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3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方性知识的价值 被引量:55
1
作者 安富海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第2期34-41,共8页
地方性知识是与普适性知识相对应的一个学术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如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种族的等)中生成并在该情境中得到确认、理解和保护的知识体系。地方性知识具有地域性、整体性、授权性、实用性等特点。地方性知识是一... 地方性知识是与普适性知识相对应的一个学术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如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种族的等)中生成并在该情境中得到确认、理解和保护的知识体系。地方性知识具有地域性、整体性、授权性、实用性等特点。地方性知识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并不断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具有育人、文化保护、生态保护、医学、环境与资源管理、农业研究、调解民间纠纷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民族地区 文化 价值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理 被引量:55
2
作者 黄开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8,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无疑给乡村振兴带来了现实难题。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无疑给乡村振兴带来了现实难题。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理。城乡分割是造成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的根源,它使城乡之间在就业收入、社会制度、生活条件、文化认知度等方面产生差距。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消除城乡分割,走向城乡融合,是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理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农村“空心化”治理 城乡分割 城乡融合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解析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赵书虹 陈婷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93,共13页
融合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并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地区经济稳步增长。但有关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及机理研究相对较少,制约着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并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地区经济稳步增长。但有关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及机理研究相对较少,制约着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以云南省玉湖村、曼飞龙村、同乐村3个案例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及机理。研究表明,资源要素整合、旅游需求升级、创新变革支撑、企业管理决策4个主范畴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其中,资源要素整合是基础动力,旅游需求升级是直接动力,创新变革支撑是支撑动力,企业管理决策是外在动力。基于此,研究进一步构建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模型,以期丰富文旅融合的基础内涵与逻辑框架,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动力 融合机理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被引量:44
4
作者 房冠辛 张鸿雁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4,123-124,共12页
新型城镇化的表象特征是农村人口进城,而在本质上是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和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与建构,这一过程在创造人的城市化的同时,也在创造具有法制契约精神的市民社会。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必须遵循新型城镇化一般规律... 新型城镇化的表象特征是农村人口进城,而在本质上是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和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与建构,这一过程在创造人的城市化的同时,也在创造具有法制契约精神的市民社会。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必须遵循新型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根据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创造适合本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路径,而其关键点有三:一是充分体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创造多样性和地方性结合的民族城市发展模式;二是建构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因",形成区域性的"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机制;三是建构新型城镇化的"文化治理模式",开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特色文化城市 地点精神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逻辑:耦合机理与价值路向 被引量:41
5
作者 熊晴 朱德全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共7页
职业教育承载多维价值,是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遵循以培养“现实的人”为价值目的、以“反贫”与阻止“返贫”为价值功能和以“扎根乡土”为价值实践的教育逻辑,并通过人存在的五种状态直接或间接服务乡村... 职业教育承载多维价值,是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遵循以培养“现实的人”为价值目的、以“反贫”与阻止“返贫”为价值功能和以“扎根乡土”为价值实践的教育逻辑,并通过人存在的五种状态直接或间接服务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表现出五重向度的价值耦合。因此,要构建“五维一体”的实践联动体系,以教育扶智、技术赋能、载体创新、场域变革和秩序重构全方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教育逻辑 价值耦合
下载PDF
农户满意度视角的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绩效评价研究——基于2014年民族地区大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刘小珉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41,124,共13页
本文利用2014年民族地区大调查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深入分析扶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角度,对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仅有6... 本文利用2014年民族地区大调查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深入分析扶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角度,对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仅有60.8%的被调查者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状况持满意态度,表明当前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绩效还有待提高。政府应按照精准扶贫原则在民族地区农村进一步实施扶贫工程,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特别关照那些最需要国家扶贫工程实质帮助的贫困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扶贫开发工程 满意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逻辑 被引量:38
7
作者 邹丽娟 赵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7,共6页
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为一组辩证互动的逻辑。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具体路径,它可以使边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真正体验得到平等性、同一... 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为一组辩证互动的逻辑。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具体路径,它可以使边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真正体验得到平等性、同一性和共享性,从铸牢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共同体意识等维度来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它能使边疆各族人民凝聚共识、统一力量,通过政治建设稳定性的增强、经济建设协同性的提高、文化建设凝聚力的增加、社会建设有效性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的提高等,为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地区 高质量发展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基于民族地区特殊性下的社会治理理念及路径 被引量:37
