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广凤 朱艳红 +1 位作者 陈玲 王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8-615,共8页
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其诸多优良性质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和研究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 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其诸多优良性质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和研究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及信号标记物等。本文就常见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纳米材料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综述
下载PDF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钟桐生 刘国东 +1 位作者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传感器》 CAS 2002年第1期7-14,共8页
叙述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类、原理和应用。着重评述了安培分析免疫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固定方法及其应用,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引用文献73篇。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位型 电容型 电流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纳米材料用于构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桂芳 梁志强 李根喜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1-725,共15页
生物传感器是目前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测试方法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已广泛用于临床、工业、环境和农业分析等领域。进入21世纪,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生物传感器是目前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测试方法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已广泛用于临床、工业、环境和农业分析等领域。进入21世纪,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简要介绍和总结近年来基于蛋白质和纳米材料发展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纳米材料在构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纳米材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酶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原文传递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缪璐 刘仲明 张水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32-134,共3页
近年来,随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关于提高它的性能、优化其检测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根据检测信号的不同,将其分为电位型、电流型、电导型、电容型免疫传感器,并逐一介绍了它们有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固定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琼脂糖和纳米金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广英 邢丰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97-1700,共4页
将HRP-anti-VP掺杂于琼脂糖和纳米金中并修饰于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从而制备副溶血性弧菌免疫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免疫电极和监测酶促反应,根据还原电流的变化来定量测定副溶血性弧菌.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免疫电极线性检测范围为... 将HRP-anti-VP掺杂于琼脂糖和纳米金中并修饰于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从而制备副溶血性弧菌免疫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免疫电极和监测酶促反应,根据还原电流的变化来定量测定副溶血性弧菌.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免疫电极线性检测范围为10^5~10^9cfu/mL,检出限为7.4×10^4cfu/mL(S/N=3).该免疫电极具备较好的特异性、重现性(RSD〈6%)、稳定性(一周后电流响应为初始值的91%)和准确性(与ELISA符合率为97.5%),可初步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筛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快速检测 副溶血性弧菌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纳米金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继超 姜铁民 +1 位作者 陈历俊 赵长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6-222,共7页
近年来,随着免疫测定技术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以固定化抗体(抗原)为识别元件,基于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原理的免疫传感器。随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关于提高它的性能、优化其检测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电化学免疫... 近年来,随着免疫测定技术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以固定化抗体(抗原)为识别元件,基于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原理的免疫传感器。随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关于提高它的性能、优化其检测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因此在食品安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根据检测信号的不同,将其分为电位型、电流型、电导型免疫传感器。综述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致病菌、毒素、农药残留、药物残留等)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并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应用前景进行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食品安全 检测 致病菌 毒素 药物残留
下载PDF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延新 谢书宇 +5 位作者 陈冬梅 王玉莲 潘源虎 彭大鹏 陶燕飞 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34-1342,共9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传统免疫技术与现代电化学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如今的一大研究热点。该传感器表现出免疫测定的高选择性和电化学分析高灵敏度的特征,此外还具有其他优点,如体积小、便捷、成本低、制备简单、实时在线检测等,并在...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传统免疫技术与现代电化学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如今的一大研究热点。该传感器表现出免疫测定的高选择性和电化学分析高灵敏度的特征,此外还具有其他优点,如体积小、便捷、成本低、制备简单、实时在线检测等,并在环境监测、医疗临床试验和食品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依次对碳纳米材料和近几年新研发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旨在通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总结分析以展望其未来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碳纳米材料 食品安全 食品检测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三聚氰胺 被引量:13
8
作者 邵科峰 陈昌云 +2 位作者 颜妍 吴珺 赵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21-225,共5页
