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制度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盛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8-79,共2页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变动演进之中的。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央官制的演变,从一开始就以侵夺相权、强化皇权为其基本历史线索和主要内容,它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方向和性质是封建政治和中央官制的日益专制化。汉初官制...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变动演进之中的。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央官制的演变,从一开始就以侵夺相权、强化皇权为其基本历史线索和主要内容,它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方向和性质是封建政治和中央官制的日益专制化。汉初官制多沿用秦朝制度,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演变,内朝的创置过程,伴随着相权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从而使汉代的国家权力机构明确分为两大系统,并构成了汉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权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内朝制度 皇权和相权
下载PDF
论秦皇汉武的齐鲁文化情结 被引量:2
2
作者 孟祥才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6期82-86,共5页
秦皇汉武都有浓厚的齐鲁文化情结,他们多次到齐鲁巡游,沐浴齐鲁文化的灵光,使自己的活动打上齐鲁文化的印记。但后来两人对儒学的态度却绝然迥异:秦始皇制造了惨烈的"焚书坑儒",汉武帝却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皇汉武都有浓厚的齐鲁文化情结,他们多次到齐鲁巡游,沐浴齐鲁文化的灵光,使自己的活动打上齐鲁文化的印记。但后来两人对儒学的态度却绝然迥异:秦始皇制造了惨烈的"焚书坑儒",汉武帝却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政策。两者的天渊之别源于不同的时代条件和他们各自的不同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汉武帝 齐鲁文化情结 文化政策
下载PDF
《史记》所叙汉武之拓边陲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燕起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6-20,共5页
汉武帝利用汉初以来积累的巨大财富,开展了拓边活动,平南越、东越,使西南夷,定朝鲜,更主要的是击匈奴、通西域,最终取得了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史记》以其独特的视角,从营造强烈的辩论氛围、显见匈奴之干系国家财政的... 汉武帝利用汉初以来积累的巨大财富,开展了拓边活动,平南越、东越,使西南夷,定朝鲜,更主要的是击匈奴、通西域,最终取得了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史记》以其独特的视角,从营造强烈的辩论氛围、显见匈奴之干系国家财政的盈耗、表现汉武决策的缘由与成效、衬托年轻军事外交人员的胆识与才能,到蕴含着对拓边陲"非常之功"的赞誉等多方面,记述了汉武的拓边行动,并总体上给予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武帝 拓边陲 击匈奴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全面确立
4
作者 张跃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99,共5页
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君主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推行中央集权的财经政策和官府垄断重要工商业的专制主义经济制度,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主义思想文化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独特专制主义制度特色的制度模式——一体... 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君主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推行中央集权的财经政策和官府垄断重要工商业的专制主义经济制度,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主义思想文化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独特专制主义制度特色的制度模式——一体化专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郡县制 官营垄断 独尊儒术 一体化专制制度
下载PDF
《文心雕龙·时序》“润色鸿业”辨析
5
作者 刘珊珊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42-44,共3页
《文心雕龙·时序》一般被认为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史观,其中对汉武帝身边侍从文人文学作品作用的"润色鸿业"来概括,表面看来存在以偏概全的嫌疑,实则有其整顿"讹滥"的文坛需要和论证"风动于上,而波振于下&... 《文心雕龙·时序》一般被认为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史观,其中对汉武帝身边侍从文人文学作品作用的"润色鸿业"来概括,表面看来存在以偏概全的嫌疑,实则有其整顿"讹滥"的文坛需要和论证"风动于上,而波振于下"的观点需要,并不是忽略侍从文人的政治和文化功能而是高度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时序》 汉武帝 侍从文人 润色鸿业
下载PDF
爱情与政治视域下的“长门遗恨”——《史记》阿娇婚姻悲剧分析
6
作者 韦知秀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59-65,共7页
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她和她的家族为汉武帝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初也曾荣宠之至,但却在刘彻皇位稳固之后被罢黜长门,郁郁而终,徒给后人留下无数的揣测与叹息。对于这场发生在长安城中的婚姻悲剧,可以分别从爱情和政治两... 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她和她的家族为汉武帝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初也曾荣宠之至,但却在刘彻皇位稳固之后被罢黜长门,郁郁而终,徒给后人留下无数的揣测与叹息。对于这场发生在长安城中的婚姻悲剧,可以分别从爱情和政治两种视角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陈阿娇 爱情 政治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敦煌渥洼普氏野马辨析
7
作者 谢新平 莫保儒 王俊杰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5-51,共7页
