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article Conductivity on Fe-Si Composite Electrodeposi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LONG Qiong ZHONG Yunbo ZHENG Tianxiang LIU Chunme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811-816,共6页
Coatings containing Fe-Si or Si particles were electrodeposited on 3.0%(mass fraction) Si steel sheet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the cross-section and the silicon content of coating have been investigated, respective... Coatings containing Fe-Si or Si particles were electrodeposited on 3.0%(mass fraction) Si steel sheet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the cross-section and the silicon content of coating have been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on the coating surface and cross-sec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ilicon content in the applied particles, leading to a decrease of the silicon content of coatings. About 10.2% silicon content of coatings deposited with Fe-30%Si particles can be obtained, whereas that for Si particles was only 2.9% at a particle concentration of 100 g/L and current density of 2 A/dm2. Thi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conductivity of applied particles. High conductivity can promote the co-deposition of the particles. With increasing silicon content in the particles, their conductivity decreased sharply, resulting in the decrease of silicon content of coatings. Present work may initiate a new method to modify the particle content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via changing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particles during the composite electrodeposition. In this paper, a possibl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electrodeposition CONDUCTIVITY fe-si particle 6.5% silicon steel
原文传递
气雾化铁硅铝磁粉粒度级配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许欣蓓 鲁书潮 +5 位作者 鲍康馨 蹇汉杰 赵利明 冒爱琴 盛汝昌 郑翠红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采用颗粒粒径分别为75~48μm(P1),48~37.4μm(P2)和小于37.4μm(P3)的气雾化铁硅铝磁粉,按照一定质量比级配,通过磷酸/硅树脂复合绝缘工艺,制得铁硅铝复合磁粉芯,研究了粒度级配对粉芯密度及其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粗颗粒组P1含量... 采用颗粒粒径分别为75~48μm(P1),48~37.4μm(P2)和小于37.4μm(P3)的气雾化铁硅铝磁粉,按照一定质量比级配,通过磷酸/硅树脂复合绝缘工艺,制得铁硅铝复合磁粉芯,研究了粒度级配对粉芯密度及其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粗颗粒组P1含量一定时,适当增加细颗粒组P3的含量,可以有效填充磁粉芯内粗颗粒之间的间隙,提高复合磁粉芯的密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效磁导率。适量减少P1组粗粉、增加P3细粉的含量,可以降低磁芯功率损耗,当P1:P2:P3=2:5:3时样品具有最低的功率损耗,在100mT/50kHz测试条件下为95.5mW/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硅铝 磁粉 磁粉芯 粒度级配 磁性能
下载PDF
稳恒平行磁场对循环电镀液Fe-Si复合电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龙琼 钟云波 +1 位作者 路坊海 伍玉娇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4,共6页
以不同硅含量的Fe-Si合金颗粒及纯Si颗粒为原料,在稳恒平行磁场下采用循环镀液复合电沉积法制备Fe-Si复合镀层,考察了磁场强度、颗粒硅含量、电流密度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镀层中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磁场情况下,随着颗粒硅含... 以不同硅含量的Fe-Si合金颗粒及纯Si颗粒为原料,在稳恒平行磁场下采用循环镀液复合电沉积法制备Fe-Si复合镀层,考察了磁场强度、颗粒硅含量、电流密度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镀层中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磁场情况下,随着颗粒硅含量的增加,镀层中硅含量显著下降;施加平行磁场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Fe-50%Si(质量分数,下同)、Fe-70%Si和纯Si颗粒获得的镀层硅含量显著增加,而采用Fe-30%Si颗粒在磁场强度高于0.3 T后获得的镀层硅含量呈下降趋势。同时,在梯度磁场力和磁流体力学效应(MHD效应)协同作用下,Fe-Si颗粒在镀层表面呈圆丘状分布。当电流密度为2 A/dm^2、磁场强度为0.5 T时,采用Fe-50%Si颗粒电镀获得的镀层硅质量分数可达2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平行磁场 fe-si颗粒 fe-si镀层 MHD效应 梯度磁场力
