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新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捷 蒋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090-2093,共4页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如何防治后发性白内障一直是眼科学者关注的焦点,并不断在此领域取得新的进展。拟对...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如何防治后发性白内障一直是眼科学者关注的焦点,并不断在此领域取得新的进展。拟对近年来后发性白内障防治中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自身特性的影响、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密封囊灌洗技术的开展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自内障 晶状体上发细胞 人工晶状体 囊袋张力环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不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申屠形超 姚克 +2 位作者 孙朝晖 余海 杨亚波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1-343,I020,共3页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不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 (humanlensepithelialcells,HLE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将白内障手术中取出的晶状体前囊膜在 10 μg/LbFGF中培养 48...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不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 (humanlensepithelialcells,HLE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将白内障手术中取出的晶状体前囊膜在 10 μg/LbFGF中培养 48h ,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后 ,采用医用多功能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阳性面积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晶状体前囊膜bFGF受体蛋白表达数量。结果 bFGF可促进不同年龄白内障患者HLEC增殖 ,其促增殖作用以及HLEC内bFGF受体蛋白的表达均与白内障患者年龄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bFGF参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随着白内障患者年龄递减 ,bFGF促HLEC增殖作用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 年龄 白内障
原文传递
外源性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基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明星 李绍珍 +1 位作者 曾骏文 刘奕志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9-214,共6页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 1基因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s ,LEC)周期调控的影响 ,在基因水平探讨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含人p2 1基因真核表达的载体质粒pcDNA3/p2 1,采用基因转染技术...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 1基因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s ,LEC)周期调控的影响 ,在基因水平探讨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含人p2 1基因真核表达的载体质粒pcDNA3/p2 1,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质粒DNA转染至永生性人LEC系HLE B3,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和周期的变化 ,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p2 1mRNA的表达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WB)方法检测p2 1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外构建的载体质粒pcDNA3/p2 1经酶切鉴定含有人p2 1基因全长cDNA片段。基因转染后细胞HLE B3经传代培养 ,4 8h后出现缓慢生长且部分细胞漂浮死亡的现象 ,G1期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细胞比较 ,转染后细胞的p2 1mRNA表达明显增多 ;p2 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在经筛选的阳性克隆细胞中WB方法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0 0 0的阳性蛋白带。结论 外源性p2 1基因可在人LEC系HLE B3中过度表达 ,并对细胞周期调控产生抑制作用。基因转染抑制LEC增殖可能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 细胞周期 蛋白激酶 抑制因子 P21基因 晶状体 上皮细胞 白内障
原文传递
低强度微波辐射抑制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凯军 姚克 +3 位作者 鲁德强 姜槐 谭健 徐雯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低强度微波辐射对体外培养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初步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对微波辐射损伤的耐受剂量。方法 在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应用频率 2 4 5 0MHz,功率密度分别为 0 .10、0 .... 目的 比较不同低强度微波辐射对体外培养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初步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对微波辐射损伤的耐受剂量。方法 在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应用频率 2 4 5 0MHz,功率密度分别为 0 .10、0 .2 5、0 .5 0、1.0 0、2 .0 0mW cm2 的微波连续辐射细胞 8h ,HE染色 ,观察辐射前后细胞形态学改变 ,四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并用PI荧光染色检测微波辐射对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结果  0 .5 0、1.0 0、2 .0 0mW cm2 微波组辐射晶状体上皮细胞 8h后 ,均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 ,使细胞排列紊乱、固缩或脱壁 ,同时抑制细胞DNA合成 ,G0 G1 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 71.95 %± 2 .12 %、75 .6 8%± 3.35 %、82 .4 0 %± 8.6 8% ,高于对照组( 6 1.6 8%± 5 .76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而S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 19.32 %±3.0 7%、16 .0 8%± 4 .91%、12 .98%± 8.0 8% ,较对照组 ( 2 8.0 5 %± 5 .12 % )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P <0 .0 1)。功率密度为 0 .10、0 .2 5mW cm2 的微波组对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未见影响 ,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功率密度高于 0 .5 0mW cm2 的微波连续辐射 8h ,可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微波辐射 抑制 体外培养 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研究
原文传递
