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度孔径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刚 高海燕 +1 位作者 贺跃辉 沈培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先以Fe、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工艺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支撑体,再用粉末湿法喷涂技术将羰基Fe-25Al混合粉喷涂于支撑体表面,经过压制和真空烧结,获得具有梯度孔径的FeAl多孔材料。通过XRD、SEM等测试手... 先以Fe、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工艺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支撑体,再用粉末湿法喷涂技术将羰基Fe-25Al混合粉喷涂于支撑体表面,经过压制和真空烧结,获得具有梯度孔径的FeAl多孔材料。通过XRD、SEM等测试手段对烧结后的支撑体以及孔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压制压力对FeAl多孔材料孔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孔径FeAl多孔材料的最大孔径、透气度及开孔隙度都随压制压力升高而减小。但相对于支撑体,涂层压制压力为120 MPa时最大孔径和透气度分别减小76.46%和32.86%,而开孔隙度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feal 阶梯孔结构 涂层
下载PDF
自蔓延离心法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内衬复合钢管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峰 郭志猛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6-329,共4页
采取适当的工艺参数,利用SHS离心法制备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钢管。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铝热反应生成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内衬层的相组成,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涂层的组织。显微硬度仪测量涂层硬度。结果表... 采取适当的工艺参数,利用SHS离心法制备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钢管。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铝热反应生成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内衬层的相组成,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涂层的组织。显微硬度仪测量涂层硬度。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由FeAl组成,涂层显微硬度为590 HV,是基体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复合钢管
下载PDF
AZ31表面电弧喷涂Al-FeAl复合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怡刚 吴玉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2-114,118,共4页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以纯Al层为喷涂打底层,在AZ31镁合金表面沉积了Al-FeAl复合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SEM、XRD、EDS等方法探测了复合涂层的截面形貌,分析了复合涂层的界面行为。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磨粒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以纯Al层为喷涂打底层,在AZ31镁合金表面沉积了Al-FeAl复合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SEM、XRD、EDS等方法探测了复合涂层的截面形貌,分析了复合涂层的界面行为。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磨粒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电弧喷涂Al-FeAl复合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FeAl层显微硬度约为AZ31基体的4倍,喷涂Al-FeAl复合涂层试样的耐磨粒磨损性能约为AZ31基体的3倍,复合涂层试样的自腐蚀电位比AZ31基体高305 mV,自腐蚀电流密度相比AZ31基体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能提高AZ31基体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feal涂层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扩散退火温度对碳钢热浸镀铝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廖远禄 王树奇 +1 位作者 张秋阳 王兰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98,104,共5页
采用热浸镀法在45钢表面制备出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在不同温度下对热浸镀后的试样进行扩散退火处理。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扩散退火后的涂层结构和成分进行测试分析,探讨扩散退火温度对涂层的影响及合金层的转变机理。结果表... 采用热浸镀法在45钢表面制备出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在不同温度下对热浸镀后的试样进行扩散退火处理。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扩散退火后的涂层结构和成分进行测试分析,探讨扩散退火温度对涂层的影响及合金层的转变机理。结果表明:扩散温度为700~800℃,合金层主要物相为Fe2Al5和Al2O3;800℃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层的物相由脆性相(Fe2Al5)向韧性相(FeAl和Fe3Al)转变;1 000℃时合金层完全转变为FeAl和Fe3Al。Fe2A5硬度高但脆性大,易产生裂纹,虽然FeAl和Fe3Al的硬度与Fe2A5的硬度相比有所降低,但其韧性好能有效阻碍裂纹产生及扩展,并与基体结合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铝碳钢 热扩散温度 FE3AL feal 涂层的物相
原文传递
常压和低压环境下反应等离子喷涂Al/Fe_(2)O_(3)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
5
作者 张钊 殷硕 朱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6-492,共7页
反应等离子喷涂(RPS)技术被广泛用于制备不同使用需求的高性能涂层材料。基于经典的铝热反应原理,采用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分别在近常压和低压环境下制备了Al-Fe_(2)O_(3)涂层,通过XRD、SEM和EDS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 反应等离子喷涂(RPS)技术被广泛用于制备不同使用需求的高性能涂层材料。基于经典的铝热反应原理,采用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分别在近常压和低压环境下制备了Al-Fe_(2)O_(3)涂层,通过XRD、SEM和EDS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阐明了Al和Fe_(2)O_(3)在加热和反应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反应机理。DTA分析结果表明,氩气氛下长时间热处理产物主要为Fe、Al_(2)O_(3)和FeAl相。然而,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低氧分压环境导致中间产物FeAl2O4铁尖晶石相的生成,由于近常压等离子喷涂过程的冷却速度极快,该相可以保留在最终涂层结构中。而低压反应等离子喷涂等离子体射流飞行距离长,还原性气氛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将其进一步还原为FeAl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等离子喷涂 低压 铝铁合金 铝热反应 涂层