下载PDF
Ti诱导无压浸渗法制备Fe-Si基SiC陶瓷复合材料
4
作者 梁朝 刘海云 +1 位作者 郭俊杰 孟庆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98-101,共4页
通过掺杂活性元素Ti颗粒,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Si C/Fe-Si复合材料。采用XRD、SEM以及EDS等技术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Fe-Si合金能够自发浸渗Si C陶瓷预制体,Ti元素在金属熔体与陶瓷颗粒之间形成活性层,促进... 通过掺杂活性元素Ti颗粒,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Si C/Fe-Si复合材料。采用XRD、SEM以及EDS等技术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Fe-Si合金能够自发浸渗Si C陶瓷预制体,Ti元素在金属熔体与陶瓷颗粒之间形成活性层,促进熔融金属润湿陶瓷,诱发界面反应的发生,形成自发浸渗。在自发浸渗过程中界面反应和元素相互扩散,导致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 siC陶瓷 fe-si合金 界面反应 Ti颗粒
下载PDF
磁场位向对Fe-Si复合电沉积镀层硅含量及形貌的影响
5
作者 龙琼 路坊海 +2 位作者 胡素丽 周登凤 钟云波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17年第2期6-11,34,共7页
利用Fe-30wt%Si和Fe-70wt%Si合金颗粒在稳恒磁场下采用复合电沉积法在低硅硅钢薄带上制备Fe-Si复合镀层。考察了搅拌强度、磁场强度以及磁场位向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硅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加磁场后获得的镀层硅含量显着增高,... 利用Fe-30wt%Si和Fe-70wt%Si合金颗粒在稳恒磁场下采用复合电沉积法在低硅硅钢薄带上制备Fe-Si复合镀层。考察了搅拌强度、磁场强度以及磁场位向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硅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加磁场后获得的镀层硅含量显着增高,采用Fe-30wt%Si颗粒获得的镀层在不同位向0.1T磁场时均达到最大值,而采用Fe-70wt%Si颗粒在0~1T磁场强度下获得的镀层硅含量随着磁场强度的升高而升高。同时,采用Fe-30wt%Si颗粒获得的镀层表面在电流与磁场方向呈0~60°位向角、0.3T磁场下出现宏观针状突出物;采用Fe-70wt%Si颗粒在较大位向角磁场下获得的镀层表面形貌比较平整,而且颗粒分布比较均匀。这主要是由于磁性颗粒受到MHD效应与磁场力协同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复合电沉积 fe-si颗粒 MHD效应
下载PDF
Propertices of Fe-Si alloy ultrafine particles pre-pared by the Gas-evaporation
6
作者 Li Jian ̄1 Xu Jianfeng ̄2 +1 位作者 Zhou Tiejun ̄2 Guo Zaibing ̄21(Department of physics, Southwest of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630715)2(DePartment of Physic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0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94-398,共5页
ProperticesofFe-Sialloyultrafineparticlespre-paredbytheGas-evaporationLiJian ̄1;XuJianfeng ̄2;ZhouTiejun ̄2;Guo... ProperticesofFe-Sialloyultrafineparticlespre-paredbytheGas-evaporationLiJian ̄1;XuJianfeng ̄2;ZhouTiejun ̄2;GuoZaibing ̄21(Dep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蒸发法 铁-硅超细微粒 性质
下载PDF
颗粒尺寸对Fe-Si-Al电磁与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熠 丘泰 冯永宝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7,62,共4页
为阐明吸收剂的颗粒尺寸与吸波材料电磁、吸波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气雾化球状Fe-Si-Al粉末为原料,通过筛分获得不同颗粒尺寸的Fe-Si-Al合金,以硅橡胶为基体制备了Fe-Si-Al吸波材料。借助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研究了颗粒尺寸... 为阐明吸收剂的颗粒尺寸与吸波材料电磁、吸波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气雾化球状Fe-Si-Al粉末为原料,通过筛分获得不同颗粒尺寸的Fe-Si-Al合金,以硅橡胶为基体制备了Fe-Si-Al吸波材料。借助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研究了颗粒尺寸对Fe-Si-Al粉末和吸波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Fe-Si-Al粉末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增加;吸波材料的复磁导率增加,复介电常数减小;3 mm厚的Fe-Si-Al吸波材料随其颗粒尺寸的减小,匹配频率向低频移动。减小吸收剂的粒径有助于提高其磁性能和吸波材料的低频吸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合金 颗粒尺寸 吸波材料 复介电常数 复磁导率
