沟施覆膜3种施肥模式及沟施覆膜下氮肥施用量对茶叶品质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和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施覆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撒施、沟施和沟施覆膜3种施肥模式及沟施覆膜下氮肥施用量对茶叶品质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和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施覆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沟施次之,撒施效果最差。与沟施相比,沟施覆膜下茶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升2.24%、7.26%、14.68%,茶多酚下降1.88%,芽叶密度、芽叶长度分别提升8.50%、8.15%;土壤表层和深层pH分别下降8.16%和5.30%,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87%、26.74%、17.95%、34.69%、25.42%,深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38%、28.22%、25.64%、15.34%、17.97%。比较沟施覆膜下45 kg·hm-2、60 kg·hm-2、75 kg·hm-2、90 kg·hm-2 4种施氮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以及土壤肥力提高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和茶园土壤肥力增加,但施氮75 kg·hm-2与90 kg·hm-2处理的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沟施覆膜条件下施氮肥75 kg·hm-2即可满足茶园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施肥模式 施氮量 茶叶品质 产量构成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方畅宇 屠乃美 +1 位作者 张清壮 易镇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2-468,共7页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稻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找到最佳施肥模式,本试验在浏阳市北盛镇、荷花镇和达浒镇3个不同基础地力水稻田块从2013年起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常规施肥、60%化肥+40%有机肥(秸秆...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稻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找到最佳施肥模式,本试验在浏阳市北盛镇、荷花镇和达浒镇3个不同基础地力水稻田块从2013年起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常规施肥、60%化肥+40%有机肥(秸秆+紫云英)和单纯施用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3年定位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模式相比无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生物产量,以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最为显著,且生物产量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相比不施肥、纯化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38.3%~62.4%、1.7%~9.6%、8.4%~12.0%。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表现出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规律,且速效养分含量逐年递增,而纯化肥处理速效养分逐年递减。从当季作物产量而言,低肥区应加大化肥在有机无机配施中的比例,但从长远培肥地力方面,应适当加大有机肥在配施中所占比例,对于中高肥区则可逐步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而施肥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效果,60%化肥+40%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培肥地力效果最为显著,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生物产量 速效养分含量 水稻产量
下载PDF
糜子氮、磷、钾肥的效应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美俊 乔治军 +2 位作者 杨武德 陈凌 冯美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7-353,共7页
为揭示糜子氮、磷、钾肥效应,并提出最优推荐施肥量组合,本试验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糜子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糜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 为揭示糜子氮、磷、钾肥效应,并提出最优推荐施肥量组合,本试验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糜子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糜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糜子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增产率可达52.31%,缺氮和高氮处理增产率最低,说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糜子产量的关键因子。氮、磷、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三因素对糜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磷>钾,任一因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糜子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21.61、78.09、24.23 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64∶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肥料试验 肥料效应 施肥模型 最优施肥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理特性、产量及其N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娟 黄平娜 +5 位作者 刘淑军 张建峰 姜慧敏 秦道珠 文石林 杨俊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9-173,195,共6页
以水稻品种金优207为材料,对不施氮肥(T1)、试验区当地农民习惯氮肥用量(T2:尿素,纯N187.5 kg/hm2)和在农民习惯施氮量基础上减量配施氮肥(T3:氮减少20%,30%农民习惯用化肥+20%习惯用量的有机肥+30%习惯用量的缓释肥,纯N 150kg/hm2)3种... 以水稻品种金优207为材料,对不施氮肥(T1)、试验区当地农民习惯氮肥用量(T2:尿素,纯N187.5 kg/hm2)和在农民习惯施氮量基础上减量配施氮肥(T3:氮减少20%,30%农民习惯用化肥+20%习惯用量的有机肥+30%习惯用量的缓释肥,纯N 150kg/hm2)3种施肥模式下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产量及其N肥农学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施氮处理间相比,T3处理的水稻产量较T2有所提高,农艺学性状更优,证明在农民习惯施氮水平上减施20%和20%有机替代及30%的缓释肥的施肥模式是可行的。T3减施氮肥使水稻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了30.79%,植株各生育期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总生物量增加;单株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以及实际产量也有所提高。说明只要合理配施,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氮肥用量还存在较大的减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施氮肥 施肥模式 农艺学性状 产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类型土壤玉米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谢佳贵 王立春 +3 位作者 尹彩侠 侯云鹏 张国辉 于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171,共5页
