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族主义的建构与彰显:献旗英雄的塑造与四行“孤军”的悬旗护旗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游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在近代中国,国旗具有国家和政权(政治势力)的双重象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旗也如此。这一时期,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赋予了浓厚的国民党意识形态,具有建构政权认同的政治功用。但是,到民族救亡的抗战时期,国旗的民族主义面相被凸显...
在近代中国,国旗具有国家和政权(政治势力)的双重象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旗也如此。这一时期,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赋予了浓厚的国民党意识形态,具有建构政权认同的政治功用。但是,到民族救亡的抗战时期,国旗的民族主义面相被凸显。杨惠敏为四行"孤军"献旗故事的传播,献旗英雄形象的塑造,以及"八百壮士"的悬旗和护旗,皆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象。在与"八百壮士"相关的献旗、悬旗和护旗中,国旗的党国意象被淡化,国家象征意义被强调。通过对四行"孤军"相关的国旗民族主义建构和彰显的考察,可以看到国旗象征意义在政治运用中的多种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旗
杨惠敏
“八百壮士”
四行“孤军”
献旗·悬旗·护旗
民族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间“蜕变”:《八百壮士》到《八佰》
2
作者
董亭亭
《镇江高专学报》
2021年第4期89-91,94,共4页
《八百壮士》是我国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抗战类型电影,从1938年首次公映至今已出现3部电影的演绎。3部影片虽选自同一历史题材,但叙事方式和影像风格差异显著。通过分析3部电影在社会语境和消费实践层面的差异原因,探索抗战类型电影在新...
《八百壮士》是我国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抗战类型电影,从1938年首次公映至今已出现3部电影的演绎。3部影片虽选自同一历史题材,但叙事方式和影像风格差异显著。通过分析3部电影在社会语境和消费实践层面的差异原因,探索抗战类型电影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本
社会语境
审美消费
《八百壮士》
《八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百壮士”历史记忆之建构与传播历程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洋
《天中学刊》
2022年第5期131-138,共8页
“八百壮士”的历史记忆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对于鼓舞中国抗日军民的斗志起到重要作用。官方的纪念与通电,各类媒介的报道与传播,使得“八百壮士”的历史记忆在抗战时期初步得以形塑,并演变为国家和民族记忆。和平年代,受两岸关系、抗战...
“八百壮士”的历史记忆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对于鼓舞中国抗日军民的斗志起到重要作用。官方的纪念与通电,各类媒介的报道与传播,使得“八百壮士”的历史记忆在抗战时期初步得以形塑,并演变为国家和民族记忆。和平年代,受两岸关系、抗战研究热潮等影响,“八百壮士”历史记忆在1949年之后继续被建构与传播,直至今日。在政治与现实的观照下,“八百壮士”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历史事件。“八百壮士”事迹的形塑与传播历程,显示出史实、记忆与政治的“历史三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传播
“八百壮士”
历史记忆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陆谢晋元研究述评
4
作者
凌霄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5年第2期39-44,共6页
谢晋元系淞沪抗战时期的重要将领,率领八百壮士英勇抗击日军的大肆侵略,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大陆的档案文献的整理编撰、四行仓库和孤军营时期的史实研究、相关人物事件研究以及...
谢晋元系淞沪抗战时期的重要将领,率领八百壮士英勇抗击日军的大肆侵略,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大陆的档案文献的整理编撰、四行仓库和孤军营时期的史实研究、相关人物事件研究以及经历者的口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水平和层次、研究范围和史料挖掘等领域仍有较大空间和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元
八百壮士
孤军营
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主义的建构与彰显:献旗英雄的塑造与四行“孤军”的悬旗护旗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游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8,共8页
文摘
在近代中国,国旗具有国家和政权(政治势力)的双重象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旗也如此。这一时期,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赋予了浓厚的国民党意识形态,具有建构政权认同的政治功用。但是,到民族救亡的抗战时期,国旗的民族主义面相被凸显。杨惠敏为四行"孤军"献旗故事的传播,献旗英雄形象的塑造,以及"八百壮士"的悬旗和护旗,皆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象。在与"八百壮士"相关的献旗、悬旗和护旗中,国旗的党国意象被淡化,国家象征意义被强调。通过对四行"孤军"相关的国旗民族主义建构和彰显的考察,可以看到国旗象征意义在政治运用中的多种面相。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旗
杨惠敏
“八百壮士”
四行“孤军”
献旗·悬旗·护旗
民族主义
Keywords
anti-Japanese
War
national
flag
YANG
Hui-min
"
eight
hundred
heroes
"
Si
Hang
Warehouse
presenting,
hoisting
and
protecting
national
flag
nationalism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间“蜕变”:《八百壮士》到《八佰》
2
作者
董亭亭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
出处
《镇江高专学报》
2021年第4期89-91,94,共4页
文摘
《八百壮士》是我国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抗战类型电影,从1938年首次公映至今已出现3部电影的演绎。3部影片虽选自同一历史题材,但叙事方式和影像风格差异显著。通过分析3部电影在社会语境和消费实践层面的差异原因,探索抗战类型电影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叙事文本
社会语境
审美消费
《八百壮士》
《八佰》
Keywords
narrative
text
social
context
aesthetic
consumption
eight
hundred
heroes
eight
hundred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百壮士”历史记忆之建构与传播历程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洋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天中学刊》
2022年第5期131-138,共8页
基金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2019年基金项目(19YJY012)。
文摘
“八百壮士”的历史记忆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对于鼓舞中国抗日军民的斗志起到重要作用。官方的纪念与通电,各类媒介的报道与传播,使得“八百壮士”的历史记忆在抗战时期初步得以形塑,并演变为国家和民族记忆。和平年代,受两岸关系、抗战研究热潮等影响,“八百壮士”历史记忆在1949年之后继续被建构与传播,直至今日。在政治与现实的观照下,“八百壮士”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历史事件。“八百壮士”事迹的形塑与传播历程,显示出史实、记忆与政治的“历史三调”。
关键词
媒介传播
“八百壮士”
历史记忆
抗日战争
Keywords
media
eight
hundred
heroes
Historical
Memory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分类号
K264.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陆谢晋元研究述评
4
作者
凌霄
机构
宋庆龄陵园管理处研究室
出处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5年第2期39-44,共6页
文摘
谢晋元系淞沪抗战时期的重要将领,率领八百壮士英勇抗击日军的大肆侵略,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大陆的档案文献的整理编撰、四行仓库和孤军营时期的史实研究、相关人物事件研究以及经历者的口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水平和层次、研究范围和史料挖掘等领域仍有较大空间和余地。
关键词
谢晋元
八百壮士
孤军营
综述
Keywords
Xie
Jinyuan
eight
hundred
heroes
Isolated
force
Review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族主义的建构与彰显:献旗英雄的塑造与四行“孤军”的悬旗护旗
周游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时间“蜕变”:《八百壮士》到《八佰》
董亭亭
《镇江高专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八百壮士”历史记忆之建构与传播历程
郭洋
《天中学刊》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陆谢晋元研究述评
凌霄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