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管辉球 丁明金 赵国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置细导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A组)与5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造... 目的分析比较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置细导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A组)与5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A组)术后胆漏发生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比0,P〈0.05)。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略长[(125.3±28.3)min比(131.3±20.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4)d比(7.8±1.9)d,P〉0.05]。患者随访3-29个月,平均8.4个月,B超检查无胆管残余结石,肝功能正常。结论胆道镜的应用使胆总管一期缝合成为可能,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使胆总管一期缝合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 腹腔镜 胆道外引流 细导管 一期缝合
原文传递
肝门胆管癌81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严德辉 刘志 +1 位作者 蒋纯 陈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期间收治的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男55例,女26例;年龄38~72岁,平均57.5岁。术前依据MRCP结果,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5例...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期间收治的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男55例,女26例;年龄38~72岁,平均57.5岁。术前依据MRCP结果,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Ⅲa型14例,Ⅲb型14例,Ⅳ型33例,术中探查发现有15例与术前MRCP分型不符(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2例)。根治手术22例,姑息手术17例,内引流21例,外引流21例,各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根治手术为54.5%(12/22),姑息手术为58.8%(10/17),内引流为23.8%(5/21),外引流为66.7%(14/21),内引流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三者(P〈0.01),其余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手术、姑息手术、内引流及外引流的中位生存期(月)分别是29.5、13.8、10.5、8.3;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75.0%、60.0%、38.3%、2.6%,72.7%、26.5%、4.2%、0,50.5%、15.8%2.2%、0,30.6%、8.5%、0、0。根治手术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χ2=14.20,P=0.000 3),姑息手术高于内引流(χ2=4.50,P=0.040 5),内引流高于外引流(χ2=4.45,P=0.040 1)。结论 Bismuth-Corlette分型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但最终的分型和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术中探查的情况决定,根治性切除是影响肝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法切除的肝门胆管癌以支撑T管加盆式吻合内引流为首选,尽量避免外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手术治疗 姑息手术 内引流 外引流
原文传递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内毒素、IL-2及IL-6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巩义春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内毒素及IL-2、IL-6水平的影响,探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术前黄疸优于外引流术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内毒素及IL-2、IL-6水平的影响,探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术前黄疸优于外引流术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手术(SH)模型。于二次术后第7 d留取血液标本。通过鲎试验动态浊度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及IL-6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梗阻性黄疸及内外引流术模型。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形成严重的内毒素血症(42.463 pg/mL±3.486 pg/mL),血清IL-6及IL-2水平明显升高(212.949 pg/mL±56.546 pg/mL,212.718pg/mL±62.419 pg/mL)。行胆汁外引流术后,大鼠内毒素血症得到改善(P≤0.01),血清IL-2及IL-6水平却持续上升(P≤0.05,P≤0.01)。而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血内毒素、IL-6及IL-2浓度均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汁内引流术可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而胆汁外引流术作用不明显,甚至使病情加重,提示术前利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优于外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内引流术 胆汁外引流术 内毒素 白介素-2 白介素-6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春献 徐东风 陈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267-270,F0003,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能简便实行胆汁内外引流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胆汁外引流组(A组,n=12)、胆汁内引流组(B组,n=12)及假手术组(C组,n=12)。A、B组采用切断胆总管后分别向肝与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硅胶... 目的 :建立一种能简便实行胆汁内外引流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胆汁外引流组(A组,n=12)、胆汁内引流组(B组,n=12)及假手术组(C组,n=12)。A、B组采用切断胆总管后分别向肝与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硅胶管,两端缝扎固定,夹闭器夹闭硅胶管并缝于皮下的方法建立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剪断硅胶管引至体外形成胆汁外引流,去除夹闭器后恢复胆汁内引流;C组采用分离胆总管后打松结的方法作为对照。所有兔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后第7天时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B超检查肝胆系统;再次手术后第7天取肝脏组织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前A、B、C 3组间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前明显增高(均P<0.05),明显高于C组(P<0.05);再次手术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后第7天明显下降(P<0.05),A、B、C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弥漫性肿大,胆囊增大,肝内胆管、肝总管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无明显肿大,胆囊萎缩,肝内胆管、肝总管无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A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窦轻度扩大,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B组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研究建立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具有可靠有效,可重复性强,再通时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梗阻性黄疸和胆汁内外引流实验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内引流 胆汁外引流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在胆道外引流患者居家诊疗中的应用观察
5
