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荀子·劝学》篇“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说新释
被引量:
8
1
作者
廖名春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7-51,2,共5页
《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说亦见于《大戴礼记·劝学》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语丛三》,"柱"字有"折"、"梪"、"树"的异文。认为杨倞和王念孙两派的释字释义都有...
《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说亦见于《大戴礼记·劝学》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语丛三》,"柱"字有"折"、"梪"、"树"的异文。认为杨倞和王念孙两派的释字释义都有问题,"柱"当读为"斲",也就是"";郭店简的"梪"、"树"都当读为"",也就是"斲"。而《大戴礼记·劝学》的"折",则是"斲"的同义换读。"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是说坚硬则自招致被用于砍斲,柔软则自招致被用于捆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劝学
柱读为斲
折伐
郭店楚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劝学》中“积”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
4
2
作者
孙德玉
许露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8-711,共4页
《荀子·劝学》集中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积"的重要性。"积"依赖人为,既是学习过程的体现,又是学习方法的提炼,还是"化性起伪"的必要准备。荀子"积"之思想的教育...
《荀子·劝学》集中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积"的重要性。"积"依赖人为,既是学习过程的体现,又是学习方法的提炼,还是"化性起伪"的必要准备。荀子"积"之思想的教育意涵精深旨远:从我"积",凸显主体挖潜能;从小"积",积微见著有成效;从本"积",透过现象看本质;持续"积",锲而不舍贵有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劝学》
“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向“终乎为圣人”的荀子学习观寻绎
3
作者
王振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57-64,共8页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君子要走向"终乎为圣人"的学习指向,深入分析《劝学》全文,会发现,以"博学"和"参省"为基点支撑起君子的学习,关键还要有"学不可以已"的品格与行动,方能"知明而行无过...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君子要走向"终乎为圣人"的学习指向,深入分析《劝学》全文,会发现,以"博学"和"参省"为基点支撑起君子的学习,关键还要有"学不可以已"的品格与行动,方能"知明而行无过",进而走向"终乎为圣人"。除《劝学》外,在《荀子》其余篇章中有关"学"的论述,使荀子"学"的意涵更加鲜活和丰富,荀子在《劝学》中建构起的"学"的架构支撑着《荀子》全书中的"学"。荀子关于"学"的思想很值得后人借鉴,在传统的"尊孟抑荀"的文化语境中,应多一种文化视角,来"善解"荀子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学习观
《劝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传承视域下提升《荀子·劝学》教学质量的三个维度
4
作者
李宜蓬
张赟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5期46-50,共5页
《荀子·劝学》是千古名篇,历来为人所传诵。深刻充实的观点,生动形象的比喻,铺陈排比的语言,完整呼应的结构,体现荀子严谨的思维能力,标志着中国古代议论文的成熟。无论是中学文言文教学,还是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都应该从以文...
《荀子·劝学》是千古名篇,历来为人所传诵。深刻充实的观点,生动形象的比喻,铺陈排比的语言,完整呼应的结构,体现荀子严谨的思维能力,标志着中国古代议论文的成熟。无论是中学文言文教学,还是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都应该从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从文学、学术和思想的维度来阐释《荀子·劝学》,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有更充分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荀子
《劝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末宣讲所探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苏全有
张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01-216,共16页
宣讲历来被当作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甲午战后特别是庚子事变之后,清政府开始对原有的宣讲加以变革。1906年《学部奏定各省劝学所章程》的颁布,宣告了宣讲所的成立,也标志着宣讲进入制度化和功能转变的新阶段。就宣讲所在各地的设立情况...
