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冯幵墓志铭拓本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志勇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6-78,共3页
陈三立是近代诗文大家,其撰写的《慈溪冯君墓志铭》有不同版本流行于世,以《慈溪冯君墓志铭》拓本为底本对此铭的其他版本进行校勘,校正了通行本中存在的多处错误,并勾勒出民国时期国学大师冯幵的交游情况。
关键词 《慈溪冯君墓志铭》 冯幵 陈三立 交游 拓本
下载PDF
晚清民初学者冯幵及其未刊抄本《秋辛词》 被引量:2
2
作者 沈燕红 朱惠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晚清民初学者冯幵所著《回风堂词》一卷,早在民国时期辑入《彊村丛书·沧海遗音集》雕版行世;而所著《秋辛词》,后人却未曾亲见。今发现宁波天一阁藏有冯幵未刊抄本《秋辛词》一卷五十四首,为其十六至二十六岁回肠荡气时所作,由冯... 晚清民初学者冯幵所著《回风堂词》一卷,早在民国时期辑入《彊村丛书·沧海遗音集》雕版行世;而所著《秋辛词》,后人却未曾亲见。今发现宁波天一阁藏有冯幵未刊抄本《秋辛词》一卷五十四首,为其十六至二十六岁回肠荡气时所作,由冯幵亲自编定。《秋辛词》为冯词全璧或可面世开启了关键性一步,为冯词文本校勘、版本流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其词学实践、词风演变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并能丰富和完善晚清近代名家词集的整理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冯幵 未刊抄本 《秋辛词》
下载PDF
冯幵、张原炜批校本《后山集》述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逯铭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15,共4页
冯幵、张原炜是清末民初甬上著名文士。二人精于诗文,尚习书画,且皆兴办教育,为浙东文化的繁荣助力良多。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光绪十一年番禺陶福祥刻本《后山集》一部,中有冯、张二人批校、圈点、识语数则。批校文字反映出二人的读... 冯幵、张原炜是清末民初甬上著名文士。二人精于诗文,尚习书画,且皆兴办教育,为浙东文化的繁荣助力良多。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光绪十一年番禺陶福祥刻本《后山集》一部,中有冯、张二人批校、圈点、识语数则。批校文字反映出二人的读书方法,圈点与识语透露出他们的文学旨趣。二人皆工于书法,传世作品不多,书中批校文字亦足可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幵 张原炜 后山集 批校本
下载PDF
"一束波"与重大精神
4
《大学科普》 2008年第2期8-10,共3页
“一束波”是对物理学领域物质世界运动本质认识历程的概括。重庆大学在79年探索历程中涌现了冯简、李芳昱等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分别在以无线电、引力波研究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基础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庆大学“一束... “一束波”是对物理学领域物质世界运动本质认识历程的概括。重庆大学在79年探索历程中涌现了冯简、李芳昱等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分别在以无线电、引力波研究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基础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庆大学“一束波”文化。新的时期,在重庆大学“一束波”的感召下,致力于献身科学的青年学子所组成的重庆大学大学生科技社团活跃在基础科学普及传播的第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束波” 重庆大学(重大) 冯简 李芳昱 引力波 重大大学生科技社团
下载PDF
旧题韦孟《讽谏》《在邹》创作时代辨正
5
作者 郜同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169-172,共4页
《汉书·韦贤传》载有韦孟《讽谏》《在邹》二诗,班固对此二诗的作者并不确定,但后世学者大多不加辨别地将此二诗系于韦孟名下。此二诗引用了《尚书》《尚书大传》等韦孟不太可能见到的书,大量化用《诗经》等儒家经典语句,而且其中... 《汉书·韦贤传》载有韦孟《讽谏》《在邹》二诗,班固对此二诗的作者并不确定,但后世学者大多不加辨别地将此二诗系于韦孟名下。此二诗引用了《尚书》《尚书大传》等韦孟不太可能见到的书,大量化用《诗经》等儒家经典语句,而且其中还有大一统的思想,这都与汉初风气不同。因此这两首诗不可能产生了武帝之前,绝非韦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孟 讽谏 在邹
下载PDF
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建伟 杨少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1-16,共6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D3)扇形断块为研究对象,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从精细油藏描述的角度,对沉积微相砂体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得到了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时空演化规律...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D3)扇形断块为研究对象,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从精细油藏描述的角度,对沉积微相砂体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得到了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并建立了本区的沉积模式,定量讨论了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为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分为4种亚相,9种微相.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心滩、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是主要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沿北东—南西向呈扇形展布,且各时期形态具一定的继承性.纵向上正韵律层序剩余油富集于中、上部,反韵律层序剩余油分布差异小;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两条大断层附近以及大型河道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胜坨油田 剩余油分布 精细油藏描述 正韵律 辫状河 砂体 层序 展布 水下分流河道
下载PDF