吉林省东、中、西不同类型土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的氮、磷、钾肥施用模式符合二次曲线Y=ax2+bx+c。利用该模式,结合肥料和玉米价格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氮、磷、钾施用效益,即东部冲积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19... 吉林省东、中、西不同类型土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的氮、磷、钾肥施用模式符合二次曲线Y=ax2+bx+c。利用该模式,结合肥料和玉米价格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氮、磷、钾施用效益,即东部冲积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192kg/hm2、P2O556kg/hm2、K2O33kg/hm2;中部黑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133kg/hm2、P2O538kg/hm2、K2O47kg/hm2;西部淡黑钙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59kg/hm2、P2O565kg/hm2、K2O51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施肥模式 施用效益 吉林省
下载PDF
Effects of slow o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types and fertilization mode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被引量:25
9
作者 WEI Hai-yan CHEN Zhi-feng +9 位作者 XING Zhi-peng ZHOU Lei LIU Qiu-yuan ZHANG Zhen-zhen JIANG Yan HU Ya-jie ZHU Jin-yan CUI Pei-yuan DAI Qi-gen ZHANG Hong-ch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222-2234,共13页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low o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CRF) on rice yield and quality. In this study, japonica rice cultivar Nanjing 9108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ree d...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low o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CRF) on rice yield and quality. In this study, japonica rice cultivar Nanjing 9108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S/CRFs(polymer-coated urea(PCU), sulfur-coated urea(SCU), and urea formaldehyde(UF)) and two fertilization modes(both S/CRF and common urea(CU) as basal fertilizer, S/CRF as basal and CU as tillering fertilizer) on rice yield and quality. CU only was applied separately as control(CK). Results showed that, rice grain yield, chalky kernel rate, chalky area, overall chalkiness, and the content of gliadin, glutenin, and protein, all showed the trends of UF〉PCU〉SCU within the same fertilization mode, and showed the trends of S/CRF as basal and CU as tillering fertilizer〉both S/CRF and CU as basal fertilizer within the same type of S/CRF. In contrast, the contents of amylose, amylopectin, and starch, as well as taste value, and peak and hot viscosity showed trends of SCU〉PCU〉UF, and the trends of both S/CRF and CU as basal fertilizer〉S/CRF as basal and CU as tillering fertilizer. Among S/CRF treatments and fertilization modes, taste values of cooked ri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mylose, amylopectin, and starch contents, as well as gel consistency, peak viscosity, hot viscosity, and cool viscosity,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lobulin, gliadin, glutenin, and protein contents. The types of S/CRF and fertilization modes are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rice yield and quality. Compared to CK, higher yield and similar quality of rice was achieved with UF as basal and CU as tillering fertilizer, and similar yield with improved appearance and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of rice was achieved with either both UF and CU as basal fertilizer, or PCU as basal and CU as tillering fertiliz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of slow o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fertilization mode YIELD QUALITY
下载PDF
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连作体系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高强 蔡红光 +1 位作者 黄立华 汪涓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32,共6页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壤氮素平衡与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一次性施肥处理受年际间降雨量影响较大,易产生后期植株脱氮现象,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年际间不稳定;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基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一次性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下,氮肥表观残留率较高,达到了50%左右;这2种施肥方式下,0~90 cm土层土壤残留Nmin分别为201和278 kg/hm^2,会对地下水体产生潜在威胁。推荐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均较稳定,同时氮素利用率(REN)、氮素生理利用率(PEN)、氮素农学利用率(AEN)、氮素偏生产力(PFPN)均较高;在两季玉米连作后,0~90 cm土层土壤残留硝态氮为128.5 kg/hm^2,可以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一次性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会导致土壤中无机氮高残留,使氮素损失增加,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而推荐施肥是较合理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淡黑钙土 施肥方式 氮素效率 氮素平衡 土壤无机氮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提高谷子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被引量:26
11
作者 关瑞 张民 +5 位作者 诸葛玉平 娄燕宏 王会 潘红 韩飞 何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9-646,共8页