原文传递
激光熔覆TiC增强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涂层磨损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瑶 王华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40-843,共4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得了以TiC为增强相、以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研究了激光熔覆TiC/FeAl复合材料涂层在干滑动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和滑动速率的增加,T...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得了以TiC为增强相、以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研究了激光熔覆TiC/FeAl复合材料涂层在干滑动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和滑动速率的增加,Ti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涂层的磨损速率增加,其磨损机制随着载荷的增加逐渐由磨料磨损向粘着磨损转变;激光熔覆层中TiC体积分数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涂层的磨料磨损抗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熔覆层表面与对磨材料之间的粘着倾向,提高了TiC/FeAl涂层的滑动磨损性能。激光熔覆Ti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并随Ti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al复合材料涂层 激光熔覆 磨损性能 磨损机制
下载PDF
激光熔覆TiC/FeAl复合材料涂层显微组织及初生TiC生长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瑶 王华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69-572,共4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基体上制得了以TiC为增强相、以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的快速凝固TiC/FeAl复合材料涂层,分析了该涂层的显微组织及初生TiC的生长形态和生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TiC/FeAl快速凝固复合...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基体上制得了以TiC为增强相、以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的快速凝固TiC/FeAl复合材料涂层,分析了该涂层的显微组织及初生TiC的生长形态和生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TiC/FeAl快速凝固复合材料涂层主要由初生TiC碳化物、初生FeAl树枝晶和枝晶间少量的FeAl/TiC共晶组成,初生TiC具有独特的径向辐射分枝小面枝晶团簇状生长形态,其生长机制为侧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al复合材料涂层 TIC 生长机制 显微组织
下载PDF
超声振动对激光熔覆TiC/FeAl复合涂层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德英 赵龙志 +1 位作者 张坚 姜羡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0-194,共5页
采用超声振动热效应转化和施加动态边界条件的方法对超声振动边界条件作近似处理,研究了超声振动辅助激光熔覆Ti C/Fe Al复合涂层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探讨了超声振幅和扫描速度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振动作用下,温度梯度为零的范... 采用超声振动热效应转化和施加动态边界条件的方法对超声振动边界条件作近似处理,研究了超声振动辅助激光熔覆Ti C/Fe Al复合涂层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探讨了超声振幅和扫描速度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振动作用下,温度梯度为零的范围更大,温度场分布更为均匀;超声振动有效降低了涂层中和界面结合区的温度梯度及残余应力;超声振幅越大,扫描速度越小,基材和涂层的温度越高,涂层至界面结合区之间的温度梯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激光熔覆 超声振动 TiC/feal复合涂层 温度场
原文传递
激光合成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来启 陈光南 +1 位作者 林均品 孙祖庆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共3页
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在45钢基体上用激光合成了表面质量好的FeA 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结果表明,多道搭接处理对涂层相组成无影响。涂层外层(约1/3涂层)组织为灰白相间的FeA l及基体上分布少量黑色针状FeA l3,里层只有FeA l。FeA l的组织生... 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在45钢基体上用激光合成了表面质量好的FeA 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结果表明,多道搭接处理对涂层相组成无影响。涂层外层(约1/3涂层)组织为灰白相间的FeA l及基体上分布少量黑色针状FeA l3,里层只有FeA l。FeA l的组织生长形态为树枝晶,白色枝晶富Fe,灰色枝间富A l。涂层/基体界面清晰,呈凹凸状。能量分散谱仪(EDS)成分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从1/3涂层处A l、Fe开始缓慢过渡,结合区比合成区成分过渡明显,但梯度不大,涂层/基体间有明显互扩散,为冶金结合。激光合成FeA l涂层的最高硬度为565HV0.025,比基体高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合成 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组织特征 硬度
下载PDF
激光熔覆TiC/FeAl原位复合涂层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龙志 杨海超 +1 位作者 赵明娟 谢玉江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0-866,共7页
用激光熔覆法制备了TiC/FeAl原位复合涂层,使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熔覆层的微观结构,使用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沿着熔池深度的方... 用激光熔覆法制备了TiC/FeAl原位复合涂层,使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熔覆层的微观结构,使用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沿着熔池深度的方向从熔池底部到熔池顶部,FeAl基体从粗大的树枝晶渐渐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原位TiC越过熔池界面进入基板表层,大部分TiC颗粒存在FeAl晶粒内部,熔池顶部的TiC颗粒含量较多。沿着熔池深度的方向从涂层顶部到基板,涂层的硬度呈阶梯形分布,熔池顶部涂层的硬度最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比基板高6倍和52倍。涂层的磨损机理为典型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激光熔覆 原位TiC/feal复合涂层 微观结构 硬度 耐磨性