作者 丁卫萍 张蜀豫 +2 位作者 祝李娜 吴苹苹 孙思雯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延续性的管理模式对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胆道外引流后居家治疗和护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科行胆道外引流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化量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延续性的管理模式对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胆道外引流后居家治疗和护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科行胆道外引流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化量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协同处理胆道引流管患者在居家治疗和护理中遇到的难题。比较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前、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对胆道引流管居家诊疗及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均较高,干预前ESCA评分结果相近(103.06∶105.50,t=0.59,P=0.557);干预后研究组ESCA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131.79∶111.48,t=48.53,P<0.001)。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17%∶6%,χ^(2)=3.39,P=0.066)。结论在胆道外引流患者的居家治疗和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延续性的管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胆道引流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胆道外引流 居家治疗和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置管胆道外引流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明金 管辉球 赵国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2-514,5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经胆囊管放置细导管(F5输尿管导管)胆道外引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3月5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经胆囊管放...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经胆囊管放置细导管(F5输尿管导管)胆道外引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3月5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经胆囊管放置细导管行胆道外引流。结果全组均手术成功,术后胆汁引流量30~570 ml/d,术后无胆漏、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术后6~8 d拔管57例,10~11 d拔管2例,无拔管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1±2.0)d。全组随访5个月~3年,平均16个月,B超检查无胆管残余结石,肝功能均正常。结论经胆囊管放置细导管胆道外引流,是一种简易、安全及有效的胆道外引流方式,可以消除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 腹腔镜 胆道外引流 输尿管导管 一期缝合
下载PDF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学飞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胆汁内引流术组(ID组)、胆汁外引流术组(ED组)及假手术组(SH组)并分别建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探讨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胆汁内引流术组(ID组)、胆汁外引流术组(ED组)及假手术组(SH组)并分别建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的表达情况。结果 OJ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明显强于SH组(P<0.01),ID组与OJ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P<0.01),ED组与OJ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907)。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胆汁内引流术在改善Kupffer细胞CD14表达方面优于胆汁外引流术,提示胆汁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的机制可能与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内引流术 胆汁外引流术 CD14
下载PDF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巩义春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采用我们既往建立的二次手术方法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n=12)、胆汁内引流术(ID,n=10)、胆汁外引流术(ED,n=10)... 目的探讨胆汁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采用我们既往建立的二次手术方法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n=12)、胆汁内引流术(ID,n=10)、胆汁外引流术(ED,n=10)及假手术(SH,n=10)模型。于第二次术后7天留取肝脏标本。通过SABC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脏组织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几乎无iNOS表达。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肝组织iNOS表达增强,阳性面积增加(30.539±6.255),平均光密度升高(0.296±0.055)。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肝脏iNOS表达明显受到抑制,阳性表达面积减少(16.571±2.044)(P=0.017),平均光密度下降(0.204±0.029)(P<0.01)。但通过胆汁外引流术后,肝组织iNOS表达阳性面积(38.186±7.495)及平均光密度(0.399±0.086)非但不减少,反而显著增加(P<0.01,P=0.004)。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肝脏iNOS表达增强,胆汁内引流术可明显抑制肝脏iNOS表达,而胆汁外引流术却使其表达增强,提示在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方面胆汁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内引流术 胆汁外引流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金龙 陆美玲 +3 位作者 陈影 赵冰 毛恩强 陈尔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 :探讨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SAP+胆汁外引流组(SAP+BTED组)、SAP+BTED+锌原卟啉组(SAP+BT... 目的 :探讨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SAP+胆汁外引流组(SAP+BTED组)、SAP+BTED+锌原卟啉组(SAP+BTED+Zn PP组)。Zn PP是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的特异性阻断剂,抑制HO-1的表达。造模24 h后取肺组织和血液备用。采用Schmidt评分标准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蛋白质水平表达。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 RNA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计算肺组织干湿比。结果:SAP+BTED组大鼠肺组织Schmidt评分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BTED使肺组织中TNF-α和IL-6 m RNA基因表达水平、MPO含量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SAP+BTED组大鼠干湿比和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大鼠(P<0.05)。当应用Zn PP时,BTED引起大鼠的这些效应则消失。结论:BTED通过HO-1通路减轻SAP大鼠肺部的炎症和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外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红蛋白氧合酶1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玉龙 鲍鸿斌 黄晓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 15例(48.39%)获手术切除,16例仅行内外胆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年,非切除组有7例死亡,切除组无死亡病例...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 15例(48.39%)获手术切除,16例仅行内外胆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年,非切除组有7例死亡,切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积极提高手术切除率,充分、有效地胆管引流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术 胆管内引流术 胆管外引流术
下载PDF
