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母高血压史对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黄广勇 顾东风 +1 位作者 吴锡桂 段秀芳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 利用 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 94 0 32 3人的资料 ,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 ,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 利用 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 94 0 32 3人的资料 ,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 ,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状况及文化程度后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均为 19.3%。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无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 (P <0 0 1) ,而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 (P <0 0 1) ,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 2倍。父亲有高血压者与母亲有高血压者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 1.79倍。结论 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的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高血压史 子女 高血压 患病率 血压
下载PDF
我国七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族聚集性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玉民 王辰 +13 位作者 姚婉贞 陈萍 康健 黄绍光 陈宝元 王长征 倪殿涛 王小平 王大礼 刘升明 吕嘉春 郑劲平 钟南山 冉丕鑫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具有家族聚集性.方法 2002-2004年我国7省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天津市、重庆市和陕西省)的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0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COPD...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具有家族聚集性.方法 2002-2004年我国7省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天津市、重庆市和陕西省)的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0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COPD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等)和肺功能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父母或兄弟姐妹之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或COPD之一者被认为有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结果 有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FEV1为(2.24 ±0.70)L,无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FEV1为(2.28 ±0.72)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97,P=0.001).有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COPD患病率为12.1% (540/4 481),无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为7.2%(1 128/15 7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10.59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COPD患病相对危险度(OR)为2.18(95% CI 1.94 ~2.46),且家族中有2人或2人以上患COPD相关疾病者,其患COPD的OR为2.48(95% CI2.00~3.08),大于家族中只有1人患COPD相关疾病者(OR =2.10,95% CI1.84 ~2.40).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患COPD相关疾病者患COPD的风险接近(OR=1.54,95% CI1.32~1.80;OR=1.83,95%CI 1.56 ~2.15;OR=1.81,95% CI 1.48~2.23).结论 COPD患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且家族中患COPD相关疾病者越多,患COPD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家族聚集性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现状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亮 刘改芳 +1 位作者 朱新影 于春艳 《胃肠病学》 2019年第7期416-419,共4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传播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人-人传播途径已获得普遍认可,故Hp感染可能存在家庭聚集性。目的:调查Hp阳性患者家庭成员的Hp感染情况并分析Hp感染的家庭聚集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传播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人-人传播途径已获得普遍认可,故Hp感染可能存在家庭聚集性。目的:调查Hp阳性患者家庭成员的Hp感染情况并分析Hp感染的家庭聚集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者976例。根据Hp感染情况将受检者分为Hp阳性组(病例组)和Hp阴性组(对照组),鼓励所有受检者全部家庭成员行Hp检测,探讨两组家庭成员Hp感染情况以及病例组夫妻间Hp感染一致性、父母Hp阳性与子女Hp感染的关系,采用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探讨Hp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结果:完成调查的病例组493个完整家庭中,父母、配偶、子女的Hp阳性率分别为70.6%、62.1%、6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父母、配偶、子女的Hp阳性率(分别为63.2%、54.4%、56.7%)(P<0.05)。462对病例组夫妻中,双方Hp均阳性者287对,一方阳性者175对,McNemar检验结果显示,夫妻间Hp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548名病例组子女中,Hp阳性者361名,其感染率随父母感染率增加而升高(P<0.05)。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Hp感染的实际分布户数与理论分布户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存在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当家庭中一名成员感染Hp时可导致父母、配偶和子女的Hp感染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家庭聚集性 二项分布 拟合优度检验
下载PDF
胃癌的家族聚集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覃玉 徐耀初 +11 位作者 沈洪兵 周玲 李建树 喻荣彬 钮菊英 郭剑涛 徐爱玲 王志华 贺兴 胡旭 徐天亮 开海涛 《中国肿瘤》 CAS 2001年第9期503-505,共3页
本文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探讨遗传因素在胃癌病因中所起的作用 ,并研究胃癌的家族聚集性。结果病例组有胃癌家族史的比例 (22.53% )显著高于对照组 (10.79% ) ,病例组一级亲属患胃癌的比例 (3.21% )高于对照组(1.44% ,OR... 本文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探讨遗传因素在胃癌病因中所起的作用 ,并研究胃癌的家族聚集性。结果病例组有胃癌家族史的比例 (22.53% )显著高于对照组 (10.79% ) ,病例组一级亲属患胃癌的比例 (3.21% )高于对照组(1.44% ,OR=2.27,95%CI1.38~3.73)。用(p+q)n 模型拟合结果家族中实际病例数的分布高于二项分布的概率范围 ,经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检验 ,P<0.01,说明胃癌在家族中并非按机会均等的概率分布 ,而是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胃癌家族史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家族聚集性 胃癌