【目的】探索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对谷子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建立高效的谷子一次性施肥技术,为谷子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6年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以谷子品种‘济谷16’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控释氮... 【目的】探索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对谷子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建立高效的谷子一次性施肥技术,为谷子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6年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以谷子品种‘济谷16’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控释氮肥为硫包膜尿素(SN)和树脂包膜尿素(RN)。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在氮素用量相同的前提下,设:常规施肥(NPK);硫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SN1);2/3硫包膜尿素氮基施+1/3尿素氮追施(SN2);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RN1);2/3树脂包膜尿素氮基施+1/3尿素氮追施(RN2)。分析调查了谷子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农艺性状。【结果】SN1处理的产量两年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190.2、4458.3 kg/h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产量提高了20.1%~53.5%,氮肥利用率提高了46.0%~56.3%。在施用同种控释氮肥的条件下,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处理的谷子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优于控释氮肥基施+追施尿素处理,其中产量增加了5.8%~7.3%,氮素积累量增加1.6%~7.9%,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加了3.7%~19.9%,氮肥生理利用率增加了5.1%~10.1%,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加了21.4%~33.4%。谷子成熟期,不同处理秸秆和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不同,表现为施用同种控释氮肥的条件下,一次性基施处理的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含量显著大于基施+追施尿素处理。【结论】在谷子种植中,一次性基施控释氮肥可以在节约施肥成本的同时提高谷子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施肥方式 控释氮肥 作物产量 养分效率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吉艳芝 冯万忠 +4 位作者 郝晓然 彭亚静 韩鹏辉 马峙英 张丽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5-1731,共7页
为了探索培育高产粮田的施肥模式,实现氮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效益,以华北平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L.)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2011年4个轮作季,探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 为了探索培育高产粮田的施肥模式,实现氮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效益,以华北平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L.)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2011年4个轮作季,探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试验以处理A(当地传统管理)作为对照,从测土确定施肥量、按作物生长发育明确施肥时期、合理分配各时期的养分配比及增施有机肥等方面改变传统施肥模式,设置3种高产施肥培育模式,分别为处理B(现有高产田推荐管理)、处理C(高肥料投入管理)和处理D(水肥高效管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4个轮作季的总产量以处理D为最高,达75430 kg·hm-2,其次是处理C为75166 kg·hm-2,当地传统的产量最低。冬小麦季的吸氮量为处理C和D显著高于A处理,分别高出444.78 kg·hm-2和310.20 kg·hm-2,但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D在夏玉米季的吸氮量为776.75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的氮肥偏生产力值最高为38.21,处理D为36.71,处理A和C均为28.33。各处理经过4个轮作季后,土壤硝态氮均在120-160 cm出现累积峰,A、B、C和D的硝态氮峰值分别为58.65、28.98、105.89、45.29 mg·kg-1。在0-100cm土层,处理B的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44.22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C、D;所有处理在100-200 cm土层均出现较高的硝态氮累积,处理C高达1021.19 kg·hm-2;0-400 cm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24.27、711-92、1324.30、730.70 kg·hm-2。处理A、B、C、D在耕层土壤氮素的表观损失分别为1298.95、653.18、1236.39和718.43 kg·hm-2,处理B、D显著低于处理A、C,D和B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处理D是培育高产的理想施肥模式,合理的施肥量、科学的施肥时期以及有机无机的合理配比是达到高产、提高肥效和环境友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土壤硝态氮 小麦-玉米轮作 华北平原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桃幼树根系生长与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党祝庆 王娜娜 +3 位作者 张亚飞 蒋晓梅 张江红 彭福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1-176,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应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桃幼树根系生长与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MF)、生化黄腐酸钾配施化肥(BFA)及有机肥配施化肥(OF)3种施肥模式均显著提高了根系总长度、平均... 采用盆栽试验,应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桃幼树根系生长与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MF)、生化黄腐酸钾配施化肥(BFA)及有机肥配施化肥(OF)3种施肥模式均显著提高了根系总长度、平均直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分枝数和交叉数,其中BFA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平均直径,OF处理增加根系生物量的效果最好,并且OF处理更有利于诱导细根(d≤2mm)的发生和生长,而BFA处理更有利于诱导根系的加粗生长,增加中粗根(2mm<d≤4.5mm)和粗根(d>4.5mm)的长度。BFA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且根系SOD、POD、CAT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MDA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表现为BFA处理延缓根系衰老效果最好。不同施肥模式处理的桃幼树各器官Ndff%差异显著,BFA处理各器官Ndff%显著高于其它处理。BFA处理的15 N利用率为13.53%,显著高于OF(11.77%)和MF(10.60%)处理。不同施肥模式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桃幼树地上部的生长,且BFA处理更能显著促进地上部新梢的加粗和加长生长,这与BFA处理对根系加粗生长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综上可见,生化黄腐酸钾配施化肥(BFA)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促进根系加粗生长,增加粗根的长度,提高根系活力,延缓根系衰老进程,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根系氮素利用效率,促进桃幼树地上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根系生长 氮素吸收分配
下载PDF
缓控释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史桂芳 董浩 +4 位作者 于淑慧 朱国梁 牟小翎 郑铮 任寒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84,共5页