汉武帝时期在敦煌渥洼成群野马中捕获奇异马匹,文献认为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由于历史文献缺乏科学描述,无法准确断定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通过文献考证,对照普氏野马行为特征,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渥洼奇马与汗血... 汉武帝时期在敦煌渥洼成群野马中捕获奇异马匹,文献认为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由于历史文献缺乏科学描述,无法准确断定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通过文献考证,对照普氏野马行为特征,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渥洼奇马与汗血马同类,不太可能是走失的家马,而可能是渥洼野马群内出生的个体,因此推测渥洼野马是家马与某种野马混血而成的野生种群,但不太可能是家马与普氏野马的混血野生种群。总之,渥洼奇马是混血野生种群中出生并显现汗血特征的个体,渥洼野马不太可能是普氏野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汗血马 欧洲野马 野马 驯化 汉武帝时期 敦煌
下载PDF
近四十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四新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0-17,共8页
以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10年代初为界,近四十年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初步反省期,学者论证了《天人三策》作于元光元年五月的观点,否定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而实行这一政策的说... 以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10年代初为界,近四十年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初步反省期,学者论证了《天人三策》作于元光元年五月的观点,否定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而实行这一政策的说法;不过,对于这两句话究竟是由谁提出来的问题,学者普遍缺乏探索的兴趣。第二阶段属于深入辩论期,这两句话产生了两种用法,贬义用法认为它们在思想上属于专制性质,褒义用法则认为它们是对汉代学术思想政策的恰当描述。对于武帝或汉代是否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问题,学者提出了多种意见;同时一般不否认班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概括。第三阶段属于学术总结期,有多篇综述发表,有多位学者认为易白沙是这两句话的真正提出者。目前,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有待于形成新的学术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天人三策》 专制 汉武帝 易白沙
下载PDF
汉宣帝“武帝正统”的树立与戾太子案之昭雪——从夏侯胜诽谤案谈起 被引量:6
9
作者 崔建华 《唐都学刊》 2010年第2期5-11,共7页
卫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此后,武帝醒悟太子无意谋反。但囿于太子与他兵戎相见的客观事实,以及皇权交代之际的政治忌讳,汉武帝在其有生之年仅仅为太子做了极为有限的平反。昭帝之立以卫太子败亡为前提,这决定了辅政的霍光只能采取只做... 卫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此后,武帝醒悟太子无意谋反。但囿于太子与他兵戎相见的客观事实,以及皇权交代之际的政治忌讳,汉武帝在其有生之年仅仅为太子做了极为有限的平反。昭帝之立以卫太子败亡为前提,这决定了辅政的霍光只能采取只做不说的方式恢复卫太子之孙的宗室身份,客观上迈出了卫太子平反的重要一步。宣帝即位,与霍光合作树立"武帝正统",为达此目的,宣帝在不违背礼制的前提下,首先为卫太子正名。紧接着,"武帝正统"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正统 巫蛊之祸 卫太子 霍光
下载PDF
试论汉武、光武二帝治盗之法异同
10
作者 田学慧 巩宝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汉武帝治盗背景为过多徭役征发超出百姓承受极限,进而引发社会动乱。光武帝治盗背景为国家对依附关系进行强力干预而遭到部分豪强地主反抗。汉武帝派专员以严刑峻法治盗,但收效甚微。光武帝以“柔道”治盗,用计谋瓦解盗贼,收到良好效果... 汉武帝治盗背景为过多徭役征发超出百姓承受极限,进而引发社会动乱。光武帝治盗背景为国家对依附关系进行强力干预而遭到部分豪强地主反抗。汉武帝派专员以严刑峻法治盗,但收效甚微。光武帝以“柔道”治盗,用计谋瓦解盗贼,收到良好效果。二帝治盗措施的指导思想皆是汉家治政理念在治盗方面的体现,经历了由西汉汉武昭宣时期的“霸王道杂之”到东汉初光武时期“柔道治国”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盗 度田 地方豪强 汉武帝 光武帝
下载PDF
文本、文体与权力:汉武帝“封三王策”析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建平 《唐都学刊》 2021年第3期55-64,共10页
《史记·三王世家》所载汉武帝“封三王策”有稿本、定本之别,稿本句式长短不一,有些更近于口语,而定本的句式颇为整齐,且多模仿《尚书》的用词、用句和语气,更近《尚书》诰体。稿本很可能由汉武帝亲手撰制,再由其身边大臣修饰润色... 《史记·三王世家》所载汉武帝“封三王策”有稿本、定本之别,稿本句式长短不一,有些更近于口语,而定本的句式颇为整齐,且多模仿《尚书》的用词、用句和语气,更近《尚书》诰体。稿本很可能由汉武帝亲手撰制,再由其身边大臣修饰润色成定本。策封这一源于周代的制度,在武帝推行“推恩令”后,本无大张旗鼓举行的必要。封三王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武帝及其臣子慎重其事地议论封其三子为王,并手撰“封三王策”草稿,再令官员修饰润色成典雅庄重、近似《尚书》诰体的定本,且举行庄重的策封典礼,是要以此方式彰显汉帝国文化之盛,从而体现武帝“外攘夷狄”“内褒有德”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三王世家》 “封三王策” 汉武帝 文本
下载PDF
论“天人三策”的思想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世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礼坏乐崩后以怎样的思想理念结束"百王之弊"的苦难,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这是汉武帝时期中国必须赖以理性运思解答的历史难题。汉武帝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对这一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历史难题作出了深入思考。汉... 礼坏乐崩后以怎样的思想理念结束"百王之弊"的苦难,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这是汉武帝时期中国必须赖以理性运思解答的历史难题。汉武帝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对这一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历史难题作出了深入思考。汉武帝以"政统"诏书将儒学视为"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对如何结束一个王道不存的历史发出追问,显示出复兴王道历史的抱负。由此,王道历史观由儒家私门叙述上升为民族集体叙述。而董仲舒则以"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迹之于古,考之于今"的精神规模,辨明了儒学与天地古今同在的正义性与法理性,又坚守忧念民生的儒学大义,力劝统治者以改善民生为政治要务。汉武帝与董仲舒分别作为政统与道统的领袖人物,翻卷起一次激发民族知性力的思想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董仲舒 天人三策 王道理想 思想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