下载PDF
肺癌家族聚集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谷俊东 滑峰 +3 位作者 钟殿胜 陈军 刘红雨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4-229,共6页
背景与目的四十多年前Tokuhata和Lilienfeld首次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证实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随后的多个研究也证实了家族聚集现象是肺癌危险性的一个家族性成分,但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一级亲属患肺癌者在... 背景与目的四十多年前Tokuhata和Lilienfeld首次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证实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随后的多个研究也证实了家族聚集现象是肺癌危险性的一个家族性成分,但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一级亲属患肺癌者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肺癌家族聚集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version4.2统计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其合并优势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纳入合并分析的文献共有28篇,分析结果表明:肺癌先证家系一级亲属患肺癌的风险是对照家系一级亲属的1.88倍(P<0.001)。分层分析,先证家系的父亲、母亲及兄弟姐妹患肺癌的风险分别是对照家系的1.62倍(P<0.001)、1.96倍(P<0.001)和1.92倍(P<0.001);吸烟和非吸烟先证者一级亲属患肺癌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中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一级亲属患肺癌的1.73倍(P<0.001)和1.42倍(P=0.02);女性和男性肺癌先证者一级亲属患肺癌的风险性分别是对照组中女性和男性一级亲属患肺癌的1.89倍(P<0.001)和1.99倍(P<0.001)。结论先证家系一级亲属患肺癌的风险性增加,肺癌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家族聚集 系统评价
下载PDF
Familial aggrega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s it genes or environment? 被引量:9
6
作者 Tiago Nunes Gionata Fiorino +1 位作者 Silvio Danese Miquel San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2期2715-2722,共8页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develops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leading to an abnormal recognition of microbiota antigens by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whi...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develops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leading to an abnormal recognition of microbiota antigens by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which triggers an exaggerated immune response and subsequent bowel tissue damage. IBD has been more frequently found in families, an observation that could be due to either genetic, environmental or both types of factors present in these families. In addition to expanding our knowledge on IBD pathogenesis, defining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 to familial IBD of each one of these factors might have also clinical usefulness. We review the available evidence on familial IBD path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amilial aggregation familial cluster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GENETICS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下载PDF
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及免疫状态与肝癌发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劲松 何秀梅 +2 位作者 陈中琦 龚紫泉 詹银楚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机体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及免疫状态在肝癌发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50例调查对象,其中来自肝癌高发家族患者共75例,包括癌症患者30例(A组)和未患肝癌的调查对象45例(B组),来自无癌家族(C组)患者75例。血清Th1细胞... 目的探讨机体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及免疫状态在肝癌发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50例调查对象,其中来自肝癌高发家族患者共75例,包括癌症患者30例(A组)和未患肝癌的调查对象45例(B组),来自无癌家族(C组)患者75例。血清Th1细胞相关因子水平的检测以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为代表,血清Th2细胞相关因子水平的检测以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为代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水平。研究Th1/Th2两种细胞相关因子及免疫状态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数据比较,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组间的相关性。结果 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结果表明,肝癌高发家族癌症患者的Th1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无癌家族组,Th2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无癌家族组(P<0.05)。肝癌高发家族中未患肝癌成员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无癌家族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癌高发家族中癌症患者的Th1/Th2平衡状态改变,向Th2方向漂移。肝癌高发家族中未患肝癌患者的Th1/Th2水平有向Th2漂移倾向,肝癌高发家族中未患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癌变前就存在的,而不是肝细胞癌变后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因子 免疫状态 家族聚集
下载PDF