原文传递
热喷涂FeAl涂层中纳米晶结构的XRD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嵇罡 T.Grosdidier +3 位作者 高泰瑞 A.Tidu 邹建新 董闯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和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分别喷涂了雾化(微米结构的)以及球磨(纳米结构的)Fe-Al粉末制备了不同结构的涂层.两种原料粉末和喷涂工艺均引起涂层的XRD峰异常宽化.由宽化峰给出的晶粒尺寸与TEM测出的晶粒尺寸有...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和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分别喷涂了雾化(微米结构的)以及球磨(纳米结构的)Fe-Al粉末制备了不同结构的涂层.两种原料粉末和喷涂工艺均引起涂层的XRD峰异常宽化.由宽化峰给出的晶粒尺寸与TEM测出的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差异.结合SEM、电子探针以及TEM的测试结果,同时考虑到涂层中形成的结构缺陷以及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证实异常宽化来自喷涂过程中由于Al的耗损导致的FeAl相中Al的成分不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Al基涂层 热喷涂 纳米晶结构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热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综述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猛 周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48,共4页
金属间化合物是极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性能优异且成本低。介绍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综述了热喷涂制备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研究进展及其制备工艺。提出了热喷涂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热喷涂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下载PDF
超高速激光熔覆FeAl-TiB_(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3
作者 智俊旻 王世强 +6 位作者 张奎 牟广强 潘光浩 李祥 崔译丹 迟新宇 袁建军 《铸造》 CAS 2024年第11期1512-1520,共9页
为了提高FeAl基复合涂层在高温(600℃)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以Fe粉末、Al粉末和TiB_(2)粉末为原始粉末,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工艺在32Cr3Mo1V钢表面原位制备了不同TiB_(2)质量分数的FeAl-TiB_(2)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相组成、组织和磨... 为了提高FeAl基复合涂层在高温(600℃)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以Fe粉末、Al粉末和TiB_(2)粉末为原始粉末,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工艺在32Cr3Mo1V钢表面原位制备了不同TiB_(2)质量分数的FeAl-TiB_(2)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相组成、组织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复合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随着TiB_(2)质量分数的增加涂层表面更加致密,重熔的TiB_(2)以网格状的形式分布在复合涂层表面。TiB_(2)增强相能够承受摩擦过程中的压应力与剪切力,有效提升了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当TiB_(2)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最低,耐磨性能最佳。随着TiB_(2)质量分数的上升,磨损方式已由塑性变形逐步向磨粒磨损转变,同时伴随着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TiB_(2)复合涂层 原位合成 超高速激光熔覆 耐磨性能 磨损机制
下载PDF
W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金属陶瓷涂层的冷喷涂制备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洪涛 陈枭 +3 位作者 纪岗昌 白小波 董增祥 仪登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共4页
采用WC/Fe/Al混合粉末,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备40vol%WC/Fe(Al)固溶体复合粉末,利用冷喷涂沉积涂层并结合热处理原位反应制备了W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相结构、晶粒尺寸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冷喷... 采用WC/Fe/Al混合粉末,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备40vol%WC/Fe(Al)固溶体复合粉末,利用冷喷涂沉积涂层并结合热处理原位反应制备了W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相结构、晶粒尺寸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冷喷涂W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可获得WC陶瓷颗粒呈微/纳米多尺度分布的WC/Fe(Al)金属陶瓷复合粉末,球磨36 h的复合粉末基体相平均晶粒尺寸约为90 nm,冷喷复合涂层组织致密、多尺度WC颗粒在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涂层显微硬度约为1060 HV0.3,涂层在650℃热处理后发生Fe(Al)固溶体向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原位转变,制备出了W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金属陶瓷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WC/feal金属陶瓷 冷喷涂 机械合金化 涂层
原文传递
硬质相对冷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洪涛 李长久 杨冠军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4,共5页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但其室温塑性和断裂韧性低,限制了其工程应用。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Fe(Al)固溶体合金粉末及Al2O3,WC硬质相增强的复合合金粉末,通过冷喷涂沉积涂层并结合后热处理原位反应制备了FeAl金...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但其室温塑性和断裂韧性低,限制了其工程应用。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Fe(Al)固溶体合金粉末及Al2O3,WC硬质相增强的复合合金粉末,通过冷喷涂沉积涂层并结合后热处理原位反应制备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及其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硬质相对球磨粉末组织结构、冷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质相可显著加速球磨粉末内部层状结构的细化程度,喷涂态涂层具有不同于传统热喷涂涂层的层状组织结构,热处理可实现喷涂态涂层中Fe(Al)固溶体向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原位转变,致使层状结构消失,获得无粒子界面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弥散分布的硬质相可显著提高冷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强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机械合金化 硬质相 组织结构 硬度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primary TiC carbide in laser clad TiC reinforced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site coating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瑶 王华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3年第4期835-838,共4页
