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参茎叶总皂苷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蔡兴航 孙晓春 +3 位作者 孙安敏 谢培 韩玲 黄文静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6期146-151,共6页
旨在优选党参茎叶中党参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党参茎叶皂苷类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以党参茎叶为材料,总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工艺参数对总皂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 旨在优选党参茎叶中党参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党参茎叶皂苷类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以党参茎叶为材料,总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工艺参数对总皂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在乙醇浓度70%,液料比25 m L/g,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党参茎叶总皂苷提取率达4.12%。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发现,党参茎叶总皂苷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正比,总皂苷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6.92%、55.37%和82.21%,其IC50分别为0.37、0.78和0.44 mg/m L。通过简单的乙醇回流提取便可得到具有很好抗氧化效果的茎叶总皂苷,如将其继续开发为保健产品或食品添加剂,不仅可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延伸党参产品的产业链,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茎叶 总皂苷 乙醇回流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山西潞党参皂苷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林 孟瑞丽 +3 位作者 周浓 张华 曲留柱 陈盛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党参皂苷提取优化工艺以及分析不同产地党参皂苷含量,试验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潞党参皂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潞党参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为了研究党参皂苷提取优化工艺以及分析不同产地党参皂苷含量,试验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潞党参皂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潞党参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9.5%,提取时间150 min,料液比1∶32(g∶m L)。按照此工艺对不同产地党参皂苷提取发现,山西潞党参皂苷含量相对较高且稳定;野生潞党参皂苷比种植潞党参皂苷含量高,且2年生以上皂苷高于1年生。抗氧化分析发现潞党参皂苷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正比;不同产地潞党参皂苷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率有所不同;野生党参皂苷清除率比人工种植党参皂苷较高且稳定;不同生长年限党参皂苷抗氧化能力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潞党参 皂苷 响应面 抗氧化 乙醇回流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育新 刘伟毅 +1 位作者 杨骏 丁越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优化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技术建立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和总银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总黄酮醇苷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银杏叶提取物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并以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和... 目的:优化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技术建立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和总银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总黄酮醇苷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银杏叶提取物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并以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和总银杏酸限量为指标成分,建立该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银杏叶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称取银杏叶药材细粉,采用药材质量8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即得银杏叶提取物。制备的3批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不低于100 mg·g^(-1),总银杏酸不高于10μg·g^(-1)。结论:本文所建立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简单而稳定,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可有效用于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障所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质量稳定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总黄酮醇苷 总银杏酸 乙醇回流
下载PDF
核桃叶的黄酮类物质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娟 陈梓馨 解春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94-99,共6页