甘肃省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斌 罗海亮 +3 位作者 芦静 李菊华 郭红豆 罗好曾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270,共7页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上消化道肿瘤的遗传模式。[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分别收集武威籍原发性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及其对照的家系资料,调查这些家系所有亲属的...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上消化道肿瘤的遗传模式。[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分别收集武威籍原发性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及其对照的家系资料,调查这些家系所有亲属的上消化道肿瘤发病情况。上消化道肿瘤家族聚集用二项分布(p+q)~n数学模型拟合,用χ~2进行配合适度检验。分别按Li-Mantel-Cart法计算上消化道肿瘤的分离比、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家族中胃癌、食管癌、肝癌的分布均超过了二项分布的概率范围(P<0.01);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分离比分别为0.0830、0.0642、0.0990,显著小于0.25;单基因显性简单分离分析(分离比1/2),P值均小于0.01;单基因隐性简单分离分析(分离比1/4),P值仍然均小于0.01;胃癌、食管癌、肝癌先证者一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23.06%±0.64%、24.29%±0.62%、56.54%±0.63%。[结论]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先证者上消化道肿瘤遗传不符合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而是属于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对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贡献,约占整个危险因素的1/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肿瘤 肝肿瘤 病例-对照家系研究 家族聚集性 遗传度 甘肃
原文传递
家族聚集性“血管瘤”临床分析及激光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深 严煜林 +1 位作者 李思敏 熊丽婵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血管瘤”的家族分布特点和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措施。方法回顾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血管瘤”患者1202例,对具有家族聚集性者(36例)的临床资料、家族分布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并对激光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血管瘤”的家族分布特点和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措施。方法回顾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血管瘤”患者1202例,对具有家族聚集性者(36例)的临床资料、家族分布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并对激光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6例家族聚集性“血管瘤”,在1202例中的发生率为2.99%,男女比例1:1,父母辈患“血管瘤”9例,下一代的发生率为28.5%。家族聚集性“血管瘤”36例中,33例应用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和优化脉冲光联合治疗,有效率为100%。随访1年半以上无复发或加重现象。结论血管瘤可能存在遗传倾向;应用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和优化脉冲光联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应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聚集性 血管瘤 长脉冲激光 优化脉冲光
原文传递
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对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鹭 李国坚 +7 位作者 吴继周 吴健林 陈茂伟 陈务卿 韦颖华 胡蝶飞 宁秋悦 庞裕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讨机体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及免疫状态在肝癌发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以IFN-1和IL-2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5对经配对设计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和无癌家族成员外周血I... 目的探讨机体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及免疫状态在肝癌发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以IFN-1和IL-2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5对经配对设计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和无癌家族成员外周血IFN-γ、IL-2、IL4、IL-10的水平。结果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肝癌患者的Th1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无癌家族成员,Th2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无癌家族成员(P〈0.05);肝癌高发家族中未患肝癌的家族成员,Th1/Th2细胞相关因子与无癌家族成员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高发家族中的肝癌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向Th2方向漂移,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导致HBV长期慢性感染,进而引起肝癌,在HBV感染家族聚集的基础上发生肝癌的家族聚集。肝癌高发家族中未患肝癌的成员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推测肝癌的免疫功能异常是肝细胞癌变后逐渐形成的,而不是癌变前存在的免疫异常导致了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因子 免疫状态 家族聚集
原文传递
儿童意外伤害及事故倾性的家族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金会庆 李迎春 +1 位作者 余皖生 石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907-1908,共2页
目的:探讨意外伤害及事故倾性的家族聚集性,为将来阐明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提供初步线索。方法:以事故倾性儿童为先证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579个核心家系(291个先证家系和288个对照家系),分析意外伤害及事故倾性的家族聚集性。... 目的:探讨意外伤害及事故倾性的家族聚集性,为将来阐明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提供初步线索。方法:以事故倾性儿童为先证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579个核心家系(291个先证家系和288个对照家系),分析意外伤害及事故倾性的家族聚集性。结果:病例组有36.4%核心家系至少有一名成员发生过伤害,高于对照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的父、母、同胞伤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病例组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事故倾性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同胞发生伤害都是儿童事故倾性的危险因素,儿童喜欢冒险、不能集中精力也和事故倾性有关联。结论:意外伤害存在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没有发现事故倾性具有家族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意外伤害 事故倾性 家族聚集性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族聚集性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症状评分关联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傅洛桐 赵立 《国际呼吸杂志》 2018年第5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家族聚集性与肺功能损害程度、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是否存在关联性,以及肺功能损害程度与CA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明...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家族聚集性与肺功能损害程度、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是否存在关联性,以及肺功能损害程度与CA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明确诊断为COPD的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17版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指数和家族史。