The novel rapidly solidified TiC/FeAl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by laser cladding on the substrate of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particular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the growth morphologies of TiC carbide ... The novel rapidly solidified TiC/FeAl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by laser cladding on the substrate of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particular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the growth morphologies of TiC carbide and its growth mechanism under a constant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morphology of TiC carbide strongly depends upon the nucleation process and mass transportation process of TiC forming elements in laser melt pool.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titanium and carbon in melt pool, the growth morphology of TiC carbide changes from block like to star like and well developed dendrite. As the amount of titanium and carbon increases further, TiC carbide particles are found to be irregular polyhedral block. Although the growth morphologies of TiC are various,their advancing fronts are all faceted, illustrating that TiC carbide grows by the mechanism of lateral ledge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敷 TiC/feal 复合涂层 费尔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粉末中C抑制FeAl熔滴氧化机制及其对等离子喷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周哲 张黎 +3 位作者 董昕远 雒晓涛 MAHRUKH M 李长久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6,共13页
大气等离子喷涂(APS)金属时,熔滴不可避免地发生氧化是难以获得粒子间结合充分的致密涂层的主要原因。以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例,提出一种在粉末中添加亚微米金刚石颗粒引入碳源,以期利用碳在高温下优先氧化的特性抑制等离子喷涂飞行粒子... 大气等离子喷涂(APS)金属时,熔滴不可避免地发生氧化是难以获得粒子间结合充分的致密涂层的主要原因。以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例,提出一种在粉末中添加亚微米金刚石颗粒引入碳源,以期利用碳在高温下优先氧化的特性抑制等离子喷涂飞行粒子中Fe、Al元素的氧化,获得无氧化物的高温熔滴从而制备低氧含量(质量分数)、粒子间充分结合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新方法。采用APS制备Fe Al涂层,研究金刚石的添加对涂层氧含量、碳含量、涂层内粒子间结合质量与硬度的影响规律,探讨FeAl熔滴飞行中的氧化行为。采用商用热喷涂粒子诊断系统测量APS喷涂中的粒子温度,通过SEM与XRD表征了涂层的组织结构,并表征涂层的结合强度与硬度。结果表明,在等离子射流的加热和Fe、Al元素放热反应的联合作用下,飞行中FeAl熔滴的表面温度可达2 000℃以上,满足C原位脱氧的热力学条件。与不含碳的传统Fe Al涂层中的氧含量随喷涂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规律完全不同,用Fe/Al/2.5C粉末喷涂时涂层中的氧含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表明飞行中熔滴的氧化得到抑制,实现了C原位脱氧抑制金属元素氧化的自清洁氧化物的效应。FeAl/2.5C涂层氧含量由传统FeAl涂层的3.67 wt.%显著降至0.62 wt.%以下,涂层中有限的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粒子沉积后氧化。因Fe Al/2.5C熔滴温度超过2 100℃,实现了熔滴碰撞引起同质涂层粒子表面熔化的自冶金结合效果,提升了涂层的致密性,其表观孔隙率由2.2%降至0.28%;涂层结合强度高于59.2 MPa,且因涂层由FeAl相及Fe3AlCx渗碳体相组成,其硬度达到590 HV0.3,约为传统Fe Al涂层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feal/2.5C涂层 组织与性能 原位脱氧 自冶金结合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8
作者 柳翊翔 侯祥 郭宁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3年第4期494-501,共8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_(2)Al_(5)和FeAl_(3)的化学稳定性、电子结构、弹性性质及各向异性。形成能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都是热力学稳定相,但Fe_(2)Al_(5)的相结构稳定性强于Fe...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_(2)Al_(5)和FeAl_(3)的化学稳定性、电子结构、弹性性质及各向异性。形成能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都是热力学稳定相,但Fe_(2)Al_(5)的相结构稳定性强于FeAl_(3),在涂层中也更容易形成。态密度、赝能隙、布居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成键特征都主要为金属键和共价键,但FeAl_(3)的共价键特征强于Fe_(2)Al_(5)。弹性常数和各向异性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的弹性常数符合力学稳定条件且都为脆性相。普遍各向异性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的整体各向异性高于FeAl_(3)。通过弹性常数绘制的单晶体模量的三维表面图表明Fe_(2)Al_(5)和FeAl_(3)的体模量各向异性程度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物理学 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Fe_(2)Al_(5) feal_(3)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