构建一种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检测三聚氰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三聚氰胺抗体和三聚氰胺之间特定反应的竞争模式,以K3Fe(CN)6为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监测免疫反应,对溶液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检测线性范围... 构建一种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检测三聚氰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三聚氰胺抗体和三聚氰胺之间特定反应的竞争模式,以K3Fe(CN)6为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监测免疫反应,对溶液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检测线性范围宽(5~1500ng/mL),检出限可低至0.2ng/mL。同时,对牛奶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为104.0%~1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壳聚糖 三聚氰胺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和离子液体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莱克多巴胺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昌云 张红琳 +2 位作者 柳闽生 颜妍 赵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865-2869,共5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复合物,和偶联了牛血清蛋白(BSA)的莱克多巴胺抗原,使用Nafion固定在电极上,利用莱克多巴胺抗体和抗原之间特定反应... 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复合物,和偶联了牛血清蛋白(BSA)的莱克多巴胺抗原,使用Nafion固定在电极上,利用莱克多巴胺抗体和抗原之间特定反应的竞争模式,以K3Fe(CN)6为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监测免疫反应,对溶液中莱克多巴胺的浓度进行检测.线性范围宽(1~1500 ng/mL),检测限可低至0.3 ng/mL.同时,我们对猪饲料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离子液体 莱克多巴胺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原文传递
生物传感器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现状,挑战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姚学鹏 刘绍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食品中农药残留在人体中的生物累积效应和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的残留农药检测分析方法势在必行。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等优... 食品中农药残留在人体中的生物累积效应和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的残留农药检测分析方法势在必行。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为一种理想的农药检测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农药残留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其在食品和环境安全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农药残留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光学生物传感器 酶生物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己烯雌酚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传现 韩丽 +6 位作者 颜妍 倪昕路 吴珺 陈昌云 邵科峰 宋青 赵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研究在磷酸缓冲介质(PBS)中,一种检测己烯雌酚抗原的新型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首先将纳米金(AuNP)修饰在电极上,然后将石墨烯(Gr)-壳聚糖(CS)复合物饰于玻碳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的电极进行表征。以[Fe(CN)6]3... 研究在磷酸缓冲介质(PBS)中,一种检测己烯雌酚抗原的新型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首先将纳米金(AuNP)修饰在电极上,然后将石墨烯(Gr)-壳聚糖(CS)复合物饰于玻碳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的电极进行表征。以[Fe(CN)6]3-/4-为氧化-还原探针,基于己烯雌酚抗原抗体反应引起[Fe(CN)6]3-/4-探针的电流响应的变化,来实现对己烯雌酚抗原的检测。己烯雌酚抗原的质量浓度在0.5~1500.0ng/mL范围,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5,检测限为0.1ng/m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用于动物组织和奶粉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壳聚糖 纳米金 己烯雌酚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原文传递
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敏健 戴小锋 +2 位作者 刘仲明 蔡沛祥 白燕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01-1704,共4页
报道了一种制备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新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自组装单分子层膜,活化后以共价方式竞争键合硫堇分子和丙肝辣根过氧化酶酶标抗体,制得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 报道了一种制备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新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自组装单分子层膜,活化后以共价方式竞争键合硫堇分子和丙肝辣根过氧化酶酶标抗体,制得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组装过程,响应电流的性质,以及传感器对丙肝病毒的响应特性,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丙肝抗原进行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3.2~16 mg/L;检出限为1.2 m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取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常用的ELISA法比较,探索了该传感器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膜 硫堇 丙肝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鲁丁强 庞广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0,共5页
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医药、食品、环境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分析比较了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与分析化学仪器检测、免疫检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技... 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医药、食品、环境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分析比较了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与分析化学仪器检测、免疫检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技术和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薄膜干涉技术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本身所面临的免疫结合信号放大处理和商业化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最后,概述了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及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纳米材料 免疫传感器 食品检测 抗体
下载PDF
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新爱 申建忠 +3 位作者 张帆 马海乐 韩恩 董晓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1-1306,共6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并用多电位阶跃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纳米金制得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通过纳米金和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抗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抗微囊藻单克隆抗体固定于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吸...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并用多电位阶跃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纳米金制得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通过纳米金和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抗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抗微囊藻单克隆抗体固定于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研制了检测微囊藻毒素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微囊藻毒素与其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构建"三明治"夹心结构的免疫分析模式,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为二抗,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在优化条件下,此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微囊藻毒素浓度在0.50~12.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0μg/L(S/N=3)。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微囊藻毒素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3.0%~10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芘丁酸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双姐 吴根英 +2 位作者 许贺 柳建设 金利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5-1512,共8页