8
作者 周晓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3,共6页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民族地区民族多样性、社会环境和民众治理能力的差异性,所以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一定特殊性。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不仅要坚持民族平等、公民参与、社会正义和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民族地区民族多样性、社会环境和民众治理能力的差异性,所以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一定特殊性。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不仅要坚持民族平等、公民参与、社会正义和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而且要严格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民族地区公务员治理能力,培养当地公众公民精神以及建立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政民协商对话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 特殊性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35
9
作者 吴倩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127,共4页
文化发展的高度创意性特征以及旅游发展的文化传播性特征,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和认识贵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产业的创意性特征和旅游产业的文化传播性特征,探讨了文... 文化发展的高度创意性特征以及旅游发展的文化传播性特征,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和认识贵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产业的创意性特征和旅游产业的文化传播性特征,探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提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思路———以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为核心,开创"一体两翼的龙头拉动,三元联动全面覆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民族地区
原文传递
以农文旅康深度融合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34
10
作者 罗先菊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1,203,共5页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文旅康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最终实现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然而,由于思想认识与政策支持不足、优质资源整合开发能力不足、产品迭代升...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文旅康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最终实现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然而,由于思想认识与政策支持不足、优质资源整合开发能力不足、产品迭代升级不足和基础服务体系支撑不足等,影响了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交叉融合,制约了农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为此,应从以下四个维度高质量推动民族地区农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健全农文旅康融合要素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农文旅康资源统筹开发利用,探索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三是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赋能农文旅康融合发展;四是培育多元化农文旅康融合主体,打造农文旅康融合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文旅康融合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浩澂 熊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7,共6页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利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协同关系计算公式,就全国11个主要的民族省(区)的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评估,在此...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利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协同关系计算公式,就全国11个主要的民族省(区)的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具体研究。实证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情况不太理想,而城市人口密度、批发和零售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亿元以上商品市场交易个数、居民消费率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应从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率、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商贸流通业 居民消费能力 协同发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共进路径 被引量:32
12
作者 石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53,125,共9页
坚定不移地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其推广力度、普及程度和规范水平,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本文由语言的工具和文化功能、经济和社会价值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语言环境所具备的重大... 坚定不移地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其推广力度、普及程度和规范水平,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本文由语言的工具和文化功能、经济和社会价值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语言环境所具备的重大意义,分析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现状,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策略,后扶贫攻坚时期应将语言扶贫事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的“精准推普”工作,充分释放推普典型和示范基地的引领力,积极动员各级力量以助力推普攻坚行动,从而实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精准推普 语言治理
下载PDF
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卫柏 于晓媛 袁鹏举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5-182,共8页
文章利用贵州省3个民族自治贫困县341户贫困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计量分析模型和广义精确匹配方法研究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 文章利用贵州省3个民族自治贫困县341户贫困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计量分析模型和广义精确匹配方法研究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生计模式的占比分别提升了13%和15%,但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外出从事非农务工和经商活动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显著提升了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收入、特色畜禽养殖收入和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收入,但产业扶贫对经商活动收入和贫困农户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在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增收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效果较为明显,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在产业扶贫项目引导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并降低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的时间,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模式向特色农业生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扶贫 民族地区 贫困农户 生计策略 收入水平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道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4,共8页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机制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治理:内涵、特征与策略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丽君 罗玲 吴本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破解深度贫困难题是当前脱贫攻坚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我国深度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主要表现为贫困发生率高、脆弱性程度高、返贫风险高,其根源是文化差异。