古代中国的历史分期与历史观念——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出发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伟全 《阅江学刊》 2013年第4期66-72,共7页
西方史学中中世纪概念的产生,代表了人文学者与过去决裂的决心。有西方学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缺乏"对过去的感觉",尽管这种观察看到了中西史学的明显不同,却存在严重的误解。中国古代正史中确有表述历史分期的词语,却没有与&qu... 西方史学中中世纪概念的产生,代表了人文学者与过去决裂的决心。有西方学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缺乏"对过去的感觉",尽管这种观察看到了中西史学的明显不同,却存在严重的误解。中国古代正史中确有表述历史分期的词语,却没有与"中世纪"相对应的强烈否定过去的概念。封建与郡县之别被中国古人赋予丰富的政治道德意义,并由此在先秦和秦以后划分了一条古今有别的鸿沟,秦及秦以后的历史被视作是同质的。西方历史观念东渐,秦至清的漫长时段自然地被比拟为中国的"中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过去的感觉 中世纪 “三古” 中国传统史学 封建
下载PDF
从“肾为胃之关”谈糖尿病肾病的诊治
8
作者 司廷林 冯建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7-128,共2页
冯建华教授全程从"肾"论治糖尿病肾病,思路取于《内经》中"肾者胃之关"的思想,从肾之关门不闭、关门不开两端入手,在糖尿病肾病水液代谢失常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肾者胃之关 糖尿病肾病 冯建华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清宫大戏《锋剑春秋》传奇考论--兼论三种叙事传统的对立和融合
9
作者 张晓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锋剑春秋》与《劝善金科》《鼎峙春秋》《升平宝筏》《昭代箫韶》等同列,是清代宫廷大戏,但学界对其关注极少。《锋剑春秋》剧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共六册,为残本,存七十八出。该剧本由三种不同抄本混编而成,一、三、五册属于繁本系统,... 《锋剑春秋》与《劝善金科》《鼎峙春秋》《升平宝筏》《昭代箫韶》等同列,是清代宫廷大戏,但学界对其关注极少。《锋剑春秋》剧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共六册,为残本,存七十八出。该剧本由三种不同抄本混编而成,一、三、五册属于繁本系统,其中一、三册为文人稿本,五册为安殿本;二、四、六册系根据繁本删改后的简本,属于排演本。在题材来源上,《锋剑春秋》传奇由《锋剑春秋》小说改编而来,《锋剑春秋》传奇在光绪年间又被改编成《锋剑春秋》乱弹本在宫中上演。《锋剑春秋》小说的思想主旨是天命难违,传奇的思想主旨是歌颂封建大一统和皇权的威仪,而乱弹本的思想主旨则是抑恶扬善,三者体现的叙事传统也各有偏重。《锋剑春秋》小说更多体现的是民间叙事传统和文人叙事传统,宫廷大戏更多体现了正统叙事传统,乱弹本则由正统叙事传统进一步向民间叙事传统转移。三种叙事传统在《锋剑春秋》题材演变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剑春秋》 清宫大戏 正统叙事 民间叙事 文人叙事
下载PDF
风谏、讽谏与风兴——论“风”义流转与赋学变迁
10
作者 程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5,共9页
司马迁论司马相如赋是以"风谏"立义。"风谏"主要是传达讯息,由读者"推显至隐",与东周"赋诗言志"的传统以及汉代"铺陈其事以直言之"的"六义"之赋有相承和相似之处,而与后... 司马迁论司马相如赋是以"风谏"立义。"风谏"主要是传达讯息,由读者"推显至隐",与东周"赋诗言志"的传统以及汉代"铺陈其事以直言之"的"六义"之赋有相承和相似之处,而与后世所谓"不敢直言""微言婉词"的"讽谏"内涵不相涉。从"风谏"到"讽谏"的变化,反映了汉代赋学批评从偏重劝谏的内容和目的到偏重其技巧和效果的变化。"风"在汉代有"风教""风谏""委婉""风兴"等意义,而后世赋学批评中的"风"义也在这几个含义中辗转纠缠。风义的流转,反映了赋学观念的时代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谏 讽谏 风兴 变迁
下载PDF
传统中国“风俗”论说与当代多元文化主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新峰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8年第1期144-176,共33页
鉴于世变,英美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呈现更为强调国家民族认同的趋向,对多元文化主义中国适用性的研究近来也所在多有。遗憾的是,曾在衍生与巩固多元一体关系方面经验良多、作为文明连续统一的中国,在有关讨论中处于某种缺位状态,或被作为... 鉴于世变,英美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呈现更为强调国家民族认同的趋向,对多元文化主义中国适用性的研究近来也所在多有。遗憾的是,曾在衍生与巩固多元一体关系方面经验良多、作为文明连续统一的中国,在有关讨论中处于某种缺位状态,或被作为运用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模式解读的对象,或因狭隘强调'(现代)国家'与'(传统)帝国'扞格不入而被视为'前殖民时期等级制'予以隔离批判。传统中国'风俗'论说可为当下多元文化主义论辩提供镜鉴。两汉处中国政治大变局,是形塑中华民族持久统一性的关键时刻,'风俗'论说在帝国整合性工程中具突出作用,具有'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政治视野与开展技术,当下似应'寓多元文化之义于国家构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风俗” 帝国 “封建” 国家
原文传递
《红楼梦》仿作:《风月鉴》论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美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41-46,共6页
《风月鉴》成书于嘉庆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属《红楼梦》早期仿作之一。小说书名出自“风月宝鉴”,继承了《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方向,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上与《红楼梦》相仿。所不同的是,仿作中主人公的遭遇,对情的参透,更多表... 《风月鉴》成书于嘉庆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属《红楼梦》早期仿作之一。小说书名出自“风月宝鉴”,继承了《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方向,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上与《红楼梦》相仿。所不同的是,仿作中主人公的遭遇,对情的参透,更多表现的则是一种“常人之家”的气息。《风月鉴》模仿的路数无疑已预示了之后大量狭邪类仿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月鉴》 仿作 《红楼梦》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