采用石墨烯(GS)和壳聚糖(CS)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S-CS/GCE),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4∶1)活化GS-CS/GCE,共价固定多环芳烃抗体(anti-PAHs),构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非标记电流型... 采用石墨烯(GS)和壳聚糖(CS)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S-CS/GCE),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4∶1)活化GS-CS/GCE,共价固定多环芳烃抗体(anti-PAHs),构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非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用于1-芘丁酸(PBA)的检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S-CS复合膜的形貌进行表征。在pH 7.0含10 mmol/L K3Fe(CN)6和0.1 mmol/L KCl的磷酸盐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并考察了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由于石墨烯和壳聚糖的协同作用,GS-CS修饰的玻碳电极在Fe(CN)64-/3-溶液中的峰电流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电极表面的anti-PAHs抗体固定量显著提高,增强了电极的分子识别性能。由于anti-PAHs抗体-抗原结合物的导电性较差,免疫传感器的峰电流随着待测溶液中PB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PBA浓度在0.1~8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μg/L。该免疫传感器重现性好、特异性强,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90%~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芘丁酸(PBA) 石墨烯 壳聚糖
下载PDF
鸡白痢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广英 邢丰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5-118,共4页
以明胶作为载体,采用包埋技术成功地将鸡白痢抗体修饰于电极表面,制成非标记型鸡白痢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图谱对不同修饰状态的电极进行表征。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的特... 以明胶作为载体,采用包埋技术成功地将鸡白痢抗体修饰于电极表面,制成非标记型鸡白痢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图谱对不同修饰状态的电极进行表征。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的特性,采用循环伏安法以铁氰化钾为分子探针间接检测鸡白痢抗原。通过试验确定鸡白痢阴阳性判定标准,Δi>2.5μA判为阳性,Δi<2.5μA判为阴性。该免疫传感器特异性强,重现性好(RSD<6%),准确性高(与国标检测方法符合率为88.9%),4℃干态放置7d,其响应电流为初始电流的90.2%。因此该免疫传感器可初步用于鸡白痢阴阳性判定和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快速检测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鸡白痢 循环伏安法 交流阻抗图谱
原文传递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莉蕴 王延新 +9 位作者 王玉可 欧亚红 彭大鹏 王旭 王玉莲 潘源虎 谢书宇 陈冬梅 黄玲利 陶燕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69-2777,共9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些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既是天然存在的,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真菌通过两种途径进入食物链,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受真菌毒素污染的植物性食品成分进入食物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食物中产毒...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些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既是天然存在的,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真菌通过两种途径进入食物链,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受真菌毒素污染的植物性食品成分进入食物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食物中产毒真菌生长的间接污染进入食物链。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成熟的玉米、谷物、大豆、高粱、花生和饲料作物中。食用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饲料会对人和动物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真菌毒素除了有直接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饲料造成的不良影响外,还有因为摄入动物源性食品,如肉类、牛奶或鸡蛋,含有真菌毒素的残留物或代谢物而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虽然已经鉴定出超过400种真菌毒素,但食物中广泛存在的6种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呕吐毒素及T-2毒素,已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持续的食品安全问题。该论文总结了6种真菌毒素的毒性,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这几种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总结分析去展望其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电化学酶传感器 真菌毒素
下载PDF
基于褐藻酸钠纳-米金复合物作非酶标记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18
作者 刘志国 胡舜钦 沈国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45-447,449,共4页
比较了用三碘甲状腺氨酸抗体(T3抗体)、褐藻酸钠(AS)标记T3抗体及褐藻酸钠 纳米金复合物(ASN)标记的T3抗体,在通过免疫反应结合到免疫电极表面后,引起的电极表面微环境发生改变的程度;用Fe(CN)3-/4-6为电化学探针,用循环伏安法获取金电... 比较了用三碘甲状腺氨酸抗体(T3抗体)、褐藻酸钠(AS)标记T3抗体及褐藻酸钠 纳米金复合物(ASN)标记的T3抗体,在通过免疫反应结合到免疫电极表面后,引起的电极表面微环境发生改变的程度;用Fe(CN)3-/4-6为电化学探针,用循环伏安法获取金电极表面微环境改变的电流信息来检测T3抗体,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0~1600ng·ml-1,检出限为45n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褐藻酸钠 纳米金 非酶标记 T3抗体
下载PDF
双层类脂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荫 梁汝萍 +3 位作者 邱建丁 谭学才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详细评述了双层类脂膜(BLM)免疫传感器在电分析化学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双层类脂膜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分析 生物膜 离子通道
下载PDF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惠媛媛 王毕妮 彭海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0-305,311,共7页
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极易污染各种食品和农产品,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于其监测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处理等优势,在黄曲霉毒素检测... 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极易污染各种食品和农产品,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于其监测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处理等优势,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免疫传感器、核酸适体传感器、酶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发展简便、快速、灵敏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黄曲霉毒素 免疫传感器 核酸适体传感器 酶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