民族地区存在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和边民三... 破解深度贫困难题是当前脱贫攻坚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我国深度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主要表现为贫困发生率高、脆弱性程度高、返贫风险高,其根源是文化差异。民族地区存在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和边民三种特殊贫困群体,扶贫面临要素和资源变现能力、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基层扶贫队伍服务能力的限制,且对基本公共服务关注不够。深度贫困民族地区高标准扶贫可能会产生"福利陷阱",容易导致"农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因此,要在现有扶贫政策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建设,准确评估建档立卡贫困户脆弱性,以控制返贫风险,针对特殊贫困群体采取差异化扶贫措施,开展自然资源价值核算,完善生态补偿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扶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 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特性
下载PDF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多主体参与模式探析——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晓 李春晓 杨德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3,共5页
如何协调少数民族地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使之协同合作,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扶贫现阶段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中国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在参与当地旅游扶贫项目规划过程中,通过实地深度... 如何协调少数民族地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使之协同合作,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扶贫现阶段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中国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在参与当地旅游扶贫项目规划过程中,通过实地深度访谈与定性分析,剖析了当地扶贫现存的问题。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利用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构建了涉及政府、本地企业、外来企业、当地居民、公益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旅游者为核心的多主体参与旅游扶贫理论框架,明确了各利益主体在旅游扶贫实践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多主体参与 利益相关者 民族地区 马边彝族自治县
下载PDF
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卢世菊 吴海伦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的民宿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在促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对利川市民宿旅游实态发展进行深度访谈调研,总结民宿旅游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其在助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在此...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的民宿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在促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对利川市民宿旅游实态发展进行深度访谈调研,总结民宿旅游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其在助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民宿旅游健康发展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内生动力、民族特色等方面助推精准扶贫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民宿旅游 民族地区 发展实践
原文传递
论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基于历史和现实背景的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玉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8,共10页
作为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民族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曾经历了以财政优惠形式出现的宽泛意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现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两个层面,即中央对民族地区各... 作为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民族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曾经历了以财政优惠形式出现的宽泛意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现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两个层面,即中央对民族地区各省区财政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各省区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在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方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在总量、结构、分配办法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民族地区 分税制 优化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践研究——以西藏山南市滴新村为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韩立达 史敦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以西藏山南市滴新村为例,从产业兴旺和农民致富两个维度对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全面阐释,围绕以资源全面开发、产业高速扩张、资本利用优化为主导的乡村产业兴旺和以收益共用共享、农民多元就业、农村全面脱贫为主导的农民脱贫致富... 以西藏山南市滴新村为例,从产业兴旺和农民致富两个维度对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全面阐释,围绕以资源全面开发、产业高速扩张、资本利用优化为主导的乡村产业兴旺和以收益共用共享、农民多元就业、农村全面脱贫为主导的农民脱贫致富两条主线,以各级政府、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和致富能手为支撑动力,探索构建"农村制度—农村市场—农村要素—农村产业—农村教育—农民收入"一体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理论内涵 支撑动力 创新实践 民族地区
下载PDF
基于网络信息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 被引量:28
20
作者 胡静 王蓉 +2 位作者 李亚娟 贾垚焱 于洁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0-207,共8页
以网络信息为数据来源,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构建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基于GIS方法对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参... 以网络信息为数据来源,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构建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基于GIS方法对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参与统计评价的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共137个,其中人文综合类旅游资源数量最多,民族风情体验类、人文活动类和游憩休闲类旅游资源均相对较少;②全部旅游资源点吸引力的平均值为0.153,其中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均值最高,为0.212;③各亚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在不同评价维度的优劣势相对突出,且各有所长;④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其西北部和南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点相对较少;⑤镇远县中部,凯里市-雷山县为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镇远县、凯里市、天柱县为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凯里市-雷山县、从江县-黎平县为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而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且各资源点的吸引力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吸引力 网络信息 民族地区 黔东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