微小RNA-133b对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晓彤 秦宇 +2 位作者 赵江月 闵锐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背景 研究证实紫外线B照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微小RNA-133b(miR-133b)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的调控过程,但其是否参与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 背景 研究证实紫外线B照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微小RNA-133b(miR-133b)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的调控过程,但其是否参与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 观察miR-133b对紫外线诱导白内障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将20只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内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白内障模型组小鼠用波长302 nm的紫外线直接照射眼部5 min,照射强度为300 W/cm2,每天照射1次,共照射1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给于任何干预。于末次照射后24 h处死各组小鼠并摘出10只眼球以制备全眼球切片。取人LECs细胞系(SRA01/04)紫外线照射25 min,并继续培养4 h作为紫外线照射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干预。取紫外线照射模型组细胞接种于96孔板并分为miR-133b模拟物组、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3b抑制物组和抑制物对照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2000联合50 nmol/L miR-133b模拟物、miR-133b模拟物对照剂、100 nmol/L miR-133b抑制物或miR-133b抑制物对照剂瞬时转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和不同转染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及其预测靶基因BCL2L2 mRNA的表达以评估转染效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中LECs和不同转染组人LECs的凋亡情况。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晶状体前囊膜LECs排列规则,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白内障模型组小鼠LECs排列稀疏,可见凋亡细胞呈红色荧光。紫外线照射组细胞凋亡率为(43.90±9.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3,P=0.015)。白内障模型组小鼠晶状体组织和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和正常人LECs,差异均有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紫外线/不良作用 辐射损伤/病理 白内障/防控 晶状体上皮细胞 近交系 C57BL小鼠 微小RNA-133b
下载PDF
重视后发性白内障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汤欣 李华 苑晓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后发性白内障,即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视力的再次下降,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PCO的发生机制研究是提供其防治靶点的主要环节。PCO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细胞的自噬和凋... 后发性白内障,即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视力的再次下降,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PCO的发生机制研究是提供其防治靶点的主要环节。PCO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机制与PCO形成有关,此外研究也证实与PCO有关的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在PCO的发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白内障术后多种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可激活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并活化细胞核内基因转录,促进残留LECs的增生、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最终导致PCO。充分了解PCO的发病机制,寻求安全且高效的PCO防治方法是摆在眼科学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根据PCO发病机制而开展的药物研发工作和基因治疗方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望对PCO进行靶向防治,其中基因疗法主要是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我国的眼科科研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向和前沿,跟踪最新的方法学研究进展,重视交叉学科的研究过程带来的新信息和新成果,挖掘PCO研究的新热点,积极开展针对PCO的靶向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 晶状体上皮细胞/病理过程 发病机制 信号转导 基础研究 预防和治疗
下载PDF
白内障的分子病理改变 被引量:8
7
作者 季敏(综述) 管怀进(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663-668,共6页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失明的主要原因。正常晶状体是富有弹性的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体,是机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组织,由晶状体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和悬韧带构成。白内障为晶状体透明度下降,表现为晶状体混浊。近年来随着分...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失明的主要原因。正常晶状体是富有弹性的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体,是机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组织,由晶状体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和悬韧带构成。白内障为晶状体透明度下降,表现为晶状体混浊。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免疫学、有机化学等学科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白内障也进行了大量分子水平的研究,探讨了白内障发生发展相关分子机制,为未来基因治疗和靶向药物等治疗白内障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白内障分子病理改变的了解,是白内障精准诊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分子病理 晶状体囊膜 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纤维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罗莉霞 李平华 +2 位作者 彭惠 骆云鹏 汤为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 (hydroxycamptothecine ,HCPT)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 ,RLECs)细胞周期的阻断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研究其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HCPT对RLECs细胞...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 (hydroxycamptothecine ,HCPT)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 ,RLECs)细胞周期的阻断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研究其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HCPT对RLECs细胞周期的阻断作用 ,以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HCPT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PT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 HCPT可将RLECs阻断于细胞周期的S期并诱导其凋亡 ;凋亡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 ;脱氧尿苷三磷酸标记显示散在阳性细胞 ,且凋亡细胞的数量随HCPT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多。HCPT对RLECs的Fas/FasL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HCPT不仅可阻断RLECs的分裂 ,而且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动物实验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羟基喜树碱 晶状体