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研究缓控释肥全层混施和种肥同播两种施用方式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减施10%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料在棕壤和砂姜黑土上采用种肥同播的方式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与习惯施肥相比,分别... 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研究缓控释肥全层混施和种肥同播两种施用方式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减施10%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料在棕壤和砂姜黑土上采用种肥同播的方式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与习惯施肥相比,分别增产1.55%和1.77%;两种施肥方式均可大幅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幅为28.13%~37.45%;磷肥、钾肥利用率除了砂姜黑土试验区全层混施处理略有降低外,其他施肥处理均有所提高,磷肥利用率提高18.77%~35.78%,钾肥利用率提高22.12%~26.91%。与习惯施肥相比,棕壤试验区,两种施肥方式均能提高收益,其中种肥同播施肥方式收益较高,增收312.11元/hm^(2),砂姜黑土试验区,种肥同播施肥方式增收416.45元/hm^(2),全层混施处理略低,减少138.39元/hm^(2)。可见缓控释肥采用种肥同播施肥方式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均能提高夏玉米产量,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最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棕壤 砂姜黑土 施肥方式 夏玉米 产量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雷竹林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志豪 梁雪 +5 位作者 李永春 李永夫 徐秋芳 邬奇峰 李松昊 沈振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8-1176,共9页
为探明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有机肥(M)、化肥(CF)、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化肥配施有机肥加覆盖(CFMM)及不施肥(CK)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结... 为探明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有机肥(M)、化肥(CF)、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化肥配施有机肥加覆盖(CFMM)及不施肥(CK)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表层(0~20 cm)土壤中M、CFMM处理与CK,亚表层(20~40 cm)土壤中CF、CFMM处理与CK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表层土壤中CF、CFMM处理真菌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CK.M、CFM处理表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CK.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影响了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异;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与真菌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雷竹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真菌群落对施肥处理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表层土壤真菌群落明显受有机质添加的影响,而亚表层则对化肥投入较为敏感;施肥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土壤真菌 雷竹林 群落特征 土层
原文传递
毛竹林不同施肥方式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东雄 卢健 张清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5,共4页
通过毛竹林不同施肥方式对立竹质量、竹林产量以及竹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与沟施、穴施相比肥料损失少,输送迅速,并能加速竹蔸腐烂,具有显著的生长效应,是毛竹林一种较好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毛竹 施肥方式 施肥效果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龙 高伟 +3 位作者 栾好安 唐继伟 李明悦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3-416,共14页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施肥对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施蔬菜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为春季番茄和秋冬季芹菜轮作体系。在春茬番...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施肥对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施蔬菜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为春季番茄和秋冬季芹菜轮作体系。在春茬番茄(第20茬蔬菜)盛果期,选择定位试验中的6个等氮磷钾投入处理,包括全部使用化肥氮(4/4CN)处理和5个有机替代处理(3/4CN+1/4MN、2/4CN+2/4MN、1/4CN+3/4MN、2/4CN+1/4MN+1/4SN、2/4CN+2/4SN),其中M和S代表猪粪和秸秆。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相关指标。[结果]有机替代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较4/4CN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01.5%和134.6%,以2/4CN+1/4MN+1/4SN、2/4CN+2/4SN处理的土壤MBC和MBN含量相对较高,较4/4CN平均分别增加158.8%和210.9%。与4/4CN相比,有机替代处理的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平均分别增加8.6%和11.6%,古菌平均降低21.7%;高碳有机替代模式(1/4CN+3/4MN、2/4CN+1/4MN+1/4SN、2/4CN+2/4SN)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较低碳有机替代模式(3/4CN+1/4MN、2/4CN+2/4MN)平均分别增加12.3%和12.0%,古菌丰度平均降低12.9%。与4/4 CN处理相比,低量、中量有机替代模式(3/4 C N+1/4MN、2/4CN+2/4MN)土壤细菌、真菌Shannon指数没有显著增加,而有机替代模式古菌Shannon指数平均增加了9.0%,高碳有机替代处理古菌Shannon指数平均增加了11.9%。与4/4CN处理相比,有机替代模式提高了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土壤真菌中子囊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古菌中的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奇古菌门相对丰度。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对施肥模式的响应弱于古菌。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和硝态氮分别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22.3%和16.1%,解释真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施肥模式 宏基因组 有机替代 微生物群落结构 Alpha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春玉米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养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磊 王立春 +3 位作者 孔丽丽 杨建 谢佳贵 侯云鹏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9-1176,共8页
