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瘀毒病机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88
1
作者 张京春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6-368,共3页
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发生具有代表性的心血管血栓性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现代医学对于易损斑块炎性反应及血栓形成的病因学认识与中医学"毒"、"瘀"之病因病机和临... 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发生具有代表性的心血管血栓性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现代医学对于易损斑块炎性反应及血栓形成的病因学认识与中医学"毒"、"瘀"之病因病机和临证特点的相似性,加之临床表征方面的毒瘀特点,讨论中医学以"瘀血"为ACS的主要病因病机的传统认识似应扩展为"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从而发生ACS。认为符合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以证实相关疾病的临床表征并形成"瘀毒"病因病机的临床诊疗规范,对于易损斑块及其作为病理基础的ACS这一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毒 病因病机 易损斑块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血管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病因及临床研究——来自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中心的报告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子江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32-235,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目前,与该病相关的一些关键因素,如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等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山东大学从基础到临床开展的PCOS相关系列研究。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病因 流行病学 治疗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久波 范金波 +1 位作者 黄平 瞿锐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变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变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硬度(TK值)、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组管袢模糊,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狭窄较多见,输入枝血管变细,输出枝血管增粗,管袢缩短;微血管血流速度缓慢,多呈粒流、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可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视野极度模糊,袢顶渗出或出血,乳头呈浅波纹状或平坦;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分析,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其形态、流态、袢周等指标积分值以及综合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银屑病组ηb低切值、EAI、血沉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均呈明显正相关(与流态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0.29、0.21;与综合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0.24、0.19;P均<0.01)。结论:微循环障碍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微循环改变的机理可能与血液粘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有关。临床上采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患者 血液流变性变化 微循环 角质形成细胞 常见皮肤病 内分泌因素 过度增殖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罗泽民 蔡艳 +3 位作者 刘蓓蓓 施红 叶飘 马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参考Morice提出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共251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进行评估确定病因。结果 251例慢性咳嗽患儿前3位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或感染...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参考Morice提出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共251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进行评估确定病因。结果 251例慢性咳嗽患儿前3位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分别占病因总数的27.9%、23.5%、17.9%。呼吸道感染因素中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的病原有所不同。结论慢性咳嗽患儿的年龄结构特征明显:0~1岁患儿以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为主;~3岁患儿以咳嗽变异型哮喘多见;~6岁患儿仍以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为主;~14岁患儿多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 Etiopathogenesis and related diseases 被引量:17
5
作者 Jin-Lin Tian Jin-Sha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0期3265-3270,共6页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reviewed the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 (HPD), etiopathogenesis of HPD and corresponding diseas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based on computer searches (PubMed, Index Medicus) and perso...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reviewed the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 (HPD), etiopathogenesis of HPD and corresponding diseas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based on computer searches (PubMed, Index Medicus)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We considered HPD reflects perfusion differences due to redistribution of arterial blood flow among segments, subsegments and lobes of the liver. The plain CT scan findings of HPD manifests as triangular or wedge-shaped areas of low attenuation. On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HPD manifests multiple (or single) transient wedge-shaped, rotundloid or irregular appearance, homogeneous hyperattenuation (in less cases, hypoattenuation) during the hepatic arterial phase (HAP) and isoattenuated or slightly hyperattenuated areas during the portal arterial phase. 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MR) features are similar to enhanced CT scan. Angiographic findings include non-opacification of portal vein on portograms or wedge-shaped segmental staining in arterial and parenchymal phases on hepatic angiograms. The causes of HPD are arterioportal shunts (APS), intrahepatic vascular compressions and portal vein occlusion, steal phenomenon by hypervascular tumors, vascular variations and any other unknown reason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radiologis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various appearances of HPD to avoid false-positive diagnosis of pseudolesions and not to overestimate the extent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iopathogenesis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 DISEASES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肌病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虎成 陈春梅 +1 位作者 赵德 邓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1-653,715,共4页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应用于高血脂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血脂药物。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他汀类药物导致横纹肌相...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应用于高血脂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血脂药物。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他汀类药物导致横纹肌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肌病:致病机制 防治
下载PDF
Highlights in pathogenesis of vitiligo 被引量:13
7