再根据家族史分为有家族史组和无家族史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AT评分测试和肺功能检测(包括脉冲强迫振荡、体积描记仪、肺通气、弥散功能检测),分析COPD家族聚集性与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AT评分是否具有关联性,以及肺功能损害程度与cA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COPD患者102例,其中有家族史组59例(占57.84%),无家族史组43例(占42.16%)。2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气流受限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有家族史组和无家族史组除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值均〈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有家族史组和无家族史组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无家族史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与CAT评分均不相关,有家族史组FEV1%pred、FEV,/FVC与CAT评分均有较弱的正相关(r=0.311、0.336,P值均〈0.05)。结论COPD家族聚集性与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AT评分之间均不存在联系,肺功能损害程度与cAT评分的相关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家族聚集性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
原文传递
652例乙型肝炎患者家族聚集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顾生旺 《肝脏》 200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的家族聚集性及其特点。方法对211个家族6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相关病史调查和HBV血清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肝胆脾B型超声检查。结果1家2例乙型肝炎103户,3~5例93户,6例以上15户。母婴传播76家,父婴传播53家,...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的家族聚集性及其特点。方法对211个家族6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相关病史调查和HBV血清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肝胆脾B型超声检查。结果1家2例乙型肝炎103户,3~5例93户,6例以上15户。母婴传播76家,父婴传播53家,父母同时阳性4家,兄弟姐妹传播71家,隔代传播1家,叔侄、姑伯、姨舅或其子女间传播6家。第三代感染37家,其中母婴传播26家,父婴传播11家。第四代感染4家。145家有兄弟姐妹间乙型肝炎传播,其中2/2者70家,2/3者11家,3/3者12家,4/4者10家。652例患者中仅92例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占14.11%。93家(44.07%)发生肝硬化143例(21.93%);63家(29.85%)发生肝癌94例(14.41%);98家(46.44%)因肝病死亡137例(21.01%)。结论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硬化、肝癌者多;对家族史明确的高危人群应禁烟酒,不吃霉变食品,定期检查,尽早长期正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防止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家族聚集性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宝森 王天爵 时景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5期362-365,共4页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作用及遗传方式,我们采用家系调查的方法,调查了110例先证者和110例对照者的家系。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有家族聚集性。同胞中患病分离比为0.14,小于0.25。先证者组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是对照组的2.97倍,其遗传度...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作用及遗传方式,我们采用家系调查的方法,调查了110例先证者和110例对照者的家系。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有家族聚集性。同胞中患病分离比为0.14,小于0.25。先证者组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是对照组的2.97倍,其遗传度为59.04±4.80%,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表明遗传因素对高血压病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流行病学 家系调查 遗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肝癌家族聚集性患者血清HBsAg和HBV-DNA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万钧 邓飞 宋运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与肝癌家族聚集性(FH)患者体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HBV基因(HBV-DNA)定量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5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与肝癌家族聚集性(FH)患者体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HBV基因(HBV-DNA)定量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5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3例F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BsAg定量水平、HBV-DNA定量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分析HBV-DNA与肝功能指标和HBsAg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HBsAg定量水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呈阴、阳性患者血清HBsAg定量水平在两组间的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HBV-DNA与HBsAg定量水平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无线性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H患者的HBsAg水平明显较慢性HBV感染者低,且两者HBsAg定量值与HBV-DNA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肿瘤 家族聚集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原文传递
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变化对肝癌家族聚集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鹭 李国坚 吴继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7-182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检测,探讨机体免疫状态在肝癌发生及家族聚集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3年3月以配对方法选取广西肝癌高发区的33个肝癌高发家族及5... 目的通过对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检测,探讨机体免疫状态在肝癌发生及家族聚集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3年3月以配对方法选取广西肝癌高发区的33个肝癌高发家族及59个无癌家族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成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的频数表达,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无癌家族相比,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分层分析发现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肝癌患者、HBsAg阳性的家族成员的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均低于对照组,而未患肝癌的高发家族成员和HBsAg阴性的高发家族成员的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也低于对照组。