以核桃叶为试材,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核桃叶中的黄酮类物质,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以及乙醇浓度对核桃叶中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核桃叶中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回流... 以核桃叶为试材,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核桃叶中的黄酮类物质,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以及乙醇浓度对核桃叶中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核桃叶中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方式从核桃叶中提出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60℃,液料比50∶1 mL·g^(-1) ,乙醇浓度80%,黄酮提取量最高值为20.50 mg·g^(-1) 。黄酮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虽然不如维生素C,但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物质 乙醇 回流提取 抗氧化
原文传递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Ethanol Reflux Extraction of Phenolic Acid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被引量:2
5
作者 Ying Gao Jinlin Wu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1期98-105,共8页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henolic acid compound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y ethanol reflux was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 salvianolic acid B standard was used to make the standard curv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henolic acid compound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y ethanol reflux was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 salvianolic acid B standard was used to make the standard curv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xtraction of different ethanol concentrations, reflux times and material-to-liquid ratios. The OD value of salvianolic acid compounds was measured with a spectrophotometer. The extraction rate of phenolic acid compounds under differ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was calculated through a regression equation, so as to obtain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ethanol reflux extraction proces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The experimental data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thanol reflux extraction process of salvianolic acids in the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the extraction rate of phenolic acid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 was 60%, the reflux time was 1.5 hours, and the ratio of material-to-liquid was 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miltiorrhiza Phenolic Acid Compounds Salvianolic Acid B ethanol reflux Orthogonal Experiment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小麦胚芽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
6
作者 李保利 吕会超 +2 位作者 殷美丽 郑永军 陈怡如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54-58,共5页
小麦胚芽是小麦中最珍贵的部分,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谷胱甘肽以及小麦胚芽凝聚素等多种有益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小麦胚芽被利用得还不够充分。因此,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法对麦胚中总黄酮进行了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显色剂,建立... 小麦胚芽是小麦中最珍贵的部分,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谷胱甘肽以及小麦胚芽凝聚素等多种有益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小麦胚芽被利用得还不够充分。因此,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法对麦胚中总黄酮进行了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显色剂,建立芦丁标准曲线。通过开展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条件:料液比为1∶40 g/mL,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70℃,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32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总黄酮 乙醇回流
下载PDF
筛板精馏塔实验操作条件的改进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秀宇 余美琼 +2 位作者 陈国奋 杨金杯 陈文韬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1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文对筛板精馏塔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主要对低浓度乙醇精馏过程中的不同实验操作条件进行探讨,得出了塔釜浓度、回流比、进料量、进料位置等与全塔效率的关系,确定了该筛板精塔的最优实验操作条件。
关键词 精馏 乙醇 回流比 全塔效率
下载PDF
板式精馏塔实验性能测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照勇 金耀辉 何钱鑫 《化学工程师》 CAS 2007年第2期45-47,共3页
本文对废液中低浓度乙醇的回收再利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对低浓度乙醇精馏过程中的不同实验条件进行了初探,得出了塔釜加热电压,塔釜液浓度,回流比等实验条件与塔顶产品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图表,确定一组最优的实验条件。
关键词 精馏 乙醇 回流比 塔顶产品浓度
下载PDF