宣讲历来被当作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甲午战后特别是庚子事变之后,清政府开始对原有的宣讲加以变革。1906年《学部奏定各省劝学所章程》的颁布,宣告了宣讲所的成立,也标志着宣讲进入制度化和功能转变的新阶段。就宣讲所在各地的设立情况而言,除京畿地区较早提倡设立外,四川、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中西部地区,江浙、两广等沿海地区,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蒙古、云南等边疆地区也都相继建立,但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就宣讲的内容而言,主要以宣传国家和地方政策,教化人心,开启民智为主,在地方自治付诸实施后,宣传新政特别是地方自治成为另一项主要内容。清末的政府宣讲既是一种道德教化,同时也具有社会启蒙与政策宣传的功能。然而,由于各省宣讲所在数量和质量上参差不齐,官方规定的宣讲规则、内容有一定的局限,宣讲员匮乏和经费不足,官员贪渎和外国势力干扰等限制了宣讲所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宣讲所
劝学所
学部
地方自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劝学》篇“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说新释
被引量:
8
1
作者
廖名春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7-51,2,共5页
文摘
《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说亦见于《大戴礼记·劝学》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语丛三》,"柱"字有"折"、"梪"、"树"的异文。认为杨倞和王念孙两派的释字释义都有问题,"柱"当读为"斲",也就是"";郭店简的"梪"、"树"都当读为"",也就是"斲"。而《大戴礼记·劝学》的"折",则是"斲"的同义换读。"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是说坚硬则自招致被用于砍斲,柔软则自招致被用于捆缚。
关键词
荀子
劝学
柱读为斲
折伐
郭店楚简
Keywords
Xun
Zi
exhortation
to
learning
Zhu
as
Zhuo
cutting
off
Guodian
Chu
Slips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劝学》中“积”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
4
2
作者
孙德玉
许露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8-711,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研究"(14YJA880063)
文摘
《荀子·劝学》集中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积"的重要性。"积"依赖人为,既是学习过程的体现,又是学习方法的提炼,还是"化性起伪"的必要准备。荀子"积"之思想的教育意涵精深旨远:从我"积",凸显主体挖潜能;从小"积",积微见著有成效;从本"积",透过现象看本质;持续"积",锲而不舍贵有恒。
关键词
荀子
《劝学》
“积”
Keywords
Master
Xun
exhortation
to
learning
accumulation
分类号
G40-09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向“终乎为圣人”的荀子学习观寻绎
3
作者
王振华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57-64,共8页
文摘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君子要走向"终乎为圣人"的学习指向,深入分析《劝学》全文,会发现,以"博学"和"参省"为基点支撑起君子的学习,关键还要有"学不可以已"的品格与行动,方能"知明而行无过",进而走向"终乎为圣人"。除《劝学》外,在《荀子》其余篇章中有关"学"的论述,使荀子"学"的意涵更加鲜活和丰富,荀子在《劝学》中建构起的"学"的架构支撑着《荀子》全书中的"学"。荀子关于"学"的思想很值得后人借鉴,在传统的"尊孟抑荀"的文化语境中,应多一种文化视角,来"善解"荀子之"学"。
关键词
荀子
学习观
《劝学》
Keywords
Xunzi
learning
view
of
learning
exhortation
to
learning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传承视域下提升《荀子·劝学》教学质量的三个维度
4
作者
李宜蓬
张赟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5期46-50,共5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编号:SGH140745)阶段性成果。
文摘
《荀子·劝学》是千古名篇,历来为人所传诵。深刻充实的观点,生动形象的比喻,铺陈排比的语言,完整呼应的结构,体现荀子严谨的思维能力,标志着中国古代议论文的成熟。无论是中学文言文教学,还是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都应该从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从文学、学术和思想的维度来阐释《荀子·劝学》,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有更充分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文化传承
荀子
《劝学》
Keywords
cultural
inheritance
Xunzi
exhortation
to
learning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宣讲所探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苏全有
张超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01-216,共16页
文摘
宣讲历来被当作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甲午战后特别是庚子事变之后,清政府开始对原有的宣讲加以变革。1906年《学部奏定各省劝学所章程》的颁布,宣告了宣讲所的成立,也标志着宣讲进入制度化和功能转变的新阶段。就宣讲所在各地的设立情况而言,除京畿地区较早提倡设立外,四川、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中西部地区,江浙、两广等沿海地区,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蒙古、云南等边疆地区也都相继建立,但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就宣讲的内容而言,主要以宣传国家和地方政策,教化人心,开启民智为主,在地方自治付诸实施后,宣传新政特别是地方自治成为另一项主要内容。清末的政府宣讲既是一种道德教化,同时也具有社会启蒙与政策宣传的功能。然而,由于各省宣讲所在数量和质量上参差不齐,官方规定的宣讲规则、内容有一定的局限,宣讲员匮乏和经费不足,官员贪渎和外国势力干扰等限制了宣讲所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
清末
宣讲所
劝学所
学部
地方自治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preaching
agency
agency
of
exhortation
to
learning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gional
autonomy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荀子·劝学》篇“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说新释
廖名春
《邯郸学院学报》
201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荀子·劝学》中“积”的教育意涵
孙德玉
许露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走向“终乎为圣人”的荀子学习观寻绎
王振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化传承视域下提升《荀子·劝学》教学质量的三个维度
李宜蓬
张赟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清末宣讲所探析
苏全有
张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