结论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促进肝癌的发生并呈家庭聚集,这些变化在肝癌发生前已存在,可能为遗传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B淋巴细胞 家族聚集性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综敏 郜艳晖 +3 位作者 孟炜 吴文育 金岚 沈福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家庭相关,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家庭聚集的因素来源。方法 应用广义估计方程2 (GEE2 )对上海地区的2 5 6个SLE家系(共1873例家系成员)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GEE2可同时估计均数结构和关联结构的边际回归...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家庭相关,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家庭聚集的因素来源。方法 应用广义估计方程2 (GEE2 )对上海地区的2 5 6个SLE家系(共1873例家系成员)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GEE2可同时估计均数结构和关联结构的边际回归模型。所有的估计都在软件MAREG中实现。结果 调整了性别、年龄和家庭成员间疾病相关后,发现疱疹病毒感染史、药敏史与SLE存在很强的关联,其OR值分别为15 .2 6(95 %CI:1.73- 134.2 9)和2 2 .78(95 %CI :6 .11- 10 1.6 3)。调整性别、年龄和环境危险因素(包括冻疮史、疱疹病毒感染史及药敏史)的作用后,亲子间的边际OR值2 .72 (95 %CI :0 .86 - 8.5 8)和同胞间的边际OR值3.73(95 %CI:1.30 - 10 .6 4 )高于配偶间的边际OR值2 .11(95 %CI:0 .2 1- 2 1.0 7) ,同胞间的边际OR值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环境协变量调整前,亲子间和同胞间的边际OR值分别为:2 .72 (95 %CI :0 .90 - 8.2 6 )和3.6 7(95 %CI:1.35 - 9.95 ) ,与调整后亲属间SLE疾病状态的家庭相关的大小相近。结论 SLE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很大程度上可以由遗传因素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广义估计方程2 家庭聚集性 家庭相关
下载PDF
广州地区HBV感染的家族聚集性及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叶俊钊 吴艳琴 +2 位作者 李睿 李韶丰 钟碧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对HBV感染高发区——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家族聚集流行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CHB患者,调查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其亲属HBV标志物结果、患者HBV相关指... 目的对HBV感染高发区——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家族聚集流行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CHB患者,调查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其亲属HBV标志物结果、患者HBV相关指标、肝脏生化指标及肝脏彩超、CT或磁共振成像。以至少2名具有亲缘关系成员诊断慢性HBV感染定义家族聚集,比较家族聚集组及非家族聚集组的临床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族聚集方式与子代感染HBV、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风险。结果共1096例家族史明确的CHB患者纳入研究,家族史阳性者569例,即家族聚集率51.9%。按年龄划分为16-30岁,31-45岁和46岁以上分层分析,家族史阳性组与家族史阴性组3个年龄层诊断肝硬化的比例依次为2.1%、11.5%、35.6%和2.7%、5.7%、38.5%,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在31-45岁诊断肝硬化的比例明显高于家族史阴性组患者(χ^2=5.71,P=0.02)。聚集模式以同胞感染(30.2%)和母亲-子女感染(34.4%)最多见。父母均感染[比值比(OR)=8.18,95%可信区间(95%CI):5.24-12.75]、母亲单方感染(OR=4.60,95%CI:3.69-5.74)和父亲单方感染(OR=2.77,95%CI:2.11-3.63)均与子代感染HBV有关,不同家族聚集模式并非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但父母均感染(OR=8.5,P〈0.01)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地区CHB感染具有高度家族聚集性,CHB家族史阳性患者可能更早发展为肝硬化。同胞感染和母亲-子女感染是最主要的家族聚集方式,家族聚集模式与子代感染HBV及肝癌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家族聚集性 预后
下载PDF
甘肃省宕昌县利什曼原虫感染人群的家庭聚集性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雪飞 官亚宜 +8 位作者 伍卫平 王立英 韩帅 王莹 朱曜宇 冯宇 李凡 任德毅 杨国兵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502-1506,1512,共6页
目的 为了解甘肃省宕昌县沙湾乡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的分布是否存在家庭、空间聚集性特征,为山丘型黑热病防控工作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结合甘肃宕昌县现场调查的人群血样巢式PCR检测结果与手持GPS对受访... 目的 为了解甘肃省宕昌县沙湾乡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的分布是否存在家庭、空间聚集性特征,为山丘型黑热病防控工作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结合甘肃宕昌县现场调查的人群血样巢式PCR检测结果与手持GPS对受访家庭的定位数据,进行了二项分布拟合优度χ^2检验和Scan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两个行政村的96户家庭,215人。215名受检者中,巢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有49人,人群阳性率为22. 8%(49/215); 96户家庭中,有巢式PCR检测阳性受检者的有41户,占42. 7%(41/96)。χ^2检验显示本次受访家庭中利什曼原虫感染者的分布服从二项分布(P〉0. 05); Scan分析提示不同地域间人群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本次调查虽未发现甘肃省宕昌县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人群感染呈现家庭聚集性或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但巢式PCR检测阳性率高,提示当地仍需广泛全面开展黑热病预防控制,重点落实驱蛉灭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丘型黑热病 利什曼原虫 家庭聚集性 空间聚集性 甘肃
原文传递
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冰雪 吴健林 +3 位作者 吴继周 龚婷婷 王尊付 钟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8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exon7/exon8)与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依配对方法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单发家族和无癌家族中未发生肝癌的家族成员各123例为家族组,同时选择广西肝癌高发...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exon7/exon8)与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依配对方法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单发家族和无癌家族中未发生肝癌的家族成员各123例为家族组,同时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区内30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控制HBV、HCV感染及环境因素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筛查p53基因exon7/exon8突变情况。结果肝癌组p53基因exon7/exon8总突变率为13.3%(4/30),家族组exon7/exon8总突变率为0,P<0.05。结果 p53基因exon7/exon8突变可能不是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家族聚集性 P53基因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