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及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会端 王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612-9614,9674,共4页
[目的]优选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其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酸角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确定总黄酮提取的较佳试验条件,并对总黄酮的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确定... [目的]优选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其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酸角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确定总黄酮提取的较佳试验条件,并对总黄酮的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确定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30(W/V,g/ml,下同),回流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2.5 h;在此条件下,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83%。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对比试验表明,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提取液中总黄酮>芦丁>BHT。[结论]该方法优选了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测定条件,并发现其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角叶 总黄酮 乙醇回流法 清除效果 羟自由基
下载PDF
鹿角灵芝提取三萜酸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静 邓毛程 +1 位作者 王瑶 陈维新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9-12,共4页
为了高值化利用鹿角灵芝,初步研究了乙醇浸提法提取三萜酸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浸提条件:液固比30∶1,温度90℃,时间120 min,乙醇浓度70%(v/v)。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灵芝酸A和灵芝酸B的总提取率达到... 为了高值化利用鹿角灵芝,初步研究了乙醇浸提法提取三萜酸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浸提条件:液固比30∶1,温度90℃,时间120 min,乙醇浓度70%(v/v)。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灵芝酸A和灵芝酸B的总提取率达到0.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酸 鹿角灵芝 乙醇浸提
下载PDF
中药厂提取车间精馏塔的工艺研究
11
作者 王珊 阮笑宇 +4 位作者 赵碧瑶 徐帆 汤雨欣 裴怀龙 华莉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103-108,共6页
以精馏塔总板效率为指标,研究连续精馏时进料量、回流比、进料塔板数三因素对总板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精馏塔优化的工艺组合为:进料量2.0 L·h^(-1)、回流比4∶1、进料塔板数为第八块板。对实验的影响显著因素依次是... 以精馏塔总板效率为指标,研究连续精馏时进料量、回流比、进料塔板数三因素对总板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精馏塔优化的工艺组合为:进料量2.0 L·h^(-1)、回流比4∶1、进料塔板数为第八块板。对实验的影响显著因素依次是回流比、进料量、进料塔板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 精馏塔 乙醇 总板效率 回流比
下载PDF
由2-羟基-1,4-萘醌合成2-乙氧基-1,4-萘醌 被引量:1
12
作者 佟珊玲 刘安丽 +2 位作者 杨克儿 孙长勇 阎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49-1252,共4页
通过加热回流的方法以2-羟基-1,4-萘醌(HNQ)、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以65%硝酸为催化剂合成了2-乙氧基-1,4-萘醌。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用量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采用UV-V is、IR1、H NMR、元素分析、GC-MS等测试技术分析产物。对合... 通过加热回流的方法以2-羟基-1,4-萘醌(HNQ)、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以65%硝酸为催化剂合成了2-乙氧基-1,4-萘醌。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用量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采用UV-V is、IR1、H NMR、元素分析、GC-MS等测试技术分析产物。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产品为黄色粉末状固体,产率为29.60%。实验表明,此合成路线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氧基萘醌 羟基萘醌 乙醇 硝酸 回流
下载PDF
板式精馏塔实验性能测试及计算机绘图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照勇 金耀辉 +1 位作者 何钱鑫 熊双喜 《四川化工》 CAS 2007年第3期35-37,共3页
本文对废液中低浓度乙醇的回收再利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对低浓度乙醇精馏过程中的不同实验条件进行了初探,得出了塔釜加热温度、塔釜液浓度、回流比等实验条件与塔顶产品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图表,确定了一组最优的实验条件。
关键词 精馏 乙醇 回流比 塔顶产品浓度
下载PDF
韭菜籽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秀敏 乔保建 +3 位作者 李克寒 王贞 王利亚 王雅丽 《农产品加工(下)》 2015年第1期27-28,31,共3页
用乙醇回流提取韭菜籽活性成分,以产品得率和腺苷含量为指标,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1∶6,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4 h,p H值6.0,在此条件下产品得率在14%左右,腺苷含量在400 mg/kg以上。
关键词 韭菜籽 乙醇 回流提取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三七中人参皂苷Rg1的不同提取工艺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美旗 刘雪懿 +2 位作者 钱文强 张立翱 杨阳 《生物化工》 2020年第3期36-41,共6页