胆道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清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胆道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再通SD大鼠动物模型(梗阻10d),根据引流后不同时相的胆红素水平,选取对照组及引流0、3、10d为4组,即正常大鼠肝切除组(A组)、胆道外引...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胆道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再通SD大鼠动物模型(梗阻10d),根据引流后不同时相的胆红素水平,选取对照组及引流0、3、10d为4组,即正常大鼠肝切除组(A组)、胆道外引流0d肝切除组(B组)、胆道外引流3d肝切除组(C组)、胆道外引流10d肝切除组(D组)。观察术后15d大鼠死亡率、肝功能恢复、术后7d残肝重量/大鼠体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术后残肝组织PCNA峰值标记指数、RT-PCR技术检测术后残肝HGF mRNA的表达。[结果]D组在肝切除术后死亡率、肝功能恢复、PCNA标记指数、HGF mRNA表达及肝质量/大鼠体重比值等方面均优于C组及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弱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梗阻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明显抑制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在胆道外引流后的短时间内,肝功能虽明显改善,但是肝再生仍处于抑制状态,较长时间胆道外引流、肝功能得到充分恢复才能较为安全地行扩大肝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道外引流 肝切除术 肝再生
原文传递
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变化
12
作者 郑传彬 刘冬厚 《河南中医》 2018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胆管结石接受胆道外引流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禁食、积极抗感染、护肝、补液等处理,腹痛严重者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 目的:观察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胆管结石接受胆道外引流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禁食、积极抗感染、护肝、补液等处理,腹痛严重者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完善入院相关检查,分别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或内窥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记录患者胆道外引流前与引流结束后第3天清晨的舌象,将分类后的舌诊内容归纳为数据表,录入EXCEL表格。结果:胆道外引流前,舌色以淡红色、红舌、绛舌多见,淡白舌及紫舌较少,舌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苔、厚腻苔;引流后,舌色多演变为淡红色,与引流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大部分深黄苔、焦黄苔多向淡黄苔及白苔转化,但苔质由原来的腻苔、润苔,大多转化为燥苔,与引流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外引流前后需观察患者舌象变化,胆道引流后患者舌象多呈现阴亏津耗之象,在治疗过程中,需固护津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胆道外引流 舌象 鼻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永毅 刘景丰 +2 位作者 石铮 池闽辉 董家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6-678,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1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后行手术治疗25例,其中右肝管引流12例,左肝管引流10例,左肝外叶胆管引流1例... 目的观察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1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后行手术治疗25例,其中右肝管引流12例,左肝管引流10例,左肝外叶胆管引流1例,右后叶胆管引流2例;腹腔广泛种植转移1例,左或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22例,扩大左肝切除1例,扩大右肝切除1例;术后胆漏3例,肺部及腹腔感染各1例,围手术期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24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23个月,其中最长的1例已存活4年4个月。结论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可以达到与全肝胆道外引流相似的改善肝功的目的,同时选择性胆管外引流也可以较安全的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予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梗阻性黄疸 选择性引流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家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1期45-47,共3页
目的针对患有中晚期胆囊癌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以后,对其临床效果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期间,接受中晚期胆囊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200例,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一组,采用胆囊癌扩大根... 目的针对患有中晚期胆囊癌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以后,对其临床效果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期间,接受中晚期胆囊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200例,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一组,采用胆囊癌扩大根治术,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二组,采用单纯胆管内或者胆管外引流术,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三组,采用胆囊癌切除术,剩下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四组,采用胆囊癌淋巴结清扫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手术一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时间、治疗效率、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疼痛情况均要优于手术二组、手术三组、手术四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中晚期胆囊癌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以后,其治疗效率、手术结果各有不同,采用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治疗各项治疗均要优于其他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胆囊癌 胆囊癌扩大根治术 单纯胆管内或者胆管外引流术 胆囊癌淋巴结清扫术 胆囊癌切除术
下载PDF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小鹏 吴亮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手术(SH)4组模型。...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手术(SH)4组模型。于2次术后第14天留取肺组织匀浆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肺匀浆液TNF-α水平,生化法检测10%肺匀浆液NE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梗阻性黄疸及内外引流术模型。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肺TNF-α、NE水平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100.893 pg/mL±21.271 pg/mL vs 64.091 pg/mL±13.034 pg/mL,P<0.01;50.396μg/mL±17.388μg/mL vs 39.718μg/mL±9.625μg/mL,P<0.05)。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肺TNF-α浓度(75.141 pg/mL±15.849 pg/mL)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而通过胆汁外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肺TNF-α浓度仍较高(112.129 pg/mL±36.886 pg/mL),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无差异(P>0.05)。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大鼠肺NE水平均降低(39.390μg/mL±12.410μg/mL、44.790μg/mL±16.681μg/mL),但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内引流明显(P<0.05)、外引流无差异(P>0.05),且内引流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升高,胆汁内引流术可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时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甚至接近正常,而胆汁外引流术没有改善肺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示术前利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梗阻性黄疸缓解肺部炎症反应优于外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内外引流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