作者 Ghada F Mohammed Amal Hussein Gomaa Mohammed Saleh Al-Dhubaib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Vitiligo is a common pigmentary disorder. Many studies across decades and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attempted to illustrate the pathogenesis behind it; however, the pathogenesis of vitiligo remains elusive. This review ... Vitiligo is a common pigmentary disorder. Many studies across decades and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attempted to illustrate the pathogenesis behind it; however, the pathogenesis of vitiligo remains elusive. This review article, we present the findings behind the most and updated theories behind this psychologically debilitating and disfiguring disease. The discussion begun with the role of genetic predisposition followed by neural theory first proposed in the 1950 s. Wehighlight the autoimmune hypothesis, followed by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odel, zinc-α2-glycoprotein deficiency hypothesis, viral theory, intrinsic theory and biochemical, molecular and cellular alterations accounting for loss of functioning melanocytes in vitiligo. Many theories were elaborated to clarify vitiligo pathogenesis. It is a multifactorial disease involving the interplay of several factors.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clarify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factor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vitiligo pathogenesis and subsequent successfu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iopathogenesis Pigmentary DISORDER Non-segmental VITILIGO SEGMENTAL VITILIGO VITILIGO
下载PDF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文丽 马依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6期850-853,共4页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一组以劳力性心绞痛,运动试验ST段压低,冠脉造影正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冠脉血流储备能力降低导致的心肌缺血是被广大学者所认同的主要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一组以劳力性心绞痛,运动试验ST段压低,冠脉造影正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冠脉血流储备能力降低导致的心肌缺血是被广大学者所认同的主要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也使部分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现就对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疗进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局限性硬皮病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萌萌 吴文育 傅雯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78,共3页
对近期局限性硬皮病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包括临床表现和分型,发病机制(感染、创伤、药物和遗传等相关的病例),多种评价病情的方法及治疗手段(光疗,维A酸联合PUVA,MTX,外用他克莫司、咪喹莫特)。
关键词 局限性硬皮病 硬斑病 分型 发病机制 病情评价 治疗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航 程远大 张春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0-476,共7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以软组织(四肢)、骨骼、肝脏和肺为主。相比肺部其他肿瘤而言,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以软组织(四肢)、骨骼、肝脏和肺为主。相比肺部其他肿瘤而言,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P-EHE)比较少见。国外报道约百例,国内有数十例报道。由于P-EHE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经常被误诊或漏诊且未接受适当治疗,从而导致其预后不良。目前,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鉴于P-EHE较为少见,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若病灶小且结节数量有限,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本文现就有关P-EH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预后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被引量:11
11
作者 Hua-Bang Zhou Jing-Yi Hu He-Ping H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9期5721-5729,共9页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is a devastating malignant tumor arising from the peripheral intrahepatic bile duct epithelium.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ICC is markedly increasing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wo...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is a devastating malignant tumor arising from the peripheral intrahepatic bile duct epithelium.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ICC is markedly increasing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worldwide,though the cause for this rise in incidence is unclear,thus intensifying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 etiological agents and pathogenetic mechanisms.Hepatolithiasis,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arasitic infection(Opisthorchis viverrini or Clonorchis sinensis),fibro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nd chemical carcinogen exposure are thought to be the risk factors for ICC.Nevertheless,the majority of ICC patients do not have any of these risk factors,and none of the established risk factors can explain the recent increasing trend of ICC.Therefore,identifying other risk factors may lead to the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of ICC.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is the predominant caus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BVendemic areas.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evidence implicating chronic HBV infection as a likely etiology of ICC and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that might be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EPIDEMIOLOGY etiopathogenesis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元生 崔淑兰 +1 位作者 陈垦 王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2601-2606,共6页
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治疗方法,已用多种方式建立了活体动物SAP模型.鉴于各种活体SAP模型能在不同侧面模拟人类SAP病变过程,但操作及控制各异、部分便于动态观察各... 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治疗方法,已用多种方式建立了活体动物SAP模型.鉴于各种活体SAP模型能在不同侧面模拟人类SAP病变过程,但操作及控制各异、部分便于动态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建模方案进行研究.本文简述目前SAP研究现状,启迪未来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逆行注射法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弦 范林 +4 位作者 李玲 王彦峰 钟自彪 范晓礼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2,共4页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作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并发症已经引起临床与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胆道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有影像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性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瘘等。其发...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作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并发症已经引起临床与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胆道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有影像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性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瘘等。其发生与手术方式、胆道变异、血管损伤及供体质量等因素有关。本文对目前BC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后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试论毒邪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永明 陈其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53,共3页