原文传递
Kuippel样因子6经活化转录因子4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田芳 赵今稚 +8 位作者 滕贺 黄亮瑜 刘勋 苏睿虹 高美子 张晓敏 李筱荣 东莉洁 张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以活化转录因子4(ATF4)为靶点,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调控紫外线B(UVB)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HLECs系(HLE-B3)进行常规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ATF4转染... 目的以活化转录因子4(ATF4)为靶点,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调控紫外线B(UVB)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HLECs系(HLE-B3)进行常规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ATF4转染HLECs作为UVB+ATF4转染组,并用能量密度为20 mJ/cm2的UVB照射细胞;未转染的ATF4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Hoechst染色法观察ATF4对HLECs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将培养的细胞分为KLF6转染组及相应空质粒对照组,小干扰KLF6(siKLF6)组(转染pSilencer-KLF6质粒)及相应的空载体对照组(转染pSilencer空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TF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将培养的细胞分为4个组,联合空载体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空载体和pSilencer空载体;KLF6+pSilencer空质粒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KLF6和pSilencer空载体;小干扰ATF4(siATF4)+pEGFP-C2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空载体和pSilencer-ATF4;KLF6+siATF4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KLF6和pSilencer-ATF4,各组细胞均暴露于UVB 200 s,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各组HLECs凋亡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培养的HLECs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细胞核呈卵圆形,数量多且完整;UVB照射后部分细胞核固缩,细胞间隙增大,少数细胞出现核分裂;UCB+ATF4转染组细胞数量减少,多数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核分裂。UVB+ATF4转染组细胞中ATF4蛋白表达条带灰度明显强于UVB+空载体组,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06和0.1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P〈0.01)。KLF6转染组细胞中KLF6和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空载体对照组,siKLF6组细胞中KLF6和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空载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LISA检测显示ATF4转染组HLECs凋亡值为1.37±0.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ippel样因子6 Kruppel样转录因子/代谢 活化转录因子4 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 细胞株 凋亡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翁景宁 张惠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 2代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用于实验。A~F组分别加入PBS、30 μmol/LPCNA反义寡核苷酸、30 μmol/LPCN...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 2代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用于实验。A~F组分别加入PBS、30 μmol/LPCNA反义寡核苷酸、30 μmol/LPCNA正义寡核苷酸、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10 μg/LbFGF及 30 μmol/L反义寡核苷酸、10 μg/LbFGF及30 μmol/L正义寡核苷酸 ;常规培养 2 4h后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PCNA蛋白的含量。提取细胞mRNA ,采用地高辛标记PCNA探针和Northen酶联吸附免疫杂交法 ,在酶标仪上测定吸光度 (A值 )以表达PCNAmRNA含量。结果 牛晶状体上皮细胞S期的细胞数量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A组为 ( 15 7± 1 8) % ,B组为 ( 7 9± 0 4) %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PCNAmRNA含量A组A值为 0 2 0 6± 0 0 0 4,B组A值为 0 173± 0 0 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 ;PCNA蛋白表达率A组为 ( 5 5 2 7± 2 6 4) % ,B组为 ( 12 32± 1 82 ) %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牛晶状体上皮细胞S期的细胞数量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D组为 ( 2 3 4± 2 8) % ,E组为( 19 9± 2 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反义寡核苷酸类 上皮细胞 细胞分裂 晶体 白内障
原文传递
后发性白内障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俊鸽 李平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从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相关因素、囊袋张力环及染料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密封囊灌...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从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相关因素、囊袋张力环及染料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密封囊灌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本文主要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人工晶状体植入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谷氧还蛋白2上调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辰峻 郭勇 +2 位作者 王嵩 张婕 严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9-175,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能量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损伤作用及细胞线粒体中谷氧还蛋白2(Grx2)的表达变化,探讨Grx2对UVB诱导的人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对HLE-B3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能量的UVB(0、10、30、50 mJ/cm... 