下载PDF
激光气相法研制Fe/C/Si超微粒子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广生 万开颜 +3 位作者 张敬畅 王伟洁 高晓云 杨福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688-692,共5页
本文采用150W连续波CO_2激光器为光源,以Fe(CO)_5,SiH_4,C_2H_4等为原料,制备出Fe/C/Si超微粒子。测定了反应火焰的瞬时温度与激光功率密度、反应压力、原料气配比等反应参数之间的关系。分别用EDTA容量法和氟硅酸钾法分析了产物中Fe,S... 本文采用150W连续波CO_2激光器为光源,以Fe(CO)_5,SiH_4,C_2H_4等为原料,制备出Fe/C/Si超微粒子。测定了反应火焰的瞬时温度与激光功率密度、反应压力、原料气配比等反应参数之间的关系。分别用EDTA容量法和氟硅酸钾法分析了产物中Fe,Si的百分含量,并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激光荧光光谱等技术对超微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化学 超微粒子 气相合成
原文传递
激光气相法实验参数对Fe/C/Si超微粒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广生 万开颜 +3 位作者 高晓云 张敬畅 王伟洁 杨福明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实验参数对激光气相法制备Fe/C/Si超微粒子的化学成份、粒径、形貌及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透射电镜、热分析等先进手段对超微粒子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超微粒子 激光气相法 fe/C/si粒子
原文传递
SiC颗粒增强Al-Fe-V-Si复合材料的SiC/Al界面形貌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贺毅强 王娜 +3 位作者 乔斌 冯立超 陈志钢 陈振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2-1308,共7页
采用喷射沉积工艺制备SiCp/Al-Fe-V-Si复合材料,并通过热压和热轧工艺对沉积坯进行致密化;通过高分辨电镜观察其SiC/Al界面形貌,并对比热暴露后的界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存在两种SiC/Al界面,一种是厚度为3nm左右的晶态Si界面层... 采用喷射沉积工艺制备SiCp/Al-Fe-V-Si复合材料,并通过热压和热轧工艺对沉积坯进行致密化;通过高分辨电镜观察其SiC/Al界面形貌,并对比热暴露后的界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存在两种SiC/Al界面,一种是厚度为3nm左右的晶态Si界面层,且在界面附近的基体中生成细小的Al4C3相;另一种是厚度为5nm的非晶态SiO2界面层,部分溶解的SiC颗粒向附近Al基体中注入游离态的Si,在界面附近形成Si的浓度梯度;两种界面都具有良好的润湿性,界面结合强度高;经640℃热暴露10h后,SiC/Al界面处生成的粗大Al4C3脆性相降低界面结合强度,从而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铝合金 Al-fe-V-si复合材料 siC颗粒 喷射沉积 界面
下载PDF
粉末级配对非晶Fe-Cr-Si-B-C软磁粉心的性能影响
11
作者 周章桥 李奇 +3 位作者 周瑞霖 王韬 聂彦 王鲜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以非晶Fe-Cr-Si-B-C雾化合金粉末为原料,改变粗粉(−250~+400目)和细粉(−600目)质量比(粉末级配)分别制备软磁粉心,考察了有效磁导率、直流偏置性能和功率损耗。结果表明,软磁粉心的有效磁导率与其密度正相关,适当的级配可有效提升密度... 以非晶Fe-Cr-Si-B-C雾化合金粉末为原料,改变粗粉(−250~+400目)和细粉(−600目)质量比(粉末级配)分别制备软磁粉心,考察了有效磁导率、直流偏置性能和功率损耗。结果表明,软磁粉心的有效磁导率与其密度正相关,适当的级配可有效提升密度。在同一磁导率水平下,适当增加细粉比例可提高磁心内部的气隙分布均匀性,进而提升其偏置性能,并降低高频(MHz)损耗。当粗细合金粉末按40:60质量比混合时,粉心在1 MHz处的有效磁导率为19.52,且直流偏置场为100 Oe时,磁导率百分比为83.04%;1 MHz/20 mT下的损耗为1467.5 mW/cm^(3)。40:60样品相对原始雾化粉样品密度提高2.4%,孔隙率降低5.8%,有效磁导率(1 MHz)提高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fe-Cr-si-B-C合金粉末 软磁粉心 粉末级配 直流偏置性能
下载PDF
不同预变形量对时效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12
作者 杨世洲 李宁 李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2-702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 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 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5%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82.9±1.0)%,比固溶态提高了159%,随后形状回复率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直接时效合金(无预变形量),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46.3±1.0)%,比固溶态提高了44.7%,随后形状回复率也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经SEM和XRD分析,10%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所析出的定向Cr23C6颗粒最多,也最细小,这是此合金比5%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以及直接时效合金形状回复率提高幅度更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变形量 形状回复率 fe-Mn-si-Cr-Ni-C合金 Cr23 C6 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