根据毒邪的有关理论,在总结前人学说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中医论治,分析外毒和内毒与再障的联系:认为毒邪在再障的发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出解毒祛邪是治疗再障的重要法则之一,解毒可以祛邪安正,解除... 根据毒邪的有关理论,在总结前人学说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中医论治,分析外毒和内毒与再障的联系:认为毒邪在再障的发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出解毒祛邪是治疗再障的重要法则之一,解毒可以祛邪安正,解除毒邪对脏腑的伤害,恢复亏损脏腑的功能,清除体内的毒邪,有利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病机 毒邪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春晓 胡海翔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2期76-78,共3页
输卵管性不孕是导致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和心理的负担,因此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西医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存在着费用昂贵、粘连反复出现等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 输卵管性不孕是导致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和心理的负担,因此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西医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存在着费用昂贵、粘连反复出现等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凸显。因此本研究对输卵管性不孕的病因、治法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治疗中提供经验和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性不孕 病因病机 中医药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 被引量:8
16
作者 谭震 厉小梅 +4 位作者 李向培 汪国生 钱龙 陶金辉 马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34-213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04-2013年期间住院的SLE伴真菌感染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结果:SLE合并真菌感染常见部位以口腔...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04-2013年期间住院的SLE伴真菌感染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结果:SLE合并真菌感染常见部位以口腔黏膜、下呼吸道、皮肤为主,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应用,SLE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继发真菌感染者C4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使SLE患者真菌感染几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真菌感染可引起补体C4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真菌感染 感染部位 诱因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恶性转化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许倩倩 周仲实 向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81,共8页
胰腺癌是高度恶化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慢性胰腺炎是导致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肥胖、胰腺癌家族史等是慢性胰腺炎癌变的危险因素。慢性胰腺炎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信号调控通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慢性胰腺炎转化为... 胰腺癌是高度恶化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慢性胰腺炎是导致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肥胖、胰腺癌家族史等是慢性胰腺炎癌变的危险因素。慢性胰腺炎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信号调控通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慢性胰腺炎转化为胰腺癌的过程中通路相关的病变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癌变 发病原因 发病关键信号通路 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disorders and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被引量:5
18
作者 Andrea Ciorba Chiara Bianchini +1 位作者 Michele Zuolo Carlo Vittorio Fe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A wide variety of symptoms and diseases of the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are associated to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ORD). These disorders comprise a large variety of conditions such as asthma, chronic otitis... A wide variety of symptoms and diseases of the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are associated to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ORD). These disorders comprise a large variety of conditions such as asthma, chronic otitis media and sinusitis, chronic cough, and laryngeal disorders including paroxysmal laryngospasm.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is an extraoesophageal variant of GORD that can affect the larynx and pharynx. Despite numerous research efforts, the diagnosis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often remains elusive,unproven and controversial, and its treatment is then still empiric.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disorders in relation to pathologic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focusing in particular on the pathophysiology base and results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G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management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Extraoesophageal disease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DISORDERS etiopathogenesis Therapy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朝泽 吴志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9-70,共2页
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有关,而IR是T2DM发生的基础,并存在于T2DM发生发展的全过程。I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呈现出胰岛素抵抗明显的异质性。IR均与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障碍... 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有关,而IR是T2DM发生的基础,并存在于T2DM发生发展的全过程。I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呈现出胰岛素抵抗明显的异质性。IR均与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障碍以及胰岛素作用调控激素异常等环节的障碍有关,不仅存在于外周组织中,B细胞自身也存在IR,并参与T2DM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与γ-氨基丁酸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吉银 周世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39-742,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与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γ-氨基丁酸在糖尿病形成作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谷氨酸脱羧酶是γ-氨基丁酸的合成酶抑制剂,是引起糖尿病的早期自身抗原之一。本文分类综述了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与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γ-氨基丁酸在糖尿病形成作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谷氨酸脱羧酶是γ-氨基丁酸的合成酶抑制剂,是引起糖尿病的早期自身抗原之一。本文分类综述了γ-氨基丁酸与胰岛细胞、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发病机理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 羧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