通过三年定位试验,研究了吉林省春玉米主产区(公主岭和乾安)农民习惯与优化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土壤养分变化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主岭和乾安优化施肥玉米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产6.8%~9.2%和6.3%~12.9%,差... 通过三年定位试验,研究了吉林省春玉米主产区(公主岭和乾安)农民习惯与优化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土壤养分变化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主岭和乾安优化施肥玉米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产6.8%~9.2%和6.3%~12.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公主岭和乾安优化施肥肥料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46.9%和26.4%、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5.9%和32.6%、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5.2%和22.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优化施肥3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和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农民习惯施肥,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农民习惯施肥。与试验起始时相比,农民习惯施肥3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与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提高,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和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玉米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公主岭和乾安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6.3%和93.3%,磷盈余量分别下降98.1%和92.1%,钾亏缺量分别下降16.5%和34.0%。综上所述,农民习惯施肥模式使土壤氮素和磷素大量残留,钾素亏缺,而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氮、磷的损失和钾的亏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玉米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养分平衡
原文传递
重金属Cu^(2+)、Cd^(2+)及氯氰菊酯对不同施肥模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文军 周健民 王火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19-2924,共6页
通过研究外源污染物在不同施肥模式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可为预测、降低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不同施肥模式的土壤为材料[连续16a:不施肥(CK)、施用腐熟豆饼+秸秆(OM)和施用NPK化肥(NPK)],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Cu2+(100... 通过研究外源污染物在不同施肥模式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可为预测、降低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不同施肥模式的土壤为材料[连续16a:不施肥(CK)、施用腐熟豆饼+秸秆(OM)和施用NPK化肥(NPK)],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Cu2+(100mg/kg)、Cd2+(5mg/kg)、氯氰菊酯(10mg/kg)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NPK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高,培养72h,其AWCD值(平均吸光值)约为CK的1.19倍,OM的1.62倍.污染物加入后,3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出现了不同的响应,NPK土壤下降最大,其次是CK,OM最小.氯氰菊酯与Cd复合污染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最大,在NPK土壤中AWCD下降了48%,6类碳源的利用能力、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降低.尽管氯氰菊酯对3种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影响不大,但与重金属,尤其是Cd2+复合污染时,对微生物碳源利用的抑制明显加剧.Cu2+、Cd2+及氯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程度,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外,可能还取决于有机质的组成和微生物的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BIOLOG 碳源利用 有机质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对芥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陶伟 叶长东 +8 位作者 苏天明 李恩东 刘美卿 王吉平 叶长成 张野 何铁光 李嘉维 王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分析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对芥菜生长及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芥菜栽培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设单施100%化肥(T1)、7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2)、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 【目的】分析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对芥菜生长及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芥菜栽培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设单施100%化肥(T1)、7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2)、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3)和10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4)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芥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及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T3处理芥菜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单株重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公顷产量(29390 kg)最高,较CK显著提高107.45%,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粗纤维含量为0.7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总酸含量(0.10 g/100g)低于其他处理,总糖含量(1.33 g/100g)显著高于T2和T4处理。T3处理菜地土壤中的3种酶活性均最高,其中蔗糖酶活性为110.1 mg/gDW,土壤脲酶活性为0.125 mg/gDW、酸性蛋白酶活性为67.9μg/gDW,与CK和T1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629.14%和80.79%、135.85%和35.87%及63.22%和5.43%。T3处理菜地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水解氮含量为136 mg/kg,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较T1处理降低9.33%;有效磷含量(19.7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29.64%;速效钾含量(176.0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57.89%,较CK降低58.97%;T3处理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土壤磷的潜在污染风险。【结论】芥菜栽培采用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施肥模式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环境、降低水体和土壤磷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复合微生物菌肥 施肥模式 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