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超负荷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冯婷 杨波 +1 位作者 张祥迅 田浩明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建立胰岛细胞表面灌注系统,并检测次氮基三醋酸铁(FeNTA)溶液对正常大鼠离体胰岛细胞一相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大鼠的胰岛细胞,将其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含50个胰岛,分别用不同的刺激液进行灌注,检测40min内胰岛素的分泌... 目的建立胰岛细胞表面灌注系统,并检测次氮基三醋酸铁(FeNTA)溶液对正常大鼠离体胰岛细胞一相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大鼠的胰岛细胞,将其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含50个胰岛,分别用不同的刺激液进行灌注,检测40min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其中,A组为对照组,灌注液为16.7mmol/L葡萄糖液;B组为含铁的高糖液灌注,包括B1组(高糖液含有0.05mmol/L FeNTA)和B2组(高糖液含有0.1mmol/L FeNTA);C组为经过FeNTA孵育5h后用高糖液灌注,包括C1组(孵育液中含FeNTA 0.05mmol/L)和C2组(孵育液中含FeNTA 0.1mmol/L);实验过程重复3次。结果①正常大鼠的胰岛细胞在16.7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具有典型的早相分泌;②无论是在含一定浓度的(0.05mmol/L或0.1mmol/L)FeNTA的葡萄糖的刺激液灌注,还是经过含FeNTA(0.05mmol/L或0.1mmol/L)孵育液孵育5h后再用高糖刺激液灌注,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均完全缺乏一相分泌,仅有不断出现的微小波动,分泌峰值仅仅较基础状态略有增加。结论铁含量增加会损害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这对阐明铁与糖尿病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胰岛素 一相分泌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芬太尼静脉镇痛液的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鹏宇 李宝钏 +1 位作者 黄华君 蔡建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芬太尼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液中的效果。方法:1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接受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七氟烷麻醉维持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O...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芬太尼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液中的效果。方法:1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接受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七氟烷麻醉维持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O组加入16mg恩丹司琼,M组加入5mg咪达唑仑,OM组加入16mg恩丹司琼及5mg咪达唑仑,D组加入200μg右美托咪定,OD组加入16mg恩丹司琼及200μg右美托咪定。PCA按20μg/mL芬太尼计算共计60mL,背景输注1mL/h,bolus 0.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麻醉后恢复室(PACU)、术后6h及24h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镇静评分、VAS评分、芬太尼使用量及PCA有效按压次数、止吐及镇痛补救措施人数。结果:O组术后3个时间段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4组,但术后6h及24h时点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D组及OD组术后3个时间段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O组补救止吐药使用30人次(100%),明显多于其他4组(P<0.05),D组及OD组补救止吐药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其他3组(P<0.05)。5组患者术后3个时间段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及OD组术后6、24h的芬太尼PCA使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M组、OM组及O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加入芬太尼PCA镇痛液中,止吐效果优于恩丹司琼,但两药均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痛、镇吐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恩丹司琼 患者自控镇痛 芬太尼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在小儿斜视手术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蒋耀光 周曲 彭俊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7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小儿斜视手术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斜视患儿8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给患儿行可唤醒麻醉,B1S组根据BIS值调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输注速度,对照组根据...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小儿斜视手术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斜视患儿8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给患儿行可唤醒麻醉,B1S组根据BIS值调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输注速度,对照组根据麻醉师经验、临床体征(如血压,HR,肢动)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1)、牵拉眼肌时(T2)、唤醒前(T3)、唤醒成功时(T4)、手术结束时(T5)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唤醒时间(从停用镇静药至唤醒成功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不自主体动、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各时点MAP、HR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BIS组患儿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唤醒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缩短;与BIS组比较,对照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高(P〈0.05),但两组不自主体动、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斜视手术中BIS监测指导可精确控制麻醉深度,术中唤醒快,减少麻醉药用量和麻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斜视/外科学 麻醉/方法 二异丙酚/治疗应用 芬太尼/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