目的观察不同能量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损伤作用及细胞线粒体中谷氧还蛋白2(Grx2)的表达变化,探讨Grx2对UVB诱导的人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对HLE-B3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能量的UVB(0、10、30、50 mJ/cm2)(波长297 nm)分别照射培养的细胞,分别于照射后2、4、8、12和16 h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采用TUNEL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rx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用pcDNA3.1-Grx2质粒转染培养的细胞构建Grx2过表达模型,以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作为对照,并以UVB照射转染的细胞,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细胞培养过程中未照射组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伸展良好,细胞中Grx2表达呈绿色荧光。UVB照射的细胞皱缩变小,死亡细胞增多,10、30、50 mJ/cm2 UVB照射后随着UVB剂量增加和照射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凋亡细胞逐渐增多。10 mJ/cm2 UVB照射组和30 mJ/cm2 UVB照射组照射后4 h,细胞中Grx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3±0.48和3.53±0.14,均明显高于未照射组的1.01±0.08和1.00±0.09,50 mJ/cm2 UVB照射组照射后1 h细胞中Grx2 mRNA相对表达量为15.30±3.01,明显高于未照射组的1.0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照射不同时间后细胞中Grx2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与mRNA相同。50 mJ/cm2 UVB照射后4 h Grx2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为(15.34±1.71)%,明显低于空质粒组的(22.1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9,P〈0.05)。结论不同能量UVB照射后诱导的人LECs凋亡和损伤程度呈UVB能量依赖性和照射时间依赖性,各剂量UVB照射LECs后细胞中Grx2表达量均表现为一过性上调,Grx2表达量增加对UVB诱导人LECs凋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不良反应 上皮细胞 晶状体 谷氧还蛋白 凋亡/辐射作用 培养细胞
下载PDF
波形纤维蛋白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健 惠延年 +3 位作者 李燕 林英华 张平 蔡翔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2-345,T002,共5页
目的 观察波形纤维蛋白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用卵白素 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对 2 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进行波形纤维蛋白染色 ,采用包埋前免疫酶电镜技术处理 6个晶状体前囊膜标本 ,并观察其... 目的 观察波形纤维蛋白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用卵白素 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对 2 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进行波形纤维蛋白染色 ,采用包埋前免疫酶电镜技术处理 6个晶状体前囊膜标本 ,并观察其超微结构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法分析 4个晶状体表层组织 (前囊膜、上皮细胞和表层皮质 )中的波形纤维蛋白。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波形纤维蛋白表达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0 948,P <0 0 5 ) ;其纤维分布稀疏 ,聚集成束 ,细胞器变性 ;未成熟期白内障晶状体可检测到波形纤维蛋白 ,成熟期白内障晶状体的波形纤维蛋白含量极少。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表层皮质中波形纤维蛋白的减少 ,与各种因素引起的波形纤维蛋白降解有关 ,可能是晶状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的表现 ,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上皮细胞 波形纤维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法 老年人
原文传递
MMPs抑制剂GM6001、MMP-2/9抑制剂Ⅰ及Ⅱ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冬梅 李俊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1-815,共5页
背景 白内障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移行、上皮-间质转化等生物学行为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参与细胞的移行过程.广谱MMPs抑制剂GM6001能抑制人LECs的移行,但特异性MMPs抑制剂,即... 背景 白内障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移行、上皮-间质转化等生物学行为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参与细胞的移行过程.广谱MMPs抑制剂GM6001能抑制人LECs的移行,但特异性MMPs抑制剂,即MMP-2/9抑制剂Ⅰ和Ⅱ对LECs移行能力的影响及药物的安全性尚不明确. 目的 比较GM6001、MMP-2/9抑制剂Ⅰ和MMP-2/9抑制剂Ⅱ对LECs移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人LECs系进行培养和传代,取传至3~4代的细胞培养于6孔板中,当细胞生长融合至70%后改用无血清培养液作用12h,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25、0.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μmol/L)GM6001、MMP-2/9抑制剂Ⅰ和MMP-2/9抑制剂Ⅱ,以基础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用200μl无菌枪头在细胞层中划出细胞裸露区,继续培养后24 h计算各组细胞移行的平均距离,计算各种药物对LECs移行的抑制率.在细胞活性的测定中,取传至第2代或第3代LECs,调整细胞密度至5&#215;105/ml,以200 μl/孔接种至96孔板常规培养,分别加入128.00 μmol/LGM6001、64.00μmol/L MMP-2/9抑制剂Ⅰ和32.00 μmol/L MMP-2/9抑制剂Ⅱ,以基础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24 h后用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分析并比较3种药物对LECs活性的影响,评估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正常培养的LECs生长良好,贴壁生长的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排列不规则.随着GM6001、MMP-2/9抑制剂Ⅰ和MMP-2/9抑制剂Ⅱ浓度的增加,LECs移行距离逐渐缩短,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M6001:F=248.647,P<0.05;MMP-2/9抑制剂Ⅰ:F=357.125,P<0.05;MMP-2/9抑制剂Ⅱ:F=396.374,P<0.05).将对照组细胞移行距离设为1,3种药物浓度为32.00 μmol/L时,GM6001组、MMP-2/9抑制剂Ⅰ组和MMP-2/9抑制剂Ⅱ组细胞的相对移行距离分别为0.478±0.091、0.294±0.088和0.191±0.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上皮细胞/眼 晶状体/眼 细胞移行/药物作用 后囊膜混浊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人LECs增生、迁移及ECM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师杰 张凤妍 +1 位作者 祁颖 崔琨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1-315,共5页