目的:对三七中人参皂苷Rg1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对比,优选出收率最高的工艺。方法:分别采用酶解加超声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及酶解加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人参皂苷Rg1,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研究。结果:酶解加乙醇回流法... 目的:对三七中人参皂苷Rg1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对比,优选出收率最高的工艺。方法:分别采用酶解加超声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及酶解加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人参皂苷Rg1,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研究。结果:酶解加乙醇回流法所得收率最高,最佳工艺条件是先在55℃水浴锅中用适量28.6 U/g的纤维素酶水解2h,再将酶解后的三七按料液比1:10(g/mL)加入85%乙醇提取4次,每次回流1.5 h,收率为7.601%。结论:酶解加乙醇回流法提取条件易于控制,收率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人参皂苷RG1 超声提取 酶解 乙醇回流
下载PDF
核壳型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硅中CTAB的高效去除
16
作者 刘丹 刘军 +3 位作者 付双 范松婕 陈雪 吴山 《黑龙江科学》 2015年第6期24-25,共2页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一种核壳结构的Cu(OH)2/SiO2,采用三种方法去除CTAB。结果表明,乙醇萃取与水蒸气高压结合法和煅烧法都能完全除掉Cu(OH)2/SiO2中的CTAB,但乙醇萃取与水蒸气高压结合法...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一种核壳结构的Cu(OH)2/SiO2,采用三种方法去除CTAB。结果表明,乙醇萃取与水蒸气高压结合法和煅烧法都能完全除掉Cu(OH)2/SiO2中的CTAB,但乙醇萃取与水蒸气高压结合法能更好地保护样品本身不被破坏,是一种更高效快捷的去除CTAB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H)2/SiO2 CTAB 乙醇萃取 水蒸气高压法
下载PDF
间歇萃取精馏乙醇-异丙醇物系的研究
17
作者 隋海东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6期1-2,60,共3页
为了实现乙醇-异丙醇混合液中乙醇和异丙醇的回收再利用,以二甲基亚砜为萃取剂,对乙醇-异丙醇混合液进行了间歇萃取精馏实验研究,得出了主要实验参数(萃取剂加入的流速和回流比)与分离效果之间的关系:当回流比不变时,随着萃取剂加入流... 为了实现乙醇-异丙醇混合液中乙醇和异丙醇的回收再利用,以二甲基亚砜为萃取剂,对乙醇-异丙醇混合液进行了间歇萃取精馏实验研究,得出了主要实验参数(萃取剂加入的流速和回流比)与分离效果之间的关系:当回流比不变时,随着萃取剂加入流速的增加,乙醇-异丙醇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增大;当萃取剂加入流速不变时,随着回流比的增加,乙醇-异丙醇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增大。但是增加流速或者回流比,意味着同时增加了能耗,因此,实际工业生产中要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异丙醇 二甲基亚砜 间歇萃取精馏 流速 回流比 分离效果
下载PDF
丙酮和乙醇分离的模拟及设计
18
作者 王国君 《化学工程师》 CAS 2017年第2期26-28,共3页
借助Aspen Plus,对丙酮和乙醇体系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简捷法、严格精馏计算法分别对初始组分为含丙酮60%和乙醇40%的混合液(F=1000kg·h^(-1),P=0.12MPa,T=30℃)进行模拟,再采用塔设计规定,设定塔顶丙酮含量99.17%,塔底乙... 借助Aspen Plus,对丙酮和乙醇体系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简捷法、严格精馏计算法分别对初始组分为含丙酮60%和乙醇40%的混合液(F=1000kg·h^(-1),P=0.12MPa,T=30℃)进行模拟,再采用塔设计规定,设定塔顶丙酮含量99.17%,塔底乙醇含量99%,计算出实际回流比为R=2.71,塔底馏出物/进料摩尔比为0.454。再采用灵敏度分析模拟得出结果为实际理论塔板数30块、进料板位置23块时塔热负荷最低,其再沸器热负荷为336.713k W。塔内填充CY700型不锈钢丝网波纹填料,塔径为0.6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N PLUS 丙酮 乙醇 灵敏度 回流比
下载PDF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38
19
作者 肖文平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75-21676,21694,共3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中绿原酸的不同提取方法并测定了不同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以金银花为材料,采用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探讨了不同开花时期金银花中绿... [目的]研究金银花中绿原酸的不同提取方法并测定了不同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以金银花为材料,采用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探讨了不同开花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差异。[结果]以乙醇回流法提取的金银花原液中绿原酸浓度为1.905 mg/ml,含量为3.81%,而以超声提取法提取的金银花原液中绿原酸浓度为1.306 mg/ml,含量为2.61%,故乙醇回流法比超声提取法提取率更高一些;以乙醇回流法提取的全开金银花原液中绿原酸浓度为0.167 7 mg/ml,含量为0.34%,而以乙醇回流法提取的花苞原液中绿原酸浓度为0.260 1 mg/ml,含量为0.52%,故花苞中的绿原酸含量要高一些。[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迅捷,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绿原酸 乙醇回流法 超声提取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藜麦种子皂苷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冯焕琴 徐雪风 +3 位作者 杨宏伟 沈宝云 胡静 李朝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16-221,227,共7页
目的:比较藜麦种子皂苷的不同提取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甲醇回流法和乙醇回流法三种不同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和料液比。结果:藜麦种子皂苷提取的... 目的:比较藜麦种子皂苷的不同提取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甲醇回流法和乙醇回流法三种不同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和料液比。结果:藜麦种子皂苷提取的最佳方法为超声提取法,最佳提取条件为在60℃温度,90%乙醇浓度,1∶15 g/m L的料液比条件下提取1 h,在此条件下皂苷含量为5.06 mg/g。结论:超声提取法适宜提取藜麦种子皂苷,该研究可为藜麦种子皂苷的提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皂苷 正交实验 超声提取法 甲醇回流法 乙醇回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