背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具有抑制细胞骨架的重构、迁移、黏附及纤维化等作用,但对LECs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盐酸法... 背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具有抑制细胞骨架的重构、迁移、黏附及纤维化等作用,但对LECs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人LECs株HLEB-3细胞增生、迁移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HLEB-3细胞,对照组细胞仍进行常规培养,药物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酸法舒地尔,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20、40和60 μmol/L,分别于培养后12、24和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情况,计算不同剂量盐酸法舒地尔对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别于处理后12、24、36和48 h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的迁移细胞数;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质量浓度及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质量浓度,对各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浓度盐酸法舒地尔组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明显增加,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966.727,P=0.000);随着盐酸法舒地尔作用时间的延长,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明显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80.428,P=0.000).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实验后48 h,对照组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29.20±1.28)个,10、20、40和60 μmol/L盐酸法舒地尔组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24.40±1.33)、(17.00±1.10)、(14.60±0.68)和(6.60±1.29)个,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HLEB-3细胞的迁移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4,P<0.05).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上清液中COL-Ⅰ和F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L-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激酶/拮抗剂和抑制剂 晶状体上皮细胞/药效 细胞迁移 细胞增生 Ⅰ型胶原 纤维连接蛋白 细胞外基质 盐酸法舒地尔/药理作用
下载PDF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艳桃 张丽 谢文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413,共10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55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其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LE-B3细胞株,分别于0、50、100、200、400、800μmol/L H_(2)O_(2)条件...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55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其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LE-B3细胞株,分别于0、50、100、200、400、800μmol/L H_(2)O_(2)条件下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H_(2)O_(2)最佳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6个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对照组细胞于100μmol/L H_(2)O_(2)条件下培养,miR-155拟似物组、miR-155拟似物对照组、miR-155抑制剂组和miR-155抑制剂对照组细胞分别转染miR-155拟似物、miR-155拟似物对照、miR-155抑制剂、miR-155抑制剂对照并于100μmol/L H_(2)O_(2)条件下培养。各组细胞培养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miR-155和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55对SIRT1的靶向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IRT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随H_(2)O_(2)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各不同浓度间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100μmol/L作为H_(2)O_(2)的实验浓度。空白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模型对照组细胞数量减少,部分存活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边界模糊不清;miR-155拟似物组细胞数量少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固有形态发生改变;miR-155抑制剂组细胞数量多于模型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iR-155拟似物组细胞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和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SIRT1、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氧化应激 微小核糖核酸-155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牛眼外伤性白内障皮质浑浊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秋明 周欣欣 +1 位作者 董洪涛 陈霞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皮质浑浊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调亡的影响。方法将牛眼晶状体取出,分为前囊组、后囊组、赤道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晶状体。用1ml注射器针头将晶状体前囊垂直划破3个2mm长切口,并搅动刺破处囊下皮质,制成外...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皮质浑浊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调亡的影响。方法将牛眼晶状体取出,分为前囊组、后囊组、赤道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晶状体。用1ml注射器针头将晶状体前囊垂直划破3个2mm长切口,并搅动刺破处囊下皮质,制成外伤性白内障模型。然后在杜尔贝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modifiedEagle’s medium,DMEM)中分别培养12h、1、3、6、9和12d时观察晶状体变化。取品状体前囊和赤道囊铺片,进行Giemsa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计算LECs凋亡率。结果牛眼晶状体在损伤后12h晶状体皮质出现局限性雾状浑浊;6d时成为完全性浑浊。Giemsa为染色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前囊下LECs数量逐渐减少,细胞变小,细胞间隙增宽,边界不清,核固缩逐渐增多。TUNEL染色发现随着皮质浑浊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细胞调亡率逐渐增加。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牛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浑浊可诱导LECs的凋亡,细胞凋亡率与皮质浑浊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伤性 皮质 晶状体 浑浊 细胞调亡 晶状体上皮
原文传递
Wnt3a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和胶原凝胶收缩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包秀丽 刘婷婷 +1 位作者 王艳艳 李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7-601,共5页
背景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异常沉积和收缩是PCO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Wnt3a蛋白参与机体组织上皮细胞ECM的产生和纤维化过程,但Wnt3a对晶状体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伴行的ECM的产生和收缩的影响尚... 背景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异常沉积和收缩是PCO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Wnt3a蛋白参与机体组织上皮细胞ECM的产生和纤维化过程,但Wnt3a对晶状体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伴行的ECM的产生和收缩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Wnt3a对体外培养的人LECsECM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介导胶原凝胶收缩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Writ3acDNA表达载体瞬时转染人LECs系SRAOI/04细胞作为Wnt3a转染组,对照组转染pcDNA3-HA表达载体。细胞转染后48h,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Wnt3a、ECM主要成分I型胶原纤维(Col-I),Ⅳ型胶原纤维(C01.IV)和整合素B1(integrinp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细胞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在胞中的表达和分布。将SRAOI/04细胞与I型胶原凝胶混合,观察胶原收缩情况。结果Wnt3a转染48h,SRAOI/04细胞内Writ3a蛋白相对表达量(相对灰度值)明显升高,对照组细胞和Wnt3a转染组细胞中Wnt3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90±0.066和0.703±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2,P〈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Wnt3a转染组SRAOI/04细胞中的Col-I和integrin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7±0.021和0.875±0.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70±0.020和0.580±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00、8.156,均P〈0.01),Wnt3a转染组Col—IV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30±O.020,高于对照组的0.383±0.0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14,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对照组细胞中F-actin和α-SMA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而Wnt3a转染组细胞中F-aetin和α-SMA蛋白表达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围,阳性染色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Col-I凝胶收缩试验结果显示,细胞与Col-I胶原凝胶混合后24h凝胶收缩面积比率明显低于混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囊/细胞学 细胞外基质 后囊膜混浊 Wnt信号通路 转染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移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哈玲芳 盛迅伦 +1 位作者 庄文娟 武淑玲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移行作用的影响.方法 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HLEC中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bFCF(0.01、0.1、1、10及100 μg/L),MTT法测定其促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移行作用的影响.方法 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HLEC中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bFCF(0.01、0.1、1、10及100 μg/L),MTT法测定其促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HLEC损伤愈合模型,观察不同终浓度bFGF处理24 h后HLEC的移行情况.结果 bFGF浓度为0.1、1、10、100 μg/L时,其对HLEC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 μg/L作用24 h增殖率最大,达112.78%,作用强度呈浓度时间依赖性.bFGF通过促进细胞周期变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通过促进HLEC由G0向G1的转化来促进细胞的增殖;bFGF浓度1、10、100 μg/L作用24 h.可明显促进HLEC的移行,其移行能力分别为27.21%、154.42%、和238.7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FGF可促进HLEC的增殖和移行,是HLEC强有力的有丝分裂原和促移行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上皮细胞 晶状体 细胞增殖 移行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对成年水牛晶状体上皮细胞促增殖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建石 林玲 +1 位作者 郑志竑 朱进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73-75,共3页
为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 epidermalgrowth factor,EGF)对成年水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将不同浓度 EG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年水牛晶状体上皮细胞 ,采用 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EGF在浓度为 1ng/ m L和 1 0 ng/ m L作用... 为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 epidermalgrowth factor,EGF)对成年水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将不同浓度 EG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年水牛晶状体上皮细胞 ,采用 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EGF在浓度为 1ng/ m L和 1 0 ng/ m L作用的前 3 d促增殖作用逐渐加强 ,呈现时间依赖性 ,且在第 3 d达到最大促增殖效果。不同浓度的 EGF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不同 ,浓度在 1 0 ng/ m L作用 2 4h后即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 P <0 .0 5) ,而作用72 h后最低的有效浓度为 1 ng/ m L,而且 2 50ng/ m L EGF有最大促增殖作用。结论 :EGF是诱导成年水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成年水牛 晶状体 上皮细胞 促增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